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网络掏空了大脑

李伟明
刚从本地媒体看到题为《网传“飞机撒药治白蛾”编得有点假》的报道,说的是有好事者以“市园林办”的名义编了一条“温馨提示”在微信朋友圈热传,叫大家近期不要晒衣服,不要吃外面的食物,尽量减少户外运动。为此,市园林局公开回应:“这是漏洞百出的谣言,一是本市并无‘园林办这个机构,二是当前并非病虫害集中防治季节,三是即使真要防治绿地病虫害,也不可能选择飞机撒药的方式。”
看到这里,我们只能感叹网络消灭了常识。对许多人来说,年轻时没用心积累,常识本来就不够用,如今又一头扎进了手机,成了连话都没时间多说的“低头族”,更没空闲“补课”了。如果手机能成为一个便捷的学习工具,那倒也不失为一件美事。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低头”攫取的,只是一些毫无价值的垃圾信息。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泡网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哪还有精力正常学习,哪怕只是学点皮毛般的常识。
更重要的是,网络让人们越来越不习惯思考。长期依赖手机,依赖搜索引擎,已经使人悄然患上了工具依赖症。在网络面前,人的思维活动似乎显得多余。不懂就搜,成了一种常态。不信你看看,身边有多少人是这样的:一遇到搞不明白的事情,立马点开电脑或手机,输入所谓的“关键词”,只消几秒钟,就似乎找到了他所需要的“正确答案”。然而,这个“答案”果真正确吗?不妨看看这么一个网络段子:冰箱门关不紧了,上网搜索一通之后查出原因是冰箱门封条老化所致,于是打电话请来维修师傅。师傅只看了一眼就说,冰箱东西放得太多了!用力一推就解決了问题……
尽信网,则不如无网。如果因为网络的出现,竟然导致人类的智力一代不如一代,那么,发明网络的人岂非罪莫大焉?为了保持大脑正常的记忆功能和思考功能,遇到问题,还是像当年无网时代那样,先来点回想,来点质疑,来点分析吧!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