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术教学的角度看色彩和空间对学生的影响分析
顾喜兵
摘 要:色彩和空间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影响,从美术教学的角度来看,正是由于色彩和空间对学生存在的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恰当运用教学中的色彩和空间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学;色彩;空间;学生影响
随着中职美术教学的不断发展,学生们开始对色彩和空间进行探析。色彩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学生心情的重要渠道[1]。空间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感、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由此可以看出,美术教学中,色彩和空间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必须要加强对色彩和空间对学生影响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
一、美术教学色彩对学生的功效
(一)美术教学色彩的生理效应
科学研究色彩对于学生的身体狀况和精神状态,都有着很大影响。首先可以极大地优化学生们的心境,很好地稳定一个学生的心情;其次如果色彩运用的得体、得当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缓解学生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痛楚,最后色彩对于学生生理机能的提高也具有显著的作用[2]。一般来说,只要色彩运用得体,那么就会使得教室内居住的环境给学生以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尤其是多姿多彩的色彩让学生顿生怡情之感,用色除了对于视觉具有一定的审美影响以外,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日常的学习效率。根据色彩学实验的研究表明当一个学生处于一种红色的办公室的氛围下,这种色彩的刺激很容易使得学生们血压升高,心跳突然加剧,为此导致学生脑电波也变得分外活泼,可以促使学生们加紧学习;但是这种红色的氛围也有一定的弊端,学生们的学习节奏是加快了,但是与之相应的错误率也上升了。在餐厅中运用红色的装饰与配置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们食欲,为此一般来说在餐厅运用红色进行布局是可行的。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红色是可以通经脉入心经的。蓝色一般可以起到一种镇定的作用。绿色可以消除学生们视觉的疲劳给学生一种舒适与豁达之感。从生理效应的反映上看,色度越强那么色彩就越华丽,色彩越弱那么色彩就相应地更为朴实,为此在教室内装修上一定要根据学生们的心理因素进行相应的搭配与调节,以便最大化地满足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偏爱。
从这点来看,要正确发挥色彩对学生生理情况的影响,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色彩的使用时机和使用采用横断。例如,对于身体健康状态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添加色彩比较显眼的颜色,如红色、黄色等,这样可以适当提高学生的血压,提高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如果在接近午餐时间进行教学,教师就要尽量避免采用大量的绿色或者深黄色,防止学生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
(二)美术教学色彩的心理效应
1.色彩的轻重感
色彩在美术教学视觉效果上也具有一定的轻重感的错觉。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感到一些明快一些的色彩给学生的感觉色彩较轻,反之那些色彩较为重,给学生的感觉就是色彩十分地重。在相同的亮度下彩度低的色彩其色彩要更重些,与之相较彩度高的色彩更为轻快,而且轻的色彩给学生一种向上的漂浮感。
2.色彩大小之感
从美术教学心理的效益上来看,一般明度高,那么色彩就非常强,这是因为暖色给学生的感觉具有一种膨胀感。明度如果低,那么暖色也就具有一定的收缩性。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同等大小的物体,即便是颜色的冷暖存在着不同,但是学生们却能过区分出物体的大小。
3.色彩的进退感
从日常的美术教学感受来看,那种暖色调的色彩给学生感觉更具一种向外扩充的感觉,而那些暗冷的色调更具备一种萧瑟与收缩的感觉。正是基于这种对于色彩视觉与心理感受的认知,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色彩搭配对学生们心理上的那种空间的距离感进行有效调节[3]。例如当我们处在四面都是白色的环境中时,我们就会感到内心有些空荡,心理上没有慰籍感。但是教室内出现一些彩色,或者在白色墙体上添加有些饰物,那么我们在心理上顿时有了一种依存感,单调与沉闷的心情顿时会变得轻松与开朗,有一种温和舒畅的感觉,这就是色彩视觉对学生心理起到的作用。
4.色彩的联想性
基于色彩的颜色不同,给学生们的心理感觉也有着极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只要是看到红色,他们的心理立刻会涌动一种热情,会想到太阳[4]、火焰这些富有激情的事物。如果看到蓝色,那么我们更多想象到的是蓝色的大海,心里会涌起一种宽阔的感觉,如果黄色,我们就会想到富丽堂皇、想到庄严,就是这种丰富的联想性,使得学生们在心理上对于色彩进行一种主观的分工与归类。
5.色彩的冷暖感
所谓冷暖自知,色彩在心理效应上具有强烈的冷暖感,对于教室内温度的调节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地域和不同的特点,我们只要在色彩上有针对性地做着规划不仅可以对教室内空间氛围起到一定的烘托作用,而且根据这色彩的冷暖感,还可以对教室内空间布局进行相应地调节,以便使得空间环境更为适宜停留与居住。
从色彩对学生心理情绪的影响来看,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也要重视色彩的合理应用。新课改指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5]。色彩对于学生心理情绪有着一定的调节作用,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学习自信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重视色彩的搭配功能和选用功能,要切实发挥色彩的积极作用和意义,以美术教学中的色彩运用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三)美术教学色彩的物理效应
色彩是各种光的来源,作为一种能量,色彩与物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浅色物质要比深色物质所吸收的能量要少,为此在教学日常的环境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教室中多选用浅的颜色,这非常有利于节能;同样,由于各种色彩的反射率不同,浅色可以进行色彩亮度的调节,从而使得教室内环境更具均匀之感。在普通日光的照射下,物体是本色,如果介入外部的有色光源,那么物体的色泽则会有相应改变,所以许多的商店多选用白帜灯或者是一些暖色调的光源以便使得物体更为新鲜,这样可以极大地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和消费行为。
色彩的物理效应给美术教学的启示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重视色彩的合理搭配,这样可以创新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6]。例如,教师在卧室美术教学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的卧房是什么颜色的?感觉如何?画出来试试看,然后尝试别的颜色进行搭配,看看是否能够给你们更加温馨的视觉享受?”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相结合,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美术教学空间对学生的影响分析
事实上,在美術教学中,不仅只有色彩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空间设计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的是,美术教学视角下空间对学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学生们的空间思维以及心理和行为上。空间对学生的影响需要从教室内设计来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究。教室内设计中,设计学生员必须要达到动态的平衡,以保证教室内设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不确定或者不真实的感觉。而在一定大的社会背景之下,学生们的行为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在一定环境脉络里,学生们的行为会有相应的反应。许多外部的自然环境与学生内部环境以及一些物理和心理的环境都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决策行为,在学生们行走时总是要绕开一些障碍物,这是学生们生理决策的自然反应,也是一种基本的社会本能,但是如果这种本能和行为习惯不能得到一种有效的行为管理,也会导致交通的混乱。所以在环境、心理与行为这些复杂的动态关系中,作为一个个体,只要通过感知环境才可以认知环境,并据此从对环境的认知中找到一种正确的指导行为的方法,为此环境必须要通过学生的感知和认知才可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客观性。正如拉普卜特所说:“如果环境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是信息的编码过程,那么使用者则可被看作是对其进行的解码。”这个“解码”的过程就是使用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所以,在实际的设计中就要着手于主要的心理活动,利用心理活动这一线索进行我们的设计。
设计是极其“学生性化”的概念,基于使用者的多变的定位使得我们在环境设置上要不断改进。我们在设计上是否可以成功,是否可以接受大众的考验,都需要严格贯彻“以学生为本”设计理念,这里的“以学生文本”指的是使用者的需求。向环境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将现代生活中作为个体的“学生”的根本需求作为其存在的起码条件来分析的。因此,我们当代设计师必须把握“以学生为本”的方向,从使用者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让我们的设计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进向改变学生对自身生活空问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
从美术教学的视角上看,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空间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其不仅需要考虑到艺术的美感、空间的平衡性,还需要从空间带给学生的心理感受出发,进行适当的创新[7]。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突破传统的思维,在空间设计上适度放手,让学生能够进行自行发挥,这样可以帮助开拓学生的空间思维,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帮助增加学生在美术学习当中的艺术灵感,促进学生的美术发展。
三、结语
以上是从美术教学的角度看色彩和空间对学生的影响分析的论述。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色和空间对学生的影响非常之大,如何通过有效色彩设计将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之中,使得色彩更好地作用于空间,更好为我们服务是需要不断探索与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创造适居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辛艺峰.走向新时期的城市环境色彩设计[J].新建筑,1995,(04).
[2]邵华,吕晓峰.EMA——一种生态主义取向的研究模式[J].心理科学,2011,(05).
[3]吕晓峰.李丽霞论国内心理学在环境公平研究中的契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学生文社会科学版),2011,(04).
[4]吕晓峰.环境心理学:内涵、理论范式与范畴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作者单位:
嘉兴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