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参与“一带一路”的可能性与方式分析

    【摘 要】 印度位于南亚中心位置,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的认知态度与参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中印关系的走向。本文从政府、智库和民众三个方面考察印度对“一带一路”的认知,梳理印度目前针对“一带一路”采取的行动,预判未来印度进一步参与这项倡议的可能性及方式。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印度 可能性 方式

    一、印度对“一带一路”的认知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至今,沿线国家对此予以积极响应,但作为该倡议沿线大国的印度对此却是有所保留的。通过对印度政府、智库学者、以及民众的认知进行分析,可为我们提供部分参考。

    1.印度政府对“一带一路”的认知

    印度政府虽一直未对“一带一路”公开表态,但从不同场合印度政府的表态中,可初步知晓印度政府对此的认知。印度政府一直以来对“一带一路”存有疑虑,对于是否加入“一带一路”较为审慎。

    2014年中国政府举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活动,印度副总统默德· 哈米德·安萨里应邀出席。中方向印方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但据印媒报道,安萨里的回应是:“我们需要更多相关细节,才能够全面研究是否加入‘一带一路。依据中印友好和合作框架,中方的这一倡议必须透明,以免引发误会。”由此可以看出印度政府的立场是等待中国就“一带一路”做出更详近的具体细节的表述,希望中方增强“一带一路”战略的透明度,从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对是否参与“一带一路”进行多方权衡。印度政府担心中国以这种不明朗的战略作掩护,谋求在南亚的立足点,挑战其在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

    2.印度智库学者对“一带一路”的认知

    印度智库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机构,依赖于政府资助,具有明显偏向性,对政府外交政策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目前,印度智库学者对“一带一路”存在以下两种认知。

    一方面,从战略层面“零和博弈”思维角度出发,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地区层面的地缘战略,旨在争夺地区领导权,服务于其“珍珠链战略”。例如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吉坦加里·纳塔拉吉认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在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兴建港口,企图以经济手段扩大它在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出于经济层面考量,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重塑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的战略,目的在于扩展地区经济互联互通。维韦卡南达国际基金会的安布卡沃尔·锡巴尔指出,古代丝绸之路表明中国的经济优势,现在中国希望重获其经济优势。

    3.印度民众对“一带一路”的认知

    印度民众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及对中印关系的定位上。与印度官方和智库暧昧不清的认知不同,印度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则较为明确,即将中国视作印度发展的威胁。民众的认知对于印度参与“一带一路”的构建及中印关系的发展前景具有潜在长期影响。

    皮尤研究中心2014年做了一项关于印度民众对中国态度的民意调查,中国对印度威胁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约56%的印度民众将中国视为对印度的主要威胁,只有6%的民众将中国不视为威胁。对中印关系定位的調查中显示近四成的民众认为中国是印度的敌人,认为中印是伙伴关系的只占两成。由此可以看出印度民众深受“中国威胁论”的影响,对中国的认知较为消极,而美国在印度民众中具有较为积极的形象,这种反差很有可能影响到印度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可能性及其参与程度。

    通过对印度官方、智库学者及民众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认知的分析,可将印度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做整体判断:战略上高度怀疑“一带一路”,但经济意义上对“一带一路”是表示出合作的意愿。印度对于“一带一路”的态度是十分矛盾的。

    二、印度对“一带一路”的对冲与有限参与

    为准确地评估印度参与“一带一路”计划的可能性,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印度是如何看待“一带一路”,更要对印度在相关认知指导下所采取的行动进行详细了解。

    1.印度采取行动对冲“一带一路”

    (1)提出“季风计划”以反制“一带一路”

    印度国内实际上一直从威胁和竞争的角度对“一带一路”做着文章。印度政府于2014年推出了“季风计划”。作为一个文化项目,该计划旨在利用环印度洋地区国家间的历史文化纽带、宗教渊源,打造与环印度洋国家的共同文化价值观,提升印度在该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季风计划”还发展为一项被赋予政治、经济功能的准战略规划,体现着印度政府对建立以印度为主导的南亚地区合作新平台的战略追求。在“季风计划”提出之后的一年中,莫迪对塞舌尔、毛里求斯、斯里兰卡进行了国事访问,以推销“季风计划”,希望与这三个印度洋岛国扩大政治经济联系。这被认为落实“季风计划”反制“一带一路”的具体行动。

    除“季风计划”外,印度还推出“香料之路”、“棉布之路”等计划。这些计划都是以相关历史文化为纽带,是为提升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软实力,并将之结合印度的海洋战略,以抵消“一带一路”在该地区的影响。

    (2)寻求与域外大国战略联盟以平衡“一带一路”

    印度出于地缘政治上的不安全感,担心中国以“一带一路”为依托将势力深入印度“传统势力范围”。这就使得“均衡中国的战略思想成为印度战略界的主导思想。”印度均衡战略主要是与美日进行战略联盟。

    印美战略联盟主要体现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框架下,双方积极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莫迪上台以来,利用印度的地缘优势,巩固与美国的战略关系。一方面,印美进行战略合作能够在中国不断加强在印度洋地区的活动的大背景下获取美国的资金技术支持乃至军事国防支持,推动印度经济军事发展;另一方面,印度希望通过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合作来平衡中国的影响力,可适当延缓甚至阻止中国势力侵入印度洋,同时也可在与中国打交道时提高谈判筹码。

    印日战略联盟主要体现在加强与日本的海上合作,抵制中国将势力拓展至印度洋地区以制衡中国。此外,印日战略联盟还体现在双方抛开“一带一路”,联手组建亚非“自由走廊”,联手在非洲、伊朗、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国家修建基础设施,以此提升印日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合作,扩张印日在非洲和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3)谋求改善与周边及部分丝路沿线国家的关系以牵制“一带一路”

    莫迪执政以来,将其外交重点放在改善周边特别是印度洋地区的周边环境,修复长期被忽略的地区合作,以应对中国在印度洋地区日益加深的影响力。印度外交秘书苏杰生曾说道“激活印度洋的伙伴关系和扩大能力是我们追求安全的关键。”莫迪在2015年对塞舌尔、毛里求斯、斯里兰卡进行国事访问,对于加深与印度洋伙伴国家关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印度正积极与欧亚经济联盟计划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这不仅对印度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制衡中国在中亚地区建设“一带一路”所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也十分重要。

    2.印度有限参与“一带一路”

    (1)积极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为有效地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亚洲区域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在2013年—2015年之间倡议并筹集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印度对此予以积极回应。2014年印度作为亚投行首批意向创始国签署了《筹建亚投行备忘录》。2015年印度正式加入亚投行,并持有亚投行第二大投票权份额。

    虽印度媒体指出“中国在亚投行中享有26%的表决权而印度有7.5%,远落后于中国。”,“作为新机构的第二大参与者,印度必须谨慎,中国过去常被指责经济胁迫。”但是印度仍对参与亚投行予以积极回应。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加入亚投行解决了印度煤炭发电的资金来源问题,利于印度能源项目选择的多元化。二是印度通过加入亚投行并予以注资,提升印度在地区乃至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2)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

    莫迪执政初期,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表现出较为谨慎的态度。在2014年7月习近平与莫迪在巴西会晤,莫迪并未就经济走廊建设与中国进行交流。同年9月,习近平访印期间,莫迪积极回应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印联合声明提到“双方注意到在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合作方面取得的进展。2014年底中印成立相关工作组,孟中印緬经济走廊的建设正式步入正轨。目前,围绕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印度与中国进行相关务实合作。如正在推進的两国铁路合作初具规模。印度地方政府对于加强对华经济合作和推进走廊建设亦抱有很大兴趣。

    总之,印度并非全部拒绝“一带一路”,但目前就中印发表的中印联合声明来看,内容上虽未提及“一带一路”但大部分内容均是围绕其包含的“五通”内涵开展的。

    三、印度未来参与“一带一路”的可能性和方式

    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中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建”要求兼顾各方利益,寻求利益契合点。战略对接成为“一带一路”地区国家间进行合作的重要方式。印度提出的“季风计划”、“印度制造”计划与“一带一路”所倡导的目标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双方具有战略契合点。因此,印度未来必会选择参与到“一带一路”中,且用自己的“季风计划”、“印度制造”计划对接“一带一路”的方式参与其中的可能性最大。本文认为对接方式可从以下着手:

    第一,短期来看,“一带一路”可与印度具体经济项目进行对接。此前对于“季风计划”等印度对外战略关注较高,其实加强与印度国内具体经济项目的对接不失为一计良策。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瓶颈。短期印度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一带一路”所倡导的互联互通恰好可解决印度的这一瓶颈。印度积极加入亚投行,即表明印度希望获得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需的资金支持的需求。与此同时中国也具备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技术方面的能力和优势。

    第二,中期来看,“一带一路”可与“印度制造”进行对接。为推行“印度制造”计划,印度政府相继出台政策。“印度制造”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振兴制造业两部分上。前者主要依投资拉动,后者则从内需、出口着手。因此,该计划的核心目标就是创造就业、拉动内需。“一带一路”的推进已为不少沿线国家提供了就业机会。因此在基础设施合作项目和创造就业目标上,“一带一路”与“印度制造”确有较大对接空间。

    第三,长期来看,“一带一路”可与“季风计划”进行对接。“季风计划”提出后印度将其具体化,加入一些战略元素,其开始成为具有战略规划特征的复合项目。从概念上看,“一带一路”与“季风计划”均饱含相应的历史文化色彩。“一带一路”以古丝绸之路为自己的文化符号。“季风计划”旨在恢复历史上印度洋沿岸国家的文化联系,这让双方战略对接具备历史文化契合点,有助于实现民心相通,存在对接的可能性。

    与中国一样,印度对现有国际经济秩序具有同样诉求,因而印度提出了一系列发展规划。这些发展规划可让中印进行战略对接,且中印在此方面存在合作空间。中印战略对接是一种非零和新型战略合作方式,对打造“亚洲世纪”有重大意义,也是两国走向合作,摆脱信任缺失的重要步骤。

    【参考文献】

    [1] Lazarsfeld L. Lewin, Kurt, Principles of Topological Psychology. Studies in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1938.

    [2] Avinash Godhola.India and China: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in the evolving Asian Security Scenario.Asian Strategic Review 2015-India as a Security Provider.

    [3] 庞中英.印度推进“季节计划”抗衡中国“一带一路” 欲做印度洋的主导[N].华夏时报,2015-2-27.

    [4] 牛同,曲小康.印度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计划的认知、举措及中国对策分析[J].南亚研究季刊,2016(04).

    [5] 杨思灵.印度如何看待“一带一路”下的中印关系[J].人民论坛,2015(05).

    作者简介:张婷,女,汉,贵州省,2017级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大国关系与国际安全方向,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四川省成都市,610065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