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书印制成本的合理控制
张毅
图书的成本构成复杂,影响的因素颇多,要想有效降低成本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如何降低成本、降低开支也就成了出版单位的永久话题。既然是不可回避的话题,那么就有必要客观地分析图书生产的每一个过程。图书印制成本不是越低越好,它不符合产品生产劳动的价值规律。只有合理控制图书的印制成本,实现出版单位和印制厂家双赢,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在图书市场化的今天,市场开发成本越来越高,利润率连续下滑,出版单位越来越注重出版物的成本控制。图书的成本主要由选题开发、编校加工、作者稿酬、印制加工、运输物流、企业管理等构成,印制加工成本是图书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合理控制图书的印制加工成本关系到出版企业的核心利益。图书的印制加工环节繁多,贯穿图书产品加工的始终,排版输出、印刷加工和运输物流,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相应的费用,单独一个环节费用不大,汇总起来就构成了图书的大部分成本,合理控制好每个生产加工环节的成本就等于控制好图书的主要成本,为图书的利润最大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一,有计划地进行排版输出
书稿在交付出版单位后,第一个生产环节是书稿的排版,它是图书生产产生成本的第一个生产环节。20世纪末,计算机排版在图书领域的应用大大地降低了排版工作的劳动强度,也有效地降低了图书排版的成本。但是我们也发现计算机排版存在着许多问题,排版的随意性、开本的繁多、计算机语言或字体引起的输出错误等,这些都会增加图书的成本。目前,许多书稿在开始排版时,存在内容残缺不全,标题层级混乱,大量重复的章节等类问题,书稿有问题,排版就不好进行,排版改排效率降低,出错的风险增加,这样单位书稿排版的成本就增加。
当下,图书开本有很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图书的外观尺寸,使得每一本图书都有自己独特个性。从图书成本的角度出发,图书的开本不宜太多。图书的最终尺寸是由全张纸的幅面大小和开数决定的。有些编辑为了与众不同,随意确定图书成品尺寸,而与其匹配的纸张规格并不存在。印刷厂为了达到编辑的要求,在裁切的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纸质浪费。出版单位应尽量统一图书开本,开本的统一是合理控制图书成本的关键环节,为图书生产后面的环节节约成本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排版系统的合理应用同样关系着图书成本的高低。选用适当的排版系统,减少因为排版系统而引起的输出错误,也是控制图书生产成本的有效办法。如国内大部分出版单位仍然在使用方正书版进行图书的排版工作,该书版在处理图文混排的图书时存在着转换拼版格式文件不便、拼版不便利和输出报错等缺陷,这样就会降低生产效率,增加图书的生产成本。出版单位应该选用比较合适的排版系统,降低出错的风险,同时也为丰富纸质图书的形态如数字出版等提供了方便。
第二,合理控制印制加工成本
图书的印制加工是有效控制成本的关键环节。为了控制印制加工成本,出版单位可以从纸张采购、印制制作、工艺选用、工价核算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入手,做好以上各方面的工作,图书的印制加工成本就会得到比较好的控制。
很多行业存在明显的销售淡旺季,淡季和旺季的销售产品价格差别很大,纸张销售也不例外,每年上半年价格相对稳定,6~10月份价格变化较大,下半年为纸张的传统销售旺季,价格就会提高,我们可以运用这个规律进行相对集中的纸张采购。一年下来,出版社就会节约不少纸张等原材料采购费用的支出。
图书的印制加工费用是按纸令或色令为单位来计算的。纸令和色令其实是相同的概念,色令是平版胶印彩色印刷的基本计量单位。一令纸(全张500张)印一次(印一色)为一色令。印二次(印二色)为二色令,如此类推。习惯上平版胶印印刷以“对开”规格为计量标准。一色令就等于印1000张纸,又称“对开色令”或“对开千印”。纸令是纸张的计量单位,印刷用纸以500全张为一令,一全张为两印张,所以一令就叫作1000印张。如十印张单色图书印制2000册,就是20令(5全张×2000张=10000张/500=20令)纸令,也是20千印色令。印张是图书的常用单位,一张全开纸单面印刷,或一个对开两面印刷称为一印张。图书印张多纸令数就多,印制成本就高。通过合理的编排,控制适当的印张数,最好不要出现0.25或0.125的印张数,0.25或0.125印张会按0.5印张计生产费用。
现代图书印制工艺繁多,丰富了图书的外在形态,也让图书变得越来越精美。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图书使用过多的印制工艺会增加图书的生产成本。图书的印制工艺主要有胶印、专色油墨胶印、丝印、烫印、模切和其他后加工工艺等。目前,有很多图书喜欢采用专色油墨印制,专色油墨材料价格高于普通油墨,在印刷专色油墨时纸张的放数比较大,如果印数少墨色不易印匀,印制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专色油墨印刷结算工价高于普通油墨印刷,这样图书的印制成本自然就会增加不少,所以,一般图书我们建议不要采用专色印刷。同样丝印、烫印结算工价也高于普通胶印,印刷时浪费纸张数量比胶印大,这无疑会增加图书的生产成本。图书的印后工艺主要有模切、覆膜和UV等,国内大部分图书都采用封面覆膜。覆膜后的图书,封面平整、光滑、硬挺,有一定的保护书籍的作用,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覆膜的一些不足,环保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一是薄膜材料在自然界不能降解,又难以回收,造成环境污染;二是在加工中有苯,对人身体有害,长期使用危害工人健康;三是覆膜后的纸张无法回收,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循环。UV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一般图书不需要覆膜或UV,这样不但可以降低成本也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图书的印刷工价核算也是降低图书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有关部门指导工价的基础上通过与图书承印厂家签订图书印制协议,在保证印刷业务总量和印制质量前提下,争取一定的折扣优惠。按需印刷又被称作绿色印刷或POD,POD是目前新兴的一种出版模式,或者说是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它可以有效地整合信息资源、物流资源、人力资源,降低图书印制成本,因此也就迅速地在业内展开。它的优点在于印量较低时可降低成本,快速印制小批量的书籍,可以帮助出版社有效解决样书、再版书和绝版书问题。
第三,选择快速便捷的运输物流
运输物流成本是现代图书的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销往全国各地,而图书由出版单位运输到全国各地的物流成本也相当高,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呢?很多出版单位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在主要销售区域印制、印制厂家直接发给客户和物流外包等,有效地节约了物流和仓储费用,降低了图书的生产成本。现代印刷企业大部分都是跨区域接单生产,地域性局限慢慢变得模糊,而且规模印制企业的印制质量也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如果在图书主要销售区域印制,物流成本就会直接下降。
物流外包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减少在途资金积压的有效手段,确实能够给供需双方带来较多的收益,出版企业选择第三方承担物流服务的情况将会更加普遍。因此,出版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理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实行物流外包或局部外包,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之一。
图书的成本构成复杂,影响的因素颇多,要想有效降低成本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如何降低成本、降低开支也就成了出版单位的永久话题。既然是不可回避的话题,那么就有必要客观地分析图书生产的每一个过程。图书印制成本不是越低越好,它不符合产品生产劳动的价值规律。只有合理控制图书的印制成本,实现出版单位和印制厂家双赢,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