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三变”促转型 聚焦产业抓服务
冯小莲
【摘 ? 要】 靖边县东坑镇伊当湾村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精神,结合本村产业发展实际,深入推进清产核资、成员认定、股权设置等改革工作,通过盘活集体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探索出一条发展集体经济、促进产业长效发展、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关键词】 “三变”改革;转型;产业;服务
Focus on industry and services to promote transformation
through "three changes"
Feng Xiaolian
[Abstract] ?Jingbian dongkeng town, when bay village positive response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steadily push forward the rural collective property right system reform on spirit,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village industry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means of, members identified, such as setup reform work, through the collective resources, 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explore a long-term developing collective economy, promot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he new way of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Keywords] "three changes" reform;transformation; industry; service
1 ?引言
农业产业化发展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1]。近年来,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伊当湾村紧紧围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从单一的农业生产水电路服务向产业结构调整、技术信息、营销领域等服务转型发展,破解了集体经济空虚、组织带动后劲不足等问题,聚焦蔬菜产业发展,深入开展种子、农机及营销服务,有效团结带领农户、贫困户、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融入市场,促进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2 ?现状与做法
2.1 ?发展现状
靖边县东坑镇伊当湾村属北部风沙滩水区,位于东坑镇北部,距县城15公里,总土地面积52平方公里,有耕地30000亩,林地45000亩,草地3000亩。经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伊当湾村确立了以胡萝卜为主、其他蔬菜相结合的蔬菜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营销的蔬菜产业格局。
2.2 ?主要做法
2.2.1 ?针对发展问题抓改革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伊当湾村和其他村一样,将耕地发包到户,实行家庭承包和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充分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发展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种植,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随着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由于集体统一服务能力弱化,分散经营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农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导致不能有效对接市场,产业发展中一度出现马铃薯滞销、西瓜烂掉、辣椒倒掉的局面,致使产业发展受阻,农民收入徘徊不前。村“两委”针对发展问题,首先从解决产品“卖难”的问题上下功夫,通过带领农户组建合作社,发展集体统一层面的服务,逐步开展物资、技术、信息及产后营销服务,促进了全村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2.2.2 ?针对村情产业抓改革 ? ?伊当湾村属典型的蔬菜产业村,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一是全村1301户农户全部经营第一产业,全部从事蔬菜产业;二是蔬菜种植面积大,全村耕地面积30000亩,蔬菜面积达26000亩,蔬菜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7%,户均耕地23亩,户均蔬菜种植面积20亩左右;三是土地产出高,蔬菜平均亩产3000-5000kg,平均售价1-3元/kg,平均每亩净收益6000元以上;四是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蔬菜产业,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800元,其中蔬菜產业收入达24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村“两委”针对村情产业发展实际,确定了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村集体服务蔬菜产业发展的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内引外联村内合作社、种植大户、蔬菜代办点和外商客户开展种苗、农机、技术、营销服务,生产环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农户接受现代农业技术培训,邀请市县专家到村上实地培训,年培训1000人以上。
2.2.3 ?针对集体资源抓改革 ? ?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将村北沙集体1000亩土地作为“三变”改革的“试验田”,从2017年起按前期、中期、后期三阶段纳入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前期为项目可研、项目选址、规划设计、平整土地及办理开发手续等工作;中期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打灌溉水井、架设高压线、安装变压器、硬化生产道路等项目,不断健全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后期为修建管理房及配套用房,栽植培育葡萄、苹果、枣树等经济作物。
3 ?改革成效
3.1 ?盘活了集体资源
村北沙集体1000亩土地三年后项目成熟见效益,葡萄、枣树、苹果每亩预计收入可达10000元,1000亩从改革前基本没有收入到年可实现收入1000万元。再通过开发休闲观光沙漠旅游产业,年可增加收入达20-40万元。
3.2 ?有效联结了市场
集体组织村内经营主体、外商客户等通过订单、直供、网络等年组织销售蔬菜10万余吨,年销售额约2亿元,胡萝卜年出口量约6000吨左右。
3.3 ?优化了产业结构
伊当湾村由过去传统单一的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种植,发展到现在的胡萝卜、辣椒和设施蔬菜的规模种植。全村种植滴灌胡萝卜9000亩,占耕地面积的30%,每亩胡萝卜年收入为玉米的10-15倍。全村设施蔬菜年销售量14400多吨,年销售收入达2880万元,棚均收入达1.2万元以上,人均达0.55万元。
3.4 ?增加了农民收入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拓展营销渠道,伊当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12000元提高到2017年的29800元,实现人均纯收入翻一番,2015年胡萝卜核心种植户收入100万元以上2户、50-100万元的99户、10-50万元的203户。村北沙集体1000亩土地三年后,股民年户均分红4600元左右,可帶动20户贫困户脱贫,并辐射带动周边村共同发展,实现同步小康。
4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思路启示
4.1 ?主要问题
4.1.1 ?农户产业链短 ? ?据农业部2008年农产品价格形成和利润分配调查结果,蔬菜产品总利润中,生产环节占7.6%,其他环节占92.4%。村集体组织村内经营主体开展蔬菜产业服务中,产前的物资、产后的营销活动由经营主体承担,农户依然是生产者角色,只能获取生产环节利润,没有真正获得产前的物资,产后产品整理、分级、包装、加工、流通等环节的产品增值收益。
4.1.2 ?标准化程度低 ? ?农户生产环节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没有完全统一,村集体在规划、技术、生产资料投入监测等环节服务不够,导致蔬菜生产技术标准不能有效执行,品牌创建受到影响。
4.1.3 ?组织化程度低 ? ?村内各经营主体没有建立起统一协调的机制,由于“统”得不够,在收购、销售中相互竞价,导致农业市场竞争力不强,不能充分占领市场、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4.2 ?发展思路与启示
4.2.1 ?发展思路 ? ?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改革目标,建立集体成员的民主决策、监事会对理事会的监督制约、先提留后分配的积累发展和利润向成员分配的利益联结等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发展服务实体,促进集体经济组织服务方式不断转型,聚焦蔬菜产业发展问题,开展服务,促进蔬菜产业长足发展。
4.2.2 ?启示 ? ?将集体经济组织转型发展为产业服务型组织,聚焦主导特色产业,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破解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和农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促进了蔬菜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我县农业主导特色产业区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奠定了基础。(1)规范运行集体经济合作社是基础。完善章程、健全制度、设立账务,完善股权设置,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财务公开,确保成员的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受益权,才能办好集体经济合作社。(2)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保障。围绕产业发展实际,以自营或股份合作形式兴办物资、农机、技术、收获、整理、分级、包装、贮藏、销售等经营实体,逐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才能保证集体服务职能有效发挥。(3)深化产业服务是目标。集体经济合作社围绕农户生产开展统一规划、统一物资、统一生产、统一技术、统一产后营销等产业服务,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市场竞争力,才能实现分散经营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1] 沈权平,王国臣. 延边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5,37(01):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