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传统:数字出版物设计理念及方法研究

    [摘要]数字出版物设计是一种多维度的设计,其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平面设计的理念及方法。尽管数字技术,能够将视觉艺术推到一个新的技术高度,但是,并不是意味着基本的艺术原则就此被打破。在运用数字技术从事设计的过程中,仍旧要把握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静态与动态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解构;动态化;数字技术;出版设计

    [作者简介]王灵毅,湖北美术学院。

    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不仅变革了传统书籍的出版流程,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书籍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作为书籍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图像,在数字技术的优化下,其对于书籍的重要性也越加凸显[1]。在传统设计模式下,图像只是平面的图像。而在数字时代,图像是三维的图像。不仅如此,其中还包括各种类型的三维图像,例如Flash动画、视频等。除视觉方面的变革之外,多媒体出版物实现了声音内容的同步传递,由此为读者营造出一个综合性的阅读氛围。数字设计的出现,对于传统设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甚至可以说是解构了传统设计的理念及方法。但是正如法国著名哲学家德里达所言,解构传统不是为了抛弃传统,而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传统。因此,研究数字设计对于我们理解和继承传统设计中的有益成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数字出版物设计

    传统出版物是基于纸张的,而数字设计是基于Web(网页)的。纸是一种平面媒体,而Web是一种多维媒体。因此,数字设计是一种多维设计。从理论上而言,数字设计可以包括图像、声音、气味、触觉等。当然,视觉作为人类最为主要的接收信息的系统,无论是在传统设计领域内,或是在数字设计领域内,仍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上所言,数字设计是一种多维设计,因此也是一种动态化的设计。这是数字设计与传统设计最为根本的区别。此外,数字时代设计还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首先,视觉呈现出主体化趋势。在传统出版物设计中,图像必须是文字的配角。对于一部以文字为主的作品而言,充斥大量图像的话,首先会引起作者的反感。对于文字作者而言,文字是具有唯一性的,多数文字作者甚至认为图像会破坏文字所营造的氛围。而在互联网时代,图像大有取代文字成为信息传播主体的趋势。一方面人类是依靠视觉来获取信息的,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体,图像比文字更加直观,其所蕴含的信息量,尤其是情感信息更为丰富,因此在一个信息高速生产的时代,图像在信息传递中的价值远远超过文字。此外,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来看,图像的价值也远远超过文字[2]。例如,埃及人所使用的象形文字,在很大程度上而言是一种图像,而不是文字。再如汉字也是一种高度图像化的文字,其所能够表达的情感信息是西方语言无法实现的。再如网络中流行的表情语言,以及火星文等都具有高度的图像特征。因此,对于数字设计者而言,应当重视这种发展趋势,深入思考如何充分运用图像来深化表达作品的内涵。

    其次,数字设计具有高度的交互性。所谓交互性是指读者与作品之间不再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在Web3.0技术的支持下,数字出版物将呈现出高度的开放状态。未来的数字出版物,从形态上将更加像一个网站,而不是一本书。以微软公司出版的数字百科全书Entarca为例,从早期的光盘版到如今的网页版,其根本的改变在于交互性的改变。在光盘版时代,用户需要将所有的数据都导入自己的计算机设备。这一方面将大量占用硬件资源,另一方面数据处于一种高度封闭的状态,无法得到及时更新。而网页版只需要保存一个链接,在联网状态下,用户可以随时访问,并且获得最新的信息。此外,数字出版物为读者提供了高度自由化的知识组织方式。例如,在线元照英美法词典,用户可以根据某个主题重新编辑整部词典。

    最后,Web3.0技术的普遍化。本文所要探讨的,不仅仅是数字设计技术在传统设计领域内的运用,而是要揭示出数字出版物未来设计的趋势。Web3.0时代,数字设计将呈现出高度的聚合性。也就是说,对于一个设计者而言,仅仅掌握一种设计技术,或者说仅仅掌握数字图像设计技术是不够的,必须掌握不断发展的Web技术。Web技术,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信息管理技术。以当前的Web3.0为例,其能够提供一种高效的信息管理模式。对于数字出版物而言,Web3.0时代的作品,在体积上将前所未有的小。上述所提及的微软Encarta,在光盘时代,其体积在4G左右。即便是如此庞大,却也未必能够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而基于Web3.0的作品,其体积大体上在30MB左右。但是,在超文本链接和云计算的支持下,其所能够提供的信息量是无限的。因此,数字出版物设计在技术上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出版物设计范畴。

    二、数字出版物设计方法

    如上所言,数字出版物呈现出一种高度动态化的特征。这种特征,一方面与数字出版物的设计平台有关;另一方面则和数字出版物的设计方法有关。数字出版物具有多维非线性特征,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采用一种多维非线性的设计思维,才能将所有的元素有机地整合在一体,并且产生动态化的效果。具体而言,数字出版物的设计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多维整合法。所谓多维整合是将多维的空间,多维的元素,以及多维的思想整合在一个数字空间内。数字空间与纸质平面的最大区别在于,纸张所构成的平面空间是非常有限的。而数字空间是无限的。纸张空间的有限性,让设计者有着一种戴着镣铐跳舞的局促感,无法全方位地施展设计,也无法全方位地使用设计技术。而在数字空间中,空间的有限性和局限性被打破,设计者又将有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的设计空间。在设计的过程中,不同的空间将实现自由的切换、跳跃。不同层次的空间将实现叠加、重合、交错,由此形成一个非线性的数字空间体[3]。

    自由跳转法。如上所言,数字出版物从本质上而言是一个网站,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数字出版物的内部结构是网络化的,其不同部分之间具有高度的可跳转性。因此,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由的阅读。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应当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设计结构的问题。跳转设计将会让整部作品的内在结构变得极为复杂,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避免最终的设计出现结构错乱的问题。二是设计限度的问题。跳转设计的确有助于读者以个性化、自由化的方式组织信息,但是,过度设计,或是盲目设计都可能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应当把握好度的问题。在深度梳理作品信息的基础上,设计具有导航性质的跳转设计。

    三、数字出版物设计应当遵循的设计原则

    从技术上和方法上而言,数字出版物设计与传统出版物设计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但是,数字出版物归根结底是一种信息媒体形式。无论其在形式上与传统出版物存在着多大的差异,其在传播信息这一目的上是相同的。因此,数字出版物的设计应当遵循传统出版物设计中的一些原则,从而实现有效传播信息的目的。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往往是以整体化的方式接收信息的。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整体性的问题。虽然在上述中,一再提及数字出版物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而且具有无限复杂的结构与维度。但是,并不意味着其不具有整体性,或者说整体性在数字出版物的设计中不重要。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数字出版物的高度复杂性,从而使整体性问题在数字出版物的设计中成为一个首要问题,突出问题。数字出版物的整体性问题,一是表现在单个Web的设计上,二是整部作品内部结构,以及跳转设计的整体性上,作为一种新型设计,其整体性的探索仍旧处在起步阶段。而传统设计在整体性问题上经历了大量的实践,并且总结出多个有效的经验理论,对于探索数字出版设计中的整体性问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 结构平衡原则。对于单个Web而言,其所包含的各种元素应当是平衡的。例如视觉元素与视觉元素的平衡、听觉元素与听觉元素的平衡、视觉元素与听觉元素的平衡。对于整个作品而言,其内在结构应当是平衡的,其跳转设计的分配也应当是平衡的,其Web与Web的组织形式也应当是平衡的。

    2. 心理平衡原则。所谓心理平衡是指作品设计应当能够引起阅读者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平衡的反应。心理平衡是传统设计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则,其在数字出版物的设计中同样适用。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形式上的问题。例如平衡的界面构图将有利于稳定阅读者的心理状态。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尽量少采用失衡的界面构图。二是视觉上的问题。强烈的视觉冲击很有可能会引发阅读者的心理失衡。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不应该采用过分强烈的色彩。当然,强调平衡不意味着要求设计者采取一种保守的设计理念,而是去思考如何将各种元素有机协调地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平衡合一的高度境界[4]。

    3. 动静平衡原则。在传统设计中,只有静没有动,因此不存在动静整体性的问题。而在数字出版物中,动态元素被大量采用。因此,动静整体性的问题可以说是数字出版物设计所必须关注的问题。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更加倾向于关注运动的物体。因此,在数字出版物设计的过程中引入动态元素,将有利于作品的传播。但是,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杂乱的运动会给人造成极度的心理不适感。此外,从数字出版设计实践来看,缺乏选择性的运动元素很可能造成整体设计的失败。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运动元素与作品主题之间的关系,动态元素在数量上和变化上必须考虑到整体性的问题,过多,过于复杂都可能不利于整体感觉。

    [1] 顾群业.创造沉浸式个性化阅读体验——电子杂志的界面设计探讨[J].设计艺术.2009(06):37.

    [2] 王婷婷,李宇平.当代艺术中视觉方式初探——数字技术对图像的影响[J].美术向导. 2009(02):65.

    [3] 段运冬.视觉文化的“创世纪”——新媒体艺术及其对影像文化的促动[J].美术研究. 2004(04) :32.

    [4] 肖洒.浅谈书籍设计新趋势电子书设计[J].大众文艺.2011(16):48.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