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山火手法治疗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15例

吴国凤 任 飞 张 硕
(绵阳中医学校,四川621000;1成都中医药大学)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均属运动神经元变性,影响脊髓前角细胞或锥体束运动系统,主要表现为部分肌肉萎缩无力及肌束颤动等症状,亦属中医"痿证"范畴。笔者采用传统的烧山火手法临床治疗本病15例。1 临床资料本病15例中,男11例,女4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7年。2 治疗方法2.1 取穴 常选用以下4组穴位:①百会、脾俞、肾俞、命门、太溪;②膻中、关元、气海、三阴交;③大椎、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④风池、手三里、内关、阳陵泉、太冲。
2.2 操作手法 每次选1组穴,在患侧所选穴位皮肤消毒,毫针刺入穴位1.5~2寸,待有针感后将针迅速退至"天部"(即皮肉之间),针身向内慢按疾提并逆时针捻转9次,一连行针3遍,再迅速进入到"人部"(即肉内)、"地部"(即筋骨之间),采用同样手法各操作3遍,即完成1次手法操作,留针10分钟,再如法进行第2次、第3次手法操作。待局部浅表血管充盈,自觉发热时缓慢出针,然后可用梅花针在局部轻叩致皮肤微出血,并施以按摩即可。第1月每日1次,以后隔日1次,20次为一疗程。
3 治疗效果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恢复,能正常参加工作)15例,患者均在1~2个疗程中见效(症状缓解,功能部分恢复)。其中4个疗程临床治愈5例,6个疗程临床治愈4例,8个疗程临床治愈3例,10个疗程临床治愈3例。
4 典型病例马××,男,28岁,1984年1月9日来诊。1983年6月17日发现左手活动不灵,拿物无力,第2天右手也出现同样症状,第3天发展至双下肢。在当地医院就诊,治疗3月后无明显好转。
查:慢性病容,颅神经正常,脊柱无畸形和压痛,四肢痛温触觉均降低,腕踝以下消失,左上肢比右上肢细2.5cm,大小鱼际肌和蚓状肌萎缩明显,骨间间隙凹陷,十指强硬,不能伸直和握拢,皮肤厚而粗糙,厥冷发绀,呈鹰爪形;胫前肌萎缩,胫骨前缘显露,关节和拇指下垂,双上肢肌力Ⅲ级,双下肢肌力Ⅳ级,腱反射左侧迟钝,右侧正常,病理征不显,舌淡,苔薄白,脉细。诊断: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如法施治,开始选第1组、第2组穴留针加灸,使正气渐复时再加第3组、第4组穴用烧山火手法,待肢体浅表血管充盈,自觉发热时出针。经治1个疗程后肢体肌肉明显增厚,握物稍有力,能握笔写字;2个疗程后前臂和手部的肌肉丰满,大小鱼际肌隆起;3个疗程后前臂和小腿肌肉增粗2cm,手掌、指皮肤变细腻,肌力增强;5个疗程后四肢功能恢复正常,已参加工作。追访15年病情稳定。
5 体会烧山火手法是大补之法,《针灸大成》谓之"能除寒,三进一退热涌涌"。此法正适合本病患者气血精俱虚的状况,可见手法在针灸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而本病患者为元气败伤,精血亏虚之体,初即用烧山火手法,恐补益强劲,刺激过重,难以承受,故笔者先取第①、②组穴针刺加灸以小"补",使各脏腑功能初步恢复,然后再用烧山火手法重刺第③、④组穴,更快地达到补益气血,疏通经脉之效。其二,烧山火手法操作过程中,强调分"天部"、"人部"、"地部"慢按疾提,确有其理。开始浅刺以驱逐浅表邪气而使体表血气流通;后深刺以引导阴分之邪外泄;最后深入到筋骨之间以通导谷气,产生较强针感,以达补益之效。可见烧山火手法是在疏导、流通的基础上发挥补益之功的,实为"通"补,是理法全面、配合合理的综合补法。
(收稿日期:19990516,赵昕发稿)
相关文章!
  •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李欣【摘要】目的 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方法。方法 选择50237例处方,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特点。结果

  • 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

    王春妍丁莹莹吕凌楠郭东青[摘要]目的 探討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

  • 数字化正畸平台在正畸学临床教

    王菲 黄倩倩 李海振 郭昱成 王爽 侯玉霞[摘要]目的:探讨Ortholink优领数字化正畸平台对正畸学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