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黎莉
摘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今国家发展的根本,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环节,是高校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笔者所在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研究和实践。本文从以学科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入手,以《经济学基础》课程为例,在分析现有教学现状后,结合创新能力组成要素,以各要素的发展促成创新能力的发展,提出一些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经济学;教学;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主要是依靠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今国家发展的根本,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环节,是高校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研究和实践。
1 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是要把培养人才的综合能力作为培养的重要方面,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培养人才在相关领域的创新能力。德国教育家威廉·冯·洪堡也曾经提出,创造力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点。那么,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除了强调要有较强的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外,还要突出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多种途径,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学科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式、以课外科技活动为中心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和以校外实践为中心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本文主要以第一种类型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经济学基础》课程为例,在分析现有教学现状后,结合创新能力组成要素,以各要素的发展促成创新能力的发展,提出一些教学改革建议。
2 大学生创新能力内涵
根据当代人本教育观点,"创新能力"可以分为"特殊才能的创新"和"自我实现的创新"两种。"特殊才能的创新"通常是指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特殊人物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它可以产生出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事物。而"自我实现的创新",则是指开发的可能性,自我潜在的能力在这一意义上的创造性,是个体本身产生出自身特有的个性活动的创造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高等教育突出强调"自我实现的创新"就是不要求所有学生都按统一标准达到同一发展水平,而是使受教育者在其本身已有的发展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对大学生来说,创新能力就是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研究而获得新知识、取得新的突破和新的成果的能力。
3 创新能力的要素
创新能力主要由知识经验、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实践这四个要素组成,要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就要从创新能力组成要素入手,以各要素的发展促成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知识经验的积累。知识是对客观世界实践的结果,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包括对事实、信息等方面的理论阐述和在经验中总结出的实践技能两个方面。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石在于是否具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都是构筑在丰富的知识基石上的。合理的知识结构,需要具有某一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所具备的知识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知识零件,而是有其一定组合机构,也就是知识的系统性,另外还要达到一定程度的知识广博性。
(二)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它主要是通过在正常逻辑思维基础上运用超逻辑的思维(不说"非逻辑",是要强调这种思维并不与逻辑思维相矛盾),如类比、联想、想象、直觉、灵感、求异等所获得的。所以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时,既要充分挖掘其逻辑思维,又要充分挖掘其超逻辑思维,这是创新的关键。
(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包含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是指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创新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的形成和培养。培养创新个性就是培养有利于创新的个性人格特征,如独立、自信、勇于探索、敢冒风险,敢于挑战权威的个性。
(四)创新实践。个体要实现自己的创新活动,在运用某种工具把设想表示出来后,还要通过实践活动让设想变成现实。大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最终都将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检验。因此,实践活动,特别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技能及实现创造目标的手段和桥梁,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
4 经济学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4.1 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
经济学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部分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以及分配理论等内容;宏观经济学部分则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每个部分又包含较多的相关概念、理论、模型和公式等内容。但是由于总学时只有54的限制,根本不可能将经济学所有内容面面俱到的教授,只能挑选重点章节授课。虽然本学院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指引该课有18学时的实践,但鉴于要讲授的内容太多,通常都是压缩了实践学时,腾出更多学时用于理论教学。
4.2 学生数理基础知识薄弱
经济学是一门由经济变量关系联结在一起的具有很强逻辑关系的学科。一般要通过大量图形和数理实证分析,以及用经济学特有的专业术语去理解整个经济学原理。高职国贸专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大多人数理知识基础薄弱,不少学生在数学计算、推导等方面具有一定困难,不能在短时间内理解相对抽象的经济理论、模型。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刚开始的高涨慢慢地随着知识难度的加深而下降。教室里的"低头族"(低头看手机、其他书的学生)久而久之逐渐多起来。
4.3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无法满足培养目标需要
课堂上基本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用PPT课件演示,有时会用到视频辅助。多媒体教学的好处是信息量大。但教学上仍然是按照传统的一章一节的讲授,偶尔会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分析。虽然这种方式不属于太落伍,但对于理论性、逻辑性如此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想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必须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最终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
4.4 考核方式传统,不合时宜
由于经济学基础课程知识内容丰富,理论性强,一直以来都是以笔试闭卷形式考核。考虑到学生的能力问题,考核题目也没有完全做到运用经济学知识、理论来分析解释经济现象,为了降低难度,其中有些题目还是考学生的死记硬背。这样的考核方式不能很好的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经济学基础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否能运用经济学基础的基本原理,分析、解释市场经济中常见的一些经济现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5 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的设想
5.1 立足课程目标,突出经济学思维和分析方法
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在掌握了足够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在某一领域形成创新意识。因此,要立足课程目标,即学生能够掌握经济学基础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运用经济学基础的基本原理,分析、解释市场经济中常见的一些经济现象,理论联系实际,重组教学内容,突出经济学思维和分析方法。以供求分析、最优化分析、边际成本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机会成本分析等原理与方法为核心,对产品市场均衡、消费者均衡、生产者均衡、企业利润最大化理论、成本理论、国民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进行整合构建。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超前性和新颖性,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时代性、开放性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内在要求。经济学案例需要紧跟时代脉搏,与现实情况不符的假设不应该出现。如案例里商品的价格、银行利率等都是要能体现实际情况。各项中国与外国的宏观经济数据要能反映最新的情况。课程内容融入最新的财经新闻热点,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由于学生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在学校,所以所举的例子最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周围,他们容易联想到的,从而才容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5.2 多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
课堂教学需要接受学习为主,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即教学方法上可使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方法交替使用。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前布置学生预习的任务,让学生先课前消化一些简单的概念,课堂上只突出重点难点讲解,并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推导出结论,授课内容少而精,留出更多时间给学生实训,从而达到理论结合实践。这时需要同时做好学生完成预习任务的表现成绩记录。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创新型的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所在学院在信息化建设上已取得一定成果,并在CRP系统上建立了"空中课堂",教师可以将课程相关资源上传到"空中课堂",学生自行下载或直接点击链接打开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从而使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扩充。另外,还需要根据所教授班级专业特性,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以增进教学效果。国贸专业学生今后的职业主要是从事外贸跟单、处理进出口业务等,需要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教材上可以选择有中英双语的教材,课堂上也要在适当时候采用双语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经济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接触认识相关专业英语,积累外语词汇,提高外语能力和外语应用水平。
5.3 改革考核方式,注重用所学知识理论分析经济现象以及平时表现性评价
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将学业成就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任何一种考核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引导和约束作用。为了引导学生平时积极参与到教师设计的预习任务、实训中,预习任务和实训作业的完成占总成绩的30%,平时表现(出勤、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占20%,期末笔试成绩占总成绩50%,期末笔试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理论分析经济现象。经过平时经常性的实训训练,活跃了思维,学生完全可以应付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和考评标准改变后,有效地避免了全部闭卷考试造成学生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现象,引发了学生学习观念、态度和方法的转变,增强学生学习创新的自觉性,更注重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昌明,赵传栋.创新学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李越,孙枕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
[3]段成芳.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管理改革[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李蕾.创新能力的四要素及其培养途径[J].职教论坛. 2004.
[5]何勇向.论创新能力的培养[J].2005.
[6]蓝晓宁.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内容构建之思考[J].2013.
[7]席新明.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2011.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职教育商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SYJZW2013QN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