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摘 要】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在曲折中前进,政治在改革中完善,文化在发展中创新。文化作为经济与政治的反映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征程需要新理念指导。新理念不仅对于经济和政治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更加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共创共享的格局。创新发展注重解决有关发展动力的问题,为文化发展的动力;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为文化发展的关键;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为文化发展的基础;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为文化发展的要求;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为文化发展的最终归宿。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文化建设 新时代
纵观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文化方面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在文化继承方面,我国人民群众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发展方面,我国人民群众面向世界,为我所用,积极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使得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形成的一系列优秀传统文化、伟大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文化成果不断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经济、政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稳步发展,作为经济政治集中反映的文化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更加散发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红绿灯,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新发展理念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并在以后重大会议中多次强调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指导地位。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时代;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在我国这种精神力量具体体现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个时代更加需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用文化指导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建设,为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智力支持。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这个时代更加需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社会力量,用文化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个时代更加需要文化激发社会发展动力,用文化实现强大软实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我国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情况、新特征,新发展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方面将会显示出更加巨大的指导意义。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
新时代,新起点。我国进入新时代,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说,将是一个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历史定位,国内外形势正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国文化发展建设既有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机遇主要表现为:第一,国家建设方面,我国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第二,社会建设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方面,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文艺创作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等。总体来说,全党全社会思想文化上的团结更加统一巩固。而挑战又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渗透、全盘西化论、国际文化竞争激烈、我国文化人才缺乏等。因此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我国文化实力势在必行。
新时代、新特征。我国文化发展道路曲折,内容复杂。第一,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群众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物质方面,反而精神层面的需求更加突出;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产生世界性影响,开辟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走向现代化的征程步入工业化、城镇化中后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更加需要汲取国内外优秀文化大力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使中国优秀文化大力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使文化产业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动力;第三,人民的生活需求发生深刻变化。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愈发强烈;第四,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新发展理念以人为本,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从人民群众出发,建设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的文化。这些新的特征和要求更加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向前推进,使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达到统一的层面。我们应该遵循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三、用新发展理念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为我国文化建设指出了一个正确方向。创新发展注重解决有关发展动力的问题,为文化发展的动力;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为文化发展的关键;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为文化发展的基礎;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为文化发展的要求;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为文化发展的最终归宿。
(一)创新为文化发展提供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文化建设也需要创新。我国优秀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其中原因就是创新,没有创新文化就没有生存条件和发展空间,创新不到位,文化就会失去其应有的活力与魅力,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格。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国革命先烈通过浴血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的糟粕文化,铸就了伟大的革命文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文化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打磨逐步形成与我国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过程离不开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创新。
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急速发展,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为了保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稳固地位,这就迫切需要深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健康持续发展。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在新的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引领发展的要求,需要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文化创新为了人民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创新,坚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做到不忘未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创新方式,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国优秀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以此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二)协调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目前,我国文化建设虽已取得显著成果,但其发展协调性还有待提高。从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各个区域之间发展水平并不均衡,中西部发展水平总体落后于东部发展水平;同一区域的城乡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从文化传承的有效性来看,各个层面的文化的传承缺乏协调性,文化核心理念未能完全深入人心,中华传统美德未能得到最大发挥,中华文化人文精神未能完全融入人民内心。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正确处理好文化发展的协调性问题,让文化不仅在思想中指导人们的行动,更要在社会实践中发挥其巨大的力量。这就要求我们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社会形成有利于传承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果实开满中國大地的各个角落。 值得注意的是,注重文化的协调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区域、每个行业都发展相同的文化。文化具有差异性,要求我们结合地区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因地制宜着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各区域文化建设取长补短相互帮扶,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三)绿色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绿色,意味着生机、活力、繁荣。文化发展也需要绿色发展。绿色文化不仅体现在自然风光上,而且应该是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的指导下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们在自然环境中创造文化,文化在实践中指导人类生存法则。如果自然界遭到破环,人类创造文化的内生源地也岌岌可危。
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绿色文化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三大和谐。绿色文化,正是这样一种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旺盛的活力,和谐美好的社会文化。其发展主要包含绿色文化思想,例如习近平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绿色文化产品,例如共享单车、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文化,例如支付宝等。在发展绿色文化中,我国需要提高绿色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力量。
(四)开放是文化发展的要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面向现代化,体现的是向新看的心态,面向世界体现的是向外看的心态,面向未来体现的是向前看的心态。”向新看、向外看、向前看就是要求我们交流呼鉴、开放包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充分吸收国内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鉴优秀文化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对话交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开放带来的不仅是文化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建设。通过对外交流,传播优中华优秀文化,不断赋予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中国文化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蓬勃发展、散发生机与活力的重要途径。
(五)共享是文化发展的最终归宿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创造文化最终目的是为了享受文化成果。立足于新阶段新形势新起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有需求我们就要满足其发展需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既包含物质追求也包含精神追求,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终目的就是满足人民对精神层面的极大追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繁荣发展,人民精神世界得到极大的满足。共享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巨大发展。不论我们以何种方式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都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
四、结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了较高的程度,与之相对应得精神文化水平也应达到较高的程度。因此,我们必须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指导,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提供坚强的后盾。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参考文献】
[1] 王永贵,吴锦春.从马克思主义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11-15.
[2] 曾文杰,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8
[3] 刘媛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开放的文化心态[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1):14-15.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5]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作者简介:杨爱民(1994—),女,汉族,四川省成都市,法学硕士,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