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版《炎黄风情》之《云岭素描》音乐分析及演奏诠释
吴启健
摘要:《云岭素描》是鲍元恺《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朱培宾改编)里的第二部分,其中包括《小河淌水》、《放马山歌》、《雨不洒花花不红》和《猜调》四首以云南民歌为素材改编而成的钢琴曲。本文就四首乐曲进行音乐本体分析,并从实践角度对弹奏中会出现的某些重难点片段进行演奏诠释。
关键词:云岭素描 音乐分析 演奏诠释
云岭位于我国云南省的西北部,又称大雪山。云南,意即“彩云之南”,因为其地理位置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风光秀丽的彩云之南是民歌的高产之地,更有“十个云南人,九个唱民歌”的美誉,云南山水秀丽,风光旖旎,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及民族服饰,民歌曲调优美动人,如《小河淌水》、《弥渡山歌》、《赶马调》、《耍山调》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曲。我国不少作曲名家都曾以云南民歌为素材,改编创作了许多钢琴曲。例如:王建中、朱贱耳、沈传薪、郭志鸿都分别根据五首云南民歌改编成为钢琴曲,巧合的是最后都不约而同地命名为《云南民歌五首》。
一、小河淌水
取材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同名民歌,此曲有“东方小夜曲”的美称,旋律动听,歌词质朴,意境优美,仿佛描绘出一幅诗情画意的景象,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第1-8小节是前奏部分,调式为G羽调式,速度是广板,用很弱的力度奏出,右手八度需注意切分节奏的强弱拍位置关系,左手连续使用了几个九和弦,增强了神秘感,仿佛蒙上了一层面纱,为下面乐曲的进行做了很好的铺垫,紧接着一连串的如流水般的下行及上行单音对标题起到点题作用。9-24小节是A乐段,此时的速度变为柔版,经过两个小节的间奏后,第11小节主题开始出现(见谱例1),此段采取了左右手主题旋律交替出现的形式,11-15小节旋律声部由右手弹奏,16-21换成由左手控制旋律,右手是以三连音节奏型的分解和弦。
谱例1
第25-36小节为a乐段的第一次变化再现段,此时的旋律声部重新回归于右手弹奏,速度在经过a段结尾的渐慢之中回归到原速中来,织体形式于a段基本一致,但声部增加为三个声部,中声部采取两只手轮流弹奏的方式,技术上更为复杂。第37-46小节为间奏,这段间奏是前奏的变化再现,显著的改变是音高及标记力度上的变化,情绪上涨,蓄势待发。第47-61小节为a乐段的第二次变化再现,最大的变化是调式转到降B羽调式上,织体加密为十六分音符及六连音,声部增加为四个声部,音响效果更为宏大,力度也增加到ff,掀起全曲的高潮。最后的61-68小节是尾奏,逐渐回归至静谧中。
二、放马山歌
这首乐曲源自一首云南的“矮腔山歌”,音调虽然高亢,但音域实际只有五度,旋律集中于高音区,只用到了四个音,是一首非常小巧精致的作品,表现了放马人质朴、豪爽、洒脱的性格。乐曲开头的三个小节是前奏,2/4拍,A羽调式,小快板,前两个小节运用了上行刮奏技术,模仿了马鞭的声音(见谱例2)。第4小节主题出现,右手奏出歌曲旋律音符,左手加以半分解和弦跳音,描绘了马在山间奔跑的情景。第15小节主题交替到由左手来弹奏,右手配以切分和弦。
谱例2
B乐段从22小节开始,这段采用的是另一首云南民歌《赶马调》的旋律,犹如牧马人悠然自得地躺在大草原上小憩片刻,任由马儿在一旁撒欢的场景。此时调式转为#F羽调式,演奏速度也形成很大对比,转为行板的速度(见谱例3)。弹奏时内心要跟着哼唱乐曲旋律,长串琶音要一气呵成的完成下键动作,音色连贯并由强弱走向,25小节开始的左手低音触键需厚实稳重,给予旋律有力的支持。
谱例3
第52小节开始直到结尾为A乐段的变化再现,速度回归到小快板,起变化的是右手演奏旋律部分音高上移了一个八度,其它的基本与A乐段完全一致,最后在很强的力度中响亮地结束乐曲。
三、雨不洒花花不红
此曲取材于同名云南民歌,这是一首爱情歌曲,表达了青年男女之间相互的爱慕之情,曲调婉转,在当地广为流传。这首钢琴曲为F羽调式,3/4拍,速度是中板,开头的1-6小节是乐曲的前奏部分,用很轻的力度慢慢奏出。主题旋律在第7小节开始出现,且还是由左手来弹奏,右手是三连音的伴奏音型,这段的难点是左右手音符的对位,附点音符对三连音以及十六分音符对三连音都是需要注意的技术难题,情绪舒缓,娓娓道来(见谱例4)。
谱例4
在经过17和18小节的间奏之后,主题再一次出现,这次旋律声部改为由右手弹奏,左手也变为一连串的三连音,和a段相比,左右手的职能互换了位置。第28-35小节是对a段的第二次变化再现,此时的旋律音和伴奏音型均扩充为八度音,音响色彩更加丰富和更有气魄,这也是全曲的高潮段落,左手除了负责低音级进的功能以外,还担负着中声部推动力的作用(见谱例5)。最后36-46小节是尾奏,在很弱的力度中渐慢安静地结束乐曲。
谱例5
四、猜调
《猜调》是云南的一首犹如急智绕口令般的猜谜歌,主要在昆明地区流传,乐曲节奏欢快紧凑,情绪诙谐幽默,天真活泼。曲式结构为三部曲式,A乐段的调式为A徵调式,2/4拍,速度是小快板,乐曲开头的音乐术语标记为的诙谐且富有生机充满活力。乐曲开头开门见山,右手欢快直率地奏出主旋律,左手则配以断奏形式的半分解和弦(见谱例6)。第11小节开始是对前一乐句的变化再现,右手旋律声部弹奏的音符基本没变化,左手则改成了以分解和弦为伴奏织体。第22小节开始是第二次变化再现,此时主旋律以单音形式出现在左手,右手辅以分解和弦。演奏此段注意触键干脆、利索,跳音时离键迅速,把握好民歌曲调的气息,演奏此曲将会妙趣横生。
谱例6
第33-63小节为乐曲的对比性中部,调式转为A商调式,速度也降为行板,力度是中弱,各方面均以原先形成很大反差,这个部分的素材来源是另一首云南民歌《安宁州》的曲调(见谱例38)。旋律优美抒情,仿佛孩子们在经过兴高采烈的猜谜游戏后玩累了中停片刻进行短暂的休息。此段的技术要求不高,由两个声部构成,需要注意左右手音响的均衡。第49小节开始旋律换由左手弹奏,右手的双音非连奏要整齐下键,控制音量,不喧宾夺主。
乐曲在第64小节开始再现部,回到《猜调》的旋律中来,调式也回归A徵调式,情绪再次来到诙谐且富有生机充满活力。仿佛描绘了孩子们在经过短暂休整后,精神抖擞,再次投入到愉快的游戏中来。
五、结语
《云岭素描》里选用了多首云南地区的民歌作为创作素材,这体现了鲍元恺先生对我国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热爱,在这部由管弦乐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里,显现了作者“中西合璧”的创作理念和“融合”的艺术思想,在其中运用了西方的曲式结构、调式和声和配器手法,并把这些作曲技法和我国的民歌、戏曲和民族器乐等因素结合起来,浑然天成,融为一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好民族音乐这块宝藏,不断地传承和借鉴创新,这样我国的民族音乐才能在发展迅猛日新月异的世界音乐中紧贴潮流,站稳脚步,坐拥其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王耀华.中国民族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3]朱培宾.我是怎样改编《炎黄风情》的[D].厦门:厦门大学,2008年.
[4]王乐.解读《炎黄风情》的音乐密码[J].艺术教育,2008,(10).
摘要:《云岭素描》是鲍元恺《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朱培宾改编)里的第二部分,其中包括《小河淌水》、《放马山歌》、《雨不洒花花不红》和《猜调》四首以云南民歌为素材改编而成的钢琴曲。本文就四首乐曲进行音乐本体分析,并从实践角度对弹奏中会出现的某些重难点片段进行演奏诠释。
关键词:云岭素描 音乐分析 演奏诠释
云岭位于我国云南省的西北部,又称大雪山。云南,意即“彩云之南”,因为其地理位置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风光秀丽的彩云之南是民歌的高产之地,更有“十个云南人,九个唱民歌”的美誉,云南山水秀丽,风光旖旎,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及民族服饰,民歌曲调优美动人,如《小河淌水》、《弥渡山歌》、《赶马调》、《耍山调》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曲。我国不少作曲名家都曾以云南民歌为素材,改编创作了许多钢琴曲。例如:王建中、朱贱耳、沈传薪、郭志鸿都分别根据五首云南民歌改编成为钢琴曲,巧合的是最后都不约而同地命名为《云南民歌五首》。
一、小河淌水
取材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同名民歌,此曲有“东方小夜曲”的美称,旋律动听,歌词质朴,意境优美,仿佛描绘出一幅诗情画意的景象,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第1-8小节是前奏部分,调式为G羽调式,速度是广板,用很弱的力度奏出,右手八度需注意切分节奏的强弱拍位置关系,左手连续使用了几个九和弦,增强了神秘感,仿佛蒙上了一层面纱,为下面乐曲的进行做了很好的铺垫,紧接着一连串的如流水般的下行及上行单音对标题起到点题作用。9-24小节是A乐段,此时的速度变为柔版,经过两个小节的间奏后,第11小节主题开始出现(见谱例1),此段采取了左右手主题旋律交替出现的形式,11-15小节旋律声部由右手弹奏,16-21换成由左手控制旋律,右手是以三连音节奏型的分解和弦。
谱例1
第25-36小节为a乐段的第一次变化再现段,此时的旋律声部重新回归于右手弹奏,速度在经过a段结尾的渐慢之中回归到原速中来,织体形式于a段基本一致,但声部增加为三个声部,中声部采取两只手轮流弹奏的方式,技术上更为复杂。第37-46小节为间奏,这段间奏是前奏的变化再现,显著的改变是音高及标记力度上的变化,情绪上涨,蓄势待发。第47-61小节为a乐段的第二次变化再现,最大的变化是调式转到降B羽调式上,织体加密为十六分音符及六连音,声部增加为四个声部,音响效果更为宏大,力度也增加到ff,掀起全曲的高潮。最后的61-68小节是尾奏,逐渐回归至静谧中。
二、放马山歌
这首乐曲源自一首云南的“矮腔山歌”,音调虽然高亢,但音域实际只有五度,旋律集中于高音区,只用到了四个音,是一首非常小巧精致的作品,表现了放马人质朴、豪爽、洒脱的性格。乐曲开头的三个小节是前奏,2/4拍,A羽调式,小快板,前两个小节运用了上行刮奏技术,模仿了马鞭的声音(见谱例2)。第4小节主题出现,右手奏出歌曲旋律音符,左手加以半分解和弦跳音,描绘了马在山间奔跑的情景。第15小节主题交替到由左手来弹奏,右手配以切分和弦。
谱例2
B乐段从22小节开始,这段采用的是另一首云南民歌《赶马调》的旋律,犹如牧马人悠然自得地躺在大草原上小憩片刻,任由马儿在一旁撒欢的场景。此时调式转为#F羽调式,演奏速度也形成很大对比,转为行板的速度(见谱例3)。弹奏时内心要跟着哼唱乐曲旋律,长串琶音要一气呵成的完成下键动作,音色连贯并由强弱走向,25小节开始的左手低音触键需厚实稳重,给予旋律有力的支持。
谱例3
第52小节开始直到结尾为A乐段的变化再现,速度回归到小快板,起变化的是右手演奏旋律部分音高上移了一个八度,其它的基本与A乐段完全一致,最后在很强的力度中响亮地结束乐曲。
三、雨不洒花花不红
此曲取材于同名云南民歌,这是一首爱情歌曲,表达了青年男女之间相互的爱慕之情,曲调婉转,在当地广为流传。这首钢琴曲为F羽调式,3/4拍,速度是中板,开头的1-6小节是乐曲的前奏部分,用很轻的力度慢慢奏出。主题旋律在第7小节开始出现,且还是由左手来弹奏,右手是三连音的伴奏音型,这段的难点是左右手音符的对位,附点音符对三连音以及十六分音符对三连音都是需要注意的技术难题,情绪舒缓,娓娓道来(见谱例4)。
谱例4
在经过17和18小节的间奏之后,主题再一次出现,这次旋律声部改为由右手弹奏,左手也变为一连串的三连音,和a段相比,左右手的职能互换了位置。第28-35小节是对a段的第二次变化再现,此时的旋律音和伴奏音型均扩充为八度音,音响色彩更加丰富和更有气魄,这也是全曲的高潮段落,左手除了负责低音级进的功能以外,还担负着中声部推动力的作用(见谱例5)。最后36-46小节是尾奏,在很弱的力度中渐慢安静地结束乐曲。
谱例5
四、猜调
《猜调》是云南的一首犹如急智绕口令般的猜谜歌,主要在昆明地区流传,乐曲节奏欢快紧凑,情绪诙谐幽默,天真活泼。曲式结构为三部曲式,A乐段的调式为A徵调式,2/4拍,速度是小快板,乐曲开头的音乐术语标记为的诙谐且富有生机充满活力。乐曲开头开门见山,右手欢快直率地奏出主旋律,左手则配以断奏形式的半分解和弦(见谱例6)。第11小节开始是对前一乐句的变化再现,右手旋律声部弹奏的音符基本没变化,左手则改成了以分解和弦为伴奏织体。第22小节开始是第二次变化再现,此时主旋律以单音形式出现在左手,右手辅以分解和弦。演奏此段注意触键干脆、利索,跳音时离键迅速,把握好民歌曲调的气息,演奏此曲将会妙趣横生。
谱例6
第33-63小节为乐曲的对比性中部,调式转为A商调式,速度也降为行板,力度是中弱,各方面均以原先形成很大反差,这个部分的素材来源是另一首云南民歌《安宁州》的曲调(见谱例38)。旋律优美抒情,仿佛孩子们在经过兴高采烈的猜谜游戏后玩累了中停片刻进行短暂的休息。此段的技术要求不高,由两个声部构成,需要注意左右手音响的均衡。第49小节开始旋律换由左手弹奏,右手的双音非连奏要整齐下键,控制音量,不喧宾夺主。
乐曲在第64小节开始再现部,回到《猜调》的旋律中来,调式也回归A徵调式,情绪再次来到诙谐且富有生机充满活力。仿佛描绘了孩子们在经过短暂休整后,精神抖擞,再次投入到愉快的游戏中来。
五、结语
《云岭素描》里选用了多首云南地区的民歌作为创作素材,这体现了鲍元恺先生对我国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热爱,在这部由管弦乐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里,显现了作者“中西合璧”的创作理念和“融合”的艺术思想,在其中运用了西方的曲式结构、调式和声和配器手法,并把这些作曲技法和我国的民歌、戏曲和民族器乐等因素结合起来,浑然天成,融为一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好民族音乐这块宝藏,不断地传承和借鉴创新,这样我国的民族音乐才能在发展迅猛日新月异的世界音乐中紧贴潮流,站稳脚步,坐拥其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王耀华.中国民族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3]朱培宾.我是怎样改编《炎黄风情》的[D].厦门:厦门大学,2008年.
[4]王乐.解读《炎黄风情》的音乐密码[J].艺术教育,2008,(10).
摘要:《云岭素描》是鲍元恺《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朱培宾改编)里的第二部分,其中包括《小河淌水》、《放马山歌》、《雨不洒花花不红》和《猜调》四首以云南民歌为素材改编而成的钢琴曲。本文就四首乐曲进行音乐本体分析,并从实践角度对弹奏中会出现的某些重难点片段进行演奏诠释。
关键词:云岭素描 音乐分析 演奏诠释
云岭位于我国云南省的西北部,又称大雪山。云南,意即“彩云之南”,因为其地理位置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风光秀丽的彩云之南是民歌的高产之地,更有“十个云南人,九个唱民歌”的美誉,云南山水秀丽,风光旖旎,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及民族服饰,民歌曲调优美动人,如《小河淌水》、《弥渡山歌》、《赶马调》、《耍山调》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曲。我国不少作曲名家都曾以云南民歌为素材,改编创作了许多钢琴曲。例如:王建中、朱贱耳、沈传薪、郭志鸿都分别根据五首云南民歌改编成为钢琴曲,巧合的是最后都不约而同地命名为《云南民歌五首》。
一、小河淌水
取材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同名民歌,此曲有“东方小夜曲”的美称,旋律动听,歌词质朴,意境优美,仿佛描绘出一幅诗情画意的景象,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第1-8小节是前奏部分,调式为G羽调式,速度是广板,用很弱的力度奏出,右手八度需注意切分节奏的强弱拍位置关系,左手连续使用了几个九和弦,增强了神秘感,仿佛蒙上了一层面纱,为下面乐曲的进行做了很好的铺垫,紧接着一连串的如流水般的下行及上行单音对标题起到点题作用。9-24小节是A乐段,此时的速度变为柔版,经过两个小节的间奏后,第11小节主题开始出现(见谱例1),此段采取了左右手主题旋律交替出现的形式,11-15小节旋律声部由右手弹奏,16-21换成由左手控制旋律,右手是以三连音节奏型的分解和弦。
谱例1
第25-36小节为a乐段的第一次变化再现段,此时的旋律声部重新回归于右手弹奏,速度在经过a段结尾的渐慢之中回归到原速中来,织体形式于a段基本一致,但声部增加为三个声部,中声部采取两只手轮流弹奏的方式,技术上更为复杂。第37-46小节为间奏,这段间奏是前奏的变化再现,显著的改变是音高及标记力度上的变化,情绪上涨,蓄势待发。第47-61小节为a乐段的第二次变化再现,最大的变化是调式转到降B羽调式上,织体加密为十六分音符及六连音,声部增加为四个声部,音响效果更为宏大,力度也增加到ff,掀起全曲的高潮。最后的61-68小节是尾奏,逐渐回归至静谧中。
二、放马山歌
这首乐曲源自一首云南的“矮腔山歌”,音调虽然高亢,但音域实际只有五度,旋律集中于高音区,只用到了四个音,是一首非常小巧精致的作品,表现了放马人质朴、豪爽、洒脱的性格。乐曲开头的三个小节是前奏,2/4拍,A羽调式,小快板,前两个小节运用了上行刮奏技术,模仿了马鞭的声音(见谱例2)。第4小节主题出现,右手奏出歌曲旋律音符,左手加以半分解和弦跳音,描绘了马在山间奔跑的情景。第15小节主题交替到由左手来弹奏,右手配以切分和弦。
谱例2
B乐段从22小节开始,这段采用的是另一首云南民歌《赶马调》的旋律,犹如牧马人悠然自得地躺在大草原上小憩片刻,任由马儿在一旁撒欢的场景。此时调式转为#F羽调式,演奏速度也形成很大对比,转为行板的速度(见谱例3)。弹奏时内心要跟着哼唱乐曲旋律,长串琶音要一气呵成的完成下键动作,音色连贯并由强弱走向,25小节开始的左手低音触键需厚实稳重,给予旋律有力的支持。
谱例3
第52小节开始直到结尾为A乐段的变化再现,速度回归到小快板,起变化的是右手演奏旋律部分音高上移了一个八度,其它的基本与A乐段完全一致,最后在很强的力度中响亮地结束乐曲。
三、雨不洒花花不红
此曲取材于同名云南民歌,这是一首爱情歌曲,表达了青年男女之间相互的爱慕之情,曲调婉转,在当地广为流传。这首钢琴曲为F羽调式,3/4拍,速度是中板,开头的1-6小节是乐曲的前奏部分,用很轻的力度慢慢奏出。主题旋律在第7小节开始出现,且还是由左手来弹奏,右手是三连音的伴奏音型,这段的难点是左右手音符的对位,附点音符对三连音以及十六分音符对三连音都是需要注意的技术难题,情绪舒缓,娓娓道来(见谱例4)。
谱例4
在经过17和18小节的间奏之后,主题再一次出现,这次旋律声部改为由右手弹奏,左手也变为一连串的三连音,和a段相比,左右手的职能互换了位置。第28-35小节是对a段的第二次变化再现,此时的旋律音和伴奏音型均扩充为八度音,音响色彩更加丰富和更有气魄,这也是全曲的高潮段落,左手除了负责低音级进的功能以外,还担负着中声部推动力的作用(见谱例5)。最后36-46小节是尾奏,在很弱的力度中渐慢安静地结束乐曲。
谱例5
四、猜调
《猜调》是云南的一首犹如急智绕口令般的猜谜歌,主要在昆明地区流传,乐曲节奏欢快紧凑,情绪诙谐幽默,天真活泼。曲式结构为三部曲式,A乐段的调式为A徵调式,2/4拍,速度是小快板,乐曲开头的音乐术语标记为的诙谐且富有生机充满活力。乐曲开头开门见山,右手欢快直率地奏出主旋律,左手则配以断奏形式的半分解和弦(见谱例6)。第11小节开始是对前一乐句的变化再现,右手旋律声部弹奏的音符基本没变化,左手则改成了以分解和弦为伴奏织体。第22小节开始是第二次变化再现,此时主旋律以单音形式出现在左手,右手辅以分解和弦。演奏此段注意触键干脆、利索,跳音时离键迅速,把握好民歌曲调的气息,演奏此曲将会妙趣横生。
谱例6
第33-63小节为乐曲的对比性中部,调式转为A商调式,速度也降为行板,力度是中弱,各方面均以原先形成很大反差,这个部分的素材来源是另一首云南民歌《安宁州》的曲调(见谱例38)。旋律优美抒情,仿佛孩子们在经过兴高采烈的猜谜游戏后玩累了中停片刻进行短暂的休息。此段的技术要求不高,由两个声部构成,需要注意左右手音响的均衡。第49小节开始旋律换由左手弹奏,右手的双音非连奏要整齐下键,控制音量,不喧宾夺主。
乐曲在第64小节开始再现部,回到《猜调》的旋律中来,调式也回归A徵调式,情绪再次来到诙谐且富有生机充满活力。仿佛描绘了孩子们在经过短暂休整后,精神抖擞,再次投入到愉快的游戏中来。
五、结语
《云岭素描》里选用了多首云南地区的民歌作为创作素材,这体现了鲍元恺先生对我国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热爱,在这部由管弦乐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里,显现了作者“中西合璧”的创作理念和“融合”的艺术思想,在其中运用了西方的曲式结构、调式和声和配器手法,并把这些作曲技法和我国的民歌、戏曲和民族器乐等因素结合起来,浑然天成,融为一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好民族音乐这块宝藏,不断地传承和借鉴创新,这样我国的民族音乐才能在发展迅猛日新月异的世界音乐中紧贴潮流,站稳脚步,坐拥其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王耀华.中国民族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3]朱培宾.我是怎样改编《炎黄风情》的[D].厦门:厦门大学,2008年.
[4]王乐.解读《炎黄风情》的音乐密码[J].艺术教育,2008,(10).
摘要:《云岭素描》是鲍元恺《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朱培宾改编)里的第二部分,其中包括《小河淌水》、《放马山歌》、《雨不洒花花不红》和《猜调》四首以云南民歌为素材改编而成的钢琴曲。本文就四首乐曲进行音乐本体分析,并从实践角度对弹奏中会出现的某些重难点片段进行演奏诠释。
关键词:云岭素描 音乐分析 演奏诠释
云岭位于我国云南省的西北部,又称大雪山。云南,意即“彩云之南”,因为其地理位置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风光秀丽的彩云之南是民歌的高产之地,更有“十个云南人,九个唱民歌”的美誉,云南山水秀丽,风光旖旎,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及民族服饰,民歌曲调优美动人,如《小河淌水》、《弥渡山歌》、《赶马调》、《耍山调》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曲。我国不少作曲名家都曾以云南民歌为素材,改编创作了许多钢琴曲。例如:王建中、朱贱耳、沈传薪、郭志鸿都分别根据五首云南民歌改编成为钢琴曲,巧合的是最后都不约而同地命名为《云南民歌五首》。
一、小河淌水
取材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同名民歌,此曲有“东方小夜曲”的美称,旋律动听,歌词质朴,意境优美,仿佛描绘出一幅诗情画意的景象,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第1-8小节是前奏部分,调式为G羽调式,速度是广板,用很弱的力度奏出,右手八度需注意切分节奏的强弱拍位置关系,左手连续使用了几个九和弦,增强了神秘感,仿佛蒙上了一层面纱,为下面乐曲的进行做了很好的铺垫,紧接着一连串的如流水般的下行及上行单音对标题起到点题作用。9-24小节是A乐段,此时的速度变为柔版,经过两个小节的间奏后,第11小节主题开始出现(见谱例1),此段采取了左右手主题旋律交替出现的形式,11-15小节旋律声部由右手弹奏,16-21换成由左手控制旋律,右手是以三连音节奏型的分解和弦。
谱例1
第25-36小节为a乐段的第一次变化再现段,此时的旋律声部重新回归于右手弹奏,速度在经过a段结尾的渐慢之中回归到原速中来,织体形式于a段基本一致,但声部增加为三个声部,中声部采取两只手轮流弹奏的方式,技术上更为复杂。第37-46小节为间奏,这段间奏是前奏的变化再现,显著的改变是音高及标记力度上的变化,情绪上涨,蓄势待发。第47-61小节为a乐段的第二次变化再现,最大的变化是调式转到降B羽调式上,织体加密为十六分音符及六连音,声部增加为四个声部,音响效果更为宏大,力度也增加到ff,掀起全曲的高潮。最后的61-68小节是尾奏,逐渐回归至静谧中。
二、放马山歌
这首乐曲源自一首云南的“矮腔山歌”,音调虽然高亢,但音域实际只有五度,旋律集中于高音区,只用到了四个音,是一首非常小巧精致的作品,表现了放马人质朴、豪爽、洒脱的性格。乐曲开头的三个小节是前奏,2/4拍,A羽调式,小快板,前两个小节运用了上行刮奏技术,模仿了马鞭的声音(见谱例2)。第4小节主题出现,右手奏出歌曲旋律音符,左手加以半分解和弦跳音,描绘了马在山间奔跑的情景。第15小节主题交替到由左手来弹奏,右手配以切分和弦。
谱例2
B乐段从22小节开始,这段采用的是另一首云南民歌《赶马调》的旋律,犹如牧马人悠然自得地躺在大草原上小憩片刻,任由马儿在一旁撒欢的场景。此时调式转为#F羽调式,演奏速度也形成很大对比,转为行板的速度(见谱例3)。弹奏时内心要跟着哼唱乐曲旋律,长串琶音要一气呵成的完成下键动作,音色连贯并由强弱走向,25小节开始的左手低音触键需厚实稳重,给予旋律有力的支持。
谱例3
第52小节开始直到结尾为A乐段的变化再现,速度回归到小快板,起变化的是右手演奏旋律部分音高上移了一个八度,其它的基本与A乐段完全一致,最后在很强的力度中响亮地结束乐曲。
三、雨不洒花花不红
此曲取材于同名云南民歌,这是一首爱情歌曲,表达了青年男女之间相互的爱慕之情,曲调婉转,在当地广为流传。这首钢琴曲为F羽调式,3/4拍,速度是中板,开头的1-6小节是乐曲的前奏部分,用很轻的力度慢慢奏出。主题旋律在第7小节开始出现,且还是由左手来弹奏,右手是三连音的伴奏音型,这段的难点是左右手音符的对位,附点音符对三连音以及十六分音符对三连音都是需要注意的技术难题,情绪舒缓,娓娓道来(见谱例4)。
谱例4
在经过17和18小节的间奏之后,主题再一次出现,这次旋律声部改为由右手弹奏,左手也变为一连串的三连音,和a段相比,左右手的职能互换了位置。第28-35小节是对a段的第二次变化再现,此时的旋律音和伴奏音型均扩充为八度音,音响色彩更加丰富和更有气魄,这也是全曲的高潮段落,左手除了负责低音级进的功能以外,还担负着中声部推动力的作用(见谱例5)。最后36-46小节是尾奏,在很弱的力度中渐慢安静地结束乐曲。
谱例5
四、猜调
《猜调》是云南的一首犹如急智绕口令般的猜谜歌,主要在昆明地区流传,乐曲节奏欢快紧凑,情绪诙谐幽默,天真活泼。曲式结构为三部曲式,A乐段的调式为A徵调式,2/4拍,速度是小快板,乐曲开头的音乐术语标记为的诙谐且富有生机充满活力。乐曲开头开门见山,右手欢快直率地奏出主旋律,左手则配以断奏形式的半分解和弦(见谱例6)。第11小节开始是对前一乐句的变化再现,右手旋律声部弹奏的音符基本没变化,左手则改成了以分解和弦为伴奏织体。第22小节开始是第二次变化再现,此时主旋律以单音形式出现在左手,右手辅以分解和弦。演奏此段注意触键干脆、利索,跳音时离键迅速,把握好民歌曲调的气息,演奏此曲将会妙趣横生。
谱例6
第33-63小节为乐曲的对比性中部,调式转为A商调式,速度也降为行板,力度是中弱,各方面均以原先形成很大反差,这个部分的素材来源是另一首云南民歌《安宁州》的曲调(见谱例38)。旋律优美抒情,仿佛孩子们在经过兴高采烈的猜谜游戏后玩累了中停片刻进行短暂的休息。此段的技术要求不高,由两个声部构成,需要注意左右手音响的均衡。第49小节开始旋律换由左手弹奏,右手的双音非连奏要整齐下键,控制音量,不喧宾夺主。
乐曲在第64小节开始再现部,回到《猜调》的旋律中来,调式也回归A徵调式,情绪再次来到诙谐且富有生机充满活力。仿佛描绘了孩子们在经过短暂休整后,精神抖擞,再次投入到愉快的游戏中来。
五、结语
《云岭素描》里选用了多首云南地区的民歌作为创作素材,这体现了鲍元恺先生对我国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热爱,在这部由管弦乐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里,显现了作者“中西合璧”的创作理念和“融合”的艺术思想,在其中运用了西方的曲式结构、调式和声和配器手法,并把这些作曲技法和我国的民歌、戏曲和民族器乐等因素结合起来,浑然天成,融为一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好民族音乐这块宝藏,不断地传承和借鉴创新,这样我国的民族音乐才能在发展迅猛日新月异的世界音乐中紧贴潮流,站稳脚步,坐拥其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王耀华.中国民族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3]朱培宾.我是怎样改编《炎黄风情》的[D].厦门:厦门大学,2008年.
[4]王乐.解读《炎黄风情》的音乐密码[J].艺术教育,2008,(10).
摘要:《云岭素描》是鲍元恺《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朱培宾改编)里的第二部分,其中包括《小河淌水》、《放马山歌》、《雨不洒花花不红》和《猜调》四首以云南民歌为素材改编而成的钢琴曲。本文就四首乐曲进行音乐本体分析,并从实践角度对弹奏中会出现的某些重难点片段进行演奏诠释。
关键词:云岭素描 音乐分析 演奏诠释
云岭位于我国云南省的西北部,又称大雪山。云南,意即“彩云之南”,因为其地理位置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风光秀丽的彩云之南是民歌的高产之地,更有“十个云南人,九个唱民歌”的美誉,云南山水秀丽,风光旖旎,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及民族服饰,民歌曲调优美动人,如《小河淌水》、《弥渡山歌》、《赶马调》、《耍山调》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曲。我国不少作曲名家都曾以云南民歌为素材,改编创作了许多钢琴曲。例如:王建中、朱贱耳、沈传薪、郭志鸿都分别根据五首云南民歌改编成为钢琴曲,巧合的是最后都不约而同地命名为《云南民歌五首》。
一、小河淌水
取材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同名民歌,此曲有“东方小夜曲”的美称,旋律动听,歌词质朴,意境优美,仿佛描绘出一幅诗情画意的景象,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第1-8小节是前奏部分,调式为G羽调式,速度是广板,用很弱的力度奏出,右手八度需注意切分节奏的强弱拍位置关系,左手连续使用了几个九和弦,增强了神秘感,仿佛蒙上了一层面纱,为下面乐曲的进行做了很好的铺垫,紧接着一连串的如流水般的下行及上行单音对标题起到点题作用。9-24小节是A乐段,此时的速度变为柔版,经过两个小节的间奏后,第11小节主题开始出现(见谱例1),此段采取了左右手主题旋律交替出现的形式,11-15小节旋律声部由右手弹奏,16-21换成由左手控制旋律,右手是以三连音节奏型的分解和弦。
谱例1
第25-36小节为a乐段的第一次变化再现段,此时的旋律声部重新回归于右手弹奏,速度在经过a段结尾的渐慢之中回归到原速中来,织体形式于a段基本一致,但声部增加为三个声部,中声部采取两只手轮流弹奏的方式,技术上更为复杂。第37-46小节为间奏,这段间奏是前奏的变化再现,显著的改变是音高及标记力度上的变化,情绪上涨,蓄势待发。第47-61小节为a乐段的第二次变化再现,最大的变化是调式转到降B羽调式上,织体加密为十六分音符及六连音,声部增加为四个声部,音响效果更为宏大,力度也增加到ff,掀起全曲的高潮。最后的61-68小节是尾奏,逐渐回归至静谧中。
二、放马山歌
这首乐曲源自一首云南的“矮腔山歌”,音调虽然高亢,但音域实际只有五度,旋律集中于高音区,只用到了四个音,是一首非常小巧精致的作品,表现了放马人质朴、豪爽、洒脱的性格。乐曲开头的三个小节是前奏,2/4拍,A羽调式,小快板,前两个小节运用了上行刮奏技术,模仿了马鞭的声音(见谱例2)。第4小节主题出现,右手奏出歌曲旋律音符,左手加以半分解和弦跳音,描绘了马在山间奔跑的情景。第15小节主题交替到由左手来弹奏,右手配以切分和弦。
谱例2
B乐段从22小节开始,这段采用的是另一首云南民歌《赶马调》的旋律,犹如牧马人悠然自得地躺在大草原上小憩片刻,任由马儿在一旁撒欢的场景。此时调式转为#F羽调式,演奏速度也形成很大对比,转为行板的速度(见谱例3)。弹奏时内心要跟着哼唱乐曲旋律,长串琶音要一气呵成的完成下键动作,音色连贯并由强弱走向,25小节开始的左手低音触键需厚实稳重,给予旋律有力的支持。
谱例3
第52小节开始直到结尾为A乐段的变化再现,速度回归到小快板,起变化的是右手演奏旋律部分音高上移了一个八度,其它的基本与A乐段完全一致,最后在很强的力度中响亮地结束乐曲。
三、雨不洒花花不红
此曲取材于同名云南民歌,这是一首爱情歌曲,表达了青年男女之间相互的爱慕之情,曲调婉转,在当地广为流传。这首钢琴曲为F羽调式,3/4拍,速度是中板,开头的1-6小节是乐曲的前奏部分,用很轻的力度慢慢奏出。主题旋律在第7小节开始出现,且还是由左手来弹奏,右手是三连音的伴奏音型,这段的难点是左右手音符的对位,附点音符对三连音以及十六分音符对三连音都是需要注意的技术难题,情绪舒缓,娓娓道来(见谱例4)。
谱例4
在经过17和18小节的间奏之后,主题再一次出现,这次旋律声部改为由右手弹奏,左手也变为一连串的三连音,和a段相比,左右手的职能互换了位置。第28-35小节是对a段的第二次变化再现,此时的旋律音和伴奏音型均扩充为八度音,音响色彩更加丰富和更有气魄,这也是全曲的高潮段落,左手除了负责低音级进的功能以外,还担负着中声部推动力的作用(见谱例5)。最后36-46小节是尾奏,在很弱的力度中渐慢安静地结束乐曲。
谱例5
四、猜调
《猜调》是云南的一首犹如急智绕口令般的猜谜歌,主要在昆明地区流传,乐曲节奏欢快紧凑,情绪诙谐幽默,天真活泼。曲式结构为三部曲式,A乐段的调式为A徵调式,2/4拍,速度是小快板,乐曲开头的音乐术语标记为的诙谐且富有生机充满活力。乐曲开头开门见山,右手欢快直率地奏出主旋律,左手则配以断奏形式的半分解和弦(见谱例6)。第11小节开始是对前一乐句的变化再现,右手旋律声部弹奏的音符基本没变化,左手则改成了以分解和弦为伴奏织体。第22小节开始是第二次变化再现,此时主旋律以单音形式出现在左手,右手辅以分解和弦。演奏此段注意触键干脆、利索,跳音时离键迅速,把握好民歌曲调的气息,演奏此曲将会妙趣横生。
谱例6
第33-63小节为乐曲的对比性中部,调式转为A商调式,速度也降为行板,力度是中弱,各方面均以原先形成很大反差,这个部分的素材来源是另一首云南民歌《安宁州》的曲调(见谱例38)。旋律优美抒情,仿佛孩子们在经过兴高采烈的猜谜游戏后玩累了中停片刻进行短暂的休息。此段的技术要求不高,由两个声部构成,需要注意左右手音响的均衡。第49小节开始旋律换由左手弹奏,右手的双音非连奏要整齐下键,控制音量,不喧宾夺主。
乐曲在第64小节开始再现部,回到《猜调》的旋律中来,调式也回归A徵调式,情绪再次来到诙谐且富有生机充满活力。仿佛描绘了孩子们在经过短暂休整后,精神抖擞,再次投入到愉快的游戏中来。
五、结语
《云岭素描》里选用了多首云南地区的民歌作为创作素材,这体现了鲍元恺先生对我国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热爱,在这部由管弦乐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里,显现了作者“中西合璧”的创作理念和“融合”的艺术思想,在其中运用了西方的曲式结构、调式和声和配器手法,并把这些作曲技法和我国的民歌、戏曲和民族器乐等因素结合起来,浑然天成,融为一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好民族音乐这块宝藏,不断地传承和借鉴创新,这样我国的民族音乐才能在发展迅猛日新月异的世界音乐中紧贴潮流,站稳脚步,坐拥其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王耀华.中国民族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3]朱培宾.我是怎样改编《炎黄风情》的[D].厦门:厦门大学,2008年.
[4]王乐.解读《炎黄风情》的音乐密码[J].艺术教育,2008,(10).
摘要:《云岭素描》是鲍元恺《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朱培宾改编)里的第二部分,其中包括《小河淌水》、《放马山歌》、《雨不洒花花不红》和《猜调》四首以云南民歌为素材改编而成的钢琴曲。本文就四首乐曲进行音乐本体分析,并从实践角度对弹奏中会出现的某些重难点片段进行演奏诠释。
关键词:云岭素描 音乐分析 演奏诠释
云岭位于我国云南省的西北部,又称大雪山。云南,意即“彩云之南”,因为其地理位置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风光秀丽的彩云之南是民歌的高产之地,更有“十个云南人,九个唱民歌”的美誉,云南山水秀丽,风光旖旎,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及民族服饰,民歌曲调优美动人,如《小河淌水》、《弥渡山歌》、《赶马调》、《耍山调》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曲。我国不少作曲名家都曾以云南民歌为素材,改编创作了许多钢琴曲。例如:王建中、朱贱耳、沈传薪、郭志鸿都分别根据五首云南民歌改编成为钢琴曲,巧合的是最后都不约而同地命名为《云南民歌五首》。
一、小河淌水
取材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同名民歌,此曲有“东方小夜曲”的美称,旋律动听,歌词质朴,意境优美,仿佛描绘出一幅诗情画意的景象,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第1-8小节是前奏部分,调式为G羽调式,速度是广板,用很弱的力度奏出,右手八度需注意切分节奏的强弱拍位置关系,左手连续使用了几个九和弦,增强了神秘感,仿佛蒙上了一层面纱,为下面乐曲的进行做了很好的铺垫,紧接着一连串的如流水般的下行及上行单音对标题起到点题作用。9-24小节是A乐段,此时的速度变为柔版,经过两个小节的间奏后,第11小节主题开始出现(见谱例1),此段采取了左右手主题旋律交替出现的形式,11-15小节旋律声部由右手弹奏,16-21换成由左手控制旋律,右手是以三连音节奏型的分解和弦。
谱例1
第25-36小节为a乐段的第一次变化再现段,此时的旋律声部重新回归于右手弹奏,速度在经过a段结尾的渐慢之中回归到原速中来,织体形式于a段基本一致,但声部增加为三个声部,中声部采取两只手轮流弹奏的方式,技术上更为复杂。第37-46小节为间奏,这段间奏是前奏的变化再现,显著的改变是音高及标记力度上的变化,情绪上涨,蓄势待发。第47-61小节为a乐段的第二次变化再现,最大的变化是调式转到降B羽调式上,织体加密为十六分音符及六连音,声部增加为四个声部,音响效果更为宏大,力度也增加到ff,掀起全曲的高潮。最后的61-68小节是尾奏,逐渐回归至静谧中。
二、放马山歌
这首乐曲源自一首云南的“矮腔山歌”,音调虽然高亢,但音域实际只有五度,旋律集中于高音区,只用到了四个音,是一首非常小巧精致的作品,表现了放马人质朴、豪爽、洒脱的性格。乐曲开头的三个小节是前奏,2/4拍,A羽调式,小快板,前两个小节运用了上行刮奏技术,模仿了马鞭的声音(见谱例2)。第4小节主题出现,右手奏出歌曲旋律音符,左手加以半分解和弦跳音,描绘了马在山间奔跑的情景。第15小节主题交替到由左手来弹奏,右手配以切分和弦。
谱例2
B乐段从22小节开始,这段采用的是另一首云南民歌《赶马调》的旋律,犹如牧马人悠然自得地躺在大草原上小憩片刻,任由马儿在一旁撒欢的场景。此时调式转为#F羽调式,演奏速度也形成很大对比,转为行板的速度(见谱例3)。弹奏时内心要跟着哼唱乐曲旋律,长串琶音要一气呵成的完成下键动作,音色连贯并由强弱走向,25小节开始的左手低音触键需厚实稳重,给予旋律有力的支持。
谱例3
第52小节开始直到结尾为A乐段的变化再现,速度回归到小快板,起变化的是右手演奏旋律部分音高上移了一个八度,其它的基本与A乐段完全一致,最后在很强的力度中响亮地结束乐曲。
三、雨不洒花花不红
此曲取材于同名云南民歌,这是一首爱情歌曲,表达了青年男女之间相互的爱慕之情,曲调婉转,在当地广为流传。这首钢琴曲为F羽调式,3/4拍,速度是中板,开头的1-6小节是乐曲的前奏部分,用很轻的力度慢慢奏出。主题旋律在第7小节开始出现,且还是由左手来弹奏,右手是三连音的伴奏音型,这段的难点是左右手音符的对位,附点音符对三连音以及十六分音符对三连音都是需要注意的技术难题,情绪舒缓,娓娓道来(见谱例4)。
谱例4
在经过17和18小节的间奏之后,主题再一次出现,这次旋律声部改为由右手弹奏,左手也变为一连串的三连音,和a段相比,左右手的职能互换了位置。第28-35小节是对a段的第二次变化再现,此时的旋律音和伴奏音型均扩充为八度音,音响色彩更加丰富和更有气魄,这也是全曲的高潮段落,左手除了负责低音级进的功能以外,还担负着中声部推动力的作用(见谱例5)。最后36-46小节是尾奏,在很弱的力度中渐慢安静地结束乐曲。
谱例5
四、猜调
《猜调》是云南的一首犹如急智绕口令般的猜谜歌,主要在昆明地区流传,乐曲节奏欢快紧凑,情绪诙谐幽默,天真活泼。曲式结构为三部曲式,A乐段的调式为A徵调式,2/4拍,速度是小快板,乐曲开头的音乐术语标记为的诙谐且富有生机充满活力。乐曲开头开门见山,右手欢快直率地奏出主旋律,左手则配以断奏形式的半分解和弦(见谱例6)。第11小节开始是对前一乐句的变化再现,右手旋律声部弹奏的音符基本没变化,左手则改成了以分解和弦为伴奏织体。第22小节开始是第二次变化再现,此时主旋律以单音形式出现在左手,右手辅以分解和弦。演奏此段注意触键干脆、利索,跳音时离键迅速,把握好民歌曲调的气息,演奏此曲将会妙趣横生。
谱例6
第33-63小节为乐曲的对比性中部,调式转为A商调式,速度也降为行板,力度是中弱,各方面均以原先形成很大反差,这个部分的素材来源是另一首云南民歌《安宁州》的曲调(见谱例38)。旋律优美抒情,仿佛孩子们在经过兴高采烈的猜谜游戏后玩累了中停片刻进行短暂的休息。此段的技术要求不高,由两个声部构成,需要注意左右手音响的均衡。第49小节开始旋律换由左手弹奏,右手的双音非连奏要整齐下键,控制音量,不喧宾夺主。
乐曲在第64小节开始再现部,回到《猜调》的旋律中来,调式也回归A徵调式,情绪再次来到诙谐且富有生机充满活力。仿佛描绘了孩子们在经过短暂休整后,精神抖擞,再次投入到愉快的游戏中来。
五、结语
《云岭素描》里选用了多首云南地区的民歌作为创作素材,这体现了鲍元恺先生对我国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热爱,在这部由管弦乐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里,显现了作者“中西合璧”的创作理念和“融合”的艺术思想,在其中运用了西方的曲式结构、调式和声和配器手法,并把这些作曲技法和我国的民歌、戏曲和民族器乐等因素结合起来,浑然天成,融为一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好民族音乐这块宝藏,不断地传承和借鉴创新,这样我国的民族音乐才能在发展迅猛日新月异的世界音乐中紧贴潮流,站稳脚步,坐拥其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王耀华.中国民族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3]朱培宾.我是怎样改编《炎黄风情》的[D].厦门:厦门大学,2008年.
[4]王乐.解读《炎黄风情》的音乐密码[J].艺术教育,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