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胡锦涛科技创新思想的形成过程与发展分期
摘 要:胡锦涛同志高度重视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尤其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继承了前三代领导人的科技创新思想,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胡锦涛的科技创新思想。其思想的形成共经历了五个时期,每一时期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即从“科技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胡锦涛科技创新思想的形成是指导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理论纲领,极具较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胡锦涛;科技创新;思想;形成与发展
胡锦涛的科技创新思想既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理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指导我国新时期具体科技创新工作和科技创新事业的纲领性文件。这一思想的发展历程为:孕育阶段、起步阶段、已具雏形阶段、形成确立阶段、深化发展等五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内容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
一、孕育阶段(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前)
1949年10月新中国刚刚成立,此时中国科技发展总体上至少要落后西方发达国家100年。落后就要挨打,毛泽东同志深知当时的国际环境,不可能依靠发达国家搞中国的科技事业,为此提出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特点的科技思想,并实现了“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迎着改革的春风,踏着时代的步伐,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开启了中国科技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新篇章。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更进一步阐述了新的判断:“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87将邓小平的理论付诸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实践中,1995年5月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同志首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指出:“科教兴国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2]51表明在新中国成立初,我党就明确了国家科技工作的发展方向,并不断地在科技事业的实践中摸索前行。
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努力进取、增强创新意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根本作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进程。这是我党长期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的科技事业中去,并与中国的时代特色相结合,所提出来的新举措,这一阶段为胡锦涛科技创新思想的孕育阶段。
二、起步阶段(2002年党的“十六大”—2004年)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在重要的会议和重要场合都对科学发展的相关问题有所提及,指出:“科技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的著名论断,科学地回答了怎么发展科技和为什么要进行科技创新。着眼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2003年至今为了适应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求,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年)》,以此来更好地指导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2003年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指出:“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3],要在实践科技事业的过程中与经济和谐发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践告诉我们,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努力以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4]又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随后在2004年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这次集体学习的内容是面向2020年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趋势研究。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要坚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科学技术更好地为发展经济服务,经济发展的也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创新。
这一阶段为科技创新思想的萌芽阶段,特色是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科技,怎样发展科技以及实现科技发展与创新的新途径,并且使科技与经济相结合。
三、已具雏形阶段(2004年—2006年)
胡锦涛同志在2004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以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阐述了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之路。胡锦涛同志又分别在2005年1月和6月的两次会议上都重点指出,要把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描绘了今后5年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都遵循着自主创新的科技工作方针,不断完善自主创新的道路。[5]8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再一次讲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实力。可见,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发展的实践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006年1月召开了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为主题的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强调:“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这一方针,是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在科技事业发展过程中、实践经验中概括总结出来的,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必将贯穿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始终”。[6]8
这一阶段为科技创新思想的已具雏形阶段,该阶段的特色主要体现在走怎样的科技道路和国家发展战略这两个方面。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阐述,要想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就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进行科技体制改革,走可持续发展的这样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举措,进而实现完整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宏伟蓝图。
四、形成确立阶段(2006年—2008年)
《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颁布实施,是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为我们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行动纲领,指明了战略目标[7]150。根据《纲要(2006—2020)》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十二个规划的建议,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奠定坚定的科技基础。
也就在此时,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创新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6]5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6月5日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明确指出:“不断增强科技实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谁就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战略地位。”[8]4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球科技革命发展的形式,从大局出发明确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和实现到2020年进入世界科技强国的行列的愿望。青藏铁路建成通车、首次月球探测等工程的成功,这些事实充分说明,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实力不断增强。
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9]并且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未来国家科技事业的重大战略部署,以便更好地推进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
2008年6月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专门讲了怎样发展我国科技事业的问题。他表示,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自主创新能力都将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战略主动权。[10]8可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我国科技事业也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2007年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正式确立了胡锦涛科技创新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形成阶段全面具体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怎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等重大问题,预示着胡锦涛科技创新思想的正式形成。
五、深化发展阶段(2008年—2012年党的“十八大”)
2008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都重点强调了这一内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们国家、我们民族要赢得发展、造福人类,必须注重自主创新” [11]11。2010年6月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讲话和2011年12月庆祝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大会上讲话更进一步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2]5
为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认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支撑力量,在2012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要靠科技力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13]。同年9月,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抓住机遇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胡锦涛同志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4]21并且还对怎样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行详细的解读。新时期伴随着我国科技自主创新领域实践的不断发展,科技自主创新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并且依靠科技力量来实现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
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行进过程中总结历史经验,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在到创新驱动的实现,预示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标志着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胡锦涛科技创新思想得到了深远地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毛泽东同志“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科技思想、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是生产力”的思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思想和战略部署,不断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实践活动相结合,实现了我国科技事业质的跨跃。胡锦涛科技创新思想的孕育、正式确立、进一步发展,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事业实践的过程中的真实反映。这一思想的形成和确立,必将指引着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3]胡锦涛.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的讲话.新华网
[4]胡锦涛.2003年11月7日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
[5][6]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全国科学技术大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傅治平.理论强党 思想富国—学习胡锦涛十六大以来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8]胡锦涛.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0]胡锦涛.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1]胡锦涛.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2]胡锦涛.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3]胡锦涛.在2012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网
[1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刘佳(1985—)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