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动物园环尾狐猴展区(绿地)景观提升

魏万亮 汪结明 何翔宇


摘要:通过对上海市动物园环尾狐猴展区的景观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环尾狐猴生态习性与景观设计因子的关系,并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得出岛屿生境、隔障景观、丰容设施、观赏休闲道四个关键景观元素,随后采用现代设计手法设计了沉浸式绿地景观展示区,切实提高了动物福利和展区景观内涵。
关键词:景观设计;思维导图;保护中心;绿地;环尾狐猴
引言
从19世纪的“动物园”到20世纪的“动物公园”。再到21世纪的“动物保护中心”,这些名称的变迁史正是动物园经历笼舍式、背景式、生态式、沉浸式阶段等展示过程的发展见证。
近代科学研究证实,在单调饲养管理下的圈养动物面对每天重复、乏味的生活。长期承受着压迫感而处于应激状态,会出现内分泌失调。甚至偏执、狂跺等精神症状,使自身的繁殖能力下降。这违背了动物园野生动物迁地保护的初衷。
我国城市动物园的发展历史很短,近十几年才将动物福利应用到动物展示中。动物园建设要坚持低碳、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贴近原栖息地生境,通过有效行为管理提高动物福利,使游客有“到动物家里做客”的参观体验。同时增强游客的动物保护意识,实现沉浸式展示效果。体现生态文明。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目前被广泛用于头脑风暴、记忆,以及各种与思维相关的活动中,但甚少被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研究。
本次研究的环尾狐猴展区位于上海动物园灵长动物区。南靠狒狒山和灵长三馆,西侧为黑猩猩展区。项目占地面积5 692 m2。由于被改造提升的展区绿地景观不同于一般类型,涉及的专业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故而采用思维导图模式设计方案,综合分析、梳理。有助于提高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1.景观展示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景观建筑
1.1.1饲养笼舍空间不足
上海动物园灵长区现有环尾狐猴40多头,因饲养笼舍空间不足,环尾狐猴在繁殖季节容易发生打斗,分开饲养后形成多个群体。造成场馆较为拥挤。动物无法表达出自然的行为。现有户外展区采取围网封顶隔障设施,为非生态化场地,且栖架设施陈旧。
1.1.2展出效果欠佳
户外空间为围网展出方式。室内展区为钢笼玻璃展面的展出方式,展区整体空间狭小。无法充分释放环尾狐猴的天性。繁殖期间也常因此争斗而造成伤亡。
1.2绿地景观
绿化现状以高大乔木为主,水岸南部主要树种有枫杨、垂柳、木犀。东北部绿化以雪松草坪模式为主。与猩猩馆衔接处的西北部绿化以悬铃木为主。本展区中保留了22株胸径15 cm以上的乔木,移植了1棵雪松、1棵悬铃木以及2棵垂柳。
现有的绿地景观较为单一,以湖面为主。北部为开阔的草坪。南部绿化较好。设计保留现有大树,并梳理局部。水域面积较小。湖内设有游玩设施。但整体较为陈旧。此次改造对整体景观及设施均进行了更新。
1.3竖向景观
整体地势西高东低,水体东北部有两处汇水管道与外部水系相连,汇水管道标高2.31 m。常水位标高2.53 m。南部道路标高约3.40 m。东部道路标高3.25 m,雨水主要顺着地形经地表自流过滤排入水体中,水体驳岸以块石为主。
2.思维导图与设计方案展示需求的结合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图1是通过现场调研、观察研究动物习性、查阅文献、专家评审得出的设计需求思维导图。
2.1生态习性与景观设计的契合
环尾狐猴Lemur catta属灵长目、原猴亚目、狐猴科、狐猴属。又名节尾狐猴。观察发现。环尾狐猴一般5-20只成群生活。栖多石少树的干燥地区。有各自领域。环尾狐猴属于昼行性动物,且是唯一一种在白天活动的狐猴;善跳跃攀爬。主食昆虫、水果。日常活动以群体为主,常用梳子一样的下门齿和钩状的爪来相互理毛、修饰。喜在树上玩耍、觅食。有时也在地上游荡。还常作出惊险动作。因此,活动空间的创造对环尾狐猴非常关键。这种多石少树的景观类型必须要有非常丰富的竖向设计,将隔障设计与现状结合,形成岛屿景观,同时要模拟其原生境状况来建设丰容设施尤其是室外展区,才能满足环尾狐猴善跳跃攀爬、四处游荡的习性要求。
2.2梳理景观设计中必要的景观因子
通过综合梳理图1思维导图中的动物需求、游客需求、展示需求和景观需求,分析出岛屿生境、隔障景观、丰容设施、观赏休闲道为4个必不可少的关键景观元素。运用现代设计手法。以园林植物为载体。从动物需求出发,进一步设计动物展示区空间。为展区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2.1岛屿景观
美国西雅图乌德兰动物园(Wood land Zoo Park)的大猩猩馆规划设计率先提出了沉浸式景观展示(Immersion Exhibit)的概念,主要是为了让动物与游人分享共同的整体自然环境,让观众身临其境。通过规划新的景观元素。在充分保护和尊重原生态的前提下。适当改造场地自然形态。布局成有岛屿缓坡、纯净流水、回流溪水的新景观。
岛屿面积1 530 m2,主要作为环尾狐猴的栖息场地。岛屿环境能为环尾狐猴提供一个释放天性、表现自然行为的场所。进一步发挥动物园在保护珍稀动物、进行科普宣传等方面的功能。
2.2.2隔障景观
现代动物园的创始人——德国人哈根贝克(Hagenbecks)在20世纪初创立哈根贝克动物园。首次提出了用壕沟(Moat)代替原有展示中的围墙。本次设计中,岛屿四周水系环绕形成天然的隔离屏障,有助于使圈养的环尾狐猴表现出自然行为。水系形状为自然式。水深符合安全范围。环岛屿水系深1 m,宽至少5 m。由于环尾狐猴的跳跃能力较强。所以岛屿上的大树与外围大树枝干至少距离4 m。
本设计项目中取消了隔离墙、隔离网等传统的隔离设施。主要采取水系进行隔离,确保了动物的安全,同时也满足游客近距离无视线障碍的观赏要求,提升了动物展示效果和动物科普效果。休闲木栈道周围安装了木栏杆。以确保游客的安全。
水系面积1 470 m2,岛屿与陆地主要通过沉水桥连接,桥位于水下20 cm处。以防止环尾狐猴的外逃。安全防护措施设计的木栏杆长97 m。高1.2 m。保证游客的安全,提高安全性。
2.2.3丰容设施
在自然式的展示区中。设计参照环尾狐猴原栖息地的自然生态景观。以大树与草坪为主。同时设置小木屋、攀援架等栖息游乐设施。并利用地形、岩石以及植被将这些“居所”伪装起来,以小景园的布局手法,浓缩景观。突出展区的自然野趣。展区还增设了小型假山流水,既丰富了环境的多样性,又丰富了环尾狐猴的休憩娱乐场地。
1)架空小木屋
为利于环尾狐猴的健康成长,在其活动场地中安置了3处长2 m、宽1 m的小木屋作为休息场所,供它们避雨御寒。在安置时尽量避免了阻隔游客的观赏视线。
2)嬉戏构架
7组接合牢固、高度适合的嬉戏构架。满足了环尾狐猴爱好攀爬的天性,丰富其娱乐项目,为其提供更多自由玩乐、健康成长的空间。同时。也让游客欣赏到更多环尾狐猴的生活姿态,增加展区的吸引力。
3)假山溪水、石景
为营造出环境的多样性,丰富环尾狐猴的休憩娱乐场地。增添隐秘性。并使其获得一定的安全感。在其活动场地中安置一处高80 cm的假山,选择龟纹石、千层石等有序地搭建而成。安置时除了防阻隔游客视线外。还要避免尖锐棱角对环尾狐猴造成伤害。
2.2.4观赏休闲道
休闲木栈道面积476 m2,选材为经防腐剂毒化后的防腐木,沿着主园路进行设置,并与现有的道路进行衔接,丰富游览路线,为游客提供一处休憩的场所。行走在沿河岸顺势而建的木栈道上,可观赏到不同角度的环尾狐猴展区。木栈道的设置一方面起着分流人群的作用。另一方面为引导游客参观环尾狐猴展区。
3.方案设计成果
通过思维导图结合展区综合需求新模式,梳理得出展区绿地的关键性景观构成元素,即:岛屿生境、生态隔障、丰容设施、观赏休闲道。运用现代简约设计手法布局展区的自然生态景观,整体绿地景观呈“一岛屿、一环状水系、一休闲景观带、多个景观点”的空间布局(图3)。
扩建改造后的规划设计符合动物生态习性的需求。建成了生态化的笼舍,满足动物福利需要;创造了植被类型丰富、山水相依、适合环尾狐猴生活的动物园绿地景观类型。
4.结论
本文借助思维导图综合分析,探索创造沉浸式动物景观展区的科学性、合理性。新景观不是简单地在动物笼舍种植植物,而是在充分研究动物原栖息地生境类型的基础上。分析动物生态习性,综合规划和安排展区内关键性景观的构成元素:如在隔障设计中,要精心保护和强调水面的凹陷感;岛屿上采用开敞的草地和组团植物群落相结合。既自然生态。又使动物展示无视线障碍,同时也符合环尾狐猴的活动行为规律。满足它们对景观空间的需求。植物的选择也要贴近原栖息地植物类型。并塑造多石少树的景观特征。达到最大限度的沉浸式展示效果。总之,利用思维导图模式进行园林景观创作,为设计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是对景观设计思维方式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