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酥梨专业村合作经营机制分析

王玺 郭黄萍
摘要:以山西省晋中市祁县闫漫村为例,深入分析了农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共同参与的多主体合作经营模式,以及保证组织正常运行的利益共享、服务保障、风险控制等内部协调机制。分析认为,农业生产经营创新组织的高效运转依赖于以农民利益为首的利益共享机制的建立,以及以政府做后盾的服务保障和风险控制等协调机制的密切配合。
关键词:合作经营;利益共享;风险控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经营主体已由改革初期相对同质性的家庭农户占主导的格局向现阶段多种类型经营主体并存的格局转变[1]。其中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都是农业经营主体,但是他们有着不同的分工:农户还是第一产业生产活动的主力军,农业龙头企业则主要采用工业化的模式进行商业性的农业生产经营及相关活动,农业合作社是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2]。正是由于这种分工的差异,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发展的组织模式也随之产生。尽管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都建立了一套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龙头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主要存在契约不能对当事人构成有效约束的问题,而“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则主要存在内部制度不健全,运作管理随意性大,经营活动受制于资金不足和抵押性资产的缺乏[3]。有鉴于此,如何实现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合作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主要课题之一。
山西省祁县地处太岳山麓的黄土高原,约有1 000多年的梨树种植历史,是中国著名的“酥梨之乡”。祁县闫漫村全村共有625户,总人口1 620人,耕地面积400 hm2,其中梨树种植面积360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90%,全村所有农户都从事梨树种植,梨果销售是村民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祁县酥梨销售龙头企业耀华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7月,是外经贸部门批准的享有独立进出口经营权的水果进出口企业。公司主要以经销梨果为主,拥有大型恒温保鲜冷藏库两座,库容量15 000 m3,标准选果车间3 000 m2,年加工能力3万t。2006年3月在祁县供销社的支持下,耀华果业又组织成立了耀华果业专业合作社,吸收农户成员114户,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本文将以山西省晋中市祁县酥梨专业村闫漫村为例,深入探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机制,以供参考。
1合作经营模式的运行方式
1.1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市场
祁县耀华果业有限公司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和市场管理经验,积极开拓梨果的销售市场,每年都要组团参加全国性农副产品展销会和“中国东盟10+1博览会”,并在3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自己的营销窗口,还申办了水果自营进出口权,2012年公司完成梨果销售2 000万kg,销售收入6 000余万元,出口创汇100余万美元,极大地解决了果农卖梨难的问题。
1.2合作社发挥中介纽带作用
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情况,先和合作社签订不同等级的梨果收购合同,下达生产指标,合作社再根据农户的具体情况和农户逐一签订具体的收购合同。为保证梨果的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闫漫村耀华专业合作社在生产集中区设立了生产资料专营网点120余个,采取专人负责,建立健全农药、化肥等重要物资的管理制度,严把生产资料质量关。果袋、包装箱、网套等专用物资统一定制、统一配送发放,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约了物流费用,减轻了农民开支。
1.3农户入股合作社参与经营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组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原有制度的缺陷[4],他可以鼓励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促进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开展利润返还、股份分红等多种方式带动农民增加收入。祁县闫漫村梨树种植农户以梨树种植面积和梨果的产量入股,通过二次返利的模式参与合作社和公司的经营。其中一次返利是,如果合作社农户能够按照合作社的要求生产管理梨树,合作社会按照高于市场价格5%~10%的价格和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合作社收购来的果品交给公司统一经营。第2次返利是在梨果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1)1经过公司的分级、包装和销售后,公司会将市场销售产生的利润按比例返还给合作社,合作社再根据农户的股份进行二次返利,并将纯收入的5%作为合作社的发展公积金。
2合作经营的保障机制
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这种组织模式下,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利益共享的前提下,共同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以提高整个组织的运行效率,这种模式的高效运行主要包括以下机制。
2.1利益共享机制
从根本意义上讲,产业化经营中的多元参与主体,之所以能够积极参与某一经营组织,其主观和客观上的基本动能来源于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动能[5]。耀华果业公司在经营中发现要想让自己的果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有充足的优质货源作保障。为了让果农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果品质量,公司不但给出高价收购的承诺,而且还赊销生产资料,既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又保证了产品质量。合作社也是以谋取全体成员最大利益,带动成员增收作为办社的最终目标,在产品收购时和公司合作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提前与成员签订单,在进行市场盈余分配时,在提留合理的合作社发展基金后,本着有利于农户利益的原则对成员进行二次返利。这种以合作社为中介的公司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不但提高了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和热情,也给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2.2服务保障机制
在“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中,服务保障机制是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和改善农业经营弱质性的重要环节。合作社作为龙头公司和农户间利益联结的桥梁和利益分配的调节者,在组织中的角色应以服务为主。耀华果业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服务祁县酥梨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办社宗旨,为龙头企业和成员提供服务保障。合作社利用国家的支农项目资金为闫漫村梨树生产示范基地打井24眼,硬化田间道路30 km,安装太阳能频振杀虫灯210盏,黄色粘虫板3万多块,并先后引进测土配肥、高光效修剪和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和果品质量。合作社还成立了农民技术培训学校,每年组织果农培训3~6次,聘请省农科院和山西农大教授专家现场指导,极大提高了成员农户的生产管理水平。
2.3风险控制机制
水果种植业是个风险较高的行业,面临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压力。自然风险包括霜冻、干旱、冰雹和大面积的病虫害等;市场风险主要来源于其他水果的竞争,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而导致的价格波动。为将这些风险的损失控制在较低水平,耀华公司和合作社建立了风险保障金制度,如果成员因自然风险遭受损失,公司和合作社会提供一定的补偿,并以担保的形式帮助农户获得银行的贷款支助,进行恢复再生产。如果由于市场行情不好,导致成员经营效益受损,公司会根据实际情况将部分必要的生产资料赊销给农户,合作社也会通过国家的扶持基金给予支持,帮助农户度过难关。
3结论与启示
农村经济组织的改善和创新即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产出,保证交易的秩序和多方合作的利益协调,降低交易风险和交易费用[3]。祁县酥梨专业村闫漫村“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的成功运行主要得益于以下原则:
3.1始终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创新最根本的是要看能不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能不能改善农业的弱质性,真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是不是始终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提高农户参与组织的积极性,组织才能真正运行起来,并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2合作社以平衡利益和提供服务为主要职责
任何形式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都离不开千家万户的农民参与,只要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的其他经营主体,都必须和分散的农户进行利益分配,在这种情况下,组织中就需要有一个以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利益平衡者。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农户自己的组织,因此是农户和外界合作的最好桥梁和载体,是各方主体利益分配的最好润滑剂。
3.3组织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为最终目标
任何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都产生于某一具体的产业,这一产业的发展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是组织中各参与主体利益的根本保障,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组织的存在。农业龙头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必须以有竞争力的农产品作支撑,农户想要提高收入必须生产出有竞争力的农产品,而这两者都离不开整个产业的发展。如果组织中的利益主体在合作的过程中都能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最终目标,组织中的所有参与主体才能真正受益,组织也才能持续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黄祖辉,俞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约束与发展思路——以浙江省为例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10):1626.
[2]楼栋,孔祥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维发展形式和现实对照[J].区域经济,2013(2):6877.
[3]周立群,曹利群.农业经济组织形态的演变与创新——山东莱阳市农业产业化调查报告[J].经济研究,2001(1):6975.
[4]李铜山,刘清娟.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评述[J].中州学刊,2013(3):4854.
[5]张瑜.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4.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