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实验室诊断与防控

    王书峰 邱伟

    摘要: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当前养鹅业常见的一种传染病,是由于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而引起,通常是雏鹅易发,尤其是10~45日龄多见。该病的特点是发病日龄小、发病急、传染性强、病死率高。雏鹅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0%~40%、30%~50%。即使患病雏鹅没有死亡,经过治疗完全康复,也会导致生长发育速度减缓,饲料报酬下降,给养鹅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概述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关键词: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药物治疗;预防接种

    中图分类号:S858.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12-0125-02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

    鸭疫里默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没有鞭毛,无法运动,不可形成芽胞。菌体通常呈杆状,一些呈椭圆形,个别呈长丝状,往往单个存在、成对或者呈短链状排列。菌体大小为(0.2~0.5)μm×(0.7~6.5)μm,但呈丝状的菌体长度为11~24 μm。

    1.2 易感宿主

    自然感染情况下,鹅和鸭的易感性最高,且任何品种的雏鹅和雏鸭都能够感染发病,其次是火鸡易感,还可导致野鸭、鸡、鹌鹑、雉、鹧鸪以及天鹅感染发病。该病往往可从较小日龄的鹅群逐渐蔓延至较大日龄的鹅群,因此只要鹅场出现发病,不易彻底根除。

    1.3 传播途径

    该病可通过污染病菌的饮水、饲料、尘土、飞沫经由消化道、呼吸道以及足部皮肤损伤、蚊虫叮咬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

    1.4 发病特点

    该病通常在低温、潮湿、阴雨的季节发生,即春冬季节比较多见,但其他季节也能够发生。该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导致的危害程度与应激因素紧密相关。一般来说,气候突变,连绵阴雨,饲养密度过高,舍内通风较差,垫料过于潮湿且没有及时更换,地面肮脏、潮湿,饲料搭配不合理,摄取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不足,从育雏室转移至育成舍饲养,从舍内转移至舍外饲养或者池塘内放养,从较高温度的鹅舍转移至较低温度的鹅舍,运输应激,以及感染其他病原微生物或者并发感染等因素,都能够促使该病发生和流行,并加重疫情。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可見雏鹅快速死亡,病鹅精神萎靡,软脚,经常蹲伏,拒绝走动,放牧时落在群后,采食减少或者完全停止,嗉囊空虚,排出灰白色的稀粪,眼睛存在黏液性或者脓性分泌物,并导致眼眶周围的羽毛发生粘连,同时有黏液性或者脓性分泌物从鼻内流出,部分缩颈呆立,部分伸直头颈,用头抵地。病程通常可持续1~2天,病鹅临死前会表现出神经症状,如频繁摇头、扭颈、头颈震颤以及阵发性痉挛等。病程持续长的病鹅还会发生关节炎,站立时呈“稍息”状,出现跛行,且一侧或者两侧关节囊发生肿胀,通常是跗关节易见。病鹅耐过后体型消瘦,生长发育迟缓。

    3 实验室诊断

    3.1 镜检

    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鹅心血、肝脏以及关节液进行固定,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发现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大小为(0.2~0.4)μm×(1~5)μm,没有芽胞,往往单个散在或者成对排列,有时呈链状排列;经过瑞氏染色、镜检,大多数菌体呈两极着色。

    3.2 分离培养

    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鹅的肝脏、脑、脾脏组织进行触片,或者取心包液、心血接种于血液琼脂或者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放在37℃含5%~10%二氧化碳条件下进行48 h培养,可见培养基上生长出突起的奶油状菌落,呈圆形,直径在1~2 mm左右,表面光滑。

    3.3 生化试验

    取该菌接种于肠杆菌科细菌生化常规微量鉴定管中,发现分离菌株不会使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以及甘露醇发酵,VP试验、靛基质试验、硫化氢试验以及枸橼酸盐试验都呈阴性,尿素酶试验呈阳性,半固体琼脂试验表明该菌不具有运动性。该菌的生化试验结果基本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生化特征相符。

    3.4 血清型鉴定

    3.4.1 试管凝集试验

    取标准抗血清进行倍比稀释,同时取经过纯培养的待检菌株,使用0.3%的福尔马林PBS进行洗涤,接着制成悬液,调节OD 525值为0.2,分别取0.5 mL抗血清与0.5 mL抗原,混合均匀后置于37℃条件下作用18 h,取出后观察结果。

    3.4.2 琼脂扩散试验

    取经过纯培养的待检菌株,使用沸水进行1 h加热即为抗原,然后按照常规方法操作即可。

    3.4.3 荧光抗体法

    取鼻腔分泌物、渗出物进行涂片或者肝脏、脑组织进行触片,按照常规直接荧光法操作即可。

    3.4.4 间接血凝试验

    取各型标准菌体作为检验抗原,对醛化的绵羊红细胞进行致敏。取待检血清进行倍比稀释,在37℃条件下与致敏红细胞作用1~1.5 h,根据致敏红细胞凝集程度判断结果。当 50%的致敏红细胞发生凝集即判定呈阳性。

    3.5 病毒排除试验

    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鹅的肝脏、脾脏组织进行研磨,按1∶5比例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制成组织悬液,经过3次反复冻融,以3000 r/min的速度进行15 min离心,取上清液给5只10日龄非免疫鸡胚接种,连续进行3次传代,没有鸡胚出现死亡,接着取鸡胚尿囊液用于血凝抑制试验,发现不具有血凝性,基本上排除鹅感染新城疫或者禽流感。

    4 防控措施

    4.1 药物治疗

    氟苯尼考(10%),病鹅可按体重肌肉注射50 mg/kg,症状严重时可间隔12 h再用药1次。同时,全群鹅的饮水添加1 g/kg 5%的氟苯尼考混饮,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使用3天。另外,病鹅要立即隔离,清除粪便以及污染垫料,并进行全面消毒。

    通过采取上述综合措施,只有病症严重的病鹅会发生死亡,基本上已经控制住疫情,经过3天停止出现发病和死亡。

    4.2 预防接种

    预防发病的关键是给鹅群免疫接种疫苗。据报道,在我国主要流行该菌的5~6个血清型,因此使用疫苗前,必须分离鉴定本场以及附近流行的细菌血清型,选择同型菌株的疫苗,或者使用多价抗原组成的灭活苗。对于污染严重的鹅场,可自制灭活苗用于预防该病。为保证免疫效果,鹅群适宜在大约10日龄进行首免,经过2~3周进行二免。

    收稿日期:2019-09-18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