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古典乐派
维也纳古典乐派,是指1730——1820年间的欧洲主流音乐。流派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杰出代表,由于他们都是在维也纳度过自己的创作成熟时期,因此被人们称作“维也纳古典乐派”。其音乐作品被称为古典主义音乐。
一、 简介
18世纪下半叶“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三位音乐大师,先后以维也纳为生活、创作的中心而形成了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就是人们常说的“维也纳古典乐派”。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这三位作曲家既存在共同的艺术理想和艺术风格,同时又保持着传承关系。
当时的维也纳,贵族阶层的音乐生活颇为活跃。每个宫廷都有自己的剧院、乐队,并经常举办舞会、音乐会。一些贵族还热衷于玩弄乐器或作曲,并以当艺术家的“保护者”为时髦。另一方面,维也纳普通市民的音乐生活也十分活跃。有少量公开卖票的音乐会,城郊歌剧院还经常上演民间歌剧,晚间在街间巷尾也能听到飘萦着的舞曲、小夜曲。此外,多民族的杂居,促使了欧洲各国的音乐渗入维也纳。因此,维也纳是当时一个欧洲的音乐中心。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大师进入维也纳之后,维也纳这个音乐中心就更为名副其实了。莫扎特在这里开始了独立的“自由艺术家”的生涯;海顿在这里享受到“自由的甜蜜”,晚年焕发青春;贝多芬也选择了这里,度过他的曲折、奋斗的一生。他们的音乐实践对欧洲音乐史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二、背景
18世纪下半叶的欧洲,正处于科技发现和发明不断涌现的时期。电、氧的发现,蒸汽机、纺纱机的发明,都为工业革命的来临奠定了基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也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物质支持。同时,新兴资产阶级代替了旧贵族,控制国家工业生产命脉,也为经济发展进行的资源管理上提供保障。在社会经济发展一片繁荣的欧洲,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增强了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人们已经不满足原有的艺术形式,而开始追求更高雅的艺术氛围,这也就从客观上促进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诞生和发展。音乐家们利用较从前更有利的物质条件,得以创作出更加顺应社会发展和听众思维需求的独具特色的新音乐派别。
自18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各国相继进入了资产阶级革命阶段。资产阶级取代贵族势力,夺取政权,使资本主义逐步取代封建主义,成为新的政权形式。同时也将资产阶级的思维方式和统治模式灌输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时的音乐创作中也不乏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状态的体现。维也纳古典乐派在这样动荡的政治环境下,创作出与社会进程密切相关的音乐艺术,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其顽强和旺盛的生命力。
三、风格
1.在音乐内容上,音乐作品受到当时启蒙运动思潮的影响,以讴歌人的精神和反映自然界的美为主旨。
2.在音乐织体上,确立了主调音乐形式的主导地位,和声织体清晰,曲式结构分明。
3.在音乐体裁上,奠定了交响曲、四重奏、协奏曲、奏鸣曲等体裁形式,使之更完善、更规范。
4.在旋律方面,乐句工整、对称,强弱转变丰富,在乐曲之中,渐强、渐弱经常被灵活地应用。
5.在节奏方面,乐曲整体的速度稳定,变化不多。音乐的效果注重平稳、平衡的质感。低音的伴奏部份,常出现固定的分解和弦的节奏型态。
6.在和声方面,一个作品之中的基本和弦变化工整有序而合于理论,谐和、单纯而严谨,数字低音已不复存在,呈现主调音乐风格。
7.在曲式方面,作曲家热衷于主题贯穿手法,或对主题做各种发展、变形等手法,细致地组织出具有主题交织特色的乐段。音乐很少有过度的描写性的成分,乐曲多以奏鸣曲、交响曲、协奏、重奏等题材的名称存在。
8.承袭了德奥音乐文化传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高超的作曲技法,使古典主义音乐达到顶峰,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代表人物
(一)海顿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海顿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
(二)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不仅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有“音乐神童”的美誉,被誉为”音乐的基督“。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他的作品里甚至预示了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来临。他短暂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和丰富的音乐遗产,包括22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莫扎特在海顿等古典主义早期作曲家的基础上,将钢琴协奏曲这一体裁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他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钢琴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莫扎特的音乐中,他创作的歌剧丰富了德国歌剧的形式,也推动了其它形式发展。在歌剧创作中,较全面地体现了他在生活中的欢乐、忧伤及他个性多方面的冲动。他也是狂飙运动中第一位进入浪漫主义的音乐家。他极大的扩张了音乐的表现力,同样为小调音乐作出了杰出贡献。
(三)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家族是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后人尊称为“乐圣”。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五、 创作
维也纳古典音乐中切分音的大胆使用、转调的运用、速度的变化起伏和力度强弱的强烈对比,都促进了调式、调性的完善和音乐色彩及风格的多变。这一特点在贝多芬的作品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他的“命运”、“英雄”等交响曲中都大胆采用音响的强烈对比和结构的宏大比例,使作品形成戏剧化的尖锐冲突和鲜明的创作热情。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具有一定的规模。充分展示了音乐家的思想空间,给音乐家提供更广阔的发挥余地,创作者可以运用多个乐章对思想感情进行完整的诠释,对音乐手法和演奏方法进行充分的发挥。从交响曲的“主题——乐段——乐章——音乐诗篇”的发展过渡,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音乐规模的不断加大。
在维也纳古典音乐创作中,加入了长号、单簧管等从前较少使用的乐器,海顿还将弦乐四重奏取代了钢琴,管弦乐队取代了管风琴,开创了新型器乐体裁的演奏形式。这些变化都使音乐色彩变得更加浓厚,大大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六、特点
维也纳古典乐派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20年代,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在维也纳形成的乐派,其代表音乐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个乐派的主要特点为:
1.在音乐内容上,音乐作品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以讴歌人的精神和反映自然界的美为主旨。
2.在音乐织体上,确立了主调音乐形式的主导地位,和声织体清晰,曲式结构分明。
3.在音乐体裁上,奠定了交响曲、四重奏、协奏曲、奏鸣曲等体裁形式,使之更完善、更规范。
4.承袭了德奥音乐文化传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高超的作曲技法,使古典主义音乐达到顶峰,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评价
三位代表作曲家既存在共同的艺术理想和艺术风格,同时又保持着传承关系。当时的维也纳,贵族阶层的音乐生活颇为活跃。每个宫廷都有自己的剧院、乐队,并经常举办舞会、音乐会。一些贵族还热衷于玩弄乐器或作曲,并以当艺术家的“保护者”为时髦。另一方面,维也纳普通市民的音乐生活也十分活跃。有少量公开卖票的音乐会,城郊歌剧院还经常上演民间歌剧,晚间在街间巷尾也能听到飘萦着的舞曲、小夜曲。
此外,多民族的杂居,促使了欧洲各国的音乐渗入维也纳。因此,维也纳是当时一个欧洲的音乐中心。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大师进入维也纳之后,维也纳这个音乐中心就更为名副其实了。莫扎特在这里开始了独立的“自由艺术家”的生涯;海顿在这里享受到“自由的甜蜜”,晚年焕发青春;贝多芬也选择了这里,度过他的曲折、奋斗的一生。他们的音乐实践对欧洲音乐史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八、影响
维也纳古典乐派承继著巴洛克音乐的发展,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多乐章的交响曲、独奏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多乐章奏鸣曲等等体裁。而奏鸣曲式和轮旋曲式成为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最常见的曲式,影响之深远直至二十世纪。乐团编制比巴洛克时期增大,乐团由指挥带领逐渐变成一种常规。现代钢琴在古典时期出现,逐渐取代了大键琴的地位(尤其体现在莫扎特早期大键琴曲转型至钢琴曲,这可以从其钢琴协奏曲中明显观察到)。
一、 简介
18世纪下半叶“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三位音乐大师,先后以维也纳为生活、创作的中心而形成了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就是人们常说的“维也纳古典乐派”。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这三位作曲家既存在共同的艺术理想和艺术风格,同时又保持着传承关系。
当时的维也纳,贵族阶层的音乐生活颇为活跃。每个宫廷都有自己的剧院、乐队,并经常举办舞会、音乐会。一些贵族还热衷于玩弄乐器或作曲,并以当艺术家的“保护者”为时髦。另一方面,维也纳普通市民的音乐生活也十分活跃。有少量公开卖票的音乐会,城郊歌剧院还经常上演民间歌剧,晚间在街间巷尾也能听到飘萦着的舞曲、小夜曲。此外,多民族的杂居,促使了欧洲各国的音乐渗入维也纳。因此,维也纳是当时一个欧洲的音乐中心。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大师进入维也纳之后,维也纳这个音乐中心就更为名副其实了。莫扎特在这里开始了独立的“自由艺术家”的生涯;海顿在这里享受到“自由的甜蜜”,晚年焕发青春;贝多芬也选择了这里,度过他的曲折、奋斗的一生。他们的音乐实践对欧洲音乐史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二、背景
18世纪下半叶的欧洲,正处于科技发现和发明不断涌现的时期。电、氧的发现,蒸汽机、纺纱机的发明,都为工业革命的来临奠定了基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也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物质支持。同时,新兴资产阶级代替了旧贵族,控制国家工业生产命脉,也为经济发展进行的资源管理上提供保障。在社会经济发展一片繁荣的欧洲,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增强了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人们已经不满足原有的艺术形式,而开始追求更高雅的艺术氛围,这也就从客观上促进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诞生和发展。音乐家们利用较从前更有利的物质条件,得以创作出更加顺应社会发展和听众思维需求的独具特色的新音乐派别。
自18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各国相继进入了资产阶级革命阶段。资产阶级取代贵族势力,夺取政权,使资本主义逐步取代封建主义,成为新的政权形式。同时也将资产阶级的思维方式和统治模式灌输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时的音乐创作中也不乏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状态的体现。维也纳古典乐派在这样动荡的政治环境下,创作出与社会进程密切相关的音乐艺术,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其顽强和旺盛的生命力。
三、风格
1.在音乐内容上,音乐作品受到当时启蒙运动思潮的影响,以讴歌人的精神和反映自然界的美为主旨。
2.在音乐织体上,确立了主调音乐形式的主导地位,和声织体清晰,曲式结构分明。
3.在音乐体裁上,奠定了交响曲、四重奏、协奏曲、奏鸣曲等体裁形式,使之更完善、更规范。
4.在旋律方面,乐句工整、对称,强弱转变丰富,在乐曲之中,渐强、渐弱经常被灵活地应用。
5.在节奏方面,乐曲整体的速度稳定,变化不多。音乐的效果注重平稳、平衡的质感。低音的伴奏部份,常出现固定的分解和弦的节奏型态。
6.在和声方面,一个作品之中的基本和弦变化工整有序而合于理论,谐和、单纯而严谨,数字低音已不复存在,呈现主调音乐风格。
7.在曲式方面,作曲家热衷于主题贯穿手法,或对主题做各种发展、变形等手法,细致地组织出具有主题交织特色的乐段。音乐很少有过度的描写性的成分,乐曲多以奏鸣曲、交响曲、协奏、重奏等题材的名称存在。
8.承袭了德奥音乐文化传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高超的作曲技法,使古典主义音乐达到顶峰,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代表人物
(一)海顿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海顿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
(二)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不仅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有“音乐神童”的美誉,被誉为”音乐的基督“。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他的作品里甚至预示了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来临。他短暂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和丰富的音乐遗产,包括22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莫扎特在海顿等古典主义早期作曲家的基础上,将钢琴协奏曲这一体裁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他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钢琴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莫扎特的音乐中,他创作的歌剧丰富了德国歌剧的形式,也推动了其它形式发展。在歌剧创作中,较全面地体现了他在生活中的欢乐、忧伤及他个性多方面的冲动。他也是狂飙运动中第一位进入浪漫主义的音乐家。他极大的扩张了音乐的表现力,同样为小调音乐作出了杰出贡献。
(三)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家族是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后人尊称为“乐圣”。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五、 创作
维也纳古典音乐中切分音的大胆使用、转调的运用、速度的变化起伏和力度强弱的强烈对比,都促进了调式、调性的完善和音乐色彩及风格的多变。这一特点在贝多芬的作品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他的“命运”、“英雄”等交响曲中都大胆采用音响的强烈对比和结构的宏大比例,使作品形成戏剧化的尖锐冲突和鲜明的创作热情。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具有一定的规模。充分展示了音乐家的思想空间,给音乐家提供更广阔的发挥余地,创作者可以运用多个乐章对思想感情进行完整的诠释,对音乐手法和演奏方法进行充分的发挥。从交响曲的“主题——乐段——乐章——音乐诗篇”的发展过渡,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音乐规模的不断加大。
在维也纳古典音乐创作中,加入了长号、单簧管等从前较少使用的乐器,海顿还将弦乐四重奏取代了钢琴,管弦乐队取代了管风琴,开创了新型器乐体裁的演奏形式。这些变化都使音乐色彩变得更加浓厚,大大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六、特点
维也纳古典乐派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20年代,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在维也纳形成的乐派,其代表音乐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个乐派的主要特点为:
1.在音乐内容上,音乐作品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以讴歌人的精神和反映自然界的美为主旨。
2.在音乐织体上,确立了主调音乐形式的主导地位,和声织体清晰,曲式结构分明。
3.在音乐体裁上,奠定了交响曲、四重奏、协奏曲、奏鸣曲等体裁形式,使之更完善、更规范。
4.承袭了德奥音乐文化传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高超的作曲技法,使古典主义音乐达到顶峰,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评价
三位代表作曲家既存在共同的艺术理想和艺术风格,同时又保持着传承关系。当时的维也纳,贵族阶层的音乐生活颇为活跃。每个宫廷都有自己的剧院、乐队,并经常举办舞会、音乐会。一些贵族还热衷于玩弄乐器或作曲,并以当艺术家的“保护者”为时髦。另一方面,维也纳普通市民的音乐生活也十分活跃。有少量公开卖票的音乐会,城郊歌剧院还经常上演民间歌剧,晚间在街间巷尾也能听到飘萦着的舞曲、小夜曲。
此外,多民族的杂居,促使了欧洲各国的音乐渗入维也纳。因此,维也纳是当时一个欧洲的音乐中心。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大师进入维也纳之后,维也纳这个音乐中心就更为名副其实了。莫扎特在这里开始了独立的“自由艺术家”的生涯;海顿在这里享受到“自由的甜蜜”,晚年焕发青春;贝多芬也选择了这里,度过他的曲折、奋斗的一生。他们的音乐实践对欧洲音乐史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八、影响
维也纳古典乐派承继著巴洛克音乐的发展,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多乐章的交响曲、独奏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多乐章奏鸣曲等等体裁。而奏鸣曲式和轮旋曲式成为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最常见的曲式,影响之深远直至二十世纪。乐团编制比巴洛克时期增大,乐团由指挥带领逐渐变成一种常规。现代钢琴在古典时期出现,逐渐取代了大键琴的地位(尤其体现在莫扎特早期大键琴曲转型至钢琴曲,这可以从其钢琴协奏曲中明显观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