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志愿者服务体系研究梳理与研究述评
王磊
摘 要:通过对我国当前的志愿者服务体系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当前志愿者服务体系研究的主要成果以及具体研究内容。根据现有的研究,再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国外志愿者服务体系的现实情况,对我国志愿者服务体系研究进行评论,既总结学界研究对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也提出相关领域研究的不足,以期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志愿者服务体系;研究现状;研究评述
中图分类号:C93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3-0186-02
一、我国志愿者服务体系研究现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在形成新的治理体系中,要把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作为主要建设方针。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同时,要把社会治理的重心向基层转移,重点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这一要求凸显了当前志愿者组织在社会治理和社会保障中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社会治理面临重大转型,社会保障的基本要求逐渐从政府一把抓到权责下放到基层,从政府主导社会保障工作和保障内容的“上行”到基层地方根据本地区特点自我开展社会保障内容的研究和执行的“下行”,从政府向群众提供保障的“树干型”到个体间互助的“循环型”。志愿者服务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作用是弥补社会在经济发展中的不足和短板,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保障和提升社会个体的生活水平。我国志愿者服务虽起步较晚,但由于重视程度高,我国学者对当前志愿者制度的理论研究比较全面且透彻。在各位同人的共同努力下,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了重要的观点和论述。
第一,我国志愿者服务发展历程。对于志愿者服务在我国的起源,学界主要形成两派观点。一方认为,虽然说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慈善互助、友善服务的元素,但是真正发展源于20世纪初期上海、广州等“青年基督教会”等传播的服务,当时在传教士、教会人士影响下,一些内地青年以及妇女、老人参与志愿服务。另一方则认为,我国志愿服务的起源真正始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最早的志愿者来自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当时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派遣了包括地理、环境、卫生、计算机和语言等领域的志愿者来中国工作。这些国外志愿者的到来为正在改革奋进中的我国带来了现代志愿服务的概念。
第二,中国志愿者服务体系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据现有的研究,一般把中国志愿者服务体系的发展思想分为两个方面,即传统中国的仁爱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据现有文献,学界认为中国传统的仁爱思想为中国的志愿服务打下了坚实的人文基础和社会基础,是中国志愿者服务形成的主要原因。
第三,志愿者服务在社会中的作用。在这方面,东西方学者的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我国学者的描述较为具体,比如不论是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不管追求经济利益的驱动多么强烈,社会都不能缺乏互助精神、互助机制,这是维系社会得以运转和延续的基本要素。
第四,我国志愿者服务体系发展现状。由于我国志愿服务起步较晚,与全球其他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世界捐赠指数报告2016》数据显示。在145个被调查的国家中,中国的志愿服务参与率为4%,排名138位,与第一名的土库曼斯坦相差56个百分点。
国内众多学者根据对国外较为成熟的志愿者服务体系进行比较,以及对国内志愿者服务制度进行分析,大致描绘出我国志愿者制度现在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主要表现在组织建设、志愿服务意愿、管理、人员、资金来源等方面。
二、文献述评
志愿者服务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其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这两年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到志愿者服务的研究中来,在广大学术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志愿者服务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如今,我国的志愿者服务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定将个人的自愿帮助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作为志愿服务的基本定义。
第二,根据相关历史发展线索,大致厘清了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历程,尽管学界对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起始实践仍存在争议,但各学派坚持通过历史文献回溯和结合历史发展进程来研究我国志愿者的起始时间,体现了严谨的学术研究态度。
第三,将我国的志愿者服务的根本精神认为是传统文化意义上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共同作用,为我国今后的志愿者服务的精神引领指明了方向。
第四,通过研究国外志愿者服务,基本向大家展示出其他国家的志愿者服务起源、发展历程和运作机制以及对社会发展的价值。通过与国内的志愿者服务做比较研究,发现国内外志愿者服务的不同之处,并将国外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推广到国内。
第五,根据当前志愿者服务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一方面是通过之前所提到的借鉴国外经验来反思我国的志愿者服务体系还存在哪些不足,另一方面是通过实地调研来發现具体问题,为我国志愿者服务体系提供对策建议。
以上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发展和完善贡献了宝贵的力量,在广大研究人员的积极推动下,国务院于2017年颁布了第一部关于志愿者服务的法规《志愿者服务条例》印证了这些年志愿者服务研究这一领域的巨大成功,以立法形式明确了志愿者服务管理架构,并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权利及义务做出要求,是志愿者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尽管国内的志愿者服务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仍有一些地方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在对我国志愿者服务的起源这一问题上,现有的文献认为早在古代我国就存在相关志愿服务。但具体如何开展志愿服务,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助,还是说以村落之间有组织的小范围互助,或者是一种政府组织的国家行为没有具体的深入研究,并且在志愿服务的内容上也不够明确,导致我国古代的志愿服务如何开展还缺乏相应的框架。
在西方志愿者服务发展较为成熟的今天,西方学者强调志愿者服务的主体应当依托于组织,西方志愿者服务取得的成绩来源于其制度优势。在这方面,我国学者缺乏相关的辨析研究,对西方学者所隐含宣扬制度优势的观点了解不够深刻,志愿者服务的成功与否关键看现行的志愿者制度是否符合一个国家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国情,任何社会制度任何政治体制的国家都有能力也有义务发展好志愿者服务,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在志愿者服务体系国际比较研究中,我国学者比较关注的是对一些发展成熟且具有典型性特点的国家和地区,比如美国和香港进行重点研究。但这一情况导致国内研究对国外一些志愿者服务制度和现象的理解与把握不够准确。同时,忽视非重点地区的志愿服务研究导致能够参考的国外相关经验的范围较小,对国内志愿服务发展的借鉴力度不够。
在结合国外相关经验对我国的问题提出建议时,我国的研究更关注的是国外的成功经验借鉴到我国来改善我国的志愿服务,即所谓的正向借鉴。但是,随着西方社会受到经济危机和社会问题的影响,依托于组织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同样出现了很多问题,之前研究认为的优势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国外的志愿者组织充足和来源多样的经费是大多数人认为的优势之一。但是,随着福利国家面临的财政压力越来越严重,每年向志愿者组织这类第三方组织的大量拨款成为了累赘,是导致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做相关研究的时候,除了要关注到了政策的时效性,也要看到国外志愿者服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这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防止我国志愿者服务发展过程中也出现相同的问题。
在对某一特定地区进行具体研究时,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大多停留于定性描述,对相关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影响程度体现不够直观。现有的文献通过建立模型来分析数据,比较出各问题之间的联系以及影响程度的文献数量较少,这也直接影响了对问题重要程度的认识,同时也会影响问题的成因分析和相关对策建议的准确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宏观和微观共同探讨的形式,力求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做到深入全面。
参考文献:
[1] ?谭建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J].社会治理,2018,(7):24-36.
[2] ?谭建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理论体系分析[J].青年探索,2015,(1):29-35.
[3] ?殷向杰,许尧.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困境、成因及完善思路[J].道德与文明,2014,(2):136-141.
[4] ?高嶸.公民社会视域下当代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5] ?龚万达.志愿服务二十年——中国志愿服务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2010,(11):87-91.
[6] ?张素蓉,刘永高.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研究[J].社科纵横,2010,(5):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