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琴套曲《蝴蝶》的浪漫主义特征及其演奏方法

张娓
摘要:《蝴蝶》是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最具代表性的标题性钢琴套曲。该曲中不仅饱含了舒曼本人对于音乐的见解,还深刻地反映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特点。由于深受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舒曼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文学性特征的音乐元素,将文学与音乐结合进行创作是舒曼的音乐作品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蝴蝶》作为舒曼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其所体现的浪漫主义特征和文学思想可见一斑。本文简要阐述了《蝴蝶》这部作品,并对《蝴蝶》中所包含的浪漫主义特征及其演奏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舒曼 钢琴套曲《蝴蝶》 浪漫主义特征 演奏方法
罗伯特·舒曼是十九世纪最为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他作为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核心人物,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广泛的音乐体裁和旋律多变都是舒曼音乐风格的体现。舒曼勇于打破传统音乐的创作模式,开创了钢琴套曲,并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和自己对于音乐的独特见解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当中。《蝴蝶》创作于1829年,是舒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作品也因其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而广受人们的喜爱。
一、钢琴套曲《蝴蝶》
舒曼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浪漫主义的风格,他用自己独特的钢琴艺术表现手法来将浪漫主义完美地融入进音乐的创作中,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方式也让钢琴音乐更富有内涵,为听众带去了更为丰富的听觉盛宴。舒曼是钢琴套曲的开创者,《蝴蝶》这一部钢琴套曲是舒曼的得意之作,同时亦是一部充满着浪漫主义和文学性质的钢琴音乐作品。舒曼善于在作品中对人物的心理特征进行描绘,他并不拘于表现音乐的形式化,而是注重作品情感的表达。《蝴蝶》由12部小曲组成,每一首小曲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曲式和调性的变化也十分多样。舒曼将文学元素和音乐元素融入进了钢琴的演奏中,并以此凸显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蝴蝶》是由文学作品《少不更事的年岁》末尾提取出的音乐内容为基础来进行创作的,整首乐曲描述的是化装舞会中发生的浪漫爱情故事,属于舒曼早期的音乐作品。
二、钢琴曲《蝴蝶》的浪漫主义特征
(一)充满文学意味的标题
钢琴套曲《蝴蝶》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舒曼极具文学意味的一首作品。舒曼的作品向来旋律优美,他认为,做一名艺术家,首先要将自己作为诗人去进行创作,因此,《蝴蝶》这首曲子里不仅有十二个极富文学意味的标题,连这首曲子本身的标题也具有双关的含义。《蝴蝶》既可以指翩翩飞舞的蝴蝶,也可以指假面舞会中所使用的蝴蝶面具。这首曲子一共由12段钢琴小曲组成,采用的是圆舞曲形式编写。舒曼喜爱用简洁的词语来概括曲子的内容,这种曲目标题往往更能够让听众对曲子本身产生强烈的好奇和探究心理,从而能够仔细聆听音乐以及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由于舒曼对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追求,使得钢琴套曲《蝴蝶》中的标题都与乐曲内容相互呼应,吻合乐曲的旋律,不仅让乐曲多了一层浪漫,还使乐曲的标题更富有文学内涵。在《蝴蝶》的命名上舒曼着重加深其双重的象征意味,一是整首曲子的创作过程犹如蝴蝶的生长、蜕变一样,最终都会变得优美而又夺目,二是象征着假面舞会上浪漫而神秘的景象,乐曲中的情感如同蝴蝶飞出。《蝴蝶》这一标题既高度概括了整首乐曲的主旋律结构,又既具有浪漫主义文学的意味。
(二)性格迥异的音乐形象
“瓦尔特”与“乌尔特”是舒曼在这首钢琴套曲《蝴蝶》中着重倾注的两个音乐形象,这对双胞胎兄弟性格截然相反,一个开朗外向,一个沉稳内敛,这两个音乐形象恰恰又象征着舒曼自身所具有的双重人格特征,舒曼在现实生活中拥有两个笔名,一个张扬、活泼,就像是舒曼性格中开朗、喜爱追求多彩生活的一部分;而另一个内向、稳重的笔名就象征着舒曼在丰富的浪漫主义文学理念,这两种鲜明的性格形象的对比强烈的从第二首《瓦尔特的自画像》与第三首《乌尔特的自画像》中流露出来,听众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这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兄弟所代表的不同曲调。《瓦尔特的自画像》中,舒曼自一开始就选用了轻快的音符进行演奏,旋律的明亮与不停加快的速度完美的凸显了瓦尔特的外向和张扬,就像是舒曼性格中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那一部分,而在《乌尔特的自画像》中,为了体现乌尔特性格的内敛,舒曼采用了舒缓柔和的升f小调,让旋律保持在沉稳的曲调上,但乌尔特犹如舒曼的另一个人格特征,内心依然充满着浪漫主义情怀,因此,沉稳的乌尔特也会有做出令人惊讶的举动,这时,曲调就由升f小调变为了明亮的A大调,让听众的心也跟着旋律的变化而不断起伏。
(三)调式变化的多样性
舒曼在《蝴蝶》中采用了多样变化的调式来体现乐曲中丰富的音乐形象,12首小曲中不同的调性代表了不同的旋律,其中的曲式和声都十分丰富,甚至在一些短乐句结束后曲调就会立刻发生转变。多样化的调式与歌唱性的旋律让《蝴蝶》更具有浪漫派音乐的独特魅力。在前面三首曲子中,舒曼采用的是D大调与升f小调的切换来创作出风格迥异的音乐旋律,在第四首小曲中,为了凸显在化装舞会上男女不同的性格特征,舒曼将明朗的A大调和升f小调进行旋律的转换,全曲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味道。舒曼不仅在《蝴蝶》中一直保持浪漫主义的风格,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也时刻凸显浪漫主义的特色。
三、钢琴套曲《蝴蝶》的演奏方法
开场白部分以四三拍单句出现,用D大调牵引出化装舞会的场面,演奏者要注意把握曲调的气氛,控制气息带动旋律向上推动,保持旋律的连贯性,再在D大调属音A上减弱后直接进入第一部分。
《蝴蝶》这首钢琴套曲在演奏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曲式结构,第一部分D大调的四三拍与第十部分的四三拍和八三拍结合的单二部曲式极其相似,但又因为旋律的不同而具有微小的旋律变化,从而更好地抒发出了不同的情感。对于乐曲中八度连续的旋律特征,演奏者可以贴近琴键弹奏,使音符变得更为连贯流畅。
《蝴蝶》中的第二部分与第四部分都涉及到了急板的演奏方式,但第二段是四二拍的单一部曲式,在第一个音上要进行音调的提亮。对于这一部分的弹奏方式,演奏者既要让手指与琴键保持足够的接触面积,又要在接触的瞬间将力量通过腕部收回,使琴键的弹奏变得更为灵活。第四部分相对于第二部分而言旋律要更为缓和,演奏者要将发力点集中于掌关节上,放缓弹奏速度,在结尾以强音带出下一部分。
第三部分采用的是四三拍的单三部曲式,为了表达出“沉重的皮靴”这一主题,演奏者可以使用八度音旋律往后推进,在保持左手手掌牢固度的同时加深对键盘的触及力度,让键盘之间的旋律有一个明显的交替,由最开始的柔和曲调上升至明快的A大调,左手配合右手进行八度式推进,转而回到升f小调。
第五部分描写的是一位温柔美丽的女子,这部分采用了单二部曲式,旋律优雅抒情。先由降B大调作为起头,通过中板的演奏来呈现少女舞蹈时的优雅气质,左手的低音声部旋律与右手高音声部旋律相互呼应,将降B大调贯穿于全曲。
《蝴蝶》在第六部分采用了回旋曲式的演奏方式,这也是整首曲目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四三拍的旋律让键音的调性变化显得十分丰富,舒曼将节奏快慢的转换巧妙的融合进了琴键之中,从d小调开始一路走向F大调,在停在d和声小调上作为结束。
舒曼在第十、十一部分的演奏采用了一样的方式,技法上并无明显变化,演奏者只需保持旋律的连贯性即可。第十部分中间有大段的节奏重复使用,和声在三声部中进行变化又使得节奏极富声部色彩感。第十一部分的主节奏是波罗乃兹旋律,但舒曼在传统的波罗乃兹拍子中又加上了自己的独创,对旋律进行了重新编排,使这一部分格外富有幽默感而又显得十分辉煌。第十一部分的调性变化是整首《蝴蝶》中最多也是最为复杂的,参杂了波兰舞曲节奏的旋律将气氛推向了华丽和精致的高潮。
作为《蝴蝶》的最终章,第十二部分运用了四二拍与四三拍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弹奏,调性主要为D大调,对整首乐曲起到了一个收尾的作用。化装舞会即将进入尾声,旋律中情绪的把握显得十分关键,整首歌曲中的高潮已经完结,蝴蝶即将离场,演奏者要准确把握旋律的变化,A部分采用纵向与横向交错方式弹奏,B部分则要将复二部曲式的技法运用至琴键之上。演奏者在处理声音的层次变化时要准确拿捏主题的音色,利用踏板的速度来淡出整首歌曲,完成收尾。
参考文献:
[1]娜莎.浅谈舒曼《蝴蝶》的多种演奏技巧——使每一个音符附有灵魂[J].音乐大观,2013,(12).
[2]万春.舒曼钢琴曲《蝴蝶》的音乐特征与演奏技法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3]刘世慧.论舒曼钢琴套曲《蝴蝶》的演奏技术[J].大舞台,2009,(04).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