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转企时代里的大学出版梦

    李英 何凯

    湖南大学出版社位于风景名胜岳麓山下,创设于千年弦歌不绝的岳麓书院。湖南大学出版社多年来坚持“专、精、特、新”的发展方针和“以大中专教材为主体,以学术著作和一般读物为两翼”的产品战略,精品辈出,成果辉煌。“十一五”期间,承担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5项,承担并完成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项,有数种图书获国家级奖项,数十种图书教材获省部级优秀图书教材奖;承担并完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46种,其中4种被评为精品教材。近几年来,湖南大学出版社开发以设计艺术为主体的高校教材400余种,其中设计艺术教材图书200余种,财经管理、旅游管理、机电工程大中专教材也形成系列规模。湖南大学出版社常年出版的“岳麓书院文库”“兰芷学人文库”“百家文库”“岳麓法学评论”异彩纷呈,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准,并形成“益人社科普及文丛”“学考必备”以及建筑工程系列图书品牌。

    出版广角:很高兴能采访雷社长,在大学出版界里,我们都知道雷社长从而立之年到现在一直担任湖南大学出版社社长,您可以称得上是见证了中国的大学出版社以教辅为天下的辉煌日子到转企后的阵痛,再到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请雷社长谈谈自己对出版的感受以及您是靠什么坚持下来?

    雷鸣:能够坚持下来,我想关键还是在于个人的兴趣,没有兴趣是无法坚持一辈子做一件事情的。近10年,湖南大学出版社的人员流动比较大,社里的骨干大部分还是“70后”,到目前为止“80后”还没有人能成为骨干。原本以为七八年的时间应该可以培养一批“80后”骨干,遗憾的是现在的年轻人难以承受社会压力,没有办法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导致现在的“80后”很难在出版社留下来。前些年,湖南大学出版社一下子走了六七个“80后”,他们很多都是只做了两三年的时间,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找不到职业的方向,没有办法融入这份工作中,无法享受编辑工作的快乐。几十年来,我能对出版有着这么深的执著和追求,得益于我对出版工作的热爱,这份热爱是我坚持的力量,而这种坚持的力量又源于兴趣。

    出版广角:在后转企时代,大学出版社的生存压力剧增,雷社长您认为在未来,大学出版社发展的关键点是什么。

    雷鸣:目前,大学出版社的发展面临两个壁垒。第一,市场的挤压。我们已经和很多新华书店失去了直接联系的机会。例如,现在省级新华书店的连锁经营,经营让我们与市县一级新华书店的联系几乎中断,因为省里统一采购、统一分配,所以销售人员已经没有推广的对象和动力。第二,出版的集团化。即便是规模较大的大学出版社,在市场上的体量也是比较小的。出版集团上市后,市场的控制力显著增强,对我们来说压力更大。湖南作为一个出版大省,同时也是一个大学出版社较多的省份,共有5家大学出版社,而湖南仅有6000多万人口。从教育资源上来说,大学出版社多难以形成一家独大的出版格局,湖南的大学出版社既有部属的,也有省属的,因此要想联合起来不太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湖南大学出版社应该坚持发展自己的特色路线,先立足后寻求更大的发展。

    未来大学出版社发展的关键,我认为可能还是学术出版,包括个人定制化出版,从大众向小众转变,更多地服务于专业、服务于学科。中国的大学出版社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基本上都是靠教材、教辅打天下,这样的做法在世界上是很少见的。中国的大学出版社包含更多的商业因素在里面,跟国外的大学出版社专注学术出版不一样。例如,某些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人文、学术类的书籍做得都挺好的,影响力也比较大,但是如果没有教材、教辅的支持,他们单纯运作这方面的书也是比较吃力的,规模也不会有今天这么大。

    出版广角:一直以来,大学出版社都以教材、教辅为核心出发点,在出版多元化的今天,湖南大学出版社有没有尝试新的实践,开拓新的出版道路呢?

    雷鸣: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现在“90后”“00后”成为我们的服务对象,他们接触电脑、网络的时间早,而且大多也拥有个人电脑、智能手机,这些设备为他们提供了更宽的阅读途径,所以很多学生甚至连教材都不买。再且,教育部有明文规定,大学教材自主购买,学校不再统一购买和发放,所以有些学生就不买教材了。加之现在无纸化的教学、无纸化的学习对每个大学出版社都会造成很大的冲击,甚至包括中小学教材、教辅,也难免受到震荡。寻找出路是必需的,数字出版、多媒体教材都是我们正在尝试的方向。我们现在在做一些数字出版的尝试,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要想真正有实质性的收获,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出版广角:数字出版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教材、教辅数字化也是很多出版社在重点开发的方向,雷社长您认为怎么样探索这条道路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可结合湖南大学出版社目前的数字出版发展来谈谈。

    雷鸣:湖南大学出版社正在摸索和学习数字出版。现在我们有两个项目正在执行;一个是工程教育在线,另外一个是教材的立体化出版。工程教育在线不是面向大众,只是面向工程教育,这是基于专业的、基于学习的、基于培训的一个东西。教材的立体化出版,也是和网上学习、互动学习相关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两个项目的成绩喜人,接下来依然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做数字出版,我觉得现在更多的是一种跟进,一种尝试,一种探索。大数据时代,做任何一个项目,都需要海量信息做支撑,只靠一个出版社,甚至一个出版集团都是难以做起来的。比如医学学科,需要全世界的信息来支撑,碎片化的信息未必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我们需要充分整合相关的信息。现在我们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的教学特点来做。例如,土木、路桥专业,仅仅通过黑板,老师不可能直接演示如何建造一座桥,即使能把学生带到施工现场,也只能看到路桥建设的某个阶段,建设一座桥要两三年,学生不可能到现场看两年。基于这个特点,我们就尝试把这些关键的建设点录制下来,可以以动画或者实景的方式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路基是怎么打的,桥墩是怎么做的。当然,这也是一个设想。如今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现实是实验的场地不够,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虚拟化、数字化的形式将这些内容展示出来,这就是我们要做的数字化教材。

    出版广角: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现在出版社人才招聘的门槛都比较高,但是出版社作为文化行业其薪金却相比其他行业来说普遍偏低,面对文化行业人才引进难的问题,湖南大学出版社对于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怎么样做的呢?

    雷鸣:人才问题对出版社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以前,我们更多的是以工作促人才成长,编辑自己找项目,自己找内容,以促进自己的成长。但是现在我们正改变这个做法,给这些新进人员两到三年的职业成长哺育期。现在市场不好做,要是新进人员做个选题没效益,受到的打击就会很大,他们就会很焦虑,就很难成长起来,这对个人不好,对出版社的发展也很不利。我们现在对新员工的考核不会太严格。重点放在“养育”上, “养”就是出版社花钱来培养他们,即使开头的几年他们没做出什么成绩,只要有发展潜力,我们就会继续培养他们。“养”的同时就是“育”。在“养”的基础上,员工的工作压力没那么大了,你再慢慢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编辑道路发展,这样的效果将会好很多。

    现在出版企业的内部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薪酬体制的改革。我们的薪酬组成,主要有基本工资、职务津贴、绩效薪酬。我们的绩效薪酬是按回款、按利润来考核,而不是按照出库来考核、奖励,相对来说,这样就能保证平稳运行,虽然这几年我们发展的速度不算特别快,但是我们的运行比较平稳。这是比较适合我们运行的机制,也受到大家的认可。具体到个人头上,大家的收入还是有一定差别的,一般有两三倍的差距。大家心里面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大学非常清楚自己今年有没有做出东西来,做出的东西市场如何,做得好的自然拿得多。湖南大学出版社从2000年起就开始搞机制改革了,我们是先进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然后才是进行体制改革,这个体制改革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太大的影响。

    出版广角:非常感谢雷社长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