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南溪“三三三”扶贫模式探索

    李廷根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以前全面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南溪区是四川省宜宾市新区,虽不是国家和省级贫困重点县,但也是一个革命老区,全区总面积704平方公里,辖8镇5乡2个街道,总人口43万人。2014年,全区系统锁定贫困户7521户22819人,贫困村23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后,南溪区党政联动、干群同心,自加“三年脱贫、两年巩固”压力,沿着“脱贫—致富—奔康”的路子,向着2018年“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迈进。

    保证“三有”,确保脱贫

    ——有饭吃。吃是生存之必需。解决贫困问题,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保证贫困群众餐餐有饭吃、年年有余粮。南溪区在推进脱贫攻坚战略中,把解决贫困户吃饭问题作为救贫帮贫的第一急事。在多渠道、多举措增加贫困户粮食收成和现金收入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市启动农村低保线和国定贫困线“两线合一”工作,区财政拨款60余万元增发农村低保标准与国定贫困线差额,确保全区农村低保贫困户收入达到3100元的国定扶贫标准。

    南溪区将缺乏劳动能力、无固定收入来源的312户贫困户900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兜底,360名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五保兜底,从政策上保障了贫困群众有饭吃、不挨饿。

    ——有衣穿。衣是生活之必需。实施精准扶贫,不仅要让贫困户吃得饱,也要让贫困户穿得暖,才能保障贫困群众衣食无忧、冷暖无虑。南溪区通过区级领导定点联系、区级部门定村帮扶、机关干部定户结对等方式,建立起“一帮一”“多帮一”的帮扶对子7521对。

    在开展生产扶持、就业扶持的同时,南溪区开展“送衣保暖、送棉过冬”等一对一的帮扶活动,并把帮扶工作成效作为干部年度任职和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让帮扶部门和帮扶干部常进群众门槛、常记群众冷暖。同时,通过多渠道宣传,激发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让更多的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定点帮扶、结对帮扶等形式,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难题。

    ——有房住。房是安居之必需。修房造屋是贫困群众生活中的大事、难事,解决贫困户安居住房问题,不仅要保证贫困群众有房住,还要保证房能住。南溪区认真分析贫困户安居住房的实际需要,划类别、分批次解决贫困户住房保障问题。

    针对不适宜原址居住的危房贫困户,分三年完成368户1062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针对能整治、能改建、能加固居住的危房贫困户,先期启动第一批957户危房改造工程,在享受C、D级危房改造政策补助的基础上,由区财政另外补助5000元/户和1.5万元/户;针对不愿搬迁、无能力改造的危房贫困户,鼓励其通过长期租住、一次性购买邻里多余住房等方式,解决其安居住房,由区财政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

    保障“三能”,持续致富

    ——有病能医。病者无能,无能则无力。南溪区从7521户贫困家庭进行分析,因病致贫占到60%以上,大部分贫困户在“治病无钱—身体无能—增收无路—致富无门”的恶性循环中越过越穷,为此,解决劳动体能问题成为了消除贫困的关键问题。

    遵循“治好一人、造福一家、脱贫一户”的理念,南溪区为贫困户全额缴纳医疗参保费,让贫困户医病有保障;对3564例慢性疾病进行确认并实行1000—3000元门诊定点报销,由财政注入资金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对贫困户住院实行应报费用“一站式”100%报销,让贫困户住院无负担;对全区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建立健康档案11109份,对1170名贫困老年人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定期开展贫困人口健康检查,让贫困户生活有希望。

    ——有书能读。学知识、强智能,是消除贫困的重要措施,更是避免临时贫困转变为跨代贫困的核心所在。南溪区从提升贫困家庭智能着手,把解决贫困子女读书问题作为消除长期贫困的重要路径,保障贫困学生在南溪范围内读书基本不花钱。

    在落实“两免一补”的基础上,区财政出资建立教育扶持基金,每年投入400万元,实施教育扶持政策并提高贫困学生入学补助标准,对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和贫困住校生给予定额补助,定期向贫困学生发放基本学习用具;对新入学的全日制专科、本科贫困学生,由区财政一次性单独奖励2000—5000元;对有助学贷款需求的,由团区委、区教体局全程协调和帮助办理助学贷款,确保贫困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有活能干。具备就业能力、掌握就业技能、拥有就业岗位,是增加贫困户收入和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根本路径。南溪区结合贫困户劳动能力强弱的现状分析,分类开展就业技能免费培训,并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引导企业招聘、支持自主创业、鼓励灵活就业等多种渠道,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业。

    2016年,全区新开发836个村级公益性岗位,在贫困人口中优先选聘736名,并给予300元/月·人的工作补贴;同时,引导企业用人向贫困人口倾斜,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将5%的新增就业岗位用于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区财政给予企业300元/人·月的岗位补贴,850名贫困人口成功推荐到规模以上企业就业。

    创造“三好”,逐步奔康

    ——生态好。吃饱穿暖不是小康,小康是在吃穿不愁的基础上,应该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享受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作为滨江城市,南溪素有“仙源南溪、翡翠江城”之美誉,更具备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优势。特别是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在长江湿地公园、城市花海公园等城市绿肺的中心辐射下,通过各类政策和项目的强力整合,农村生态基础将进一步夯实,覆盖城乡的“一心、两带、三屏、四廊、多点”生态保护格局将全面形成。

    仅2016年,全区共整合12类1.25亿元的基础项目全部落实到23个贫困村,并新投入3000余万元开展扶贫新村建设、贫困村联户路建设和生态治理工程。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全区包括7521户贫困户的43万南溪人民将共享“江山相伴、绿廊相通、产城相融、开敞共享”生态宜居环境。

    ——生产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村乡,农民富不富,产业是出路。生产好既是贫困户脱贫的重要内容,更是贫困户奔康的重要标志。南溪区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消除贫困的根本出路,把促进全区产业转型升级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将广大农村,特别是建卡贫困村作为绿色食品工业的车间和基地建设,一个产业带活一片区域,一个企业带富一个乡村。

    同时,每个贫困村落实80万元的主导产业培育基金、20万元的增收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扶持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发展贫困村主导产业和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对暂无发展项目的,还鼓励贫困村将产业基金返借到区国有公司计息增收。

    在确保30万元/村产业发展周转金的基础上,区财政额外投入400万元建立插花贫困户产业发展周转金,投入300余万元在各乡镇(街道)组建助耕服务队,并承担全额机具购置费和承担无劳动力、缺少劳动力贫困户80%的助耕服务费。随着产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全区已有 19家龙头企业与贫困村签订发展合作协议, 86个专合组织、48个新型农庄(场)已相继建立,带动建卡贫困户2773户。

    ——生活好。美好的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充裕,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的富足。南溪区通过丰富贫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贫困群众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和新风文明教育,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主动作为、致富脱贫的信心和勇气。

    2016年,全区共投入340万元实施23个贫困村“村村响”、1747户“户户通”工程,全域推进贫困村网络建设,确保每个贫困村广播能响、电视能看、网络能通,让贫困群众听广播受教育、看电视学技术、上网络拓眼界。

    结合“四好”村创建,全区开展贫困村“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创建活动,每年开展“励志家庭”“星级农户”“新乡贤”等评选活动,完善《村规民约》,推进村民自治,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村风民风。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