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发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

胡厚翠
摘 要: 当今世界,开放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推动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合肥市开放发展在“十二五”时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十三五”时期,合肥市开放发展应深刻把握开放发展的理论精髓;营造更具竞争力的对外开放环境;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平台功能以及加快布点对接“一带一路”等。
关键词: 开放; 发展; 实现路径; “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 F291.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6.04.025
一、开放发展的时代内涵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放经历了四大历程:“开放探索期(开放1.0时代,1978—1991年);开放扩大期(开放2.0时代,1992—2000年);开放加速期(开放3.0时代,2001—2012年);开放升级期(开放4.0时代,2013—今)。从开放1.0时代到开放4.0时代,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吸收外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制造大国、第一大农业大国、第三大服务业大国。”[1]特别是自2013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力我国开放战略,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把推进改革开放作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进一步开创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会提出五大发展核心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对于其中的开放发展,从全球经济治理的高度加以阐述,我国必须要有强化其在未来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规则制定的话语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建议》从6个方面部署了进一步推动开放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即“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由此,新时期开放发展的内涵主要有:
(一)发展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是开放发展的新目标
简单地说,就是从以前只强调单向的对外开放到现在的强调对内和对外的双向开放转变;从以前的只强调出口向现在的强调进出口平衡发展转变;从以前的只强调引入外资,到现在的强调企业也要“走出去”转变;从以前的只强调货物贸易到现在的强调要货物和服务、技术结合发展的新模式转变;从以前的只强调价格竞争到现在的强调价格和技术、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综合竞争转变;从以前主要强调沿海地区开放向现在的强调全国协调开放转变等。[2]
(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重大发展倡议,指出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建设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未来主要采取以下政策措施:一是增加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动人员互动和生产流通;二是推动生产的紧密联系,特别是推动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产业链对接、一体化生产网络的形成;三是把我国发展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未来紧密联系起来,把中国梦和周边各国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望对接起来。”[3]
(三)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是开放发展的新作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坚持开放发展中,明确回答了如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以及怎样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明晰地提出了要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相关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如提出的“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加强经济政策国际协调以及落实减排承诺、扩大对外援助规模、维护国际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等举措”,是我国开放发展应有的新作为。这些行为是积极的,也是符合我国当今的现实能力要求的。[4]
此外,按照李佐军的观点,新时期,开放发展还蕴含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能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如下九个方面作用。作用一:扩大产品市场;作用二:增加消费者选择;作用三:扩大经营舞台;作用四:弥补资金缺口;作用五:缓解资源压力;作用六:促进技术进步;作用七:提升人力资本;作用八:促进制度变革;作用九:保障多种安全。”[5]
由此可见,当今世界,开放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推动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十二五”以来合肥市开放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二五”期间,合肥市开放型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国家赋予合肥新一轮对外开放发展新机遇。2014年9月26日,党中央、国务院着眼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的长远考虑,出台了《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提出“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和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由此,合肥成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国际战略双覆盖区域。二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合肥对外开放工作,市政府专门成立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年度目标任务,定期研究推进事项。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经、外贸、外资等方面的政策,使得合肥开放发展的各项工作得到了有条不紊的开展,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其主要成效有:
(一)吸收利用外资的质量和层次不断提高
“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6亿美元,年均增长15%;新增外资企业414家,投资总额近百亿美元,合同外资累计52亿美元;新批外资企业数前5名的分别是香港、台湾、美国、日本和韩国。新增外商投资来源地1家(加蓬);新引进境外世界500强企业13家,在合肥设立企业23家,截至2015年末合肥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增至40家、在合肥设立企业增至52家、投资合肥的国家和地区增至59个。一是利用外资领域获新突破。外资银行(瑞穗、南洋)、创投企业(德丰杰雷名)、小额贷款(金牛、建信)、汽车金融服务(瑞福德)、融资租赁(德通、汇弘)等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不断获新突破。二是优质大项目纷纷落户。香港南翔、华南城等物流巨头落户合肥;新建香港禹洲、银泰等城市综合体;引进大久保、联宝、惠而浦、三星等工业大项目;瑞穗、南洋等外资银行纷纷落地。同时,合肥吸收外资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外商投资的重点,从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到电子通讯业、工程机械制造、化学工业和基础软件、服务外包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二)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进出口能力显著增强
2011年以来,我市外贸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对外贸易总量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进出口逆势上扬,从2011年末的123.1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203.4亿美元,年均增幅13%。特别在2015年,其外贸企业出口达137.1亿美元,进出口总量占到全省总量的41%以上,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9位。一是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我市对外贸易出口的产品由原来的以汽车、工程机械、橡胶轮胎为主,发展到以出口笔记本电脑、平板显示、家电、汽车为主。2015年,合肥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102.14亿美元,增长8.2%,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50.2%;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69.53亿美元,增长26.9%,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34.2%,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对外贸易发展潜力增大。二是对外贸易主体不断壮大。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发展,并带动合肥对外贸易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15年,年进出口总额过千万美元的企业160家,过亿美元的企业33家,其中联宝电子进出口24.56亿美元,成为安徽省进出口企业百强之首。三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近年来合肥不断进取,拥有新型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行业、汽车及零部件、家用电器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以欧、美、日三大市场为主体,非洲、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涵盖200多个国家(地区)的广阔国际市场。
(三)对外经济合作稳步发展,投资领域日益拓展
近年来,合肥深入实施外向发展战略,企业“走出去”步伐较快,为合肥转型升级、开放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全市累计对外投资企业有230家,对外投资累计总额超23亿美元,业务涉及全球81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全市外经企业新签合同额21.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9.4亿美元,外派劳务5774人。全市新批境外投资企业(机构)70户,增资9户。累计总投资额8.52亿美元,同比增长82%;中方协议对外投资额6.65万美元,同比增长67%;实际投资额6729万美元,同比增长171%。一是新批“走出去”企业增多,领域也在扩大。在传统生产制造、建筑工程和劳务合作基础上,开始向旅游、营销和设计等领域扩展。二是国家援外项目承建企业开始突破。鸿汇和荃银高科已经安徽省政府上报推荐作为国家援外农业开发项目承建企业。三是境外投资大幅上升。2015年合肥实际对外投资额较上年同期上升了1倍以上。四是投资合作方式逐步多样。由单方投资向境外融资、股权收购,投资并购、技术收购等多个形式发展。如安徽江汽在意大利都灵、日本东京分别设立了研发中心,在越南收购建设了组装厂、在巴西合作建立了50个专卖店的国际销售网络等。
(四)服务外包业务蓬勃发展
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底,合肥共有服务外包企业405家,从业人员13.4万人。2015年,全市服务外包接包合同签约金额22.7亿美元,同比增长21.6%;接包合同执行金额12.61亿美元,同比增长4.7%。一是服务外包发展呈现多元特色。目前合肥已经形成软件研发、呼叫中心、金融外包服务、动漫网游设计、数据分析处理等5大特色领域。二是服务外包企业实力持续增强。现有科大国创、联发科技等13家“中国服务外包成长型企业百强企业”,服务外包业务已拓展至近80个国家和地区。在商务部等九部委组织的2014年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中,合肥综合得分排名第十,并被相关专业机构评为“2014年度中国服务外包最具成长潜力城市”。三是示范引领显现集聚效应。全市现有6个省级以上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分别是合肥高新区、经开区、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滨湖新区、包河经开区、蜀山经开区,上述园区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引擎,聚集了全市70%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和80%以上的服务外包业务。
(五)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合肥全力推进开放型平台建设,特别是“四港三区一中心”八大平台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特色鲜明。一是合肥水运港实现通江达海向打造“江淮航运中心”迈进。目前已开通“合肥-芜湖-上海”及“合肥-南京-上海”两条外贸中转航线,每天4-5班始发班轮,并成功引进马士基、中远、中海、东方海外、现代、伊朗航运等国际知名干线船公司设立还箱点,围绕合肥港开展货运代理业务的物流公司达50余家。二是合肥国际内陆港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2014年6月26日开通运营“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实现了每月两列常态化运行,现已开行45趟。为合肥及周边地区的外贸企业提供了一条通往中亚的快速通道,涉及美的洗衣机等20多家外贸企业,主要出口家电、汽车等。2015年6月26日“合新欧”正式西延欧洲,现已开行15趟,将我市的太阳能光伏、电子及家用电器运至欧洲。2015年5月8日,为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合肥、宁波、上海三方共同签署铁海联运合作战略协议,目前,合肥—宁波铁海联运进入试运行阶段。三是合肥国际航空港充分发挥国家一类口岸作用。在进境指定口岸方面。2014年12月,空港水果进境指定口岸获批建设,2016年5月27日,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正筹备申创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药品等进境指定口岸。在航空货运方面,2014年9月30日和10月1日开通深圳至合肥的往返国内货运航线;2016年3月30日成功开通“广州—合肥—美国洛杉矶”的往返国际货运航线,实现了国际货运航线的零突破。四是合肥跨境电子商务港实现了外贸转型升级。建立全省第一个合肥国际邮件交换站。合肥国际邮件互换局已于2016年4月在蜀山电商园挂牌运营。日前,合肥试验区“单一窗口”公共服务平台已通过国家海关总署联调联试。从美国洛杉矶发出的货物已成功飞抵合肥。五是合肥综合保税区国家级方阵的又一块“金字招牌”。 2014年3月,合肥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2015年3月通过国家联合验收组验收,6月29日正式封关运营,目前业务以保税物流和保税仓储为主,合肥晶合12吋晶圆制造基地等生产型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六是合肥出口加工区开放型经济新的增长极。2010年7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合肥出口加工区, 2012年8月出口加工区一次性验收并正式封关运行。加工区正式封关后发展迅速,各项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合肥出口加工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5.86亿美元,位列全国出口加工区7强。目前正着手建设安徽省自营进口商品展示直销中心、安徽空港百大启明星跨境直销中心,并再扩建出口加工区内实体店。七是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空港经济振翅欲飞的助推器。为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2014年7月省政府批复同意申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2015年12月保税仓库、监管仓库以及展示、通关服务中心全面开建。八是合肥市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规范外派劳务发展的举措和抓手。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外派劳务1568人,咨询业务人数达500余人,企业20多家,外地企业10多家。平台自2014年运行以来,积极和外派企业沟通,处理劳务纠纷9起。2016年,此平台已开启了高端外派劳务和全力打造“互联网+对外经济合作服务”综合信息化服务系统建设。
三、“十二五”以来合肥市开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开放度依然不高
经济开放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本地区经济发展与国外经济的联系程度。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开放度的因素很多,考虑到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主要体现在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方面,因此,笔者认为“经济开放度=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其中“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GDP”,“外资依存度=实际利用外资总额/GDP”。[6]经测算,2015年合肥、南京、杭州、成都、西安市的对外开放度如下表所示:
从计算的结果来看,合肥经济开放度低于其他市,既低于南京、杭州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也低于同处中西部地区成都、西安市。其实,我市的外贸、外资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在外贸上竞争优势不明显。特别是高附加值、自主品牌产品所占对外贸易产品比重仍较低,导致国外采购商压价现象严重,大多进出口企业只能在价值链的中低端以低价争夺订单,出现贸易量逐年增加,但产品单价却逐年下降的现象。
在外资上利用外资后劲不足。近年来,合同外资与合肥外商直接投资的目标要求差距较大,利用外资存量匮乏,合同外资与外商直接投资倒挂。一是利用外资结构不合理。虽然通过深化挖掘数据等措施,确保实现每年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目标,但结构不尽合理,报国家商务部的合同外资实际到位(FDI)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不足50%。二是利用外资行业分布不合理。从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看,虽然合肥、杭州、南京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均为“三二一”,但合肥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仍然偏小。三是外资区域发展不平衡。全市外商直接投资以开发区为主体,县域利用外资较为薄弱。
(二)“走出去”发展不平衡
一是尽管2016年全市外经工作实际完成的数据在全省的占比仍然较大,但还是缺少类似2013年省外经建津巴布韦钻石矿一个项目实际投资额就超过3亿美元的大项目。二是合肥“走出去”龙头企业多数集中在国企、央企,相对民营企业走出去步伐较慢且步履维艰。三是缺少服务对外投资的专业中介机构、行业商协会,以及熟悉国际商务和法律法规且精通外语的国际化人才。四是走出去支持政策不完善,对外投资促进体系(金融、保险、信贷等支持)不完备,政策宣传跟不上。五是不少企业对投资国不了解,对投资目标不明确,缺乏前期调研和风险评估,易造成决策失误和投资损失。六是中小企业走出去存在融资难问题。
(三)服务外包产业承接能力不高
一是服务外包产业体量小。服务外包产业总体规模仅相当于南京、杭州的五分之一左右,离岸外包业务占比差距较大,达到千人以上规模和千万美元年服务外包执行额的龙头企业不多。服务外包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市场范围主要局限于国内或周边区域,在国际市场具有影响力的企业比较少,企业的业务承接能力、国际竞争力以及在服务外包领域的知名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中坚人才和语言人才相对缺乏。语言人才尤其是小语种人才缺乏现象较为明显,给承接国际业务带来一定阻碍。同时,在高素质人才自然流入、优秀人才招揽以及留住中高端人才方面的不足,也成为制约合肥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三是城市品牌影响力发挥不足。缺乏鲜明的整体品牌形象,品牌效应未能充分体现,在海内外的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都亟待进一步提高。
(四)产业配套能力不强
一是合肥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但支柱产业和优势行业存在产业链发展上还不够完善、配套能力不强的问题。二是合肥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基本上依赖进口,只有外包装、印刷品等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的产品在本地配套。此外,由于我市缺乏各开发区的协同发展理念,存在盲目争抢客商的现象,各地搞重复建设,造成产业的配套能力不强。这样,进一步地影响了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对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和产业布局上也很不利。如在产业布局上,从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看,虽然合肥、杭州、南京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均为“三二一”,但合肥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仍然偏小。
(五)口岸功能不完善
按照《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合肥市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副中心之一,是长江经济带水路、铁路及航空干线节点,口岸在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开放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目前,合肥仅有新桥机场空运和合肥港码头水运两个口岸。合肥港二类水运口岸也是刚获省政府批准,两个口岸不具有完整意义的集保税、加工、物流于一体的功能区;集装箱水运周期不固定、时间长,成本高、难控制;口岸查验、通关便利化还需进一步协调和沟通。
四、“十三五”合肥市开放发展的实现路径
按照安徽省政府特约咨询员、《安徽日报》理论部主任宋宏的观点:“‘十二五时期,合肥市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变化,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创新驱动等重大发展战略,奋力跨越赶超,争先进位,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全球经济处于调整期,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合肥的发展环境既面临诸多挑战,也存在诸多有利因素,压力与动力并存;总体来看,仍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有条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7]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合肥目前正酝酿制定都市区国际化行动纲要,打造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顺势融入“一带一路”,提升合肥都市区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发展层级和区域竞争能力,进一步扩大国际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具体来说:
(一)深刻把握开放发展的理论精髓
1. 开拓两个市场:强化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一是加强对内开放。在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中,构建合肥东向融入长三角开放和西向衔接长江中游经济带的双向开放格局。以东向融入为主导,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身份,广泛参与合作,重点在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加强分工合作,承接创新成果。开拓西向开放格局,主要加强与武汉、重庆、成都等中心城市互动合作,积极参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协同构建长江经济带立体交通网络。二是扩大对外开放。第一,编好规划。加快编制合肥“十三五”规划纲要,特别是《合肥都市区国际化行动纲要(2015-2020年)》,加强与先发地区沟通对接,提出经济、创新、商务、文化、人居、会展、旅游、交往等多个国际化领域行动方案和重点任务,突出合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等全新战略定位及打造内开放型经济高地等重要发展目标。第二,量化国际化主要指标(包括人均GDP、世界500强企业数和地区总部数、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对外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进出口总额、国际专利申请量、国际学校、中外合作知名大学、国际性医疗机构、外籍常住人口、国际游客占常住人口比重、国际会展年举办次数、国际组织和地区代表处数、国际班轮航线及旅客吞吐量等),优选谋划都市区国际化重要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策资金支持。紧盯省“一带一路”方案出台,适时启动合肥方案编制。第三,创造条件,积极做好自贸区的研究申报工作。设立中国(合肥)自由贸易区,是集聚创新资源、完善创新体系、营造创新环境,打破创新资源在国内外流动瓶颈,推动技术创新主体、知识创新主体、产业创新主体间集成开放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合肥乃至安徽省和发展结构相似的地区将政策功能优势、机遇区位优势转化为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创造优势、自我发展优势、全方位开放优势,托创新之力、开放动力、竞争动力的迫切需要。同时,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和运行,也为中国(合肥)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和建设提供了经验。合肥要围绕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立足自身优势,按照区域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进行整体布局,进一步抓好合肥自贸区的研究申报和建设工作,把中国(合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具有合肥特色的、可复制的自由贸易区。
2. 把握两个向度: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一是在“引进来”方面,做到:第一,积极拓展引进外资渠道。积极引进境外各类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鼓励外商以并购、增资扩股、利润再投资等多种形式扩大投资,推动民营企业与外资开展投资合作。第二,积极拓展外资投资领域。积极引进跨国公司总部、金融机构总部和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创新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营运管理中心等职能型机构。围绕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及知名跨国公司,针对具有核心技术、品牌优势、行业领军的知名企业加大招商力度,力争引进若干开放型大项目落地合肥。第三,要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坚持完善重点招商引资后续服务制度,建立健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领导联系点制度、项目建设督办制度和项目履约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提高已签约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二是在“走出去”方面,做到:第一,依托合肥现有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抢抓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机遇,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化发展方向,将投资促进与重大产业发展相结合,构建合肥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集聚高地。第二,整合优势资源,推动电子信息、汽车、家电、高端装备等融入全球产业布局、拓展全球业务网络,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第三,围绕实施“自主品牌出口增长”行动计划,加强出口品牌建设,支持有条件的行业和企业建立品牌设计、营销和推广中心,完善出口品牌培育工作机制,提高出口品牌的综合竞争力。第四,重视对本土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进行全球化布局,培育本土跨国公司。第五,支持合肥企业在境外开展生产加工、资源开发、营销网络、技术研发、品牌并购、文化和教育等对外投资项目及对外承包工程和高层次对外劳务合作项目,结合境外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推动合肥工程和农业机械、智能制造等装备制造企业开拓市场,扩大出口。
3. 实现两种贸易:实现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并重。一是在加强合肥商品贸易的同时,大力发展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服务贸易,重点扩大工程承包、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服务外包等服务贸易规模。二是积极申报设立合肥自由贸易区,打造合肥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和“强引擎”,以自贸区建设带动合肥金融、税收、贸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改革。
(二)营造更具竞争力的对外开放环境
有一个好的对外开放环境,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对外开放发展至关重要。这里的“环境”,包括人才环境、法制环境、投资环境等。
1. 要转变观念,完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规定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简化境外投资管理程序,取消束缚对外投资的不合理限制。充分发挥市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配合海关、国检、税务、外管等相关部门深化贸易便利化举措,服务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大局。
2. 要加强人才培养,积极招才引智。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对外贸人员的报关、报检、出口退税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多渠道分层次培养一批、引进一批和选拔一批具有较高外语水平、丰富专业知识、熟悉WTO规划的高素质、复合型外经贸人才,及时将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到企业,多渠道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同时,针对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积极为企业争取科技扶持资金,保证企业科研人员的活动经费及购置仪器设备所需资金,为培养高素质、高技术、高水平人才提供支持。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注重引进、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打造高素质的科研人才队伍。
3. 要构建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型外经贸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促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发展,打造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共同发力的开放型经济综合服务体系,加快建立“互联网+对外经济合作服务”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体系。
4. 要以国际先进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配套引进国际化医院、国际学校和国际化物业管理服务公司等,打造一批国际社区。第一,大力引进国际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和优质国际医疗资源,规划建设达到JCI(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认证标准的综合性国际医院,为外籍医生来合肥执业创造条件。第二,大力引进国外优质品牌教育培训机构,鼓励合作办学,规划建设一批国际学校。适时在市高新区、经开区等外资企业和人员集聚区,规划建设一批国际化社区,明确国际社区与周边区域的功能衔接,使国际社区的管理、医疗服务、文化氛围和宗教场所等能够满足外籍人士和在合肥侨胞的需要。第三,加快对接国际有关跨国劳动者社会保障的劳工公约,建立完善在合肥工作的境外人员就业管理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境外投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及时发布投资国政策、法律、环境等信息,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
(三)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平台功能
建设高层次承载平台,是推动开放升级的新红利,要把开放平台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为此,合肥市政府一改过去以民生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惯例,把2016年政府1号文件确定为《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这对开放平台建设工作拉高标杆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近几年,合肥先后规划建设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合肥航空港等八大开放型经济平台。今后仍将高标准实施,着力提升开放平台发展水平。
1. 要坚持规划引领,立足国际化视野,做好全市开放口岸的顶层设计。目前《全市口岸规划及国际内陆港规划》已确定由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在中国境内唯一的分支机构—北京帝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编制。
2.要推进合肥综合保税区4个已签约的12吋晶圆生产基地(135亿元)、大健康产业园(28亿元)、徽商银行数据中心(20亿元)及合应半导体LCD驱动IC封装测试项目(20亿元)和在谈的广达显示终端产品制造城、富士康云物流综合服务平台、菜鸟跨境电子商务等大项目尽快落地建设。
3. 要继续发挥“合新欧”班列服务外经贸企业作用。现有中亚班列每月两列常态化运行,2015年6月26日又开通至德国汉堡的中欧班列,鼓励更多的企业、更多“合肥造”产品通过“合新欧”班列走向欧洲市场。
4. 要加强合肥水运港与南京等港口合作,加快国际干线船公司及船代、货代公司引进工作。
5. 要建设好合肥空港水果进境指定口岸,早日建好运营公用型保税仓库,积极申创保税物流中心(B型),2015年9月初开通合肥至美国的国际货运航线,缩短进出口企业货物周转时间,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四)加快布点对接“一带一路”
从当前来看,合肥“东向”海运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西向”陆运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双向走廊已初具雏形。今后,合肥要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依托“一带一路”,着力打造合肥开放发展新高地。
1. 要沿“一带一路”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第一,扩大合肥汽车及零部件、家电、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品向沿线国家(地区)出口;建立融资保险支持成套设备出口长效机制,推动装备和机械成套设备、笔记本电脑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品出口;加快合肥新型平板显示、光伏电池及组件、LED外延及芯片、电子材料及元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出口。第二,积极鼓励外向型大企业扩充产能,加大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推动现有生产型企业和综合保税区内引进的外向型项目利用人民币升值及现有鼓励进口政策,扩大先进设备的进口;引导专营进口的外贸公司扩大资源性产品的进口,同时与外省生产型企业加强联系,开展进口代理业务;支持外贸企业和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增加酒类、奶制品、水果、食品、日用品等国外高品质消费品进口,满足广大市民的消费需求。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对已建成营业的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和规划建设中的合肥综合保税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的支持力度,减少进口商品的中间环节,降低进口商品价格,方便合肥及周边地区居民购买到物美价廉的海外产品。
2. 要沿“一带一路”引导企业投资兴业。第一,合肥将从高端市场、高端项目、高端模式入手,带动国内成套设备出口,以外贸带动外经,以外经促进外贸。大力支持华文国际等大型文化企业,安粮集团等有实力的外贸企业到境外投资建厂。第二,积极推动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转型升级。坚持对重点合作国别、优先领域、重点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积极配合省商务厅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客商来合肥考察。第三,支持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以BOT等方式承揽国际工程项目,从而有效地带动机电设备、技术服务和劳务输出。第四,加大合肥“走出去”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建立健全“走出去”服务体系,鼓励引导家电、汽车、装备制造、食品与农副产业加工等优势产业和产能过剩产业在境外设立生产加工基地,形成若干个产业集聚区或工业集中区。第五,推动智能语音、智能装备、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境外研发、营销等机构和研、产、销一体化产业园区。第六,围绕合肥优势产业,孵化好一批“走出去”企业,积极推进以行业协作和产业链合作为纽带,引导企业加强在“走出去”进程中的整合集成,逐步促进合肥“走出去”由企业“单兵作战”向行业整体“集团军出击”方式转变。第七,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境外资源、能源项目合作开发,建立海外资源基地。
3. 要沿“一带一路”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第一,深化教育合作,引进沿线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合作开设国际学校,共同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和海外师资培训计划,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业院校。依托友城、对俄合作等平台,推进开展学术、师生和青少年交流。第二,增强文化交流,参与国家“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和“丝路书香工程”,与沿线互办文化节、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图书展、文艺演出等活动和重要体育赛事,支持投资建设合肥文化交流中心、图书分拨中心等。第三,推动旅游合作,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包装策划合肥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创建环巢湖国家休闲旅游区,打响巢湖旅游品牌,鼓励开拓沿线旅游市场。第四,加强卫生领域合作,开展传染病疫情信息沟通、防治技术交流、专业人才培养等交流,支持在沿线建立中西医结合的医疗基地项目,设立中医中心、中医药分中心和开设中医药讲堂,推动合肥市优质涉外医疗园区建设。第五,推进科技对接,参与国家“科技伙伴计划”,与沿线共建联合实验室、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探索建立高新技术互动交流和创新合作对接机制,积极发展从事科技合作的中介机构,促进科技人员交流。第六,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共同开展新能源、大气污染防治、湖泊治理等研究,引进国际资金和先进技术,共同培养环保人才。第七,开展对外友好交往,以人文交流为重点,重点推进与俄罗斯乌法市、萨马拉市、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市等发展友城关系,通过青年交往、学术往来、文化交流、经贸活动等形式,丰富民间交往内容。搭建合肥侨胞交流合作平台,鼓励华商(台商)与市内企业开展多领域投资合作。
(课题组成员:夏琦、邹昭一、卢伟)
参考文献:
[1]王水平.打造内陆双向开放高地 谱写
开放发展江西篇章[EB/OL].江西省商务
厅,(2016-04-07) [2016-04-25].http://
www.jxdoftec.gov.cn/zwgk/swyj/yl/201604/
t20160407_434578.htm.
[2]黄繁华.开放发展的新内涵和新要求[N/OL].
新华日报,(2016-01-08)[2016-04-25].
http://xh.xhby.net/mp2/html/2016-01/08/
content_1360685.htm.
[3]顾春太.开放型经济的新内涵与新举措
[EB/OL].党建网,(2016-02-22)[2016-
04-25].http://www.dangjian.cn/ll/llzw/201
602/t20160222_3160942.shtml.
[4]刘万华.开放发展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
[EB/OL].红旗文稿,(2016-01-11)[2016
-04-25].http://www.qstheory.cn/dukan/
hqwg/2016-01/11/c_1117727930.htm.
[5]李佐军.对外开放,解放思想,区域整合
促发展[J/OL].新经济导刊,(2016-03-
17)[2016-04-25].http://www.boraid.cn/
article/html/289/289556.asp.
[6]汪素芹.江浙沪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比
较[J].世界经济研究,2005,(12).
[7]宋宏.“十三五”时期合肥的发展阶段与
发展环境辨识[EB/OL].合肥在线,
(2015-01-08)[2016-04-25]. http://news
.hf365.com/system/2015/01/08/014420046.
shtml.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