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 一个不该有纷争的国度
克里米亚,因为政治纷争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因其险要的地理位置,历史上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所有人的焦点都集中在克里米亚的最终归属权,但却忽略克里米亚的另一面,这里是黑海北部海岸的一个半岛,毗邻近东地区两大洲的咽喉,首府是辛菲罗波尔,人口主要由乌克兰人、俄罗斯人、鞑靼人构成,这里更是久负盛名的度假胜地,以阳光、海滩、美酒闻名于世。这颗黑海明珠,璀璨耀眼。
被放逐的民族 克里米亚鞑靼人不安的生活
鞑靼人一名,最早于公元5世纪出现于游牧部落中,其活动范围在蒙古东北及贝加尔湖周围一带。13世纪初,这些蒙古突厥游牧民族的不同群体成为蒙古征服者成吉思汗部队的一部分,其后蒙古人与突厥人互相混杂在一起,因而入侵俄罗斯和匈牙利的蒙古军队,就被欧洲人统称为鞑靼人。克里米亚鞑靼人有自己的近代史。他们曾是1921年苏维埃政府所建克里米亚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人口的基础。不过,1945年苏联领袖斯大林指控这批大约为数20万的克里米亚鞑靼人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敌,与德国人合作,因而把这个自治共和国撤销。结果,大批克里米亚鞑靼人被驱逐到乌兹别克和哈萨克,而迁到这两地之后,鞑靼人的语言就被禁止使用了。
过去,鞑靼人主要从事农业,阿斯特拉罕鞑靼人则从事畜牧业和渔业,部分人从事制作靴子等皮革品、首饰以及纺织等手工业。农业以生产谷物(小麦、燕麦)为主。
1956年,赫鲁晓夫的非斯大林化的计划实施以后,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公民权利得到恢复,但由于克里米亚已于1954年划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他们仍不能获准返回其原来的家园。直到90年代早期,许多克里米亚鞑靼人才乘苏联中央政府解体之机,开始返回克里米亚,在几达半个世纪的“国内流亡”之后,再次定居下来,重整家园。但是这里的动乱让人们担心再一次被驱逐出家园。
纷争之外:风情万种雅尔塔
虽然历史给了这里动荡的回忆,但如今的雅尔塔已经蜕变成克里米亚的明珠。雅尔塔位于克里米亚半岛南岸,是乌克兰著名的疗养和旅游胜地。雅尔塔一词源于希腊文“雅洛斯”,意为“海岸”。相传很久以前,几艘希腊船只驶离君士坦丁,在黑海航行数日遭遇风暴,迷失方向。船员们在绝望之际突然看到一缕霞光从东方喷射而出,现出绿岸青山,于是欢呼“ЯЛОС”此后,希腊人即把他们登岸的村庄称为“雅洛斯”,雅尔塔由此得名。雅尔塔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全年平均气温为13摄氏度,约有2230小时日照,四季如春,花草秋冬不凋,有“克里米亚明珠”之称。耸立在海岸峭壁之上的古城堡、宫殿,宛如仙山琼阁。瀑布、急流,颇为壮观。
雅尔塔还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文艺巨匠都多次来到这里。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在此养病期间,写下了不少巨篇。
位于黑海之边的雅尔塔,更是人们放纵心情的地方,充满着自由的气氛。沙俄时代,这儿是皇帝和贵族绅士的乐园,雅尔塔近郊,海滨和森林中散布着沙皇行宫以及贵族们的豪华别墅。十月革命后,那些豪华别墅变成了劳动人民的疗养院,人们从世界各地涌来这儿度假。这里少有大城市的喧嚣,多的是温情和平和。人们在这里尽情的晒日光浴,尽情的让海风吹拂,尽情的构想明天畅想未来。
列宁像,在东欧国家很有特色。虽然现在风月多变,但是,很多地方的列宁像依旧矗立。很多城市依然把这样的广场叫列宁广场。雅尔塔也不例外,如今列宁像更多的是赋予地理概念而非政治含义。不过,现在很多东欧国家开始,以列宁像为借口,表达不同的意识形态。
葡萄酒圣地 历史沉淀出的传奇美酒
雅尔塔背山面海,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3℃,这里是盛产葡萄和亚热带水果的绝佳城市。工业以食品加工(葡萄酒等)为主,并设有葡萄研究所和乌克兰气候疗养研究所。
著名的马桑德拉酒窖,位于克里米亚离雅尔塔4公里处的一条街道上。我们的前总理李鹏和夫人也曾经来这里参观。除了中国的领导人外,俄罗斯普京和乌克兰的总统尤先科也曾到访过。马桑德拉酒窖被公认为是沙皇俄国时代最好的酒厂,它的酒窖里收藏了上百万瓶俄罗斯葡萄酒和西欧葡萄酒。其中一些俄罗斯葡萄酒还刻有皇室封印。酒窖历史悠久,规模宏大,70年代即珍藏有40万瓶乌克兰及外国产葡萄酒制品,共计700多个品种,最古老的是1775年生产的葡萄酒。现珍藏的名酒100多万瓶,大多为无价之宝。2001年伦敦苏富比拍卖行将其1775年的雪利酒进行公开拍卖,售价4.35万美元,被誉为世界上最贵的葡萄酒之一。
雅尔塔的万种风情让人陶醉,黑海的水,雅尔塔的空气,在这样一幅优美的画面里感受乌克兰的美好,或许也是一种幸福。我们看到战争残酷的同时,也看到了这里的人民积极生活的态度,这正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该有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