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河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梁志贤
农业机械化就是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去取代以手工工具以及人力、畜力等为主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去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经营,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青河县是以农业为主,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经济和地理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制约了我县农业的发展水平。
一、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业机械化队伍素质偏低,年龄结构偏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每年都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进城就业。我县近几年二、三产业稳定发展,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农村强壮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使农村从事生产的人员大都为在家留守的老人、孩子和妇女。这些人文化低、体力差、精力有限,对农机的使用操作、维护保养、故障排除的水平低,即使是最好的机械在他们手中也无法产生经济效益,挫伤农户对使用农业机械的信心,影响了农业机械的声誉。另外,乡镇农机干部都身兼数职,不重视农机工作。乡镇技术干部都担任农机技术推广、农机监理、农业技术以及其他镇政府工作等多种职能工作,无暇顾及农机工作,而且年轻的也不愿意在农机这条线上干,纷纷跳到其他工作岗位上,导致我县农机推广干部的素质逐年下降。
2.农机装备水平差,无法满足当地需求。青河县农机装备水平较差,机收率低,农机化服务组织发展缓慢,对现代化农机具的推广力度不够。目前,青河县农用大、小型拖拉机1600台,农机具4200台,联合收割机4台,果蔬自动烘干机为零,大型耕整地配套机械偏少,无法满足当地的需求。
3.土地耕作分散不连片,制约着农机化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更快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制。土地联产承包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了当时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但是这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生产体制,发展到今天又会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土地分散和种植结构不统一,同一片田种植品种不同,收获时间不同,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模式下,田块分散地块转移时间增多,增加了农机作业成本;田块狭小,不利于农机的正常作业,农机正常效率难以发挥,使大中型机具难以推广。
4.农机组织化发展不快,传统农田作业习惯阻碍了农机化事业发展。农民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转变,单家独户的土地经营方式一时难以改变,使很多农民对农机化发展前景认识不足,思想很难解放。
二、对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1.遵循“三大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二是规划先行、积极稳妥的原则。建议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次深入细致的农机化摸底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推进山区农机管理、推广、科研、教育等人员的激励机制、培训机制;三是建议政府尽快出台适应山区农机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投身山区农机化事业。同时,要用政策来保障农机化专业队伍的稳定性。
2.加强农机推广的试验示范工作。对在我地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新技术做好试验示范工作,加紧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秸秆还田方式保护性耕作,引进免耕播种机进行还田后的免耕播种,让农机与农艺有机地融合,以提高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进程。
3.提高政府重视力度,加大优惠政策。县级政府和领导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将农业机械化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和议事日程,并纳入青河县经济发展规划。要加大补贴力度,对购买现代化农机装备的用户给予高额补贴,降低养机户的首期投入成本。
4.完善农机网络推广,配备业务能力强的农机人员。青河县应按有关法规政策和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充实农艺专业技术人员,以便更好地实现农机与农艺相给合。
5.加强农机作业创新工作,推动乡村土地规模经营。建立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树立好样板,以农民自愿为前提,组建以农机手为主体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引导土地向农机大户集中,加速土地流转。
6.完善制度,建立奖惩机制。强化领导,提高干部的责任意识,要从管理机制入手,让干部们进一步明确自身责任,细化分工,以责任意识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执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完善和加强县、乡、村三级农机化责任制,加大检查、考核和奖优罚劣力度,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干部一条心的良好氛围。
7.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一是强化基层安全生产责任。二是强化农机安全执法。做好机车上户、检测和违法违章管理及治理,强化农机手培训教育和驾照管理,有效确保农机安全生产,让农民用好农业机械。
8.完善“四项保障”。一是资金投入保障。建议完善农机购机补贴办法,提高山区农民群众的购机补贴比例。还可设置山区农机化发展专项资金;二是基础设施保障。建议把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农业综合开发中同步实施;三是社会服务保障。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服务组织,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四是政策体系保障。建议尽快出台农业机械燃油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范围,落实农机在税收、金融、保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01)
农业机械化就是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去取代以手工工具以及人力、畜力等为主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去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经营,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青河县是以农业为主,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经济和地理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制约了我县农业的发展水平。
一、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业机械化队伍素质偏低,年龄结构偏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每年都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进城就业。我县近几年二、三产业稳定发展,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农村强壮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使农村从事生产的人员大都为在家留守的老人、孩子和妇女。这些人文化低、体力差、精力有限,对农机的使用操作、维护保养、故障排除的水平低,即使是最好的机械在他们手中也无法产生经济效益,挫伤农户对使用农业机械的信心,影响了农业机械的声誉。另外,乡镇农机干部都身兼数职,不重视农机工作。乡镇技术干部都担任农机技术推广、农机监理、农业技术以及其他镇政府工作等多种职能工作,无暇顾及农机工作,而且年轻的也不愿意在农机这条线上干,纷纷跳到其他工作岗位上,导致我县农机推广干部的素质逐年下降。
2.农机装备水平差,无法满足当地需求。青河县农机装备水平较差,机收率低,农机化服务组织发展缓慢,对现代化农机具的推广力度不够。目前,青河县农用大、小型拖拉机1600台,农机具4200台,联合收割机4台,果蔬自动烘干机为零,大型耕整地配套机械偏少,无法满足当地的需求。
3.土地耕作分散不连片,制约着农机化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更快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制。土地联产承包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了当时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但是这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生产体制,发展到今天又会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土地分散和种植结构不统一,同一片田种植品种不同,收获时间不同,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模式下,田块分散地块转移时间增多,增加了农机作业成本;田块狭小,不利于农机的正常作业,农机正常效率难以发挥,使大中型机具难以推广。
4.农机组织化发展不快,传统农田作业习惯阻碍了农机化事业发展。农民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转变,单家独户的土地经营方式一时难以改变,使很多农民对农机化发展前景认识不足,思想很难解放。
二、对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1.遵循“三大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二是规划先行、积极稳妥的原则。建议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次深入细致的农机化摸底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推进山区农机管理、推广、科研、教育等人员的激励机制、培训机制;三是建议政府尽快出台适应山区农机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投身山区农机化事业。同时,要用政策来保障农机化专业队伍的稳定性。
2.加强农机推广的试验示范工作。对在我地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新技术做好试验示范工作,加紧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秸秆还田方式保护性耕作,引进免耕播种机进行还田后的免耕播种,让农机与农艺有机地融合,以提高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进程。
3.提高政府重视力度,加大优惠政策。县级政府和领导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将农业机械化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和议事日程,并纳入青河县经济发展规划。要加大补贴力度,对购买现代化农机装备的用户给予高额补贴,降低养机户的首期投入成本。
4.完善农机网络推广,配备业务能力强的农机人员。青河县应按有关法规政策和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充实农艺专业技术人员,以便更好地实现农机与农艺相给合。
5.加强农机作业创新工作,推动乡村土地规模经营。建立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树立好样板,以农民自愿为前提,组建以农机手为主体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引导土地向农机大户集中,加速土地流转。
6.完善制度,建立奖惩机制。强化领导,提高干部的责任意识,要从管理机制入手,让干部们进一步明确自身责任,细化分工,以责任意识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执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完善和加强县、乡、村三级农机化责任制,加大检查、考核和奖优罚劣力度,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干部一条心的良好氛围。
7.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一是强化基层安全生产责任。二是强化农机安全执法。做好机车上户、检测和违法违章管理及治理,强化农机手培训教育和驾照管理,有效确保农机安全生产,让农民用好农业机械。
8.完善“四项保障”。一是资金投入保障。建议完善农机购机补贴办法,提高山区农民群众的购机补贴比例。还可设置山区农机化发展专项资金;二是基础设施保障。建议把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农业综合开发中同步实施;三是社会服务保障。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服务组织,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四是政策体系保障。建议尽快出台农业机械燃油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范围,落实农机在税收、金融、保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