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入学”需提防“孟母三迁”
据教育部消息,继年初发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后,教育部要求到2015年,19个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小学划片就近入学。据悉,这19个大城市指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
被教育部门喊了多年的“就近入学”原则,就要在全国19个大城市实施了。更可以期待,在这些大城市实施之后,“就近入学”必将有更大的普及力度,甚至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普及运用。对于无数家长和小学生而言,这当然是值得庆祝的。
但是,与其他所有的政策都能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一样,“就近入学”原则的实施,也招来了许多担忧。比如,一些好学校附近以及能够划到好学校片区的房子的价格,可能会“水涨船高”。继而,这19个城市会出现无数“孟母三迁”的故事,哪怕是一家人为买房背负上两代人的房贷,也会在所不惜。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就近入学”只是形式上的公平追求,而公众最大的公平诉求在于教育资源配置和受教育机会的公平。一个必须要承认的现实是,无论“就近入学”在政策初衷上是多么的善意,无论与“就近入学”有关的配套政策是多么的完美,无论对于择校生、借读生的限制是多么的严厉,抑或是对于“指标生制度”的设计是多么的无瑕,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好学校与坏学校。而有些学校里的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历史文化、学校传统甚至包括同学资源,都会有所区别。那么,“孟母三迁”的故事就会顺理成章地发生。
比如,近些年来,许多地方都有“超大校”一说。你看,北京有些小学在一些政府部门的照顾或者一些企业的赞助下,可以将运动会开到鸟巢,有些小学可以将学校庆典开到人民大会堂,而有些学校却只能把这些活动放到自家操场里举办。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异,并非是这一两个例子能够说明的。信奉“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国人家长,从来都是为了孩子成长不计得失。
往更大的方面说,城乡之间也容易出现巨大的资源配置反差。比如,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等市区的小学资源,就绝对会比大兴、昌平等郊区县域的小学资源丰富。这种现象,每个城市都会有。就近入学原则之下,身处农村的家长可能会心有不甘,借读也好,择校也罢,都可能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到一个更高的平台、更好的环境去读书,在城市买房子只是一个方面,找教育官员递条子等恐怕也会大量发生。
“就近入学”原则,仅仅为所有的小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政策保障,换言之,“就近入学”原则只是在形式上试图规避已经泛滥成灾的择校现象,而保证某一地域之内的相对公平。但是,最大的不公在于各学校之间在资源配置,尤其是管理方式、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公。
其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已经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重要任务,但是,更需要期望的是,我们的义务教育确实能如政府公文里写的那样公平和美好。
读者 王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