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众多元化普及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新体系探讨
贾江勇
【摘要】目的 探讨建立社区公众多元化普及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新体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未行急救技能培训,而观察组则运用多元化心肺复苏急救技能体系,对比分析两组抢救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通过建立社区公众多元化普及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新体系能够提高社区公众的应急能力和急救技能。
【关键词】心肺复苏;社区公众;急救技能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5..01
心搏骤停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通过及时给予呼吸、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术(CPR),不仅可以使患者的生存率提高,还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但是有文献报道,当前我国院外心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不高[1]。所以,通过加强CPR急救知识培训,使社区公众的急救技能提高,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抢救治疗,对降低患者病死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建立社区公众多元化普及心肺复苏急救技能体系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例,观察组8例。对照组年龄(55.1±9.3)岁,其中3例为女性,4例为男性;观察组年龄(55.3±9.5)岁,其中4例为女性,4例为男性。两组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未行急救技能培训,而观察组则行社区公众多元化普及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包括以下几点:①建立多元化培训体系,使公众的急救技能提高。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模式向每一位民众普及急救技能,运用现代化电子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并且邀请受训者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演练操作,使其产生代入感,感受真实的急救氛围,从而更加全面、直观地掌握急救技能;②丰富急救知识宣传途径,使公众的急救意识增强。充分利用报刊、微信、网站、自媒体以及新闻媒体等多元化平台,向社会公众宣传急救知识,并且拍摄CPR急救知识宣传片和教学视频,在公众场合如电梯口、体育场、社区中心等滚动播放,使社会公众能够零距离接触CPR急救技能,从而增强急救意识,提高自救能力;③简化培训内容,满足大众需求。有文献报道,在进行胸外按压时,只需要将手简单放在胸部中间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按压效果,但是要确保按压的速度和深度。所以在对社会公众进行急救培訓时,应该将2015版心肺复苏急救指南中相关规定作为基本依据,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关键内容,从而提高社会公众掌握程度。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的抢救成功情况,并且计算抢救成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行x2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 果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据统计,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发生在行路中、公共场所以及家庭中的患者占70%~80%,但是发生这些急危重症时,医务人员往往无法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如果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救治,则具有较高的病死率[2]。所以,开展公众急救技能培训,不仅可以使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提高,还是一个地区、国家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长期开展多元化急救技能培训,培训机构通过媒体、微信、发放宣传册等多种途径宣传和普及急救知识,不仅能够增强全民急救意识,还能使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提高,从而使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降低[3]。
综上所述,普及公众应急教育作为政府应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社区公众多元化普及心肺复苏急救技能体系,能够使社会公众掌握急救技巧,增强自我保护和急救意识,从而提高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王旭容,谢国文,贺华经,梁义.社区公众多元化普及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新体系探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11):167-169.
[2] 赵红梅,李 ? 荣,程丽萍.医院—社区—家庭联合建立公众心肺复苏培训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0):163-164.
[3] 周 ? 敏,何小俊.我国公众对心肺复苏认知和培训模式的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8):2151-2154.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