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生猪屠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凡宝娣 吴斌
摘要:分析了当前农村生猪屠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农村;生猪屠宰;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91-01
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据笔者在基层调查了解,当前农村生猪屠宰管理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面。
1 存在的问题
1.1 存在偏、小、脏、乱、差等现象
不少生猪屠宰场都是过去老食品站改造而成,少数是个人投资,位置偏僻、规模小,设施简陋,有的年久失修,墙壁开裂,排污排水不畅,待宰、屠宰与生活办公场所不能严格区分,手工屠宰作业,夜间屠宰作业扰民,场地内整天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粪便四溢,猪肉品质难以得到保证。
1.2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食品屠宰场的管理人员大都是“三置换一保障”改制后的留守人员,原属市商务部门管理,后划各乡镇人民政府属地管理,这些人员的工资报酬都是通过生猪经营者到场屠宰生猪所上缴的费用来解决,普遍存在养老、医保难落实,上面不管,下面不想管,工作存在不满情绪,消极对待。生猪屠宰量跟他们的收入相关工作,驻场检疫员一般都是1~2人,有的还是兼职,夏季一般都是14:00~15:00点进场,其余季节一般都是15:00~16:00点进场,生猪经营者容易掌握检疫员规律,易造成检疫工作出现真空,钻空子,一方面是少数检疫人员责任心不强,宰前检疫、宰后检验不能严格按程序执行,有的不进行“瘦肉精”、“旋毛虫”检测,上下班有迟到早退的现象,检疫把关不严,业务流程不熟练,检疫设施不配套,工作环境差,出现突发情况难以有效应对。另生猪经营者准入门槛低,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法律意识淡薄,少数生猪经营者不服管理,甚至聚众阻挠对抗,“注水肉”、“白肉”、“病死猪肉”时有发生,造成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1.3 执法队伍势单力薄,起不到震慑作用
靠1~2名检疫员和屠宰场管理人员难以管到位,力量不足,经费难以保障,在执法过程中容易出现谩骂、阻挠,甚至殴打执法人员,但对不法者处理往往不力,甚至助长其嚣张气焰,另在执法过去中有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在屠宰场是检疫部门的事,到流通环节是工商部门的事,措施不力,有的甚至放任自流,造成管理混乱,起不到震慑作用。
2 改进意见和措施
2.1 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和职业管理
对生猪经营者每年工商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要对其进行年检,不参加年检,或年检不合格的不得从事生猪经营,农业和工商部门每年要与其签订承诺书和责任状,落实主体责任,定期举办法制讲座和案例分析,不法经营者要列入黑名单,落实重点监管;对定点生猪屠宰场的管理人员要签订责任状,实行考核测评录用,对驻场检疫人员要签订责任状,定期考核,组织业务和法律培训,参加检疫操作技能大比武,加强日常监管和力度,政行风,树形象,层层落实责任,明确监管,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2.2 科学合理布点,不断提高统筹管理的能力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要根据有利于生猪经营者,有利于生猪屠宰管理,有利于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来科学规划,合理布点,屠宰场的建设要标准化,设施要机械化,布点要科学化,管理要规范化。对新建的生猪屠宰场资金来源,可以对现有生猪屠宰场进行盘活资产采用,能人投资,政府扶持,多招并举等建生猪屠宰场,对不能确保猪肉品质安全的现有生猪屠宰场进行撤并整合,这一管理力量得到整合,可以有效遏制“注水肉”、“白肉”、“病死猪肉”流向市场和餐桌,可以有效遏制不法经营行为的发生;可以有效防止生猪管理费用和检疫费的流失,可以节约行政成本和运行成本,加强对生猪屠宰管理队伍的日常监督。生猪屠宰场撤并整合后,要实行配送制,方便市场需求和生猪经营者经营。
2.3 加强执法体系建设,促进协同管理的能力
生猪屠宰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靠政府牵头,成立综合执法队伍,涵盖农业、工商、卫生、药监、城管、公安等部门,城乡一体,上下联动的执法队伍,建立健全执法队伍联合执法、各负其责的运行机制,加大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做到有人员、有经费、相对稳定,使生猪经营者不想违法、不愿违法、不敢违法,让违法者无藏身之地,让经营者守法经营,不断改善生猪屠宰管理秩序,提高猪肉品质,真正让群众吃上“放心肉”,努力使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