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曲《黄水谣》的演唱处理
刘玉发
摘要:《黄水谣》是我国近代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代表作,也是我国近代声乐中的经典作品。歌曲用歌谣式的三段体写成,音调朴素,平易动人,广泛应用于声乐教学中,被众多老师视为女声必唱曲目。其作品是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全曲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此在歌曲的演唱中,情感的把握及演唱的处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作品《黄水谣》的剖析,以及在演唱上的处理,来诠释声乐演唱作品中情感的表现。
关键词:《黄水谣》 演唱感情 演唱音色 演唱呼吸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其艺术成就很高,是我国合唱历程中一部不朽的杰出作品。整部作品包括序曲在内一共分为九个乐章,其中本文所要论述的《黄水谣》是《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五乐章。作品以抗日战争为主题思想,以黄河为背景,反映黄河两岸人民的艰苦生活,痛斥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因此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必须要准确把握演唱情感和演唱技巧的处理,将作品的背景和人民的情感融入进去,这样才能在演唱中深刻的表达作品要传达的情感,使听众产生共鸣。
歌曲《黄水谣》的情感内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因此,这也形成了三种不同风格的演唱音色。首先,第一部分是以抒情的方式既描写了气势磅礴、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同时也刻画了勤劳的民众在肥沃而美丽的土地上耕作的景象,是对往昔生活的一种回忆和向往。色彩优美、明亮,旋律也呈现出秀丽、舒展、波状的起伏,因此,这一部分要采用抒情的方式,呈现出浑厚、柔美、温暖、幸福而又有些许惋惜的音色效果,来抒发这一段敌人入侵前的美好生活。其次,第二部分则是对日寇入侵之后,人们生灵涂炭生活现状的一种控诉,演唱时声音缓慢而低沉,因此,此时的音色应该是深沉、痛苦而激愤的,甚至带有强烈的质问与控诉的音色效果。针对不同的语句、词语进行适当的处理。最后,第三部分则是对第一部分的再现,黄河之水虽然依旧奔流不息,但人民的生活却是一幅凄惨景象,歌曲在低沉、平稳的情绪之中缓缓结束,使人久久无法忘怀。因此,此时的音色则是低沉、凄凉的,呈现出如歌如泣或者是痛苦呻吟的听觉效果,由此充分表达痛苦、悲愤、无奈、悲凉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歌曲演唱是一门技巧性、科学性很强的艺术,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唱歌的换气就像人的呼吸一样,有吸气有换气,要想获得良好的演唱效果就必须掌握和运用好呼吸的方法,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呼吸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演唱技巧和演出水平。此歌曲主要运用慢吸慢呼为主的呼吸方式。气息的轻重缓急根据歌词内容及情感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作者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而且自己在演唱中的体会,得出演唱作品《黄水谣》在呼吸上的处理如下:
第一段:“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这句歌词中,应该用较强的呼吸将声音唱得起伏有力,尤其是“奔腾叫啸如虎狼”这句,通过歌词不难看出,黄河澎湃的景象,因此在呼吸上也要做到这一点,表现出祖国的祥和美好及富饶壮阔。“开河渠, 筑堤防, 河东千里成平壤. 麦苗儿肥啊, 豆花儿香, 男女老少喜洋洋.”呼吸必须十分均匀、稳健。歌曲旋律带有叙述的性质和呻吟的感情,要求声音连贯,自始至终都保持统一的线条。
第二段:“自从鬼子来, 百姓遭了殃! 奸淫烧杀, 一片凄凉, 扶老携幼, 四处逃亡, 丢掉了爹娘, 回不了家乡!”这一段与第一段在情感、力度和声音的控制下都有鲜明的对比,第一段中均匀、稳健的音调都消失了,本段中以苦腔为主,沉重的音调表达中人们心中的不行痛楚。其中的情绪在仇恨、沉痛、悲愤、激动中不断往上加强,促成全曲在感情中达到高潮。呼吸要深一点,气势上应该增强,以此表现惨痛、激动、仇恨的情绪。更好的诠释歌曲的思想感情。
第三段:“黄水奔流日夜忙, 妻离子散, 天各一方! 妻离子散, 天各一方!”在本段中,歌词开始重复了第一段,形成歌词和情感的首位呼应。但本段中的情感和第一段又有不同,其中的情感更加沉重,更加深沉。表达了人民从幸福的生活到现在的苦难遭遇,痛恨了敌人的残酷破坏。在此,呼吸要相对弱一点,更重要的是声断气不断,更充分的表达人们那种悲痛,流离失所的情景。
歌曲旋律特色及情感脉络主要是从歌曲的曲式结构与内涵意义的角度来研究的。艺术歌曲《黄水谣》的曲式结构为A-B-A的变化反复所呈现,以民族调E宫为主要调式,在优美的旋律之中,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苍凉悲壮、情真意切的情感内涵。在情感表达中以对比的手法,描写了人们生活上的对比,痛斥了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无情,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但中国人民不畏惧,从另一面展现了的中国人民对祖国的无限深情。歌曲运用了质朴的民族特色音调和声语言,同时在技法技巧中也加入了西方的合唱技巧。由此可见,要想全面的诠释一部作品,歌唱者不仅需要具备了良好歌唱条件,更为关键的是歌唱者要对作品的背景,内涵有深刻的感悟,这样才能够深入的去处理作品,才能充分的表达出作品所蕴含思想感情,才能唱出动人的歌曲,演绎出优美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陈常.冼星海《黄水谣》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J].教师,2010,(23).
[2]崔纬.浅析歌曲《黄水谣》的艺术处理[J].音乐天地,2007,(08).
[3]蒲涛.简析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水谣》[J].艺术探索,2000,(S1).
[4]陈文明,孔繁清.《黄水谣》的分析与演唱处理[J].中国音乐教育,2001,(05).
[5]光未然,冼星海.黄水谣[J].音乐世界,1995,(08).
[6]姚秀梅,容辉.蕴含深刻的民族情结——《黄水谣》的艺术探析[J].大舞台,2007,(04).
[7]柏林.素质、音乐、情感教育[A].获奖音乐教学论文集[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2003.
摘要:《黄水谣》是我国近代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代表作,也是我国近代声乐中的经典作品。歌曲用歌谣式的三段体写成,音调朴素,平易动人,广泛应用于声乐教学中,被众多老师视为女声必唱曲目。其作品是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全曲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此在歌曲的演唱中,情感的把握及演唱的处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作品《黄水谣》的剖析,以及在演唱上的处理,来诠释声乐演唱作品中情感的表现。
关键词:《黄水谣》 演唱感情 演唱音色 演唱呼吸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其艺术成就很高,是我国合唱历程中一部不朽的杰出作品。整部作品包括序曲在内一共分为九个乐章,其中本文所要论述的《黄水谣》是《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五乐章。作品以抗日战争为主题思想,以黄河为背景,反映黄河两岸人民的艰苦生活,痛斥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因此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必须要准确把握演唱情感和演唱技巧的处理,将作品的背景和人民的情感融入进去,这样才能在演唱中深刻的表达作品要传达的情感,使听众产生共鸣。
歌曲《黄水谣》的情感内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因此,这也形成了三种不同风格的演唱音色。首先,第一部分是以抒情的方式既描写了气势磅礴、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同时也刻画了勤劳的民众在肥沃而美丽的土地上耕作的景象,是对往昔生活的一种回忆和向往。色彩优美、明亮,旋律也呈现出秀丽、舒展、波状的起伏,因此,这一部分要采用抒情的方式,呈现出浑厚、柔美、温暖、幸福而又有些许惋惜的音色效果,来抒发这一段敌人入侵前的美好生活。其次,第二部分则是对日寇入侵之后,人们生灵涂炭生活现状的一种控诉,演唱时声音缓慢而低沉,因此,此时的音色应该是深沉、痛苦而激愤的,甚至带有强烈的质问与控诉的音色效果。针对不同的语句、词语进行适当的处理。最后,第三部分则是对第一部分的再现,黄河之水虽然依旧奔流不息,但人民的生活却是一幅凄惨景象,歌曲在低沉、平稳的情绪之中缓缓结束,使人久久无法忘怀。因此,此时的音色则是低沉、凄凉的,呈现出如歌如泣或者是痛苦呻吟的听觉效果,由此充分表达痛苦、悲愤、无奈、悲凉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歌曲演唱是一门技巧性、科学性很强的艺术,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唱歌的换气就像人的呼吸一样,有吸气有换气,要想获得良好的演唱效果就必须掌握和运用好呼吸的方法,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呼吸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演唱技巧和演出水平。此歌曲主要运用慢吸慢呼为主的呼吸方式。气息的轻重缓急根据歌词内容及情感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作者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而且自己在演唱中的体会,得出演唱作品《黄水谣》在呼吸上的处理如下:
第一段:“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这句歌词中,应该用较强的呼吸将声音唱得起伏有力,尤其是“奔腾叫啸如虎狼”这句,通过歌词不难看出,黄河澎湃的景象,因此在呼吸上也要做到这一点,表现出祖国的祥和美好及富饶壮阔。“开河渠, 筑堤防, 河东千里成平壤. 麦苗儿肥啊, 豆花儿香, 男女老少喜洋洋.”呼吸必须十分均匀、稳健。歌曲旋律带有叙述的性质和呻吟的感情,要求声音连贯,自始至终都保持统一的线条。
第二段:“自从鬼子来, 百姓遭了殃! 奸淫烧杀, 一片凄凉, 扶老携幼, 四处逃亡, 丢掉了爹娘, 回不了家乡!”这一段与第一段在情感、力度和声音的控制下都有鲜明的对比,第一段中均匀、稳健的音调都消失了,本段中以苦腔为主,沉重的音调表达中人们心中的不行痛楚。其中的情绪在仇恨、沉痛、悲愤、激动中不断往上加强,促成全曲在感情中达到高潮。呼吸要深一点,气势上应该增强,以此表现惨痛、激动、仇恨的情绪。更好的诠释歌曲的思想感情。
第三段:“黄水奔流日夜忙, 妻离子散, 天各一方! 妻离子散, 天各一方!”在本段中,歌词开始重复了第一段,形成歌词和情感的首位呼应。但本段中的情感和第一段又有不同,其中的情感更加沉重,更加深沉。表达了人民从幸福的生活到现在的苦难遭遇,痛恨了敌人的残酷破坏。在此,呼吸要相对弱一点,更重要的是声断气不断,更充分的表达人们那种悲痛,流离失所的情景。
歌曲旋律特色及情感脉络主要是从歌曲的曲式结构与内涵意义的角度来研究的。艺术歌曲《黄水谣》的曲式结构为A-B-A的变化反复所呈现,以民族调E宫为主要调式,在优美的旋律之中,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苍凉悲壮、情真意切的情感内涵。在情感表达中以对比的手法,描写了人们生活上的对比,痛斥了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无情,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但中国人民不畏惧,从另一面展现了的中国人民对祖国的无限深情。歌曲运用了质朴的民族特色音调和声语言,同时在技法技巧中也加入了西方的合唱技巧。由此可见,要想全面的诠释一部作品,歌唱者不仅需要具备了良好歌唱条件,更为关键的是歌唱者要对作品的背景,内涵有深刻的感悟,这样才能够深入的去处理作品,才能充分的表达出作品所蕴含思想感情,才能唱出动人的歌曲,演绎出优美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陈常.冼星海《黄水谣》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J].教师,2010,(23).
[2]崔纬.浅析歌曲《黄水谣》的艺术处理[J].音乐天地,2007,(08).
[3]蒲涛.简析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水谣》[J].艺术探索,2000,(S1).
[4]陈文明,孔繁清.《黄水谣》的分析与演唱处理[J].中国音乐教育,2001,(05).
[5]光未然,冼星海.黄水谣[J].音乐世界,1995,(08).
[6]姚秀梅,容辉.蕴含深刻的民族情结——《黄水谣》的艺术探析[J].大舞台,2007,(04).
[7]柏林.素质、音乐、情感教育[A].获奖音乐教学论文集[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