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通向幸福的路
王文鸽 崔登明
在华山之南洛河之滨,在仓颉造字汉字故里的陕西洛南,有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那就是陕南大移民的安居工程。在一幢幢宽阔平坦古朴温馨的移民社区里,一张张甜蜜的笑脸,一双双勤劳的双手在幸福的家园播种新的希望,中国梦,百姓梦就像一轮温暖的太阳,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上 篇
翻开《洛南县移民搬迁十年规划》鸟瞰图,让人震撼,让人感叹。这是一场陕南移民搬迁工作的持久战和攻坚战,这一个个工程,一串串数字牵动着县、镇、村每一位领导的心,从规划选址到建设,从移民搬迁到安居,这个全县最大的民生工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摆开了战场。
全县从2011到2020年累计搬迁安置3.3万户13.2万人,到2016年底全面完成地质、洪涝灾害避险搬迁安置任务,实现避灾搬迁应搬尽般目标。
2013年,全县移民搬迁计划任务2800户11200人,总投资5.88亿元,其中地灾移民340户,洪灾移民500户,特困户(五保户)移民300户,扶贫移民1660户,完成建房面积27.8万平方米,实际完成投资6.35亿元,建成集中安置点18个2781户。
2013年移民搬迁呈现出三个突出亮点:
一是进城进镇多层安置占比高,移民搬迁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
二是移民集中点规模大,规划超前,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
三是两房结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13年,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中,全县坚持“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三化原则,对移民集中安置点超前规划,高水平建设,努力将移民安置楼项目与小区内外配套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尽最大努力建设移民精品亮点工程。建成了石门镇河西、古城镇古城街、景村镇怡景佳园、保安镇保安街、三要镇三要街等一批地方特色显明、功能设施齐全的移民安置新区,彻底改变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县委组织的年终农村工作观摩、人大组织的评议中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两房结合,洛南先行。按照县委、县政府领导“打破两房供应政策的肠硬阻,整合并轨移民搬迁与保障性住房政策”指示要求,全县经过半年多的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两房” 结合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良好开局,引起了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注。2013年6月19日,省委书记赵正永莅临洛南县调研了解“两房”结合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县城阳光庭院保障房小区落实陕南移民搬迁进城农户600户,较好地解决了全县两房供求矛盾,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民进城落户搭建了平台,促进了两项工作的同步推进。
在抓移民搬迁工作过程中,全县坚持以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优惠政策引领策略确保群众搬得出,以齐备到位和功能完善的配套设施确保稳得住,以多样产业和多渠道就业相结合确保能致富,形成了“五个到位”的工作机制,实现了移民搬迁工作健康稳步推进。
一是布局规划到位。围绕小城镇建设、产业支撑和避灾扶贫搬迁“三位一体”要求,按照“进城为主,进镇为辅,集中上楼”的工作思路,将住房建设与配套服务设施一并规划,重点在城镇、集镇和集市周边的农业示范园区、工业集中区规划集中点。完成了栖凤湾、古城、石门等10个移民新区的规划设计,编印了《洛南县陕南移民搬迁规划图册》。
二是政策引导到位。出台了《洛南县鼓励搬迁群众进城进镇上楼十条优惠政策》,并就配建商业用房、保障子女就学、农村户口迁转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引导搬迁群众进城入镇上楼。制定出台了《洛南县整合两房资源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关规定》,按照“政策整合、对象拉通、优惠一致、城乡一体”的基本精神,整合“两房”(移民搬迁房和城镇保障房)政策和整合配套社保政策,县陕南移民安置办与县保障性住房办公室合署办公,创立“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工作新格局。制定了“补助首付”、“以补代租”等政策性举措,努力破解“两房”建设、分配、筹资等现实难题与困难。凡进城入镇的陕南移民搬迁户,家庭人口3人以下(含3人)的按60平方米标准,补助建房资金5万元;家庭人口4人的按80平方米标准,补助建房资金5.5万元;家庭人口5人以上(含5人)的按100平方米标准补助建房资金6万元。
三是项目整合到位。始终遵循“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尽其力、各记其功”原则,加大对扶贫、发改、交通、国土、水务、林业、民政、住建等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切实把产业路建设、安全饮水、文体设施、校安工程(校点撤并)、以工代赈、土地整理、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特色产业开发、危房改造、灾后恢复重建等项目规划、申报、安排向移民安置区聚集,集中财力,捆绑使用,努力破解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资金瓶颈。
四是产业扶持到位。坚持把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科学制定集中安置点产业发展规划。依据安置点人数及所处位置,规划一定数量自购自营或分购统营商业用房,拓宽搬迁移民基本生活和就业门路。加大设施农业发展力度,在安置点所在区域规划设施种植、养殖小区,发展现代农业。依托工业集中区建设,鼓励引导搬迁群众到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居民小区公益岗位就业。同时,大力实施“雨露计划”、“人人技能工程”等,共办培训班200余期,累计培训搬迁群众8000余人,确保每户至少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能。
五是后续管理到位。为了使搬迁群众尽快适应迁入地的生产生活,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洛南县积极探索移民后续管理的有效办法。从房产、户籍、民政、扶贫、社保、医疗、教育、信贷等方面入手,制定优惠政策,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的两证发放、户籍迁转、子女上学、就医、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为搬迁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尽力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住得放心、住得舒心。
如今,移民新区象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洛州大地。农民住上了单元房,用上了抽水马桶,出门就是商场、马路、活动广场,千百年来传统生活方式得到了根本改善,移民户焕发出了从未有过的生机与活力,结束了祖祖辈辈住山靠山的农耕生活,实实在在成了城里人。
下 篇
初春的天气依然寒冷,2月25日天空下着小雨,细细的雨丝时断时停,地面湿漉漉的。远山近村的春雪正在悄悄地融化,一大早我们随移民搬迁办两位同志乘车去古城、景村、保安和石门等移民安居小区采访。
小车行驶在宽畅明亮的通村水泥路上,两旁的绿化风景树,辽阔的田地,灰瓦白墙的房舍从车窗外一闪而过。今天真是个好日子,沿路迎面遇见十几家婚车,隔一会儿就看到路边围着一群又说又笑的男女老少,桌椅板凳摆满了院子。坐在车里,县移民办副主任张晓军聊起移民搬迁工作中所发生的许多鲜活的故事,不知不觉就到了古城镇。好奇于古城的名字的特别,张主任说。汉代的时候,这里曾经是洛南的县府所在地,现在的古城老街仍然依稀可见当年的风貌,移民新街的南坡正在修建红色旅游文化广场,让人回忆再现当年红二十五军曾经战斗的情景。
在古城镇移民社区,想采访一家移民搬迁户,刚好遇到了一个中年男子走过来,他爽快地说到家里坐坐吧,来到楼上他开门让我们进去,看到屋里整洁的地板,我们使劲在门口的垫子上擦了擦泥泞的鞋子,他连说没事没事的。屋里的摆设像城里人井然有序的应有尽有,客厅中间的墙上一幅家和万事兴的十字绣温馨又祥和,主人叫姜海朝,48岁,家里七口人,去年春节前搬过来。这时一个1岁多的孩子蹒跚着走到跟前,他抱起来坐在沙发上笑呵呵地说:“这是小孙女,原来住在谢底村四间破土房,山大沟深的,娃说媳妇都困难。移民搬迁好,住着政府补助的楼房,以后娃上学打工都方便。我们那里有60多户都搬过来了,我现在附近的竹艺加工合作社上班,儿子在广州打工,一年能挣4万多元呢。”姜海朝始终微笑着,那是一种幸福满足的笑容。
来到景村镇移民搬迁新区,我们一下子被古朴典雅的门楼吸引住了,“怡景佳苑”四个大字刚劲隽秀,大门两面分别题着“怡景祥和山清水秀武陵源,佳苑吉瑞人杰地灵嫏嬛府。一水穿街晨望莽岭云中烟,八景环山夜观佳苑楼上月”的对联。走进社区文化广场,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两面墙上挂着景村八景图,走近一看都是县上名家画的山水风景画,大气而秀美。赵镇长介绍说,这里有四排八栋楼,家家统一装有太阳能、供热设备,基础设施、生活习惯都是城市化管理。我们看到这里的楼群间隔合理,环境优雅绿化幽美,看着比城里的楼房都美。
“从蒿坪岭搬来,原来住的是半山坡上的土房子,天不明就起来送娃上学,把娃送到学校我再回到家天还没明。现在好了,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祖祖辈辈的好事情都有了。两个女子学习都好,一学期补助500元。丈夫在韩城打工,我在家准备在门面租赁桌椅板凳。”保安镇移民小区40来岁的师俊玲正在她家的一楼忙活着,淳厚朴实的笑容充满着幸福。
在石门镇河西移民社区,我们遇到了从下铺村二组卢家岭搬来的吕三运,他说:“我家有4口人,现在买的房在一楼正在装修,原来住的房是清代光绪年代的烂土房子,吃水难,从沟底往梁上担一担子水得化费一上午的时间。现在好了,我在镇文化站打扫卫生一月900元,媳妇在镇环卫队一月800元,女子出嫁了,儿子在西安上大一。”
在小区里看到好几家楼上贴有大红喜字,我们寻到一幢楼前的一个单元,看到地下有刚刚燃放过的鞭炮,正要上楼采访时,看到在小区广场的长廊里一对新人正在拍照,我们和新郎新娘来到他的新房里,客厅里拥满了客人,一位年轻的中年妇女过来喜盈盈地说:“我儿子今天结婚,去年的正月26日儿子和媳妇认识订婚,今天整整一年。我们原来在太白岔村,娃子长的漂亮媳妇也难找,现在娃在县城做水电工一月3000元。”新郎时锋的母亲高兴地一边倒茶一边拿出喜糖让我们吃。
盛世洛州唱凯歌,春风化雨万家乐。是陕南大移民工程,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建设宜居幸福的新洛南。
洛南县县委书记雷二虎感慨地告诉记者:“到2020年,全县还有2.34万户9.3万人移民搬迁安置任务,为了抢抓政策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移民工作顺利实施,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一要准确界定搬迁对象,适度控制搬迁数量,杜绝“搬富不搬穷” 现象发生。二要完善用地占补平衡机制,促进土地流转。三要实施两房整合,加快推进城镇化,为两房整合工作扫除障碍,促进两房整合工作快速健康发展,推进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县移民办主任周建国介绍说,2014年全县计划实施陕南移民搬迁3000户12000人,占地面积450亩,建房面积36万平方米,总投资6.0亿元。移民搬迁要因地制宜,体现群众的愿望,使边远高寒山区的老百姓都能够搬进来,住得起,安下心,扶助他们创业和就地打工,全力做好移民对象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实现他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