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油茶资源优势 推进精准扶贫与油茶产业融合发展
大沽乡位于赣州市宁都县西北部,同兴国县和吉安市永丰县交界,处于“二市三县”交界位置,距县城60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15780人。该乡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油茶资源丰富,油茶产业发展具有突出的优势特点,素有“油茶之乡”、“宁都油库”之美誉。作为边远山区贫困乡镇,大沽要紧紧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精准扶贫工作实施和油茶市场兴起的历史发展机遇,充分发挥独特的油茶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大沽油茶产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
一、历史传承和优势特点大
(一)“油茶之乡”——历史传承产业。大沽是山区乡镇,油茶是大沽人民栽培的主要经济作物,栽培历史长达1000多年。油茶成为了大沽人民世代传承的“活文化”,现在民间仍然流传许多与油茶有关的乡俗,如女子择偶,必看对方家油茶的多少;又如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佳节,亲朋好友常送茶油作为礼尚往来。一直以来,大沽乡把油茶产业列为重点特色产业来抓,努力推动油茶产业发展,特别是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相关政策以及扶贫开发工作的推动支持下,大沽乡加大投入,强化措施,致力打造“江西省油茶之乡”。
(二)“宁都油库”——特色优势产业。大沽的土壤、气候、地势条件适宜种植油茶,油茶林面积和茶油产量均居全县之首。在计划经济时代,因林地多耕地少,大沽人民交粮纳税,不仅要交纳公粮,还要交纳茶油,并且交纳的茶油占全县交纳总油量的2/3以上,是全省八大油茶基地之一,“宁都油库”由此得名。目前,全乡油茶林面积7万多亩, 约占全县油茶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年产茶油18万公斤,产值1440万元,“宁都油库”美誉实至名归。全乡现有1000亩以上种植基地1个,100亩以上油茶种植大户26户,油茶产业是大沽特色优势产业,更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三)“铁杆庄稼”——生态富民产业。大沽种植油茶以野生生态为主,结合养殖蜜蜂授粉,油茶籽圆润饱满,茶油品质具有“纯天然、无污染、油质好”等优点,并且一次种植常年收益,被大沽人民亲切地称为“铁杆庄稼”,市场前景极为广阔,农民通过油茶脱贫致富、增产增收效益可观。近年来,大沽乡结合赣南苏区振兴和扶贫开发工作,依托油茶优势特色,将低产老油茶林改造作为精准扶贫开发的重点产业进行扶持和打造。特别是自2012年启动低产老油茶林改造项目后,完成低产老油茶林改造面积8200亩,人均增加年收入300元以上,村民种植油茶、争取低产林油茶改造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油茶产业正成为大沽人民脱贫致富的生态产业。近年来,该乡200余户贫困户通过油茶低改脱贫,如古教村村民陈福林,种植油茶65亩,2014年油茶产量620斤,产值2.2万元,人均产值4340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预计到2020年,通过精准扶贫和油茶产业发展,全乡1万以上人口受益,2000人以上人口脱贫。
二、面临的历史机遇
(一)茶油市场潜力大。茶油是木本食用油的精品,被誉为“东方橄榄油”,当前价格不断攀升,茶油市场价每千克80—150元。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的提高,开发木本食用油已成为解决食用油的主要渠道和趋势,不少家庭已实现了食用油木本化,欧美国家人均消费20公斤/年,而我国木本食用油仅为0.1公斤,茶油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市场潜力极大。
(二)国家政策扶持好。《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第十二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毛竹、花卉苗木等特色林业,支持油茶示范基地县建设”,将油茶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重点扶持的特色产业。随着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以及精准扶贫工作深入推进,宁都县特色产业,特别是油茶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大沽作为全县乃至全省油茶种植基地,油茶产业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
(三)林农参与积极性高。油茶属常绿阔叶树,适应性强,对土壤的要求不高,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大沽版图面积为170.5平方公里,其中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林地面积20多万亩,发展油茶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油茶种植、栽培的理想之地。大沽林农种植油茶历史悠久,是分布广泛、丰富独特的优势资源。全乡4197户农户,户户都有油茶林,都把油茶林“当田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大沽乡人口总量少,山地林地多,油茶产业发展具有突出的优势和特点,但是也遇到了瓶颈和困境。特别是大沽贫困人口多,达2883人、874户,发展油茶产业遇到了很多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发展缺乏后劲。油茶种植投资大、周期长,由于国家项目补助非常有限,生产经营者承受的资金压力大,扩大生产经营的资金保障能力不足,新造油茶林后期抚育管理跟不上。目前,上级对低产老油茶林改造每亩补助仅150元、新植油茶补助每亩仅300元,据测算,如果每亩投入低改的劳动力成本140元(1人2天),改造后的油茶林每亩增加茶油产量3-5斤,增加产值105-175元,按最大增产量计算,增加产值也只能弥补劳动力成本的投入。近年来对低产油茶林的改造,仅限上级林业部门有限的低改项目扶持资金,覆盖的范围很小,带动效应不明显。
(二)产量规模缩小,经济效益低下。据考证,大沽乡油茶林成形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品种参差不齐,树龄严重老化,特别是受2008年冰灾及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影响,大沽油茶面积规模从历史高峰期的10万亩萎缩至7万亩,导致全乡60%的油茶林荒芜。农户从事原始的生产方式收入不高,远不如外出务工,致使油茶林长期疏于管理,荒芜严重。如大沽乡南林村农户林东长种植油茶林面积35亩,2014年产出茶油132公斤,平均亩产茶油3.7公斤,按大沽市场价每公斤70元计算,产值9240元,据林东长反映,他总共投入劳动力2人,劳动作业合计60天,按大沽本地人力工资每天70元计算,投入劳力成本4200元。同时,大沽油茶分“大年、小年”(指丰产年和欠收年),如2009年林东长油茶仅产茶油10公斤,劳动力成本仍需约30天,劳动成本2100元,产值仅700元,经济效益极为低下。
(三)加工技术落后,市场销路不畅。当前,大沽乡油茶种植没有连片开发,难以集中资源优势开发和管理;茶油加工设备落后、经营分散,品质参差不齐,现有的茶油加工主要是农户小作坊形式,采用一次压榨,产油率低,资源浪费严重。茶油生产经营次序混乱,包装简单落后,市场销路不畅,有农户注册了“大沽山茶油”商标,但其多年来年均销售量不足3000公斤,带动油茶产业发展的作用微乎其微。2013年注册的大沽乡油茶专业合作社,对农户技术指导的服务效果未能体现,市场竞争力弱。全乡至今没有产值超千万元企业,也还没有“江西省著名品牌”和其他知名商标。
四、对策及建议
鉴于大沽油茶林面积较多而产量低、人力资源丰富而贫困人口多的实际情况,结合赣南苏区振兴和精准扶贫开发相关政策,大沽乡规划以低产老油茶林改造为重点,将油茶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开发紧密融合,致力将油茶产业打造成为优势特色产业和生态富民产业,加快推进油茶产业发展。
(一)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发展后劲。鉴于目前补助较低、效果有限的实际情况,建议上级加大投入,在县级以上政府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用于支持油茶林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油茶林小路等)、低产老油茶林改造、油茶良种繁育及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与推广培训以及加工技术提升和专用机具、肥料、农药的研发。同时,整合林业、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各项资金,提高油茶林补助标准,将低产老油茶林改造调整到每亩补助300元、新植油茶补助提高到每亩600元,并连续补助3-5年,切实增加农户稳定收入和低产老油茶林改造的积极性。据测算,通过低产老油茶林改造,坚持3-5年时间努力,预计亩平均产茶油10公斤,盛产期每亩产值超过800元以上。大沽现有低产老油茶林7万亩,预计全面完成低改需投入资金3000万元,带动农户投入约1000万元,五年后盛产期预计年产值达5600万元,人均增收1200元,带动贫困人口脱贫2000人以上。
(二)坚持示范引领,加强基地建设。大沽现有的油茶林大部分是低产低效林,应将低产林改造作为油茶产业发展工作重点。建议上级在大沽乡的南林、上淮、刘家坊等条件较好的地方建设低改老油茶林改造示范点,并扶持一批油茶科技示范户,为全乡乃至全县、全市、全省油茶农户学习油茶栽培管理技术提供样板,激发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成立县级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真正把发展油茶产业纳入全县重要议事日程,杜绝“上面热,下面冷”的现象。要坚持示范引领,着力加强基地建设、样板建设,将科技意识、手段和具体技术措施直接交到农民手中。如大沽乡南林村油茶林低改示范点,自2012年以来,实施低产老油茶林改造面积 1000多亩,农户每年人均增加收入500多元;又如以大沽乡上淮村为基地的桃花坞生态农业(宁都)有限公司,通过生态化种植、市场化运作,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产品销往香港等地(每市斤达160元)。希望上级支持更多类似大沽乡南林村油茶林低改、上淮村油茶基地建设等项目,并将精准扶贫和油茶低改工作相结合,带动更多贫困户发展油茶脱贫致富,加快油茶产业发展。
(三)提高科技水平,推进集聚发展。大沽油茶产业从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环节尚处于原始状态,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建议上级高度重视油茶良种和栽培技术、精深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不断提高油茶产品质量。加大引进新品种和良种选育工作,选择适宜大沽自然条件的优良品种,通过高接换冠或逐步用优质无性系苗木进行造林,实行以点带面、逐步更新,加快油茶良种化的步伐。要加大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油茶产业劳动力技术水平,建议上级对大沽在技术、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倾斜,通过3-5年时间努力,在大沽完成3万亩以上低产老油茶林改造,并坚持精深加工,提高茶油及其附属产品品质,推进油茶产业集聚发展、健康发展。
(四)创新销售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订单油茶业,促使油茶籽等资源向加工龙头企业聚集,发展油茶专业合作组织,实行集约化经营。大力引进或培养一批油茶精深加工和销售的龙头企业,不断拓展和延伸油茶业产业链。大沽积极探索电子商务与油茶产业融合发展,如大沽乡垄下村刘某夫妇,2014年通过电子商务,在网上销售油茶150多万元,纯利润近20万元,今年与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及邮政部门合作,建立了大沽乡第一家“农村e邮站”,2015年预计销量超过300万元,纯利润超过40万元。建议上级充分利用省、市、县大力支持电商产业政策,建立县、乡干部结对帮扶农民的机制,手把手教给农民网络销售和网络宣传,足不出户,方便快捷地把特色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销往世界各地,切实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
黎人新,宁都县大沽乡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程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