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肉牛主产区比较优势分析
邵雅容 周洁 杨春
本文在梳理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合我国四大肉牛优势产区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四大肉牛优势产区的牛肉产量的变化情况,利用资源禀赋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两方法来对四大肉牛优势产区各省(市)肉牛生产的比较优势做出分析讨论。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肉牛业持续快速发展,区域布局不断优化,肉牛饲养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牛肉产量持续增长,质量不断提高,为满足未来城乡居民对牛肉的消费,肉牛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肉牛业基础母牛存栏量下降、专用肉牛品种缺乏、投入水平低、产业链条短等问题比较突出,亟需进一步提升肉牛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基本供给。
二、研究意义
我国农业部于2008年下發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规划着力建设中原、东北、西北、西南4个肉牛优势区。本文以此划分为依据,对比四大优质肉牛生产比较优势,对我国各产区的肉牛生产情况进行分析。
三、文献综述
有关于农业产业的区域比较优势的研究由来已久,有学者利用多年统计数据通过资源禀赋指数计算,来对影响我国肉牛生产区域布局变动的主要因素进行探究。综合比较优势在指导生产布局方面应用已久,有的学者将综合比较优势进行分解,拆为效率比较优势及规模比较优势两个指标,最后将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值用前面二者的几何平均值替代,来进行优势比较分析。
四、四大肉牛优势产区比较优势分析
1、各省(市)肉牛生产资源禀赋分析
本文引用资源禀陚系数来比较国内肉牛不同产区的生产比较优势,定义如下:
EF=(W_i/W_hi)/(Y_i/Y_hi)
其中,W_i是年某省的牛肉产量,W_hi是年全国的牛肉产量,Y_i是年该省的生产总值,Y_hi是年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如果EF>1,则说明该省肉牛生产资源丰富,有比较优势;反之,不具比较优势。
根据表1来看,自我国2008年优势产区划分以来,2009年到2017年全国各优势产区中的各省份资源禀赋变化不大,东北优势产区资源禀赋一直集中在吉林、黑龙江、内蒙3省,辽宁省资源禀赋也颇具优势;西北优势产区资源禀赋集中在疆、甘肃、宁夏;中原优势产区资源禀赋2016年主要前集中在河南,之后经过发展河北资源禀赋优势开始逐渐强化,而山东和安徽两省,资源优势不明显;西南优势产区云南省肉牛资源禀赋优势体现强烈,而重庆及广西地区的资源禀赋体现较弱。
2、各省(市)肉牛综合比较优势分析
本文引用综合优势指数法来比较全国肉牛不同产区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AAI=(A_i/A_it)/(A/A_t)
其中,A_i是省的牛肉产量,A_it为该省所有畜产品的产值;A为全国牛肉总产量;A_t为全国所有畜产品的产值。如果,AAI>1表明某省区肉牛生产具有优势,其值越大,优势越强;反之,不具有优势。
从各优势产区的综合比较优势来看,在优质产区规划后的2009到2017年,我国肉牛综合比较优势发展相对稳定。综合比较优势还是集中于西北和东北两大优质产区,尤其是西北优势产区除陕西外的三个省区综合比较优势在9年里始终非常明显且稳定,除新疆在2011年后综合比较优势呈现下降趋势。在各个优势产区也有少数省份在2016年后综合比较优势出现了较明显的下降情况,河南、安徽、辽宁、甘肃四个省区在2015年后肉牛生产综合比较优势出现下降。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第一,我国四大优势产区肉牛生产的比较优势分布不均,有较大的差别存在,且各优势产区内不同省份的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特征不够明显,这一定程度也反映了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不足。第二,相比于农区,主要牧区仍然是我国肉牛养殖最具优势的地区,但是考虑到经济、资源约束与环境承载力等难以快速作出改变的现实限制,未来在肉牛产业发展方面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撑和更科学的管理来推进牧区肉牛生产。第三,在辽宁、河南等省份肉牛产业发展速度开始放缓;进一步壮大这些地区的肉牛产业需要对当地的肉牛生产潜在的消费需求动力和生产资源深入挖掘。
2、建议
首先各地区在发展肉牛产业时,要以满足城乡居民对牛肉产品的基本需求为主要任务,鼓励规模养殖,实行集中屠宰,强化品牌销售,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肉牛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其次,强化科技创新, 促进肉牛产业转型升级推广优良品种,提升生产效率。最后要建立持续发展机制。要扶持龙头企业,完善加工和流通体系,构建起各地肉牛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形成中国特色现代肉牛产业体系。
(作者单位:625014 四川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