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啶虫胺腈防治蓝莓蚜虫
高勇 董克锋 姜惠铁
蚜虫是蓝莓栽培中常见害虫之一,蚜虫以成虫、若虫群集蓝莓花蕾、嫩梢、叶、花、果上刺吸危害;被害部位失绿、变色、皱缩等,若前期防治不彻底,后期成熟果果面残留蚜虫蜕皮且果面存有蚜蜜斑点,严重影响蓝莓的商品价值,造成蓝莓商品量的降低。同时蚜虫在取食过程中,会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的发生。另外,蚜虫还是蓝莓携带病毒的传播者。现介绍一种对蚜虫具有良好防效的新颖药剂─氟啶虫胺腈。
1 氟啶虫胺腈概述
2010年11月2日在英国伦敦召开的世界农药会议上,陶农科发布了利用新杀虫剂氟啶虫胺腈(Sulfoxaflor)防治吸汁害虫的研究结果。该药属磺酰亚胺杀虫剂,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而发挥杀虫功能,具有低毒、高效、残效期长、杀虫谱广和触杀、内吸性和渗透性等特点,几乎对所有刺吸式口器害虫都有效,诸如蚜虫、盲蝽象、介壳虫等。能有效防治对烟碱类、菊酯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产生抗性的刺吸式口器害虫。
2 蚜虫对蓝莓的危害症状
蚜虫成虫、若虫可群集蓝莓花蕾、嫩梢、果实上刺吸危害;受害叶片营养恶化,出现不规则的卷曲、皱缩,甚至脱落;嫩梢受害后使新梢伸长受阻,严重时嫩顶弯曲;幼果受害后,轻则果子成熟后蚜虫蜕皮残留果面且果面存有蚜蜜斑点,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重则造成果实发育受阻,出现水红果(图1)。另外,蚜虫会传播病毒病。
3 防治效果及注意事项
(1)与几种常规药剂的药效比较:70%(质量分数,后同)吡虫啉5 000倍液喷雾,蚜虫得到控制,未彻底杀死,但残余蚜虫在一周内未扩散;70%吡蚜酮1 800倍噴雾,效果一般,蚜虫种群有小幅度增加;95%矿物油200倍喷雾,得到控制,但6天后新枝出现蚜虫;22%氟啶虫胺腈1 500倍喷雾,蚜虫彻底死亡,得到有效控制。通过直观观察,氟啶虫胺腈防治蚜虫效果良好,且未对蓝莓产生药害。
(2)注意事项:蚜虫往往发生在蓝莓花期,此阶段会放蜂授粉,冒然地施药,势必会伤害蜜蜂影响授粉,因此授粉期间一般不建议喷药,若需要在授粉期间喷施,可以事先将蜂箱搬出,药后5~7天后搬入,另一种办法是悬挂黄色粘虫板,控制有翅蚜的扩散,待授粉结束撤蜂后,用氟啶虫胺腈彻底统防一遍蚜虫。
蚜虫是蓝莓栽培中常见害虫之一,蚜虫以成虫、若虫群集蓝莓花蕾、嫩梢、叶、花、果上刺吸危害;被害部位失绿、变色、皱缩等,若前期防治不彻底,后期成熟果果面残留蚜虫蜕皮且果面存有蚜蜜斑点,严重影响蓝莓的商品价值,造成蓝莓商品量的降低。同时蚜虫在取食过程中,会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的发生。另外,蚜虫还是蓝莓携带病毒的传播者。现介绍一种对蚜虫具有良好防效的新颖药剂─氟啶虫胺腈。
1 氟啶虫胺腈概述
2010年11月2日在英国伦敦召开的世界农药会议上,陶农科发布了利用新杀虫剂氟啶虫胺腈(Sulfoxaflor)防治吸汁害虫的研究结果。该药属磺酰亚胺杀虫剂,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而发挥杀虫功能,具有低毒、高效、残效期长、杀虫谱广和触杀、内吸性和渗透性等特点,几乎对所有刺吸式口器害虫都有效,诸如蚜虫、盲蝽象、介壳虫等。能有效防治对烟碱类、菊酯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产生抗性的刺吸式口器害虫。
2 蚜虫对蓝莓的危害症状
蚜虫成虫、若虫可群集蓝莓花蕾、嫩梢、果实上刺吸危害;受害叶片营养恶化,出现不规则的卷曲、皱缩,甚至脱落;嫩梢受害后使新梢伸长受阻,严重时嫩顶弯曲;幼果受害后,轻则果子成熟后蚜虫蜕皮残留果面且果面存有蚜蜜斑点,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重则造成果实发育受阻,出现水红果(图1)。另外,蚜虫会传播病毒病。
3 防治效果及注意事项
(1)与几种常规药剂的药效比较:70%(质量分数,后同)吡虫啉5 000倍液喷雾,蚜虫得到控制,未彻底杀死,但残余蚜虫在一周内未扩散;70%吡蚜酮1 800倍噴雾,效果一般,蚜虫种群有小幅度增加;95%矿物油200倍喷雾,得到控制,但6天后新枝出现蚜虫;22%氟啶虫胺腈1 500倍喷雾,蚜虫彻底死亡,得到有效控制。通过直观观察,氟啶虫胺腈防治蚜虫效果良好,且未对蓝莓产生药害。
(2)注意事项:蚜虫往往发生在蓝莓花期,此阶段会放蜂授粉,冒然地施药,势必会伤害蜜蜂影响授粉,因此授粉期间一般不建议喷药,若需要在授粉期间喷施,可以事先将蜂箱搬出,药后5~7天后搬入,另一种办法是悬挂黄色粘虫板,控制有翅蚜的扩散,待授粉结束撤蜂后,用氟啶虫胺腈彻底统防一遍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