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三年植绿大行动见成效
2013年是陕西省榆林市开展“三年植绿大行动”的第二年,也是关键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核心,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投资,高质量施工,全力推进“三年植绿大行动”进程,超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全市绿化总量不断增加,绿化规模不断扩大。
提前谋划,抓早动快,全力推进“三年植绿大行动”进程
一是坚持早谋划、早安排、早设计、早施工。去年秋季就全部落实了今年的任务面积、造林地块、绿化苗木、技术人员,审批了作业设计,冬季开始组织实施,确保了造林成效和进度。
二是领导重视,支持有力。今年在“全面治理荒沙”和“三年植绿大行动”方针政策的带动下,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出台扶持政策,协调解决困难,全力保障支持“三年植绿大行动”,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使全市的造林绿化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有力推进。
三是重点突出,成效明显。全市以交通干道、城镇周边、重点区域和风沙区、水土流失区的宜林荒山荒沙绿化为重点,按照“园林化、本土化”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施工,分步实施,逐步推进。
转变思路,活化机制,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一是强化工程措施,采用招投标制和监理制,切实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实施过程中,加强苗木现场检疫,严格控制种苗来源、规格;细化起苗、运苗、栽植、浇水、管护等各个环节。为了提高飞播成效,绿化部门特别重视播区的地面处理工作,从飞播投资中拿出1/3作为搭设障蔽的专门经费,对障蔽搭设进行单独设计、专项审批、单独验收、单独核算,对未搭设障蔽的播区,不实施飞播作业,不兑现飞播经费。
二是提前订购苗木,实行育苗造林一体化。从去年开始,经市政府同意,全市以国有林场、苗圃和育苗大户为主体,全面实行苗木订购,对于平抑苗价、动员国有场圃技术力量参与造林绿化工作大有好处,保证了造林用苗以本地苗为主,提高了造林的质量和成效。
三是活化机制,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近年来,造林绿化用地矛盾十分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县区采取各种办法落实造林绿化用地。积极引导、鼓励更多的投资主体参与林业建设,促进林地流转,提高林地价值,佳县益民枣业公司、神木县生态保护建设协会实行土地流转经营的模式,集中造林。
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一是坚持南抓红枣、北抓长柄扁桃两大主导产业。在清涧、佳县等地,走土地集中流转、大户承包经营的路子,大力发展精品示范枣园,打造高标准精品示范基地。佳县益民现代农业开发公司、东方红红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农户”的合作社发展模式,去年长柄扁桃基地建设和“全面治理荒沙”人工模拟飞播造林工程共栽植长柄扁桃混交林18.5万亩。二是拓宽林业产业发展方向。米脂、绥德等县去年新栽植核桃5.8万亩,府谷县投资600万元,在海则庙办事处栽植海红果0.5万亩,子洲、清涧、靖边等县栽植山地苹果2万亩。三是加强低产低效经济林改造。对现有的低产枣林采取树体修剪、施肥、生物防虫等措施,提高产量;对黄土丘陵区的山杏嫁接鲜食杏、仁用杏、桃、李等经济效益好的品种,提高群众的收益。
科技支撑,强化服务,提高造林绿化成效
近年来,榆林市林业系统把林业科技推广应用作为提高造林质量的重要举措,根据全市不同区域的特点,确定了林业技术研究推广重点:一是科学规划管理。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制订造林作业设计,市林业局组织专家逐一进行现地审查,保证规划科学合理。造林过程中,实行领导包县、技术人员包工程、包地块,督查用苗、栽植、管护各个环节,抓建设进度,抓技术标准,抓种苗质量,全面把关,造林成活率和绿化效果明显增强。二是加强技术推广和应用。举办红枣、核桃等经济林培育实用技术培训班,推广传授红枣丰产新技术。长柄扁桃产业项目已经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国林科院组织十多名技术人员在榆林进行了专题调研,科技部批准立项的长柄扁桃科技惠民计划,今年正式启动实施,首批财政资金1600万元已经到位。组织技术人员对枣区重点乡镇、村组负责人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班,向重点种植户发放技术材料,提高枣农科学营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