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沙塘鳢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熊永旺 孙德兴

    

    

    

    摘 要:通过对鸭绿沙塘鳢(odontobuds yaluensis)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和孵化技术的初步研究,旨在完善其规模化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为大规模人工繁殖和养殖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人工催产显著提高了鸭绿江沙塘鳢的产卵率,即采用两次肌肉注射,催产剂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 LHRH 一A2) ,地欧酮(DOM)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最佳剂量第一次注射:LHRH-A2 4.0 μg/kg、DOM 2.0 mg/kg、HCG 300 IU/kg;第二次注射:LHRH-A2 8.0 μg/kg、DOM 5.0 mg/kg、HCG 1 500 IU/kg,产卵率 20%,产出卵受精率达61%。采用不间断充气和定期换水孵化,孵化率和仔鱼成活率分别为40%和53%。

    关键词:鸭绿沙塘鳢;人工繁殖;仔鱼培育

    鸭绿沙塘鳢(odontobuds yaluensis)是仅分布于鸭绿江水系的一种濒危名贵鱼类,辽宁岫岩县境内河流是该鱼主要栖息繁殖地[1-2],它肉多、刺少、味鲜,历来被列为高档水产品[3]。通过市场调查,近年鸭绿沙塘鳢市场价格为240~300元/kg,而且供不应求。自然环境中生长繁殖的鸭绿沙塘鳢,由于人们过度捕捞及水域环境污染使得鸭绿沙塘鳢的数量急剧下降,所以鸭绿沙塘鳢人工繁殖势在必行。近几年来,人们才刚刚注意到鸭绿江沙塘醴的研究[4],国内学者对鸭绿沙塘鳢生物学习性等虽有初步研究,但对人工繁殖、孵化技术研究不多,人工繁殖技术存在问题也很多,比如:催产剂量、人工孵化条件及提高孵化率等方面。2014年4-6月我们利用塑料大棚开展了鸭绿沙塘鳢的人工催产及孵化试验,旨在探索鸭绿沙塘鳢繁殖方法,为鸭绿沙塘鳢规模化养殖奠定基础[5]。

    1 材料和方法

    1.1 亲鱼的选择、培育及雌雄鉴别

    1.1.1 亲鱼的选择、培育 试验用亲鱼2013年9月分两次购入。一分部从本溪市一农贸市场购入,另一部分从瓦房店市一养殖户鱼池购入,采用充氧运输,运回后放入土池塘培育和越冬,亲鱼体重 80~150 g/尾。2014年4月份采取充气、升温方式暂养。试验用鱼选择性腺成熟度较好、无病无伤、体质健壮活泼亲鱼。催产前将亲鱼在铺上塑料布的水泥池中培育,培育水温从自然水温始每日缓慢升温,每日投喂少量的小鱼,并经常巡塘,适当加注新水。

    1.1.2 亲鱼的雌雄鉴别 雌鱼个体明显小于雄鱼;雌鱼具有圆形的泌尿孔和杏仁形的生殖孔,成熟时腹部膨大而柔软,生殖孔微红外翻;雄鱼只有一个泄殖孔[6]。

    1.2 产卵条件及鱼巢

    产卵池采用水泵抽水产生微水流,并用加热棒加热到20 ℃的水进行产卵。每隔两天一换水,保证水质良好。产卵用繁殖池:采用长方形水泥池(将鱼巢放入水泥池中进行繁殖)[7]。面积2262 m2/池,深1.5 m,用塑料布铺底,防止这类底栖鱼类表皮受伤。鱼巢的制作;取长30 cm,宽25 cm,高12 cm的长方形遮光塑料槽子,在较小一面做出鱼洞,使鱼能够自由进出,另一面去掉。做一个斜面的盖子与底部夹角约为30°到45°之间。鱼巢起到为鱼卵附着和隐蔽的作用。所以鱼巢材料一定要选用着卵部位略微粗糙且避光的材料。

    1.3 人工催产方法

    亲鱼的雌雄比例按1∶1.2 配组[8]。人工进行沙塘鳢的产卵:在4 月中旬水温达12 ℃,为了让沙塘鳢提前产卵,人工进行沙塘鳢水体升温,并注射激素使沙塘鳢提前性成熟,并将池水呈微流以刺激亲鱼发情,让其在鱼巢中自然产卵。催产剂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 LHRH-A2),地欧酮(DOM)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分2 次注射,注射部位为背鳍基部。4月17日水温14 ℃时,取♀35尾,♂42尾进行自然产卵和催产剂产卵对比,如表1。注射后将雄鱼放入鱼巢后放入产卵池中,雌鱼直接放入产卵池中,用微流水刺激亲鱼发情,让其自然产卵。

    1.4 日常管理

    用深水温度计测定亲鱼培育池、产卵池和孵化池水温;使用水质分析盒测定水质并记录;每2 d换1/3水量保证水质条件良好,换水时根据测定温度调整水温,避免温差较大,造成亲鱼应激反应。同时记录并算出成熟系数、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及仔鱼成活率。具体公式如下:

    成熟系数=性腺重(g)/体重(除去内脏)×100%

    产卵率=产卵亲鱼数/催产亲鱼数×100%

    受精率=受精卵数/产卵数×100%

    孵化率=破膜数/受精率数×100%

    仔鱼成活率=成活仔鱼数/破膜数×100%。

    2 结果

    2.1 亲鱼的培育情况

    试验用亲鱼是2013年9月分两次购运放入土池塘培育和越冬。到2014年4月中旬,雌亲鱼性腺均为第IV期,性腺发育良好。解剖雌亲鱼15尾,性腺成熟系数为18%~24%,详见表2。

    2.2 催产及产卵情况

    自2014年4月 17 日到5月 2 日,共进行了 4 次人工催产,催产雌亲鱼210 尾,雄亲鱼 252 尾,共获受精卵约5万粒。人工催产及产卵情况见表3。

    为了探索鸭绿沙塘鳢人工催产方法,我们采用了不同催产剂及剂量的对比试验,参照表1,结果详见表4。

    鸭绿江沙塘鳢(odontobuds yaluensis)产出卵为球型,粘在鱼巢上板的背面,立即吸水膨胀变成两头尖的纺锤形[9],淡绿色、卵膜透明,黏性较强[10](见图1)。

    将产出卵连同附着板移至水槽中,采用微流水和充气孵化。水温20 ℃,发育至原肠中期,统计受精率。对比试验产出卵总的受精率情况。见表5。

    2.3 人工孵化及仔鱼成活情况

    鸭绿沙塘鳢雄鱼有守巢护卵习性,须尽量减少干扰[11],进行自然孵化,由于产完卵的产卵池中水质太差,以致亲鱼大量得水霉,死亡数量很大。为了不让水霉传染给鱼卵,我们采用将卵取出放进干净的玻璃钢槽子中进行微流水和充气的集中孵化。24~36 h后,未受精成功或已死亡的受精卵在鱼巢盖子上呈不透明的白色,并失去了粘性,而正常受精卵为透明的绿色,此时可将坏卵洗去(在水中振动鱼巢盖子) [12]。孵化水温 20 ℃,孵化期为21 d,即 514 h。受精卵孵化率见表6。

    孵出仔鱼10日龄左右,体侧出现明显三条灰色的条纹,卵黄基本消失,能摄食食物。立即将该仔鱼移入玻璃钢水槽中,采用微流水、定期换水和充气培养。投喂磨碎的水丝蚓,仔鱼成活率情况见表6。

    3 讨论

    3.1 关于亲鱼

    亲鱼是用于人工繁殖的雌鱼和雄鱼。在辽宁省东部地区自然水体中的鸭绿沙塘鳢 2冬龄性成熟,怀卵量约1 200粒。研究表明,在适宜繁殖年龄组范围内,养殖鱼类的怀卵量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加而增大。根据资料显示鸭绿沙塘鳢的最适宜的繁殖年龄是3冬龄[13],体重为100~200 g为最好。在天然水体中,鸭绿沙塘鳢多分布于静水区近岸多水草、瓦砾、石隙的阴凉处且属于肉食性鱼类,根据它的一些习性,我们采取模仿自然水环境运用土池进行人工饲养。池塘宜选池深为1.5 m左右、沙质底、淤泥较少、排灌方便的地方。池底放瓦、管或树枝供鱼栖息隐蔽,投喂杂鱼饲养。实践证明,我们采用土池塘饲养,投喂活杂鱼,性腺发育良好。

    3.2 关于人工催产

    人工催产是一方面满足养殖鱼类繁殖所需的生态条件,另一方面是采用生理措施促使其排卵和产卵,完成受精的过程。鸭绿沙塘鳢自然水域中2~3冬龄性成熟,产卵繁殖的适宜水温为 16~24 ℃[14]。人工催产第一次注射LHRH-A2 4.0 μg/kg、DOM 2.0 mg/kg、HCG 300 IU/kg;第二次注射LHRH-A2 8.0 μg/kg、DOM 5.0 mg/kg、HCG 1 500 IU/kg,注射后按 1∶1.2雌雄比例配组放入产卵池中,催产池保持微流水,在产卵效应时间到来前开始冲水或加大流量刺激亲鱼发情。同时,在催产池四周放置洗净的鱼巢,鱼巢间距 100~150 cm。

    在本实验中,采用催产剂催产和自然相对比,催产剂采用LHRH-A2、DOM和HCG。虽然催化剂催产效果比自然产的要好,但是剂量一直也是在探索中,试验剂量都是仿其他类似鱼类的催产剂量。由于没有大规模生产,人工繁殖技术还在探究中,剂量各有差别具体哪个剂量更合适还在探索中。人工繁殖还没有到规模,所以药量的探究更加迫在眉睫。规模生产的药量的探究也更加具有意义。

    3.3 关于人工孵化

    根据有关资料:沙塘鳢的膜内胚胎期长[15-17],当水温达到20 ℃时,沙塘鳢胚胎孵化时间为20 d左右。胚胎发育的速度与水温的高低密切相关。水温愈高,发育的速度愈快。所以我们采用微流水人工加热的方式进行人工孵化。

    鸭绿江沙塘鳢的雄鱼在雌鱼产完卵后具有护巢的习性[18],试验中有亲鱼看护的鸭绿沙塘鳢卵几乎不感染水霉病[19]。但是试验过程中由于孵化时间过长,鸭绿江沙塘鳢要求水质很高,管理不方便,看护过程中雄鱼鱼体大量得水霉,死亡率很高。所以采用人工看护方法进行孵化。

    水霉的防治是影响孵化率的主要原因,我们采取微水流冲卵,发现坏卵及时剔除的物理方法防治水霉效果还是有一定成效的。但是对于大规模生产不适用,人为的剔除坏卵操作过于费时费力。所以化学方法处理水霉有待人们进一步探究。

    3.4 关于仔鱼培育

    鸭绿沙塘鳢属底栖性鱼类,白天栖息于底部,晚上活动觅食,伏击式捕食,能作短距离游动,食用活体饵料。饵料的可得性主要受饵料密度、活饵料的运动速度及鱼类的摄食方式影响。所以试验饲养的仔鱼采用剁碎的水丝蚓进行喂养。水丝蚓经剁碎后,在水体中分布均匀,短时间也能在水中保持运动,具有诱食作用,利于沙塘鳢仔鱼捕食。

    鸭绿沙塘鳢是动物食性鱼类,由摄食天然饵料到摄食人工饲料有一个食性驯化过程。因此,根据沙塘鳢仔鱼的摄食习性和营养需求,选择适合仔鱼的人工开口饵料进行驯化,是鸭绿沙塘鳢扩繁养殖的关键。

    4 结论

    结果表明,鸭绿江沙塘鳢的人工繁殖技术是可行的,取得了初步性的成功。本试验中,催产药物的剂量,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药物的剂量处在试验阶段,产卵量以及孵化率较其他技术成熟的鱼类相对较小,对于规模化生产养殖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次试验可以为以后规模化生产养殖提供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彩根,王永玲,宋学宏,等.沙塘鳢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实验[J].水利渔业, 2005, 25( 6):49-112

    [2] 王吉桥,王声权,巴桂香,等. 鸭绿江沙塘鳢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J].北京水产,2006(1):10-12

    [3] 王吉桥,王声权,许重,等.沙塘鳢属鱼类的生物学[J].水产科学,2005, 24(10):32-34

    [4] HOUDE E D;SCHEKTER R C Feeding by marine fish larvae:developmental and functional responses 1980(04)

    [5] 杨长根,江志栋,宋长太,等.沙塘鳢人工繁殖与培育技术[J].水产养殖,2003,24(2):19-20

    [6] 韩玉章.沙塘鳢的生物学及繁养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5(20):36-38

    [7] 杨长根,江志栋,宋长太,等.沙塘鳢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试验[J].江西水产科技,2003,93(1):35-39

    [8] 熊良伟,陶桂庆,王帅兵,等.沙塘醴室内繁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880-2882

    [9] 王吉桥,许重,程骏驰,等.鸭绿沙塘醴仔鱼、稚鱼和幼鱼的形态观察.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7,29(2):207-212

    [10] 王吉桥,史建国,姜玉声,等.鸭绿沙塘醴胚胎壳膜结构的电镜观察.水产学杂志,2009,22(2):1-5

    [11] 胡廷尖,章文敏,周颖.沙塘醴的生物学习性与繁养技术的研究[J].北京水产,2004(5):50

    [12] 张德志,郑卫东.沙塘鳢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初步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8,15(2):44-46

    [13] 齐振雄,杨干荣. 沙塘醴的早期阶段发育[J].淡水渔业,1995,25(2):10-13

    [14] 王吉桥,史建国,姜玉声,等.鸭绿沙塘醴繁殖习性的观察及性腺发育周期的组织学研究[J].水产科学,2008,27(8):379-385

    [15] Gould S J.Ontogeny and phylogeny[M].Cambridg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7,246-263

    [16] Hall B K.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 biology[M].London:Chapman & Hall,1992,123-141

    [17] Kimmel C B,Ballard W W,Kimmel S R,et al. Stages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the Zebrafish[J].Dev Dyn,1995,203:253-310

    [18] 杨长根,江志栋,宋长太,等.沙塘醴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J].水产养殖,2003,24(2):19-20

    [19] 黄鲜明,朱卫斌,叶新根,等.沙塘醴池塘养殖技术的初步研究[J].水利渔业,2008,28(2):57-90

    (收稿日期:2015-01-30;修回日期:2015-02-15)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