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耕播种机的调整方法
李亚丽
旋耕播种机是将旋耕机和播种机有机结合形成的新型联合作业机械。它一次作业可以完成旋耕、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多种功能,具有作业效率高、使用经济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漏播和种子深浅不一的问题,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大幅度提高了播种效率。由于旋耕播种机的功能多,作业效率高以及独特的优点,近几年在我国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将旋耕播种机在使用中的调整方法叙述如下,供参考。
1.刀轴转速的调整
原则是在保证作业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效率。一般情况下,直接旋耕用低速,整地播种用中速,茎秆切碎用高速,然后再变低速耕深播种。在变换刀轴转速时,必须切断动力,然后松开上盖板两边的M14螺栓,扳动操纵杆到所需刀轴转速(变速牌所示位置),手感觉到钢球到位后,拧紧M14螺栓,直至插入拨叉轴槽中,锁紧螺母即可。
2.机具提升高度的调整
机具工作状态时万向节传动轴夹角不大于±10°,地头转弯时不大于25°,地头转弯时提升刀尖离地15~20 cm,如遇沟坎或路上运输,需要升得更高时,必须切断动力。在田间作业时,要求做最高提升位置的限制,通过拖拉机液压定位系统调整实现。
3.耕深的调整
耕作深度的要求,取决于各地的农艺要求。本机具耕深调整是通过改变前限深轮和后镇压辊的上下固定位置来实现的。调整时,将前限深轮和后镇压辊同时向上调整,则深;同时向下调整,则浅。这样反复调整,直至达到所需耕深和前后水平(前两限深轮必须处于同一位置)为止,锁定前后各自位置(前限深轮调整范围为7.5~17.5 cm,后镇压辊调整范围为7.5~15 cm)。
在正常播种状态时,应保持中央拉杆悬挂处于机具悬挂架条孔中间位置,同时使拖拉机液压系统处于浮动位置,以保证机具前后仿形,耕深、播深一致。机具左右、前后水平位置的调整,与耕深调整同时进行。在调节两限深轮时,要注意左右必须在同一孔位,调节镇压辊时要注意前后孔位,高度对应一致,使机具保持前后的水平状态。
4. 播深的调整
播深主要是通过改变种管在后梁的上下位置来实现,应注意各种管深度平齐一致。耕、播深工作部件安装调整好后,必须进行作业前的田间试验。经试验,确认孔位安装正确,若播深不合适,也可调整后镇压辊高度(耕深、播深同时调整),来达到调整播深的目的。播玉米时,耕深调节好后,将种(肥)管固定在后梁的最深位置即可。
总之,应根据当地不同的农艺要求,不同的操作环境,灵活使用不同的调节方法。一般情况播种深度:小麦3~6 cm,玉米3~8 cm。
5.行距的调整
播小麦,由于采用高产宽幅条播(单播幅12 cm)下种器,行距不需另外调整。播玉米时由于各地行距差异较大,因此要进行调整,方法是移动种管在后梁上的位置,即可达到所需行距,如还需更大的行距,可用减少播行的方法实现。
6.播种量的调整
(1)小麦播种量的调整。机具在播小麦时,先插上玉米种室盖种板。根据当地农艺要求,调整种量调节手轮,使小麦排种槽轮端面与种量尺某刻度对齐。加上要播的种子,加入量不少于容积的1/5。在闲地进行试验,用小袋接住全部排种盒排种口,使机组达到正常工作状态,将排种槽轮工作长度以5 mm至全长逐段进行测试。建议每增加5 mm测试一次(间隔越小越好),将测试结果记录下来,供使用时参考。如种子经过拌药,根据含水量的大小,则要按上述方法重新测试。
(2)玉米播量的调整。播玉米时,插上玉米盖种板。
种量及颗粒数量的调整:根据农艺要求调整种量调节手轮,通过改变玉米槽轮的工作长度来调整种量。
窝距、种量的调整:用螺丝刀松开玉米槽轮上M16螺栓,调整窝眼的开度。
由于各地农艺差异较大,如每亩地的播量、株距、行距不同,再加上种粒的大小,出苗率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在机具购回后或播前必须进行试播(按播小麦的试播方法进行)。
7.排肥量的调整
排肥器只适于施颗粒肥,禁止使用失效结块肥和混肥。由于肥料含水量和颗粒大小不同,播施前必须按照农艺要求进行实际测试,其方法和小麦排种量的调整方法相同。将测试结果记录下来,供使用时参考。尿素与易挥发肥料最大施肥量不得大于300 kg/hm2。
8.机具各行排种量或排肥量不均匀的调整
移动排种轴或排肥轴上的卡片,消除排种槽轮或排肥槽轮与卡片之间的间隙,使排种槽轮或排肥槽轮工作长度一致。如果某行排种量或排肥量偏大或偏小,可适当调整该行的槽轮工作长度,以达到各行排种量或排肥量一致。
9.主要传动件的调整
机具在使用50 h后,需对第二轴轴承间隙、圆锥齿轮啮合印痕、圆锥齿轮齿侧间隙进行检查和调整。(02)
旋耕播种机是将旋耕机和播种机有机结合形成的新型联合作业机械。它一次作业可以完成旋耕、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多种功能,具有作业效率高、使用经济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漏播和种子深浅不一的问题,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大幅度提高了播种效率。由于旋耕播种机的功能多,作业效率高以及独特的优点,近几年在我国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将旋耕播种机在使用中的调整方法叙述如下,供参考。
1.刀轴转速的调整
原则是在保证作业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效率。一般情况下,直接旋耕用低速,整地播种用中速,茎秆切碎用高速,然后再变低速耕深播种。在变换刀轴转速时,必须切断动力,然后松开上盖板两边的M14螺栓,扳动操纵杆到所需刀轴转速(变速牌所示位置),手感觉到钢球到位后,拧紧M14螺栓,直至插入拨叉轴槽中,锁紧螺母即可。
2.机具提升高度的调整
机具工作状态时万向节传动轴夹角不大于±10°,地头转弯时不大于25°,地头转弯时提升刀尖离地15~20 cm,如遇沟坎或路上运输,需要升得更高时,必须切断动力。在田间作业时,要求做最高提升位置的限制,通过拖拉机液压定位系统调整实现。
3.耕深的调整
耕作深度的要求,取决于各地的农艺要求。本机具耕深调整是通过改变前限深轮和后镇压辊的上下固定位置来实现的。调整时,将前限深轮和后镇压辊同时向上调整,则深;同时向下调整,则浅。这样反复调整,直至达到所需耕深和前后水平(前两限深轮必须处于同一位置)为止,锁定前后各自位置(前限深轮调整范围为7.5~17.5 cm,后镇压辊调整范围为7.5~15 cm)。
在正常播种状态时,应保持中央拉杆悬挂处于机具悬挂架条孔中间位置,同时使拖拉机液压系统处于浮动位置,以保证机具前后仿形,耕深、播深一致。机具左右、前后水平位置的调整,与耕深调整同时进行。在调节两限深轮时,要注意左右必须在同一孔位,调节镇压辊时要注意前后孔位,高度对应一致,使机具保持前后的水平状态。
4. 播深的调整
播深主要是通过改变种管在后梁的上下位置来实现,应注意各种管深度平齐一致。耕、播深工作部件安装调整好后,必须进行作业前的田间试验。经试验,确认孔位安装正确,若播深不合适,也可调整后镇压辊高度(耕深、播深同时调整),来达到调整播深的目的。播玉米时,耕深调节好后,将种(肥)管固定在后梁的最深位置即可。
总之,应根据当地不同的农艺要求,不同的操作环境,灵活使用不同的调节方法。一般情况播种深度:小麦3~6 cm,玉米3~8 cm。
5.行距的调整
播小麦,由于采用高产宽幅条播(单播幅12 cm)下种器,行距不需另外调整。播玉米时由于各地行距差异较大,因此要进行调整,方法是移动种管在后梁上的位置,即可达到所需行距,如还需更大的行距,可用减少播行的方法实现。
6.播种量的调整
(1)小麦播种量的调整。机具在播小麦时,先插上玉米种室盖种板。根据当地农艺要求,调整种量调节手轮,使小麦排种槽轮端面与种量尺某刻度对齐。加上要播的种子,加入量不少于容积的1/5。在闲地进行试验,用小袋接住全部排种盒排种口,使机组达到正常工作状态,将排种槽轮工作长度以5 mm至全长逐段进行测试。建议每增加5 mm测试一次(间隔越小越好),将测试结果记录下来,供使用时参考。如种子经过拌药,根据含水量的大小,则要按上述方法重新测试。
(2)玉米播量的调整。播玉米时,插上玉米盖种板。
种量及颗粒数量的调整:根据农艺要求调整种量调节手轮,通过改变玉米槽轮的工作长度来调整种量。
窝距、种量的调整:用螺丝刀松开玉米槽轮上M16螺栓,调整窝眼的开度。
由于各地农艺差异较大,如每亩地的播量、株距、行距不同,再加上种粒的大小,出苗率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在机具购回后或播前必须进行试播(按播小麦的试播方法进行)。
7.排肥量的调整
排肥器只适于施颗粒肥,禁止使用失效结块肥和混肥。由于肥料含水量和颗粒大小不同,播施前必须按照农艺要求进行实际测试,其方法和小麦排种量的调整方法相同。将测试结果记录下来,供使用时参考。尿素与易挥发肥料最大施肥量不得大于300 kg/hm2。
8.机具各行排种量或排肥量不均匀的调整
移动排种轴或排肥轴上的卡片,消除排种槽轮或排肥槽轮与卡片之间的间隙,使排种槽轮或排肥槽轮工作长度一致。如果某行排种量或排肥量偏大或偏小,可适当调整该行的槽轮工作长度,以达到各行排种量或排肥量一致。
9.主要传动件的调整
机具在使用50 h后,需对第二轴轴承间隙、圆锥齿轮啮合印痕、圆锥齿轮齿侧间隙进行检查和调整。(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