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爱心奉献 八千余学子受助

    潘春华

    18年前,由江苏省镇江市离休干部马立平为代表的18位离退休老同志,倡导成立了镇江茅山老区兴教助学协会。18年来,共收到社会各类捐款1700多万元,资助贫寒学子8000多人(次),发放助学金1250万元,资助使800多个农村家庭和个人摘掉贫穷帽子,使莘莘学子们圆了学业梦,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漫漫助学路 圆梦结硕果

    茅山老区兴教助学协会的当家人叫马立平,是十七位古稀老人的“头儿”,2013年未过完88岁生日便因病离世了。这位出生在山东莱州,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革命战争时期当过儿童团长、武工队长,解放初期任丹徒县宝堰区委书记的老共产党员,对茅山老区人民有着深深的眷念之情。1996年春,离休后的马立平回到阔别45年的宝堰走访老战友时,听说一位成绩优异的高中学生,因父母患病,无力供他读书,辍学到杭州学修脚谋生去了。情感驱动马立平萌发建立茅山老区兴教助学协会的想法,帮助这些家庭贫困的孩子重返校园。

    随后,马立平找到了过去在宝堰工作过的老战友、老同事王江凤、王广范、倪春哎、宋建华、施子毅、刘书龙……一下子找了十七位老党员。当时,这些老人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也已68岁,他们个个响应,慷慨解囊,有的捐6000元,有的捐2000元。马立平以身作则,带头捐出3.8万元, 作为兴教助学协会筹集的首笔善款。

    经过半年的酝酿、筹备,并经民政部门批准,1997年7月7日,“镇江茅山老区兴教助学协会”正式成立。当天,协会就收到社会各界捐助的善款20万元。9月5日,全国第十四届教师节前夕,协会在丹徒县宝堰镇剧场召开了首届助奖学大会,向36名家境贫困的学生及乡村教师颁发了助奖学金。此后,协会每年开展一次兴教助学活动,辐射面涵盖了茅山老区6个乡镇,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制度。

    助学是履行社会责任,更是播撒爱心的种子。18年来,为了把有限的资金资助给那些家庭经济最困难、学业最优秀的贫寒学子,助学前总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每个助学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摸清楚,常要起早摸黑赶在他们家长上班前或下班后,有时为了一个助学对象要跑上三四趟。

    18年来,协会共资助贫困学子8000多人(次),其中大学、高中生占资助总数的81%,初中、小学占助学总数的19%,全面实现了义转非目标任务。助学标准由建会初期小学100元、初中200元、高中400元、大学600元分别提升到400元、600元、1500—2000元、3000—4000元,受到社会、学校、家长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坚持多元化助学理念,通过协会牵头当红娘结对助学、分流助学以及推荐助学545人,协会为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得到资助,解决上学难亦作出了积极贡献。

    捐资范围广 感人故事多

    筹集助学资金是协会第一要务,也是协会发展的根本。协会里的老人们大都步入古稀之年,几乎没有一个不是疾病缠身,有的人动过两次大手术,摘除了身上3个器官,有的身患癌症,随时有可能离世。协会成立不久,十八位老人之一的宋建华就因病辞世了,此后,又有几位老人相继离去。马立平在战争年代负过重伤,同时患有胃癌,2002年动过大手术,但他事必躬亲,身先士卒,全身心扑在兴教助学事业上。人们都说马立平有“三最”, 一是捐款最多,共向协会捐款23万元,结对帮扶助学80多人。二是吃苦最多。他身体力行,干在前面,为了调查了解贫困学生情况,他走家串户,几乎跑遍了老区各个乡镇。为了筹措助学资金,他四处求援,自费两赴上海、苏州,三赴无锡,四赴金坛、宜兴,找遍了老战友、老同事、老部下。他在笔记上这样写道:运用一生的工作基础,调动一生的人际关系,挖掘一生的感情资源,投入到兴教助学事业中去。三是操劳最多。协会大小事务,上下内外各种关系协调,无不倾注了马立平的心血和汗水。

    协会开销非常节俭,在市区办事,从不做出租车,出差办事住最便宜的旅馆、招待所。在协会工作全是义务,不获取任何报酬。

    18年来,筹集助学资金范围从茅山老区几个乡镇发展到全国十多个省份,北到北京,南到广州,东到上海,西到西安,发展会员1000多名,捐资单位和个人近万个。

    “镇江九老太”就是捐资助学队伍中的典型代表,她们中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86岁,18年如一日,每年向协会捐款一次,累计捐款10万元。

    爱心育桃李 桃李满神州

    教育为本,育人为先。18年来,茅山老区兴教助学协会坚持进行家访、学访、书信交流,给贫困孩子送去温暖,传递爱心,利用一年一度助学座谈会进行理想信念、革命传统与思想道德教育,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在学校、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兴教助学,如明灯照亮了茅山老区学子们的漫漫人生路。如今,许多受资助的学生长大了,出息了,他们有的以高分考取了国家名牌大学,有的以优异成绩读上了研究生、博士生,有的出国继续深造,有的毕业后走上了工作岗位,担任了领导职务。根据2013年协会助学统计,在资助学生中受到学校表彰、奖励、入党、担任学校各级干部、推荐出国留学深造的就有876人;毕业后在党政机关、学校、科研机构、企业集团公司当骨干使用的有568人。尽管他们人生的道路不一,尽管他们所处的岗位不同,但他们对兴教助学协会的那种由衷的感激和真诚的谢意都是一样的。

    2000年,高考以645分名列镇江市理科第一名的茅山老区邹轶同学,上大学后不久,便写信给茅山老区兴教助学协会,感谢3年来协会老前辈们曾给予的无私资助。受过协会多次资助的宝堰镇南宫村的江苏大学蒋君仙同学,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第一个月,就用自己的工资收入,向协会捐了款。从初中开始就受协会资助的纪亮同学,在被四川大学录取后,毅然选择了与西部开发密切相关的专业,并最终选择留在了西部工作。他说:“对协会老前辈的感激和敬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人生选择,我要用实际行动,来感谢社会各界的关怀。”

    责任编辑:李佳佳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