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西省水库移民产业扶持情况的调研报告
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产业指导处
江西省是全国水库移民大省之一,自后扶政策实施以来,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移民的收入有了大幅的增加,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全省移民扶持工作水平,为移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帮助移民群众勤劳致富,江西省不断改革创新,大力推进移民四大品牌项目工程,积极加大移民产业扶持力度。为更好地做好全省移民产业扶持工作,我们对该省移民产业扶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江西省水库移民产业扶持的主要形式及成效
(一)组建合作社,助推移民产业发展
通过将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移民生产户组织起来,组建合作社等产业扶持合作组织,提高了移民产业发展能力,增强了移民产业发展实力,提升了移民产业发展效率,增加了移民产业创收水平。如赣县依托五云镇的“全省无公害农产品(蔬菜)基地”等10个专业合作社,扶持发展蔬菜复种面积1.5万余亩,种苗棚育面积50多亩,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他们将产品直接送到城市、社区、楼栋,创造出产、供、销一条龙的崭新农业生产模式,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新路,目前年产蔬菜近4.5万吨,产值达9000多万元,移民人均增收达4500元。
(二)返租倒包,为移民发展产业创造条件
所谓“返租”,就是移民办通过合法手续,从当地农民手中把土地资源租赁过来;所谓“倒包”,就是再把租来的土地,投资进行开发,承包给移民个人经营管理。
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特别是“两江”移民,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被安置在偏远山区,移民赖以生存的耕地等土地资源面积很少,而且质量很差,通过“返租倒包”,一是解决了移民想发展却没有土地的问题,二是解决了移民发展资金的问题。如修水县采用“返租倒包”的方式,先后建成了庙岭乡庙岭村新建移民组200亩杨梅生产基地、庙岭乡上坪村梁上堰移民组120亩柑桔生产基地、黄港镇月山村移民户108亩果园和安全村移民户60亩果园。
按照“返租倒包”的扶持方式,土地经营权一包50年不变,让移民吃了“定心丸”,开发资金由县移民办帮助解决一部分,保证了开发经营能够长期正常进行,“返租倒包”的协议机制,分清了双方的责、权、利,充分调动了移民群众进行生产开发的积极性,扶持效果非常显著。
(三)定额奖补,鼓励移民自主创业
定额奖补就是根据移民生产开发项目的数量直接给予一定现金补助的扶持方式。首先,各地根据本地优势产业确定扶持项目,向移民公开,再由移民自愿报名,移民办统计开发数量,最后,根据统计数,确定单位开发数量扶持资金额度,并和移民签订协议,直接扶持。如永修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移民发展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根据调查研究,确定网箱养殖作为以奖代补扶持的优势发展项目;二是召开移民会议,公布扶持方案,采用移民自愿报名的方式,造册登记,统计扶持数量,并与村委会,移民签订扶持协议,确定大网箱每个补助600元,小网箱每个补助500元;三是实地核实验收,及时发放补助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移民发展网箱养殖,已建成了“永修县移民网箱养殖基地”,共新建标准化网箱2000余个,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且是移民直接受益。
(四)股份合作,形成移民产业发展合力
通过股份合作,解决了移民发展产业资金短缺,后劲不足,规模不大,效率不高的问题。如南城县洪门镇曹源村是个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典型移民村,生产资源严重不足,该村移民邓火平发挥自己会养鱼的特长,于2005年联合同村的60余户移民,以股份合作的形式,组建了洪门益仙养殖有限公司,承包经营洪门水库大水面1.7万余亩。他们以提高品质、增大效益为目标,通过增加鱼种投放、优化养殖品种、改进养殖方法、改善养殖环境等措施,养殖效益大幅提升。目前该公司水产品总产量达150万公斤,总产值2200余万元。2008年该公司鲜鱼注册为“醉仙湖”牌商标,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2010年底又获有机鱼产品认证,成为全省第二家获此殊荣的企业。鄱阳县侯岗乡新塘村56户移民采用集资入股的形式从2011年开始发展食用菌,今年,他们投资140余万元,发展食用菌种植面积55亩,年产值达230万元,有效地增加了移民群众的收入。
(五)培养致富带头人,带领移民共同创业致富
资溪县永胜村村支书“两江”移民张幼和,2007年回浙江老家探亲,首次品尝了安吉白茶,灵机一动萌发了引种白茶的念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率先种茶致富。自己富了,张幼和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父老乡亲,在他的带动下,该村走马洲组全体移民租地100亩栽种白茶,移民局在修建公路、平整土地、茶苗补偿上也给予了大力扶持,目前,该村白茶已进入丰产期,年利润30多万元,移民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并且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将白茶种植在全县作为绿色产品推广,全县种植面积达到了2万多亩,形成了产业规模。
(六)树立致富典型村组,带动周边村组共同发展
资溪县新月村是
“两江”移民单独建制的畲族少数民族村,是典型的偏远山村。移民刚来之初以传统的粮食生产为主,生活一直很是拮据,当地民谣可见一斑:“辣椒当油炒、蓑衣当棉袄”。随着水库移民后扶政策实施,资溪县在该村推动以苗木种植为主的产业扶持项目,通过培训,使全村户户都掌握了苗木栽培技术,目前,单此一项产业就给村民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新月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附近的贻坊、草坪、陈坊等村移民在新月村的影响带动下,也踊跃发展苗木栽培产业,面积达千亩,户均3亩,产品远销上海、广东、福建、湖南等地,比种水稻的收入高出十倍,带动了周边移民群众共同致富。
(七)土地流转,做大做强扶持产业
修水县黄溪村面对传统农户分散经营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采取“确权确股不确地”的土地经营管理模式,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整合分散在各家各户手中的土(林)地。具体做法是:只落实村集体组织内每户的土地承包面积,但不落实具体承包的地块,对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承包权归农户拥有,经营权转化为股权,依据自愿、有偿的原则,统一流转到村委会,村委会以组为单位,集中成片进行土地流转,优先本组村民,打破组界跨组承包,由农户或企业进行规模经营。农户的承包权按约定的租金体现,而经营权则年底以组为单位按人口进行股份分红。这样,解决了“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的矛盾,一些打工户可以放心外出务工,种田农民可以规模经营发展蚕桑产业。2013年,黄溪村已有1040亩耕地进行了流转,由本组村民承包的约占60%,跨组承包到大户或企业的占40%。运作方式上,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统一签订合同,统一购进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通过几年的扶持,一是蚕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黄溪村的蚕桑面积已由2008年的35亩发展至现在的800亩。今冬将继续扩种200亩,成为全县千亩的蚕桑基地村;二是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原来黄溪村1360余劳动力有近900人在外打工。现在,已有近一半在外打工的劳动力回来从事蚕桑产业,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三是农户收入不断提高。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60元,比上年增加1150元。共有62户200余移民从中受益;四是村风文明不断提升。由于大家都忙着发展蚕桑产业,村民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基本实现了无打架斗殴、无偷盗、无赌博、无超生、无刑事犯罪、无上访等“六无”现象,被信用部门授予“守信用村”。2013年,还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八)土地入股,创新移民增收模式
修水县黄沙镇石咀村是一个边远山区贫困村,全村共343户,其中库区移民户50多户,有耕地面积2600余亩,山林面积2万多亩。2012年底,在县扶贫和移民办等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形式,引进九江升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发展油茶产业,采用公司加农户参与合作的农户27户,约发展油茶产业面积700余亩,其中库区移民户20户,合作方式由农户提供山林资源、公司出钱造地,用于苗木种植、道路维修等。产业创办期3年之内的养护问题由公司返聘农户进行管理,并且给予一定的工资报酬。产业投产后,利益按公司60%,农户40%的分红比例给予分配,探索出了移民创收致富的新路子。
(九)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移民扶持产业
如南城县依托江西洪门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展蛋鸡养殖,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江西洪门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家禽养殖、禽蛋加工的公司,生产基地在洪门库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公司规模越做越大。现年产禽蛋280万公斤,其中40%的禽蛋由库区移民生产。其鲜鸡蛋、无铅皮蛋、咸蛋获国家农业部授予绿色A级证书,畅销全国各超市。在该企业龙头带动示范下,南城县在洪门库区和廖坊库区重点扶持,移民蛋鸡养殖产业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蛋鸡养殖规模310万羽,仅今年新增就达上百万羽,蛋鸡养殖已成为很多移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
(十)代付租金,调动移民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余江县扶贫和移民办根据该县在320国道沿线发展绿色蔬菜的产业规划,不断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促进库区移民增收。他们依托余江辉煌蔬菜合作社在东塘村移民区己扶持建设了3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下一步该县计划扩建1000亩无公害蔬菜大棚,采取合作社提供大棚、技术、种苗、包销产品,移民办代付一定比例租金的方式,动员、扶持移民租种大棚,鼓励移民群众发展蔬菜产业,自主创业致富。
(十一)依托旅游资源,积极发展二三产业
武宁县移民办根据县里重点推进庐山西海旅游产业的布局,适时调整思路,在库周选取山水生态资源较好的村落,打造建设休闲养生村庄。移民村落的休闲养生村庄采取与移民新村建设相结合的方式,新村建设资金用于进行村庄道路、饮水、环境整治改造项目,村民自行改善住房等。经营上采取联户成立协会,统一经营模式。游客入住可自选农家或由协会分配,吃饭也有食堂和农家饭两种形式。收入除协会提成外,归接待农户。目前已在杨洲、罗坪、官莲、甫田等乡镇发展移民村落的休闲养生村庄十二个,其中杨洲乡申家坪和罗坪镇七里坑已开始营业。依托旅游资源发展餐饮服务业,为移民创业就业增加了新渠道。
(十二)统一开发分户经营,提高移民产业发展效益
鄱阳县牌楼新庄村是一个纯移民村,在县移民办的大力扶持下,由村里统一对村集体共有的400亩山林地开发栽种杨梅,村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进行销售,移民分户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该村户均管理杨梅约10亩,仅此一项年均可为移民增收约8000元。永丰县金山坪、梁坊桥两个移民村在国家多年的项目扶持下,分别由村里统一征购邻村700亩和600亩山地,由村里统一开垦、统一规划,规模发展黄栀子种植,采用分配到各户经营管理,村里统一负责技术和购销的办法,为移民找到了一条发家致富的好路子。
(十三)建设家庭农场,推动移民发展现代农业
永丰县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定出台了《永丰县家庭农场认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永丰县示范家庭农场评定办法(试行)》等政策,扶持一些种养大户成立了876个家庭农场,在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上创造了“永丰现象”。今后,该县将加强引导,积极帮助发展产业的移民能人大户向家庭农场模式转变,以争取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
二、江西省产业扶持经验、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调研情况看,江西省移民产业扶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探索出了一些很好的扶持方法,有效地增加了移民的收入。
1、以产业合作组织形式发展生产,能够取得更好的扶持效果。如赣县以合作社、南城县和鄱阳县以股份合作、修水县以土地入股等合作组织形式发展产业,一是产业规模更大,二是技术支持、经营管理、产品购销更规范,三是投资成本更低,四是抵抗风险能力更强,投资效益更大。以产业合作组织形式发展生产的模式值得推广。
2、帮助解决制约生产发展的资源不足问题,能带动更多的移民发展生产。如修水县采用“返租倒包”的方式解决移民发展果业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黄溪村采取“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模式,将各家各户的土(林)地统一流转到村委会,再由村委会以组为单位,集中成片进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既解决了“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的矛盾,又使打工户可以放心外出务工,种田农民可以规模经营发展蚕桑产业。这种模式值得借鉴。
3、想方设法解决移民发展产业资金不足问题,能有效帮助移民发展生产。目前,永修县采取以奖代补、武宁县采取定额直补、余江县采取代付租金等方式解决移民发展生产筹资难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这还不够,各地要在担保贷款和贷款贴息扶持方面进行更有效的尝试,力争用较少的移民扶持资金带动大规模的银行资金投入对移民的产业扶持,更好地解决移民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问题。
4、依托当地产业优势,是扶持移民发展生产的有效途径。如武宁县依托旅游业、修水县依托蚕桑产业、德兴市依托大棚蔬菜产业、永修县依托水产养殖等当地优势产业扶持移民,就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各地要充分利用这一成功经验,在扶持产业的选择上下功夫、做到位,为移民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扶持致富典型带动移民共同发展,是移民产业扶持的有益探索。资溪县通过培养致富带头人,带领移民共同创业致富,通过树立致富典型村组,带动周边村组共同发展就取得了比较成功的效果。对这种扶持方式建议加强制度管理,积极引导向产业合作组织形式转变,以获取更高、更好的扶持效果。
6、建设家庭农场,是扶持移民发展产业的新思路,各地可以进行有益的尝试。这方面永丰县已经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尝试,不断摸索移民扶持的新经验、新方法。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江西省移民产业扶持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对困难移民的精准扶持不够,扶持的针对性不强、力度不够大、辐射面不广;二是移民产业扶持规模不大,抵御风险能力差;三是股份合作力度不够,难以形成合力;四是移民风险承担意愿低,担保和贴息贷款发展产业的意识有待加强;五是移民受益面不够广,存在扶强不扶弱的问题;六是移民受益方式不明确,扶持项目普遍没有签定扶持协议,约定移民扶持方式、利益分配、权益保障等内容;七是和相关部门产业扶持结合不够,利用其他部门产业发展资金扶持移民发展生产、“借鸡生蛋”的效果不明显。所有这些问题和不足,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
三、江西省开展移民产业扶持工作建议
从江西省移民产业发展的效果看,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主导产业,是做好移民产业扶持的基础,加强移民扶持合作组织的建设,是做好移民产业扶持的重要条件,增加移民产业扶持资金的投入,是做好移民产业扶持的关键,强化对产业扶持项目的管理是做好移民产业扶持的重要保障。根据产业发展的调研结果,对该省今后移民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因地制宜,准确选择适合各地的优势高效主导产业
选择各地优势高效主导产业作为移民扶持的主要产业,一是这些产业能得到当地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二是这些产业在当地有发展的基础,移民群众有熟练的产业技能;三是这些产业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在当地有一定的规模,相对成熟;四是这些产业的产品有一定的销售渠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强。从调研结果看,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都和本地的优势主导产业结合得比较紧密。如修水县的茶叶、蚕桑产业,武宁县的油茶、旅游产业,资溪的苗木、白茶产业,南城的蛋鸡养殖产业,鄱阳的食用菌栽培产业,德兴、余江的大棚蔬菜产业,永修的网箱水产养殖业,都是这方面的良好范例。
在扶持产业的选取上,建议优先选择县里主导发展的产业,这类产业领导更加重视,有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扶持资金来源更广,更容易推动发展。其次要重点发展已经形成规模的优势产业,这类产业技术成熟,规模较大,已经打开销路,市场前景广阔。再次要鼓励发展当地的传统产业,这类产业在当地有较长时间的发展传统,群众有熟练的发展技术,成功率更高,风险更低,移民更愿意发展。
(二)因势利导,积极组建支撑有力的产业发展合作组织
积极发展产业合作组织,一是可以打破移民发展生产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二是可以使移民产业发展形成规模,实现规模效益;三是可以从技术、管理等方面实行统一组织、统一经营,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和风险;四是可以统一购销,统一打开市场,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产业市场风险。各地发展较好的产业,绝大多数都是通过产业合作组织的形式发展壮大的就是最好的例证。如修水县依托黄溪蚕桑专业合作社,上杭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蚕桑和茶叶产业。永修县依托易家河柑桔专业合作社发展果业,资溪县依托新月苗木合作社打造花卉苗木产业基地,鄱阳县依托新塘食用菌合作社做大做强木耳栽培产业,德兴市依托东东蔬菜专业合作社、余江县依托辉煌蔬菜合作社发展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扶持合作组织的选取上,对纯移民村的产业合作组织,符合条件的全部作为可扶持对象;对移民比例达到50%及以上的村组,扶持合作组织要求股东不少于10户,移民股东比例达到50%,移民股份比例达到30%,扶持的贷款资金移民使用额度达到50%;对移民比例达到20%及以上的村组,扶持合作组织要求股东不少于10户,移民股东比例达到30%,移民股份比例达到20%,扶持的贷款资金移民使用额度达到30%。
(三)千方百计,解决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难题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做好移民产业,就必须解决移民产业扶持资金不足的问题。当前,必须按照全省产业贷款试点指导意见的要求,安排产业贷款风险补助金,放大移民产业扶持资金的投入。按照全省3万人以上的13个重点移民县每个县安排20个试点村算,共需安排风险补助金5200万元,而后扶机动资金只有2000余万元,建议从后扶结余资金中再安排3000万元,确保5200万元风险补助金能够安排到位,放大移民产业贷款扶持资金至41600万元,帮助更多的移民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同时,移民产业扶持还要和农业、林业、畜牧水产业等其他部门的专项扶持相结合,主动做好和这些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争取这些相关部门在扶持资金的安排上能够向移民产业倾斜,为移民产业发展广开筹资渠道。
(四)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移民产业扶持方式
要想做好移民产业扶持工作,就需要在移民产业扶持方式创新方面下功夫。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按照产业贷款试点指导意见的要求,认真做好产业担保贷款扶持工作。力争在13个移民试点县各安排20个试点村,安排产业风险补助金5200万元,尽可能放大移民产业扶持资金规模,按照担保贷款的扶持方式,强力推动移民产业扶持工作的发展;其次,可采取贷款贴息的方式扶持移民发展生产。通过贷款贴息,一是可以以很少的扶持资金撬动大量的银行资金用于移民产业发展,二是可以有效降低移民的生产成本,减轻受助移民的负担,提高移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具体操作上,可采取移民先支付银行利息,再凭利息支付凭证到移民管理机构申请补助的方式进行,确保贴息贷款发展产业真正落到实处;再次,对自主发展产业积极性高、并付诸实施且取得一定效果的移民扶持产业,可适当采取定额奖补的方式进行扶持,促使移民扶持产业遍地开花。
(五)增强意识,充分认识发展移民产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产业是扶持移民创业增收、勤劳致富的有效手段,各地一定要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产业扶持特别是产业贷款扶持是帮助移民拓宽生产门路、加大扶持资金、创业发家致富的新路子、新方法,是移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各地一定要按照省办的统一部署,特别是要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充分认识到产业发展特别是产业贷款扶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力度,有效推进。
(六)加强领导,确保产业扶持工作落实到位
扶持移民发展产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各级移民管理机构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移民产业发展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各级移民管理干部一定要紧紧围绕省办有关产业扶持发展的有关要求,抓具体、抓落实、抓到位。各县级扶贫移民管理机构要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争取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力争由县政府主导,合力推进移民产业的发展。13个移民产业贷款试点县(市、区)扶贫和移民办要积极和财政局、人民银行及合作银行加强联系,成立试点工作协调联系领导小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确保选取的试点村组符合要求,扶持的产业前景广阔,切实达到扶持移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七)强化措施,确保产业扶持实施效果
一要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扶持管理办法,从项目的选取、申报、审批、实施、监督管理方面制定详细的管理措施,确保产业扶持有规可依。二要明确扶持方式上,要以产业担保贷款的方式扶持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规模产业为主,确保扶持项目的规模化、产业化和专业化。三要加强对扶持产业的前期论证,确保扶持项目技术上、经济上和环境保护方面均切实可行,移民群众真正能够增产增收。四要签订协议书,明确管理机构、专业合作组织和移民群众的责、权、利,约定移民受益规模和受益方式,保障移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移民群众的正当权益。五要强化项目的实施管理,确保产业扶持项目及时组织实施,早日产生扶持效益。六要加强扶持项目的资金管理,确保扶持资金真正用到扶持项目上,做到专款专用,严防挤占、挪用、截留专项扶持资金事件的发生。七要做好风险管理,特别是对贷款扶持发展的项目,要认真制订还款计划,并按还款计划的要求,督促试点单位及时还款,切实控制贷款扶持项目风险,确保产业扶持工作取得圆满效果。
(八)结合工作,明确产业贷款扶持试点项目申报审批程序
1.各试点县(市、区)对本县符合要求的试点移民村进行调查摸底。对各试点村的总人数、移民人数、合作组织、产业发展情况、移民参与程度、合作组织参加试点贷款发展产业意向等进行调查统计。
2.各试点县(市、区)根据调查结果,选取合作组织比较成熟、发展产业前景较好、移民发展产业意愿较强的移民村做为初选试点村。
3.初选确定的有参与项目意愿的试点村与该村专业合作组织联合向县(市、区)扶贫和移民办提出申请,按入选标准提交相关的书面和影像证明材料,同时编报水库移民产业贷款扶持项目实施方案。
4.各试点县(市、区)扶贫和移民办、财政局、人民银行、合作银行及相关产业发展主管部门对移民村的申请进行初审,对各村的贷款项目可行性、资信、贷款意向和总体规模进行实地调查和评估,确定项目试点村。
5.各试点县(市、区)扶贫和移民办根据确定的项目试点村,汇总统计移民产业扶持试点资金风险金额度及贴息、定额直补等扶持资金额度,连同相关的书面和影像证明材料及各试点村水库移民产业贷款扶持项目实施方案,报各设区市扶贫和移民办初审并汇总后,上报省扶贫和移民办审核备案。
6.根据各试点县(市、区)备案项目,省扶贫和移民办、省财政厅下达各试点县(市、区)产业扶持资金,由各试点县(市、区)扶贫和移民办、财政局、人民银行、合作银行协调组织实施产业贷款扶持试点工作。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