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资源数字复合出版的构建与思考

【摘 要】 非遗资源数字复合出版的创新之处在于复合,复合即将同一内容呈现在不同媒体上,充分发挥各类媒介优势,实现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非遗资源数字复合出版有优势也面临诸多问题,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关 键 词】非遗资源;数字复合出版;优势;建设构想
【作者单位】吴兰,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7KY0156);2017年广西民族大学教改课题。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16.010
非物質文化遗产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出版业重要的内容源泉。在当今信息社会,数字出版成为出版业的潮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出版形式也朝着数字出版靠拢和迈进。目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出版的研究较多,但如何更好、更深层地运用数字复合出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较少。本文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下简称非遗资源)及其数字复合出版的内涵,尝试提出非遗资源数字复合出版的建设构想,以期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及出版业态转型升级提供理论依据。
一、何谓非遗资源及其数字复合出版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1] 。非遗资源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与游艺竞技、文学艺术、神话传说、音乐舞蹈、风俗庆典、民间信仰、传统医药等相关并可以出版的内容。这些丰富独特的内容是出版业的优质内容源泉,也是中华各民族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随着科技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新技术带来出版业强有力的变革,数字复合出版被认为是出版业解决数字出版问题的有效途径。数字复合出版作为新提出的概念,业界还没有公认定义。田胜立认为:“数字复合出版指内容的全媒体出版,它包括对一份内容用多种符号复合表达、用多种媒体复合表达、用多种传播载体复合表达、用多种传媒形态复合表达、用多种显示终端和制作技术复合表达等多个方面。”[2]
非遗资源适合实施数字复合出版。首先,非遗资源的内容具有丰富性、完整性和延续性,能够与当代各种新的利用方式灵活对接,便于改造利用[3]。其次,因各地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在客观要求上需要实施数字复合出版。
非遗资源的数字复合出版是以数字化的非遗资源为内容,对非遗资源进行结构化加工,能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载体、多终端、多种产品和服务形态等呈现的复合出版。非遗资源数字复合出版中的复合具有多重含义。第一,不同符号的复合,非遗资源的内容可表达为多种符号,如文字、图像、音视频等。第二,不同形式的复合,非遗资源的出版可融合图书、报刊、音像、网络出版等多种形式。第三,不同媒介的复合,非遗资源的出版可加载于纸张、光盘、网页、手机等媒介。第四,不同发布渠道的复合,非遗资源出版可以通过印刷渠道、互联网、移动阅读、高清电视等渠道发布。第五,有各种产品、服务形态、信息利用、上下游产业链等多种复合方式。近几年,国内一些出版社和文化机构尝试实施非遗资源的数字复合出版。2015年,重庆出版集团建立了大足石刻全集数据库和巴渝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出版平台。同年,深圳出版发行集团与海天出版社合作,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出版交流中心,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版物等文化产品推向海外。2017年,经纶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引入非遗资源,利用二维码技术建立了数字复合出版模式。
二、非遗资源数字复合出版的优势
首先,有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提高文化影响力。非遗资源进行数字复合出版是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信息化的主要途径,其在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非遗资源与教育、旅游业相结合形成巨大的产业链,能带动文化旅游消费的增长,有利于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和传播,有利于提高文化影响力,是我国民族出版业的发展方向。
其次,有利于拓展内容呈现方式,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效果。非遗资源进行融媒体和多介质的复合出版,能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印数低、受众少等特点,可以融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生动直观地展现非遗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的过程,实现非遗资源出版内容的复合传播。
再次,有利于拓展出版物理空间,实现出版业继承和传播文化的使命。数字复合出版改变了传统出版生产方式,既节约成本,又提高效率,还与受众需求相契合。非遗资源的数字复合出版能够丰富出版内容和样式,延伸出版传播空间,加快文化传承工作与新传播技术接轨的步伐,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出版技术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拓宽产业链条,实现社会效益,完成文化传承和文化积累的使命。
三、建设非遗资源的数字复合出版要正视的问题
非遗资源的数字复合出版,说到底,还是属于出版行业的范畴。当前,影响非遗资源数字复合出版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经济效益、盈利模式、数字标准、版权、观念、人才技术和内容等。虽然非遗资源进行数字复合出版有诸多优势,但一些现实问题也不能忽视,需要正视并加以解决。第一,目前市场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版物多是旅游宣传和文化普及读物,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第二,非遗资源的题材、定位特殊,资金投入较大,内容小众,较难形成规模效益。第三,整个行业的数字出版还处于探索阶段,非遗资源数字复合出版若缺乏资金投入与支持,很多设想都只能停留在初期策划或远景规划上。第四,非遗资源数字复合出版的元数据、编码、产品格式等需要统一标准,但目前国内尚未确认数字出版的行业标准,影响了数字资源的交换与整合。第五,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版物在转换为数字出版的过程中面临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授权、收益分成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行业内应继续探索有效的盈利模式,以专业化的营销运作把潜在优势转换为现实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数字复合出版技术,统一行业标准,加强版权保护建设。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日益脆弱也是严峻问题。在全球化、现代化、网络化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技艺濒临失传,大量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国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生产性保护”和“生活性保护”,但也扭转不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或消失的颓势。鉴于此,我们要大力挖掘非遗资源,加强保护與传承,还要出台相应政策,加强规划,增加投入,妥善处理文化使命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明确非遗资源出版的公益文化属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健全“双效统一”的机制,等等。
四、非遗资源数字复合出版的建设构想
从整体看,非遗资源数字复合出版的建设分几个步骤。首先,开展结构化处理的基础性工作,利用XML语言把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进行结构化加工和处理,标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符号,分类收纳并形成书目、文摘、索引等一系列数据库。其次,使用XSL样式或其他知识管理技术,对已经条目化的非遗资源进行分层次表达操作,实现按需服务的目的。再次,通过书籍出版、VR/AR技术的支持呈现、大数据库建设、社群平台搭建等方法,实现非遗资源内容呈现的多样化,逐步建设非遗资源数字复合出版工程。
从细节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逐一建设为序,可建立“一书一库一网一平台”多终端多产品的数字复合出版项目。“一书”是指将非遗资源制作成纸质图书,在书中植入二维码,使图书内容能够实现立体式复合式展现。“一库”是指将非遗资源组建为一个个数字资源库,资源库的内容包括数字出版物、高清图片、视频、VR/AR资源等,范围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种类、分布、传承人、景观等各个领域的文字、图片、影像等珍贵实物资料。“一网”是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为基础,创建一个面向大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一平台”是指每一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平台,这个平台是在“一书”“一库”“一网”的基础上形成的,融合了客户端、移动端等多项应用,大众可以通过网站、移动应用APP、社交工具服务号等体验、查询自己感兴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此外,在每一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区,可设置具有高科技视觉特色的实体体验区,供大众参与体验。总的来说,非遗资源“一书一库一网一平台”的数字复合出版建设,是通过不同的媒体形式展现非遗资源,进而实现非遗资源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复合发展。
出版业担负着继承、发展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任务。在使用数字复合出版这种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上,虽然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但随着国家出版政策的贯彻与落实,各出版机构若能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新技术,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版物的内容资源优势,将能实现非遗资源数字化复合出版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 (2005-08-15)[2018-05-01]http://www. gov. cn/zwgk/2005-08/15/content_21681. htm
[2]田胜立. 数字复合出版催生出版新业态[J]. 出版科学,2008(2).
[3]李秋香.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当代利用优势研究[J]. 淄博师专学报,2013(3).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