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结算》教学的思考
焦聪
摘 要:国际结算教学应适应市场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国际结算理论和实务,为学生将来从事外贸和金融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国际结算;教学;思考
《国际结算》是国际贸易及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如何开展国际结算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涉及国际法律与惯例、信用工具、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知识的运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地思考,改进教学方法,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国际结算基本规则和理论,还应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本课程,是我们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实践经历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国际贸易的相关专业,而国际结算是重要的课程之一。通过学习国际结算掌握国际结算方式的理论知识,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解决在实际操作业务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国际结算的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向讲台,典型的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理论知识很丰富,但缺乏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的实践经历,在教学中偏重理论的讲解,甚至有些老师就是念课本,学生觉得上课很枯燥,不能提高学习积极性。由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的就业去向都是去涉外部门,而且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单据、信用证、案例等都是英语表示的,必然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但是学校大多数老师只用汉语讲授,很难适应课程的需求,达不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2)教材内容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
目前虽然《国际结算》教材有很多版本,但在内容和结构安排上很相似,都是偏重理论,缺少相应配套的实际操作内容,并且教材理论与现实脱节,不能及时反映国际结算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因为编写国际教材的作者大多数是来自高校的老师,他们的共同点都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缺乏,不能及时更新和充实课程教学内容,而真正有经验的专家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编写教材。随着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结算业务也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呈现明显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国际结算中最常用的是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环球银行同业金融电讯协会),SWIFT由来自15个国家的239家银行于1973年共同发起成立,至今已向208个国家的8300家金融机构提供服务,至2008年5月底,中国SWIFT用户已达227家。 但是现在很多教材都仅仅是对SWIFT的相关含义和特征作出介绍,而对实务中的使用方法介绍得很少。比如国际结算中讲到的信用证内容,仅仅是涉及到SWIF格式的信用证形式,对于如何使用SWIFT开证介绍得非常少,甚至没有,这就使教材内容与实务脱节。
(3)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形式单一
在目前的国际结算教学中,许多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一。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国际结算课程涉及到大量的业务流程图,仅靠通过板书进行讲解,费时又费力。授课形式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很难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而且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尽管很多学生希望能将讲授与自学相结合,但由于自学能力弱,依赖性强,还是很难理解国际结算课程的相关内容。此外,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等考证的通过率,加大应试教育,把大量精力都放在如何考高分上,最后培养的学生典型的特点就是“高分低能 ”,很难适应实际中复杂变化的环境。
2 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在上文中分析了国际结算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但是有些问题的解决还是受现实条件的限制。比如教师要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只能利用寒暑假,但是由于时间较短,一方面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获得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很多企业也不愿意接受这种短期的培训人员,认为干扰了他们的正常工作,所以这还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至于教材编写方面的问题,不仅取决于我国出版业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改善程度,还取决于教学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合作,这仍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结合现实的条件和国际结算学科本身的特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教学问题的相关对策。
(1)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
虽然学生大多数都比较重视专业课,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于偏重讲授理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国际结算具有实务性较强的特点, 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也应该是教学环节中重要的部分。比如在讲票据时,除了要向学生展示各种票据样本,还要让学生动手制作各种票据;在讲汇票的行为时,让学生模拟操作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等票据行为;在讲各种单据时,尽量能让学生看到实际业务中的单据样本,最常见的如商业发票、海运提单、保险单据等,并要求学生能根据样本自己缮制;在信用证的讲解时,除了让学生熟悉各种形式的信用证,还应该让学生制作信用证,能够让学生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对实际操作往往都有较强的兴趣,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尽量采用双语教学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金融机构进人国内,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金融机构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企业、金融机构对高素质的外贸、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本课程的很多单据、信用证都是用英文表示,双语教学能够把专业课和专业英语结合起来,不仅符合高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能适应形势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可以通过对专业教师的英语培训或者积极引进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采用双语教学的形式,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外语水平。
(3)根据国际结算发展动态,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业务的逐步扩大,国际结算业务也在逐步地发展,一些新的结算方式不断出现,有关国际结算的法律法规、国际惯例也在不断修改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应随时关注国际结算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际结算业务的变化。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国际保理、银行保函和备用信用证等方式,这些都是对汇款、托收、信用证等结算方式的有益补充,但在国内却很少使用,滞后于发达国家结算方式的发展。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和国际结算业务的不断发展,这些结算方式将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授课时注意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
(4)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实行多媒体教学
由于国际结算课程中涉及到大量的业务流程图,传统的教学都是通过板书进行的,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图形不直观,效果不好。多媒体课堂教学突破了传统教育手段,多媒体的信息符号有很多种表示,比如文本、图形、图表、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都是提前做好的,在上课时直接在课堂上打开即可演示,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抽象的内容变得更直观,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便于学生观察和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教材内容。多媒体能够借助视图、动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引注意力。因此要求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根据内容的特性,利用文本、视图、音像等工具进行合理的组合设计,充分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特点,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实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就是让学生了解现实中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能够使学生把理论和实际有效结合起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结算这门课程实务性很强,在银行和外贸公司都有大量的案例可以使用,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在分析每一个案例时,都要依据相应的国际结算惯例,同时,又要用相应的案例去分析具体的国际结算惯例,能够做到每个案例分析有理有据,惯例的解析也有案例的支持,最后能达到案例分析和条款解析相互融合。根据本人在教学中的经验,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对教学目会更清晰,对要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本人经常搜集整理一些典型案例和所讲的内容相结合,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讲解。同时借助案例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围绕案例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相互讨论,极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6)进行实践教学,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由于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要求教师在教学,不能仅以课本内容讲授,而应该能够向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实验室,配备相关软件使学生模拟操作国际货物进出口业务。让学生能亲自体会到公司是如何通过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等环节磋商和签订合同;如何通过某种结算方式的业务流程,如信用证、汇款、托收,完成一批货款的结算;能够切身体会到在买卖关系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在各个环节的实际模拟操作,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除此以之外,提供校外实习的机会更有利于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要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学生的实习工作,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使实习也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7)关注国际结算惯例的变化。
国际结算业务中涉及大量惯例和法律支持,课程许多内容都是以这些惯例为依据的,但惯例内容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比如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中层出不穷新的情况,及时弥补UCP在实践运用中的不足,UCP自1933年诞生起至今已经过了7次修订。最近一次便是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跟单信用证新规则——UCP600,从而正式取代我们已经使用了13年之久的UCP500。由于UCP600的改进,对国际结算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相关的规则也都作了对应的修改。再比如国际商会重新编写的《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 2010,2010通则),是国际商会根据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对2000通则的修订,2010年9月27日公布,于2011年1月1日开始全球实施,2010通则较2000通则相比,相应的某些条款也发生了变化。但是教材的内容有时是非常滞后的,而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目前最新惯例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随时关注国际结算惯例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讲解的教学内容必须随时更新。
教学是高校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学水平的高低。因此,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师,不断探索和积极创新,是我们的职责。为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向东.高校《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3).
[2]杨慧.高职高专《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研究[J]. 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3]周锦.案例教学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