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背景下铜仁旅游业发展的前景
摘 要:交通是旅游的命脉。随着立体化、全域化交通体系形成,尤其是2015年6月18日,沪昆高铁上海至铜仁段开通运营,标志着铜仁走进“高铁时代”。铜仁是贵州和西南地区的东门户,同时也是贵州和西南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红、绿、古”三色旅游资源。高铁时代的到来将使铜仁旅游业发生“革命性”变化。本文基于高铁带来的旅游市场的变化,分析铜仁如何以沪昆高铁开通为契机,使高铁成为推动铜仁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
关键词:高速铁路;铜仁旅游业;发展前景
一、高铁时代给铜仁旅游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一)旅游交通便利
铜仁作为贵州和西南地区的东门户,“一脚踏三省”,是黔湘渝两省一市的交界城市。铜仁——凤凰机场到北京、上海、广州、长沙、贵阳航线的开通和杭瑞高速与渝湘高速的运营,拉近了铜仁与省内外的距离, 2014年12月26日,横跨贵州省贵阳、黔南、黔东南的贵广高铁的开通运营;2015年6月18日建成沪昆客专长沙至铜仁南站的开通运营,300公里的时速将大大缩短铜仁与省内外其他城市之间的时间和距离。为了顺应高铁的发展,贵州省政府着力推动省内“城际铁路”建设五年(2015—2020)规划:贵州将每年建成一条高速铁路。2015年建成沪昆客专贵阳至长沙段,实现贵阳与长三角、京津冀的快速连接;2016年建成沪昆客专贵阳至昆明段,实现贵阳与滇中城市群的快速连接;2017年建成重庆至贵阳快速铁路,实现贵阳与成渝经济区及以北地区的快速连接;2018年建成安顺至六盘水高速铁路,形成贵阳至六盘水2小时交通圈;2019年建成成都至贵阳客专,形成贵阳北上成渝、关中等经济区的快速双通道;2020年建成贵阳至南宁快速铁路,实现贵阳与北部湾的快速连接。[1]一个是“走出去”,一个是“迎进来”。高铁为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必将为铜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二)客源市场空间格局的改变,打破了原有的旅游模式
客源是影响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受距离衰减规律的影响,离旅游目的地越近,旅行的发生率越高;距离越远,旅行的发生率就越小。湖南怀化、邵阳、芷江、吉首、张家界;重庆秀山、酉阳、黔江、彭水、武隆、南川是铜仁旅游业的主要客源地。高铁的开通将大大缩短游客到铜仁的距离和时间,扩大铜仁吸引的半径。上海、杭州、武汉、长沙、广州、桂林等高铁沿线重点城市来铜仁旅游的潜在游客将会越来越多,个性化的旅游需求也会表现更强烈,来自不同地区游客的旅游价值诉求不同,面对差异化的市场需求应进行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精细化设计。
(三)区域核心地位凸显
沪昆高铁路途经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6座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线路全长2264公里,是中国东西线路里程最长,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铁铁路。沪昆高铁在长沙与京广高铁相连,实现了铜仁到怀化只要30分钟,到长沙2小时,到贵阳1小时,到广州4小时,到昆明3小时,到桂林3个小时,这样,铜仁以4小时为半径,可到达中国6个比较发达的经济体。
二、高铁背景下铜仁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品牌效应不强,创新力不足
铜仁具有丰富的“红、绿、古”三色旅游资源,其中包括以木黄、周逸群烈士故居、南腰界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铜仁大峡谷、乌江画廊、黔东草海、亚木沟、思南石林等为代表的绿色文化,以石阡万寿宫、苗疆古战场—苗王城、千年古镇——寨英等为代表的古色文化。铜仁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类型多种多样,但缺少品牌旅游区域、品牌旅游产品以及知名旅游企业,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旅游创新力度不够。一是缺乏旅游产品创新观念。铜仁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比较丰富,但以此为主题的有名的旅游产品寥寥无几。旅游景点上销售的物品,大都是从外地批发的,具有本地区的区域物品却很少,忽略了游客对本地区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独特的“乡土味”和“民族味”的需求。譬如,沈从文笔下神秘的湘西,近年来因影视走红的湘西匪事,进而各景点都是 “土匪系列”物品,遍地的土匪鸡、土匪酒、土匪菜,前来旅游仿佛掉进了“土匪”窝,严重破坏了武陵山区原有的民族味、乡土味;二是不能很好地整合优化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铜仁的民族生态文化旅游与湖南湘西、重庆秀山等各地的民族生态文化旅游项目雷同性大,缺乏个性。如近年来,黔湘渝都在相邻边区下大力气打造地方建筑特色,受凤凰古城的率先走红,于是重庆秀山、湖南湘西、贵州铜仁争相把边区小城镇、公路沿线的房屋立面,都生硬地改造成具有徽派建筑特征的青砖黑瓦、飞檐檐翘角,千里武陵满眼微派风光,丧失了武陵山区所独有的建筑特性和文化特征,让远来的旅客产生民族村落千寨一面的感觉;到处都是机制的青石板、风雨桥,粗犷的大碗酒和长桌宴也成了各个民族古村落的共性表达,文化特色表达生硬,缺乏个性,导致村村都像香格里拉,寨寨都唱耶罗耶,整体形象不够突出,地域形象缺失[2]。
(二)旅游产业合作不紧密,集聚程度不高
近年来,铜仁虽然不断调整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搭建产业合作平台,但是旅游产业间的合作仍然不紧密。主要表现在:一是旅游合作观念淡薄。由于各旅游企业的不可替代性,旅游产业部门容易形成“自大”心理,不愿意与其他旅游部门合作;二是旅游产业合作机制缺失。产业间的合作必然涉及到利益分配问题,目前,铜仁市内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行业没有建成合理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平台,旅游产业广泛合作缺乏激励机制。三是短期利益的合作导致了旅游质量下降。由于过度追求合作的短期经济利益,导致旅游线路过长、游玩时间缩短,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愉悦感下降。
(三)基础设施滞后,接待能力不足
随着高铁的开通,客流量的增加势必对旅游服务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铜仁景区内基础设施落后,旅游产品吸引力弱。以苗王城景区、铜仁大峡谷为例,近年来苗王城景区通过修复建设和大力推介,其整体形象得到了提升。但是,由于后续投入不足,景区尚未深度开发,无酒店,景身短(游览线路和旅游过程短),整个景区不用两个小时即可走完,即便加上看民俗表演或在农家乐用餐时间,旅客在景区逗留时间最多也不过两三个小时,靠门票维持、留不住旅客成了热闹背后的尴尬;又譬如进入铜仁大峡谷的道路存在路面窄、弯道多、行车难、停车难、承载客流量小的弱点。许多景点除了让游客观赏外,在新的旅游要素‘商、养、学、闲、情、奇上几乎是空白,这与“山上游、山下住,景区游、城里住,山城联动,协调发展”的大旅游发展要求相差甚远。
(四)旅游营销能力不强,区域旅游知名度不高
铜仁近年来虽然组织参加了各种旅游展销会和旅游推介会,但营销效果不是很明显。一方面强调整体性的营销战略不强,另一方面,没有根据客源地市场需求,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此外,需要重视网络技术在宣传促销中的应用。
(五)铜仁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发展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作的人员队伍素质,决定了旅游业发展的水平与质量。铜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一直以来缺乏一批素质高、能力强、创意丰富的旅游专业人才,尤其是旅游经营管理、营销策划和资本运作的人才,造成铜仁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水平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大、市场推广不够。
三、高铁背景下铜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旅游业是铜仁最具后发优势和赶超潜力的先锋产业和开放产业。2014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2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4.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23.8%,旅游业呈现“旺季火爆、淡季不淡、日新月异”的良好发展态势。[3]为迎接高铁时代,真正实现以大交通引领大旅游、以大旅游吸引大投资,以大投资带动大发展,推动全域旅游,加快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市各级有关部门要如何紧紧围绕“商、养、学、闲、情、奇”新旅游六要素的产业定位和今后三年我国旅游发展“515战略”,不折不扣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的2015年全省旅游工作10件大事;要如何大力发展“高铁时代”的现代旅游,已成为铜仁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打造旅游品牌,提升竞争力
按照打造“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形象定位,依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坚持系统协调、地域特色原则,树立全市“大旅游”理念。在已完成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梵净山景区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铜仁模式成为全省经验的基础上,继续优化资源配置。整体推进梵净山、苗王城等重点景区建设,加快形成铜仁旅游“金三角”格局,突出“一山两江四文化”旅游特色,主打梵净山、苗王城旅游品牌,主推思南、松桃、石阡旅游产品,把全市15个重点旅游景区做美,把74个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做活。持续增强以梵净山为核心的多元化特色旅游产品竞争力。将铜仁建成特色鲜明、设施完备、服务优良的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和苗族文化体验与生态休闲旅游型国内知名旅游区。
(二)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以区域产品吸引力带动地方旅游吸引力
高铁加快了沿线城市的串联,使得铜仁与外部联系越来越密切,加之旅游的异地性特征,携手沿线城市,打造精品线路,加强区域协调,实现互利共赢,成为铜仁旅游整体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走省际合作和区域间合作道路,建立省际、区际间旅游“大蓬车”,实施线路合作、信息共赏、互发团队、投资联动等举措,谋求在合作中赢得旅游强市的战略地位。针对梵净山、苗王城等大型特色旅游景区、寨英古镇、九龙湖、石梁—木黄红色旅游等景点、铜仁的民歌文化——苗歌、侗歌系列,可以考虑与湖南的凤凰、张家界、边城、重庆酉阳的桃花源、武隆的仙女山、重庆的花灯、黄杨扁担等景区(点)合作,共同设计互通、互惠的主流线路,与其他景区互补共赢,走区域协调发展道路。二是加强区域内部协调发展道路。铜仁作为贵州省的一个旅游业发展区域,其内部有若干个小区域,这些小区域间需要内部协调发展,优化组合,提高铜仁整体旅游市场竞争力。
(三)着力增强文化内涵,突出产品特色,实现旅游产品差异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是盲流。”[4]立足铜仁民族文化特色,加快挖掘其历史、地理、民俗、民族等文化元素,加强对历史古迹、文化村寨的保护和管理,变资源为旅游产品,原汁原味的展示出民族特色,实现旅游产品多样化、系列化、配套化,打造全国苗族、侗族、土家族等特色旅游品牌。使民族区域文化实现产品化、商品化的转变,培育新的新增长点。通过收集苗族、侗族、土家族的文化“真实符号”,以民族特色文化的展示,或是生活习俗场景的再现,不断推出针对不同主题、不同层次、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多样文化旅游产品:譬如体验苗族历史文化的古迹游、体验苗家、侗家生活的度假游、节日的民俗游、农事活动的农耕游、相亲恋爱婚庆的婚恋游(提亲、“讨口气”、“讨八字”、过礼、哭嫁、接亲、办喜酒、闹新房和回门等)、美食游,再点缀以精致的松桃苗家银饰、苗绣、花腰带、绣荷包;侗家玉屏箫笛、油茶、花环、情人草标、小物件等,使游客能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体验乡村旅游回归自然的真实,为游客提供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空气新鲜、民风淳朴的家园环境,充斥着浓郁民族风情的世外桃源,把旅客从城市的楼房、汽车、躁动中解放出来。增加过境游和过夜游的游客数量。真正实现构建快进慢游新体系放大高铁效应。
(四)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旅游业发展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因此,要立足高远,尽快从三个渠道解决铜仁旅游业发展中的人才问题:一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修养和素质。政府采取开办职业学校、岗前短期培训等形式对其从业人员尤其是专业表演人员、管理人员和能歌善舞、会民间绝技艺术的民间艺人进行旅游文化知识的培训;二是努力吸引大学生从事旅游工作。目前省内外很多高校设立了专科、本科、硕士等层次的旅游专业,旅游部门应通过相关优待政策提高旅游从业者的工资水平、工作地位,使大学生在旅游岗位上获得发展和施展才华机会。三是引进旅游高级管理及技术人才。确立旅游人才引进战略,制定相关奖励和优待政策吸引省内外旅游人才。为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工作条件。同时,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稳定现有的人才队伍,遏制人才和绝技艺术的外流。着力培育一支具有国家级资质的旅游营销队伍及熟悉地方人文地理和行业规范服务的导游队伍。
(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
高铁时代的到来,必然对铜仁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交通网络、景区景点接待等配套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城市道路、通往主要旅游景区的道路和景区游步道上,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等醒目位置设有交通指示牌,旅游景区指示牌。二是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实现游客进入景区的无缝对接。开通高铁站、高速出口、火车站、汽车站等游客集中点至旅游集散中心的公交车或专线车;由旅游集散中心开通到各景区(点)的定点旅游专线,形成公交、公路客运等多层次的交通网络;市旅游集散中心要逐步开通市区至铜仁——凤凰机场、沪昆高铁铜仁南站、杭瑞高速铜仁南、北出口的旅游班(专)线。三是提升住宿、餐饮水平。高铁的开通,商务游、周末游成为常态,高端游客增多,必然势必对住宿、餐饮提出更高要求,要力争建设高星级宾馆和游客宾馆及特色餐饮店,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游客需要。从而实现深度旅游消费代替“门票经济”,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主流。
(六)加强旅游“促销”
一是加大推介炒作力度。运用现代宣传手段,通过电视专题片(光碟)、精美图册、服务指南、PPT图片和新闻媒体等方式,筹划热点,制造轰动效应;二是建立主动融入机制,利用三省交界优势,除贵阳外,还必须加强与湖南、湖北、重庆等省会经济圈旅游城市间合作,联手推出一批跨行政区域的精品旅游线路,做到资源共享,互动互惠,这一点对于武陵山腹地的铜仁犹为重要。三是打造专业营销团队,提倡“王婆”精神,着力打造一支具有国家级资质的旅游营销队伍及熟悉地方人文地理和行业规范服务的导游队伍,抓住一切机会做好营销,如争取将电视专题片(光碟)、精美图册、服务指南免费在航班、长途大巴、列车上发放。
总之,铜仁应当充分依托“一脚踏三省”区位优势,深刻认识抓好旅游项目是根本、营销是核心、文化是灵魂、服务是基础,围绕旅游新、老“六要素”科学合理保护、开发、利用独特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力争将旅游村、历史文化古村寨全部打上“文明名片”, 从而推动全市旅游产业改革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贵州都市报,2015年3月12日
[2]罗宏:《松桃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路径探析》,中共铜仁市委党校学报出版,2014年第五期。
[3]刘奇凡.全市旅游工作暨文明创建命名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3月26日。
[4]谈露洁.启动城市文化工程千年古城奉节迎来文化新生。2010您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