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周英姿

    摘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多边形,倾向球形,直径约95~190 nm,外有囊膜,囊膜上有花瓣状突起,为RNA型病毒。主要探讨了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诊断;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8-0039-02

    猪流行性腹泻是猪的一种急性病毒性肠道传染病,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临床上以呕吐、水样腹泻、脱水等为主要特征。目前,世界各地许多国家都有该病流行[1]。

    1 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多形性,倾向于球形,直径95~190 nm,外有囊膜,囊膜上有花瓣状突起,核酸型为RNA型,病毒只能在肠上皮组织培养物内生长;若在猴肾传代细胞内培养,必须在每毫升无血清营养液中添加10μg胰蛋白酶。经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试验证明,该病毒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血球凝集性脑脊髓炎病毒,新生犊牛腹泻病毒、犬肠道冠状病毒、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无抗原关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进行交叉中和试验、猪体交互保护试验、ELISA试验等,都证明该病毒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没有共同的抗原性。病毒对外界环境和消毒剂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剂均可将其杀死。

    2 猪流行性腹泻的症状与诊断

    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与典型的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人工经口感染,潜伏期1~2日,在自然流行中可能更长。哺乳仔猪一旦感染,症状明显,表现呕吐、腹泻、脱水、运动僵硬等症状,呕吐多发生于哺乳和吃食之后,体温正常或稍偏高,人工接种仔猪后12~20 h出现腹泻,呕吐于接种病毒后12~80 h出现。脱水见于接种病毒后20~30 h,最晚见于90 h。腹泻开始时排黄色黏稠便,以后变成水样便并混杂有黄白色的凝乳块,腹泻最严重时(腹泻10 h左右)排出的几乎全部为水样粪便。同时,患猪常伴有精神沉郁、厌食、消瘦、衰竭和脱水。症状的轻重与年龄大小有关,年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以内的哺乳仔猪常于腹泻后2~4日脱水死亡,病死率约50%。新生仔猪感染该病病死率更高。断奶猪、育成猪症状较轻,腹泻持续4~7日,逐渐恢复正常。成年猪症状轻,有的仅发生呕吐、厌食和一过性腹泻。

    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但该病的病死率低,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也较猪传染性胃肠炎缓慢,且不同年龄的猪均易感染。该病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导致猪腹泻的病毒主要是PEDV、TGEV和轮状病毒。轮状病毒的感染主要以仔猪为主,且没有PEDV和TGEV的感染严重。PED和TGE 在临床和病理上几乎无法区别,常出现PED和TGE混合感染的病例。因此,如果历史上证实已发生PED,可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若最后确诊,还需依靠实验室方法。常用的实验室抗原诊断方法有免疫电镜检查、免疫酶染色检查、RT-PCR和金标试纸等方法。抗体检测法有血清中和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2]。

    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是最敏感、快速和可靠的方法。取腹泻开始后48 h以内剖杀猪的小肠(自然死亡猪的小肠不可靠),制成小肠黏膜抹片或冰冻切片,风于后用丙酮固定,用荧光标记猪病毒性腹泻抗体处理,镜检。感染后18 h在小肠各段可发现荧光阳性细胞,出现腹泻6 h后荧光细胞数达最高峰。同时用猪传染性胃肠炎荧光抗体染色检查,可做出区别。

    3 猪流行性腹泻的预防措施

    针对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的现状,在发病猪场试投一些抗菌药物和助消化药物,可有效预防并发感染并加快发病猪群的康复。

    (1)对已发病的猪场,可选用猪传染性胃肠炎一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活疫苗或猪传染性胃肠炎一流行性腹泻一轮状病毒三联弱毒活疫苗,对临产前20 d以上的未腹泻的怀孕母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必须后海穴注射[3]。

    (2)对已发病猪场,初生仔猪实行“乳前免疫”,即没吃初乳前先免疫,分别口服和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一流行性腹泻一轮状病毒三联弱毒活疫苗,或猪传染性胃肠炎一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0.1头份/头(稀释好的疫苗要在1 h内用完),1 h后再吃奶;2~3日龄仔猪可分别口服和后海穴注射0.2头份/头。可有效减少腹泻造成的损失,即使出现腹泻,症状也较轻微。

    (3)立即隔离病猪,用3%氢氧化钠溶液消毒猪舍、运动场、用具、车辆等,严禁饲养人员窜舍,以防交叉感染。

    (4)人工感染妊娠母猪。对于流行性腹泻变异株、嵴病毒、杯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腹泻,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对于因未免疫或者免疫失败造成病毒性腹泻急性暴发的猪场,为将哺乳仔猪死亡率降到最低,可对11月至次年3月份期间分娩的、临产前半个月以上的怀孕母猪或空怀母猪进行强毒人工感染——“返饲法”:将含有病毒的病猪的粪便或采集2~5日龄发病症状典型的小猪的小肠(包括内容物)剪碎后(发病24 h内采集的病料最佳)拌在饲料里饲喂空怀或怀孕母猪,或将发病小猪的小肠结扎后连同肠内容物加适量的生理盐水,用不能加热至沸的普通豆浆机制成匀浆饲喂母猪(1头仔猪的肠管可返饲3头母猪),连续饲喂2~3 d,间隔3周后再返饲一次。母猪经感染后15 d便能激发产生抗体和乳汁免疫力,并通过初乳传递给哺乳仔猪,仔猪经被动免疫后可持续到断奶而不发病,并能缩短该病的流行时间。对临产15 d的怀孕母猪只能返饲1次[4]。“返饲法”有一定散毒风险,可使得强毒持续存在,成为重要的传染源,这是一种“亡羊补牢”、不得已而求其次的办法。注意临产15 d以内不能采用此法,因感染后15 d内的乳汁带毒。

    参考文献:

    [1] 姜玉武,王玉珍,林 秀.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1):138.

    [2] 高君恺,刘浩飞,杨 倩.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研究进展[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4(1):1-5.

    [3] 朱玉英. 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治技术[J]. 猪业观察,2014(1):106-107.

    [4] 陈申秒,牛成明,何福庆,等.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研究进展及疫苗应用前景[J]. 中国畜牧兽医,2014(3):223-229.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