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原曲浅谈合唱改编曲《南屏晚钟》
彭浩宇
摘要:《南屏晚钟》是一首旋律悠扬广为传唱的经典老歌,经过刘孝扬先生的改编后,又成为具有新的艺术魅力的合唱佳作。本文从原词曲作者的创作背景出发,对原曲与改编版本的曲式结构、音域、调性、创作技法这些方面作对照,以更深入地理解原曲和改编后合唱作品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歌曲《南屏晚钟》 合唱改编 结构 技法
一、歌曲《南屏晚钟》创作背景
(一)歌曲概述
《南屏晚钟》这首经典歌曲创作于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其歌词是由我国著名词作家上海鸳鸯蝴蝶派词人陈蝶衣所作, 旋律为香港的著名作曲家王福龄所谱写,因为其曲调悠扬婉转,所以这首歌曲一产生就表现出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随之被广大群众所传唱,历久不衰。直到现在仍会有很多优秀的歌手在自己的音乐会上来演唱这首作品,像费玉清、徐小凤、凤飞飞都曾在演唱会上演唱过。这一歌曲还被改编成了各种不同的合唱版本。本文主要以其中指挥家刘孝扬教授改编的合唱版本为研究对象,再结合原曲来进行研究与分析。
(二)词曲作者简介
词作者陈蝶衣,是上海老一代的著名词人、词作家、电影剧作家,一生中共著有3000多首歌词以及多部剧本,他的代表作品除《南屏晚钟》以外,其它的像《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情人的眼泪》等也一直为世人所传唱。歌曲的作曲者是香港著名作曲家王福龄先生(1925年—1989年)。王先生出生于上海,前期主要从事流行曲与电影音乐的创作,曾为其供职的邵氏电影公司创作大量歌曲并做配乐,他的一系列作品如《我的中国心》、《今宵多珍重》、《不了情》等都脍炙人口。
本文中合唱版本的改编者刘孝扬先生,是中国香港的一位著名合唱指挥家,他早期生活于内地时就一直致力于将优秀的音乐作品改编创作为合唱作品。在1974年移居香港后就始终热心于香港和内地的艺术交流,他陆陆续续创作改编了《我和我的祖国》、《马儿你慢些走》、《我爱你,中国》、《思念》、《东方之珠》等合唱作品。在他的合唱作品中,所采用到的改编技法非常简炼,注重作品中各声部的合唱性,其声部进行十分合理流畅,他改编的那些合唱作品无一不深深地流露出对祖国炙热的爱。刘先生还改编了大量由当时流行天后邓丽君演唱过的歌曲,如《阿里山的姑娘》、《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等。在2008年,《刘孝扬新编合唱曲集: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刘孝扬改编的流行音乐合唱作品分析与研究名曲辑》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这不但是刘孝扬先生一直努力致力于中国流行音乐合唱作品创作与发展的一个见证,也展现出刘先生合唱改编作品“将艺术通俗化,将通俗艺术化”的艺术创作宗旨。
(三)歌词的分析
在陈蝶衣的原词中,洋溢着宋词雅韵。歌词的大概意思是写一位年轻少女于森林游玩时,相遇到了自己很欣赏的对象,那一瞬间顿时情窦初开,心中满溢着爱的情意,但等到她刚鼓足勇气准备上前搭话时,天公就偏偏有意刁难下起一阵无情大雨,所以还没来得及说话,那个他便失去了踪影。而相思的种子已由此深深植入了少女心田。因为这相思之情总是萦绕于心头而挥之不去,最后只能像歌词中“匆匆地走入森林中”又来到第一次相遇的地方等待相思对象的再次出现,然而原地等待的结果是“看不到他的行踪”,由此十分失望伤心,进而萌生出“相思有什么用”的念头。一直到听到那儿敲响了南屏晚钟,才“催醒了相思梦” 感受到晚风的轻送, “看到了夕阳红”。歌词中寥寥几句,就点破了那种少女初恋情愫的朦胧及美好。尤其歌词末尾那一句“我走出了丛丛森林,又看到了夕阳红”很有点睛之妙。文以曲为贵,歌词中所包含的故事情节跌宕曲折,而用词又十分之精辟含蓄,所以这首歌词属于难得的经典佳作。
这一歌词在最终成曲时方达先生作了一点点改动,就是把词中的“相思”改成了“思乡”,这样使得歌词意境由个人的儿女相思升华为对故园以及故国的眷恋与怀念。
二、对原歌曲《南屏晚钟》的音乐分析
(一)原歌曲的曲式结构分析
原作品《南屏晚钟》的曲式结构可以看成流行歌曲中经常采用的三段式,即带有再现的三段式,其中A段与A段、 B段与B段都为复乐段结构,最后的A段为再现段。歌曲的具体结构如下面图式所示:
全曲开头引子部分的旋律实际是采用了A段中第一二小节的曲调,然后向下进行两次非严格的三度模进后而组成,引子主要起着烘托作用,为全曲轻快悠扬的基本情绪作了铺垫。
歌曲的A段旋律是由二个方整的句子组成,乐句比较长每句都有8小节。第一句旋律音是直接从小节第二拍的徵音开始,并且是弱起进入,曲调从音高组成来看三音组的特点十分明显(三音组即小三度加大二度的组合),所以从旋法来看旋律属于较明显的民族调式风格,调式是B宫调式,第一句落音落在在中音区的徵上,节奏较简单明了,综合歌词与句法来看,这一乐句可继续细分为两个乐节,每个乐节为方整的4小节。本段第二句旋律是第一句的平行句子, 同样可以划分为2个乐节。A段的两个大乐句中,每个乐句的后三个乐节每乐节之间首尾音相同,这属于旋律发展中典型的“鱼咬尾”式进行,这样旋律进行更为连贯流畅。A段最后一个乐节的落音为商,而没有停留在宫音,是因为歌词的第一段与第二段是并列关系,所以作曲家就采用了复乐段的结构方式来谱写第二段歌词。
A段与A段为平行复乐段关系, A段停留于商,而A段则呼应地落到宫音上,这样的终止安排属于非常典型的复乐段终止方式。整个A段与A段的详细结构图示为:B段是整首曲子的对比段落,也是整个歌曲的高潮所在,旋律直接从全曲的最高音b2进入,这一个乐句长度有9小节,它又可以细分为两个乐节,两个乐节的落音都时值较长, B段第二句的旋律又以“鱼咬尾”方式开始,这样两个乐句就有很自然的联系, 第二句的旋律节奏紧凑,与第一句在节奏与句式上都形成对照,最后以商音作为结束,整个B段两句的旋律为9+8不等长的句式结构。
(二)原歌曲的音域
全曲的音域为
(三)原歌曲的调式调性
全曲的调式调性一直为五声B宫调式。
三、合唱版《南屏晚钟》分析
(一)合唱版曲式结构的分析
合唱版本的曲式结构没做改变保留了原歌曲的曲式结构,还是带有再现的三段式。
(二)合唱版本的演唱音域
为使原曲更适应于合唱性,其音域改变为
(三)合唱版本的调性处理
合唱版本的调性未作改变,仍保留原歌曲的调性。
(四)合唱版本的技法分析
A段男高音声部唱主旋律,采用支声式复调写法写成男低声部的旋律,其伴奏音型十分简洁,以柱式织体为主;A段中,主旋律改由男低声部演唱, 然后将主旋律向上三度非严格模进写成男高声部旋律,伴奏织体有所变化,右手附带有两个声部的旋律,到A段第二乐句时左手伴奏变为和弦分解。
B段开始句“南屏晚钟随风飘动”中主要采用简单的模仿式复调写法构成其中两个声部,主旋律声部采用男高音演唱,在主旋律进入两小节后旋律在低音区做八度模仿回应由男低音演唱,这两个声部在第二乐节时又成为自由对比;整个B段的第二乐句技法又有变化,以支声式复调写法为主, 伴奏织体以分解和弦为主,主旋律安排在上, 同时进行的低声部旋律只是比主旋律低了三度,作支声式复合。B段与B段的不同在于B段的第一乐句中男低音声部是与主旋律作三度的模仿回应,而后面其他部分的写法都与B段基本一致。
最后的A段与A段比较主要是伴奏的织体明显要比A段加厚很多,其中右手的主旋律是三度加厚,左手是柱式和弦,所以整体的织体就加厚很多。
歌曲《南屏晚钟》本来就是一首旋律悠扬,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的经典老歌,经过刘孝扬先生的改编后,更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又成为合唱艺术宝库中的一首佳作。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C0144。
参考文献:
[1]李凌,薛范.名歌经典·中国作品卷Ⅰ:1949年建国后的当代歌曲[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5.
[2]刘孝扬.刘孝扬新编合唱曲集 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名曲辑[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全曲的音域为
(三)原歌曲的调式调性
全曲的调式调性一直为五声B宫调式。
三、合唱版《南屏晚钟》分析
(一)合唱版曲式结构的分析
合唱版本的曲式结构没做改变保留了原歌曲的曲式结构,还是带有再现的三段式。
(二)合唱版本的演唱音域
为使原曲更适应于合唱性,其音域改变为
(三)合唱版本的调性处理
合唱版本的调性未作改变,仍保留原歌曲的调性。
(四)合唱版本的技法分析
A段男高音声部唱主旋律,采用支声式复调写法写成男低声部的旋律,其伴奏音型十分简洁,以柱式织体为主;A段中,主旋律改由男低声部演唱, 然后将主旋律向上三度非严格模进写成男高声部旋律,伴奏织体有所变化,右手附带有两个声部的旋律,到A段第二乐句时左手伴奏变为和弦分解。
B段开始句“南屏晚钟随风飘动”中主要采用简单的模仿式复调写法构成其中两个声部,主旋律声部采用男高音演唱,在主旋律进入两小节后旋律在低音区做八度模仿回应由男低音演唱,这两个声部在第二乐节时又成为自由对比;整个B段的第二乐句技法又有变化,以支声式复调写法为主, 伴奏织体以分解和弦为主,主旋律安排在上, 同时进行的低声部旋律只是比主旋律低了三度,作支声式复合。B段与B段的不同在于B段的第一乐句中男低音声部是与主旋律作三度的模仿回应,而后面其他部分的写法都与B段基本一致。
最后的A段与A段比较主要是伴奏的织体明显要比A段加厚很多,其中右手的主旋律是三度加厚,左手是柱式和弦,所以整体的织体就加厚很多。
歌曲《南屏晚钟》本来就是一首旋律悠扬,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的经典老歌,经过刘孝扬先生的改编后,更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又成为合唱艺术宝库中的一首佳作。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C0144。
参考文献:
[1]李凌,薛范.名歌经典·中国作品卷Ⅰ:1949年建国后的当代歌曲[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5.
[2]刘孝扬.刘孝扬新编合唱曲集 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名曲辑[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全曲的音域为
(三)原歌曲的调式调性
全曲的调式调性一直为五声B宫调式。
三、合唱版《南屏晚钟》分析
(一)合唱版曲式结构的分析
合唱版本的曲式结构没做改变保留了原歌曲的曲式结构,还是带有再现的三段式。
(二)合唱版本的演唱音域
为使原曲更适应于合唱性,其音域改变为
(三)合唱版本的调性处理
合唱版本的调性未作改变,仍保留原歌曲的调性。
(四)合唱版本的技法分析
A段男高音声部唱主旋律,采用支声式复调写法写成男低声部的旋律,其伴奏音型十分简洁,以柱式织体为主;A段中,主旋律改由男低声部演唱, 然后将主旋律向上三度非严格模进写成男高声部旋律,伴奏织体有所变化,右手附带有两个声部的旋律,到A段第二乐句时左手伴奏变为和弦分解。
B段开始句“南屏晚钟随风飘动”中主要采用简单的模仿式复调写法构成其中两个声部,主旋律声部采用男高音演唱,在主旋律进入两小节后旋律在低音区做八度模仿回应由男低音演唱,这两个声部在第二乐节时又成为自由对比;整个B段的第二乐句技法又有变化,以支声式复调写法为主, 伴奏织体以分解和弦为主,主旋律安排在上, 同时进行的低声部旋律只是比主旋律低了三度,作支声式复合。B段与B段的不同在于B段的第一乐句中男低音声部是与主旋律作三度的模仿回应,而后面其他部分的写法都与B段基本一致。
最后的A段与A段比较主要是伴奏的织体明显要比A段加厚很多,其中右手的主旋律是三度加厚,左手是柱式和弦,所以整体的织体就加厚很多。
歌曲《南屏晚钟》本来就是一首旋律悠扬,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的经典老歌,经过刘孝扬先生的改编后,更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又成为合唱艺术宝库中的一首佳作。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C0144。
参考文献:
[1]李凌,薛范.名歌经典·中国作品卷Ⅰ:1949年建国后的当代歌曲[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5.
[2]刘孝扬.刘孝扬新编合唱曲集 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名曲辑[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摘要:《南屏晚钟》是一首旋律悠扬广为传唱的经典老歌,经过刘孝扬先生的改编后,又成为具有新的艺术魅力的合唱佳作。本文从原词曲作者的创作背景出发,对原曲与改编版本的曲式结构、音域、调性、创作技法这些方面作对照,以更深入地理解原曲和改编后合唱作品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歌曲《南屏晚钟》 合唱改编 结构 技法
一、歌曲《南屏晚钟》创作背景
(一)歌曲概述
《南屏晚钟》这首经典歌曲创作于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其歌词是由我国著名词作家上海鸳鸯蝴蝶派词人陈蝶衣所作, 旋律为香港的著名作曲家王福龄所谱写,因为其曲调悠扬婉转,所以这首歌曲一产生就表现出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随之被广大群众所传唱,历久不衰。直到现在仍会有很多优秀的歌手在自己的音乐会上来演唱这首作品,像费玉清、徐小凤、凤飞飞都曾在演唱会上演唱过。这一歌曲还被改编成了各种不同的合唱版本。本文主要以其中指挥家刘孝扬教授改编的合唱版本为研究对象,再结合原曲来进行研究与分析。
(二)词曲作者简介
词作者陈蝶衣,是上海老一代的著名词人、词作家、电影剧作家,一生中共著有3000多首歌词以及多部剧本,他的代表作品除《南屏晚钟》以外,其它的像《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情人的眼泪》等也一直为世人所传唱。歌曲的作曲者是香港著名作曲家王福龄先生(1925年—1989年)。王先生出生于上海,前期主要从事流行曲与电影音乐的创作,曾为其供职的邵氏电影公司创作大量歌曲并做配乐,他的一系列作品如《我的中国心》、《今宵多珍重》、《不了情》等都脍炙人口。
本文中合唱版本的改编者刘孝扬先生,是中国香港的一位著名合唱指挥家,他早期生活于内地时就一直致力于将优秀的音乐作品改编创作为合唱作品。在1974年移居香港后就始终热心于香港和内地的艺术交流,他陆陆续续创作改编了《我和我的祖国》、《马儿你慢些走》、《我爱你,中国》、《思念》、《东方之珠》等合唱作品。在他的合唱作品中,所采用到的改编技法非常简炼,注重作品中各声部的合唱性,其声部进行十分合理流畅,他改编的那些合唱作品无一不深深地流露出对祖国炙热的爱。刘先生还改编了大量由当时流行天后邓丽君演唱过的歌曲,如《阿里山的姑娘》、《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等。在2008年,《刘孝扬新编合唱曲集: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刘孝扬改编的流行音乐合唱作品分析与研究名曲辑》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这不但是刘孝扬先生一直努力致力于中国流行音乐合唱作品创作与发展的一个见证,也展现出刘先生合唱改编作品“将艺术通俗化,将通俗艺术化”的艺术创作宗旨。
(三)歌词的分析
在陈蝶衣的原词中,洋溢着宋词雅韵。歌词的大概意思是写一位年轻少女于森林游玩时,相遇到了自己很欣赏的对象,那一瞬间顿时情窦初开,心中满溢着爱的情意,但等到她刚鼓足勇气准备上前搭话时,天公就偏偏有意刁难下起一阵无情大雨,所以还没来得及说话,那个他便失去了踪影。而相思的种子已由此深深植入了少女心田。因为这相思之情总是萦绕于心头而挥之不去,最后只能像歌词中“匆匆地走入森林中”又来到第一次相遇的地方等待相思对象的再次出现,然而原地等待的结果是“看不到他的行踪”,由此十分失望伤心,进而萌生出“相思有什么用”的念头。一直到听到那儿敲响了南屏晚钟,才“催醒了相思梦” 感受到晚风的轻送, “看到了夕阳红”。歌词中寥寥几句,就点破了那种少女初恋情愫的朦胧及美好。尤其歌词末尾那一句“我走出了丛丛森林,又看到了夕阳红”很有点睛之妙。文以曲为贵,歌词中所包含的故事情节跌宕曲折,而用词又十分之精辟含蓄,所以这首歌词属于难得的经典佳作。
这一歌词在最终成曲时方达先生作了一点点改动,就是把词中的“相思”改成了“思乡”,这样使得歌词意境由个人的儿女相思升华为对故园以及故国的眷恋与怀念。
二、对原歌曲《南屏晚钟》的音乐分析
(一)原歌曲的曲式结构分析
原作品《南屏晚钟》的曲式结构可以看成流行歌曲中经常采用的三段式,即带有再现的三段式,其中A段与A段、 B段与B段都为复乐段结构,最后的A段为再现段。歌曲的具体结构如下面图式所示:
全曲开头引子部分的旋律实际是采用了A段中第一二小节的曲调,然后向下进行两次非严格的三度模进后而组成,引子主要起着烘托作用,为全曲轻快悠扬的基本情绪作了铺垫。
歌曲的A段旋律是由二个方整的句子组成,乐句比较长每句都有8小节。第一句旋律音是直接从小节第二拍的徵音开始,并且是弱起进入,曲调从音高组成来看三音组的特点十分明显(三音组即小三度加大二度的组合),所以从旋法来看旋律属于较明显的民族调式风格,调式是B宫调式,第一句落音落在在中音区的徵上,节奏较简单明了,综合歌词与句法来看,这一乐句可继续细分为两个乐节,每个乐节为方整的4小节。本段第二句旋律是第一句的平行句子, 同样可以划分为2个乐节。A段的两个大乐句中,每个乐句的后三个乐节每乐节之间首尾音相同,这属于旋律发展中典型的“鱼咬尾”式进行,这样旋律进行更为连贯流畅。A段最后一个乐节的落音为商,而没有停留在宫音,是因为歌词的第一段与第二段是并列关系,所以作曲家就采用了复乐段的结构方式来谱写第二段歌词。
A段与A段为平行复乐段关系, A段停留于商,而A段则呼应地落到宫音上,这样的终止安排属于非常典型的复乐段终止方式。整个A段与A段的详细结构图示为:B段是整首曲子的对比段落,也是整个歌曲的高潮所在,旋律直接从全曲的最高音b2进入,这一个乐句长度有9小节,它又可以细分为两个乐节,两个乐节的落音都时值较长, B段第二句的旋律又以“鱼咬尾”方式开始,这样两个乐句就有很自然的联系, 第二句的旋律节奏紧凑,与第一句在节奏与句式上都形成对照,最后以商音作为结束,整个B段两句的旋律为9+8不等长的句式结构。
(二)原歌曲的音域
全曲的音域为
(三)原歌曲的调式调性
全曲的调式调性一直为五声B宫调式。
三、合唱版《南屏晚钟》分析
(一)合唱版曲式结构的分析
合唱版本的曲式结构没做改变保留了原歌曲的曲式结构,还是带有再现的三段式。
(二)合唱版本的演唱音域
为使原曲更适应于合唱性,其音域改变为
(三)合唱版本的调性处理
合唱版本的调性未作改变,仍保留原歌曲的调性。
(四)合唱版本的技法分析
A段男高音声部唱主旋律,采用支声式复调写法写成男低声部的旋律,其伴奏音型十分简洁,以柱式织体为主;A段中,主旋律改由男低声部演唱, 然后将主旋律向上三度非严格模进写成男高声部旋律,伴奏织体有所变化,右手附带有两个声部的旋律,到A段第二乐句时左手伴奏变为和弦分解。
B段开始句“南屏晚钟随风飘动”中主要采用简单的模仿式复调写法构成其中两个声部,主旋律声部采用男高音演唱,在主旋律进入两小节后旋律在低音区做八度模仿回应由男低音演唱,这两个声部在第二乐节时又成为自由对比;整个B段的第二乐句技法又有变化,以支声式复调写法为主, 伴奏织体以分解和弦为主,主旋律安排在上, 同时进行的低声部旋律只是比主旋律低了三度,作支声式复合。B段与B段的不同在于B段的第一乐句中男低音声部是与主旋律作三度的模仿回应,而后面其他部分的写法都与B段基本一致。
最后的A段与A段比较主要是伴奏的织体明显要比A段加厚很多,其中右手的主旋律是三度加厚,左手是柱式和弦,所以整体的织体就加厚很多。
歌曲《南屏晚钟》本来就是一首旋律悠扬,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的经典老歌,经过刘孝扬先生的改编后,更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又成为合唱艺术宝库中的一首佳作。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C0144。
参考文献:
[1]李凌,薛范.名歌经典·中国作品卷Ⅰ:1949年建国后的当代歌曲[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5.
[2]刘孝扬.刘孝扬新编合唱曲集 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名曲辑[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全曲的音域为
(三)原歌曲的调式调性
全曲的调式调性一直为五声B宫调式。
三、合唱版《南屏晚钟》分析
(一)合唱版曲式结构的分析
合唱版本的曲式结构没做改变保留了原歌曲的曲式结构,还是带有再现的三段式。
(二)合唱版本的演唱音域
为使原曲更适应于合唱性,其音域改变为
(三)合唱版本的调性处理
合唱版本的调性未作改变,仍保留原歌曲的调性。
(四)合唱版本的技法分析
A段男高音声部唱主旋律,采用支声式复调写法写成男低声部的旋律,其伴奏音型十分简洁,以柱式织体为主;A段中,主旋律改由男低声部演唱, 然后将主旋律向上三度非严格模进写成男高声部旋律,伴奏织体有所变化,右手附带有两个声部的旋律,到A段第二乐句时左手伴奏变为和弦分解。
B段开始句“南屏晚钟随风飘动”中主要采用简单的模仿式复调写法构成其中两个声部,主旋律声部采用男高音演唱,在主旋律进入两小节后旋律在低音区做八度模仿回应由男低音演唱,这两个声部在第二乐节时又成为自由对比;整个B段的第二乐句技法又有变化,以支声式复调写法为主, 伴奏织体以分解和弦为主,主旋律安排在上, 同时进行的低声部旋律只是比主旋律低了三度,作支声式复合。B段与B段的不同在于B段的第一乐句中男低音声部是与主旋律作三度的模仿回应,而后面其他部分的写法都与B段基本一致。
最后的A段与A段比较主要是伴奏的织体明显要比A段加厚很多,其中右手的主旋律是三度加厚,左手是柱式和弦,所以整体的织体就加厚很多。
歌曲《南屏晚钟》本来就是一首旋律悠扬,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的经典老歌,经过刘孝扬先生的改编后,更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又成为合唱艺术宝库中的一首佳作。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C0144。
参考文献:
[1]李凌,薛范.名歌经典·中国作品卷Ⅰ:1949年建国后的当代歌曲[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5.
[2]刘孝扬.刘孝扬新编合唱曲集 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名曲辑[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全曲的音域为
(三)原歌曲的调式调性
全曲的调式调性一直为五声B宫调式。
三、合唱版《南屏晚钟》分析
(一)合唱版曲式结构的分析
合唱版本的曲式结构没做改变保留了原歌曲的曲式结构,还是带有再现的三段式。
(二)合唱版本的演唱音域
为使原曲更适应于合唱性,其音域改变为
(三)合唱版本的调性处理
合唱版本的调性未作改变,仍保留原歌曲的调性。
(四)合唱版本的技法分析
A段男高音声部唱主旋律,采用支声式复调写法写成男低声部的旋律,其伴奏音型十分简洁,以柱式织体为主;A段中,主旋律改由男低声部演唱, 然后将主旋律向上三度非严格模进写成男高声部旋律,伴奏织体有所变化,右手附带有两个声部的旋律,到A段第二乐句时左手伴奏变为和弦分解。
B段开始句“南屏晚钟随风飘动”中主要采用简单的模仿式复调写法构成其中两个声部,主旋律声部采用男高音演唱,在主旋律进入两小节后旋律在低音区做八度模仿回应由男低音演唱,这两个声部在第二乐节时又成为自由对比;整个B段的第二乐句技法又有变化,以支声式复调写法为主, 伴奏织体以分解和弦为主,主旋律安排在上, 同时进行的低声部旋律只是比主旋律低了三度,作支声式复合。B段与B段的不同在于B段的第一乐句中男低音声部是与主旋律作三度的模仿回应,而后面其他部分的写法都与B段基本一致。
最后的A段与A段比较主要是伴奏的织体明显要比A段加厚很多,其中右手的主旋律是三度加厚,左手是柱式和弦,所以整体的织体就加厚很多。
歌曲《南屏晚钟》本来就是一首旋律悠扬,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的经典老歌,经过刘孝扬先生的改编后,更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又成为合唱艺术宝库中的一首佳作。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C0144。
参考文献:
[1]李凌,薛范.名歌经典·中国作品卷Ⅰ:1949年建国后的当代歌曲[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5.
[2]刘孝扬.刘孝扬新编合唱曲集 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名曲辑[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