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及技巧的关系处理分析
徐燕敏
摘要:想要学习好声乐,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能完美表达出演唱内容的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正确的方法。但不管对于谁,这种抽象的情感表达都难以语言化。为了表达出这种抽象关系,大家能做到的也只是根据自己对声乐唱法的理解和感受,运用各种恰如其分的方法来形容出自己对演唱的理解。
关键词:呼吸 吐字 声区要求 共鸣
声乐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是声音和乐器,但它组合在一起却绝不是这么具体的东西,相反,它很抽象。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领会出属于自己的方法,从而得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表演技巧和方法。但同时,它们又是有共性的,例如:呼吸、吐字、声区统一、共鸣统一等。下面来看看,有哪些共性呢?
一、呼吸
人体的一种基本生理反应包括呼吸,而演唱一首歌曲的基础,很大方向上决定于对呼吸控制的完美程度。说到这里,我们不禁会想,怎么来控制自己的呼吸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呢?笔者认为这要分两点来分析:
首先,要理解歌唱中呼吸的内涵。演唱中的呼吸是要区别于我们平时的呼吸的,在演唱中,我们要更多的注意控制气息的呼出,这和人体的生理结构是分不开的。我们在唱歌中,应该少刻意重吸气,为了达到这点,我们在唱歌时,可以有意识的要我们的气息从腰部开始,由内而外扩张。演唱中气息的吐纳,讲究的是自然的呼入吐出,一切都是个自然的循环过程,而不是生硬的吸进去,吐出来。这样的方式,不但会影响音色,还会使自己唱高音时应接不暇。另外,在唱歌时一定不要提气,提气是一种错误的吸气方法,提气过度会使自己唱到最后气息短促,导致走音。在歌唱前要对呼吸有个整体上的控制,因为呼吸在唱歌时是处在一种生理上的状态,在呼吸的转变过程中,要能很好地控制呼吸的运动,在需要时使其运动,不需要时使其暂停。对呼吸的这种控制,不仅表现在一段连贯的歌词中,同时也表现在段落之间换气的过程中,对呼吸的这种控制,会使我们唱歌的感觉更自然,而这自然吸气,就是正确呼吸的精髓所在。
其次,呼吸要稳。平稳的呼吸是保持唱歌气息平稳,演出顺利完成的关键。对于呼吸,网上有过这样的评价:《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 人民音乐出版社)中提到:建议同学们用自己的精神和气魄去配合呼吸。书中告诉我们的方法概括来说就是:1.保持面部表情的放松;2.双眼灵动有神,然后是身体的力量感和存在感,站如松;3.便是面容、大脑、腔肺、腹腔等各个器官的自我配合。这样一整套下来,加上必不可少呼吸,即使是很难的曲子现在也有一试的勇气了。
二、吐字
吐字,在声乐演绎中运用最广的,当然非练声莫属了。练声,一般是在对字,声的正确演绎来提高唇、齿、舌三者的灵活程度,更有利于演绎时歌曲内容的表现。同时,在吐字中,下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举例来说:在发“a”元音时,如果下巴张的太小,就变成了类似“e”的元音了,再小的话就变成了“i”元音了。刻意的发音只会让歌唱显得生硬,太过用力发音去的追求浑圆的感觉,会反过来使声音塌陷不如原来的,因此,声音的发出更重要的是自然的转换。另外,在吐字时,口腔的转换也要特别注意,比如说 咪~~~吗~~~咪,在唱“咪”的时候不能让口腔半开着,这样会使后面发“吗”的音时不自觉的张大口唇,自然就错了。所以,下巴的张开幅度是要靠元音来决定的,不是单纯的张大关小。
三、声区要求
很多同学在唱歌时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快高音时,很多同学会提醒自己,然后不自觉的把声音“提”上去,但这样做往往事与愿违,使音质大打折扣,甚至破音。确实,想要保持声音从低音向高音的完美过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就是常说的“换声点”的问题,处理好它,高低音的过度就不是问题了。其实,高低音的每个声音都是保持震动发声的。声音共鸣的比例、真假声的比例都是有很大差异的,它需要正确的方法,在我们机体保持相对稳定时来完成。
其次,由于不同唱法的差异,使得腔体的大小也有所变化主要差异,这种腔体的差异体现在喉结的下沉的程度,在美声唱法中,喉结必须要下降到最低点,而且要求声音响不是腔体的变大,重在音“质”的变化,因此要注意腔体的开关程度,声音要尽量保持在自然状态下。同时要注意,正确的发音方法是声音越往上走,气息越往下沉,注意好这一点,发音会更好。
四、共鸣的统一
共鸣大体上可以分为: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和鼻腔共鸣。
在美声歌唱中使用的声音必须是产生了共鸣的动听声音。其中,头腔共鸣位于人体内部的最高位置,它的作用在于让声区的声音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然后表现出穿透力和色彩。头腔共鸣的学习,对口腔肌肉、吐字的综合运用来说,必须了解什么是“大小半圆”,只有这样才能让声音更完美,达到美声的要求。
胸腔共鸣,即在训练过程中,让气息带动胸腔震动,表现出声音的浑厚有力。它是有比较严格的位置要求的,随意更改会使其消失。
鼻腔共鸣,则是保持鼻翼两侧以及人中周围气体的震动,这种震动会使声音更稳,便于唱歌感觉的寻找。
五、结语
其实,歌唱,要靠呼吸、共鸣和吐字的相互配合,它们是一个整体,演唱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不同人的经历来成就自我的独特风格和演唱体会。只要用心去体会,一定会成就更好的技巧。
参考文献:
[1]张清华.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的有机统一[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张苗苗.民族声乐演唱在中国音乐剧中运用的思考[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
[3]刘海燕.传统声乐演唱艺术之“以情带声”探究[J].艺术探索.2009,(06).
[4]宋志伟.我国民族声乐的教学研究[J].教师.2009,(10).
摘要:想要学习好声乐,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能完美表达出演唱内容的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正确的方法。但不管对于谁,这种抽象的情感表达都难以语言化。为了表达出这种抽象关系,大家能做到的也只是根据自己对声乐唱法的理解和感受,运用各种恰如其分的方法来形容出自己对演唱的理解。
关键词:呼吸 吐字 声区要求 共鸣
声乐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是声音和乐器,但它组合在一起却绝不是这么具体的东西,相反,它很抽象。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领会出属于自己的方法,从而得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表演技巧和方法。但同时,它们又是有共性的,例如:呼吸、吐字、声区统一、共鸣统一等。下面来看看,有哪些共性呢?
一、呼吸
人体的一种基本生理反应包括呼吸,而演唱一首歌曲的基础,很大方向上决定于对呼吸控制的完美程度。说到这里,我们不禁会想,怎么来控制自己的呼吸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呢?笔者认为这要分两点来分析:
首先,要理解歌唱中呼吸的内涵。演唱中的呼吸是要区别于我们平时的呼吸的,在演唱中,我们要更多的注意控制气息的呼出,这和人体的生理结构是分不开的。我们在唱歌中,应该少刻意重吸气,为了达到这点,我们在唱歌时,可以有意识的要我们的气息从腰部开始,由内而外扩张。演唱中气息的吐纳,讲究的是自然的呼入吐出,一切都是个自然的循环过程,而不是生硬的吸进去,吐出来。这样的方式,不但会影响音色,还会使自己唱高音时应接不暇。另外,在唱歌时一定不要提气,提气是一种错误的吸气方法,提气过度会使自己唱到最后气息短促,导致走音。在歌唱前要对呼吸有个整体上的控制,因为呼吸在唱歌时是处在一种生理上的状态,在呼吸的转变过程中,要能很好地控制呼吸的运动,在需要时使其运动,不需要时使其暂停。对呼吸的这种控制,不仅表现在一段连贯的歌词中,同时也表现在段落之间换气的过程中,对呼吸的这种控制,会使我们唱歌的感觉更自然,而这自然吸气,就是正确呼吸的精髓所在。
其次,呼吸要稳。平稳的呼吸是保持唱歌气息平稳,演出顺利完成的关键。对于呼吸,网上有过这样的评价:《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 人民音乐出版社)中提到:建议同学们用自己的精神和气魄去配合呼吸。书中告诉我们的方法概括来说就是:1.保持面部表情的放松;2.双眼灵动有神,然后是身体的力量感和存在感,站如松;3.便是面容、大脑、腔肺、腹腔等各个器官的自我配合。这样一整套下来,加上必不可少呼吸,即使是很难的曲子现在也有一试的勇气了。
二、吐字
吐字,在声乐演绎中运用最广的,当然非练声莫属了。练声,一般是在对字,声的正确演绎来提高唇、齿、舌三者的灵活程度,更有利于演绎时歌曲内容的表现。同时,在吐字中,下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举例来说:在发“a”元音时,如果下巴张的太小,就变成了类似“e”的元音了,再小的话就变成了“i”元音了。刻意的发音只会让歌唱显得生硬,太过用力发音去的追求浑圆的感觉,会反过来使声音塌陷不如原来的,因此,声音的发出更重要的是自然的转换。另外,在吐字时,口腔的转换也要特别注意,比如说 咪~~~吗~~~咪,在唱“咪”的时候不能让口腔半开着,这样会使后面发“吗”的音时不自觉的张大口唇,自然就错了。所以,下巴的张开幅度是要靠元音来决定的,不是单纯的张大关小。
三、声区要求
很多同学在唱歌时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快高音时,很多同学会提醒自己,然后不自觉的把声音“提”上去,但这样做往往事与愿违,使音质大打折扣,甚至破音。确实,想要保持声音从低音向高音的完美过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就是常说的“换声点”的问题,处理好它,高低音的过度就不是问题了。其实,高低音的每个声音都是保持震动发声的。声音共鸣的比例、真假声的比例都是有很大差异的,它需要正确的方法,在我们机体保持相对稳定时来完成。
其次,由于不同唱法的差异,使得腔体的大小也有所变化主要差异,这种腔体的差异体现在喉结的下沉的程度,在美声唱法中,喉结必须要下降到最低点,而且要求声音响不是腔体的变大,重在音“质”的变化,因此要注意腔体的开关程度,声音要尽量保持在自然状态下。同时要注意,正确的发音方法是声音越往上走,气息越往下沉,注意好这一点,发音会更好。
四、共鸣的统一
共鸣大体上可以分为: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和鼻腔共鸣。
在美声歌唱中使用的声音必须是产生了共鸣的动听声音。其中,头腔共鸣位于人体内部的最高位置,它的作用在于让声区的声音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然后表现出穿透力和色彩。头腔共鸣的学习,对口腔肌肉、吐字的综合运用来说,必须了解什么是“大小半圆”,只有这样才能让声音更完美,达到美声的要求。
胸腔共鸣,即在训练过程中,让气息带动胸腔震动,表现出声音的浑厚有力。它是有比较严格的位置要求的,随意更改会使其消失。
鼻腔共鸣,则是保持鼻翼两侧以及人中周围气体的震动,这种震动会使声音更稳,便于唱歌感觉的寻找。
五、结语
其实,歌唱,要靠呼吸、共鸣和吐字的相互配合,它们是一个整体,演唱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不同人的经历来成就自我的独特风格和演唱体会。只要用心去体会,一定会成就更好的技巧。
参考文献:
[1]张清华.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的有机统一[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张苗苗.民族声乐演唱在中国音乐剧中运用的思考[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
[3]刘海燕.传统声乐演唱艺术之“以情带声”探究[J].艺术探索.2009,(06).
[4]宋志伟.我国民族声乐的教学研究[J].教师.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