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常见寄生虫病的活体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李永波
摘要:羊寄生虫病一般呈慢性经过,容易在饲养过程中被忽视。虫体往往会吸取宿主的血液以及营养,会使其发生贫血,缺少营养,体型消瘦,同时还会损伤内脏机能,导致生产性能降低,严重时甚至发生死亡。另外,羊寄生虫病还能够传染,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会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介绍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以期给广大养羊户在饲养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以减少损失。
关键词:羊;寄生虫病;诊断方法;对症治疗;适时驱虫;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11-0082-02
1 常见寄生虫的种类
羊寄生虫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尤其是放牧羊群更易发生,其中成年羊感染率高达100%,但是感染虫体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羊寄生虫病主要是由于体内外寄生有吸虫(肝片吸虫、血吸虫、小肠吸虫、双腔吸虫、前后盘吸虫)、绦虫(莫尼茨绦虫、无卵黄腺绦虫、曲子宫绦虫)、线虫(血矛线虫、仰口线虫、毛圆线虫、毛首线虫、细颈线虫、夏伯特线虫、马歇尔线虫、古柏线虫、奥斯特线虫、细颈线虫等)、原虫、虱、蜱、蚤、螨导致,且虫体无法在骨骼内寄生,可寄生在其他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内。
2 活體诊断方法
2.1 体外寄生虫病的诊断
疥螨、痒螨、软蜱、硬蜱、羊蜱、血虱蝇、毛虱、蠕形蚤等是羊常见的体外寄生虫。主要采取在羊体表上肉眼直接查找虫体,且发现的虫体要在75%酒精中保存,到实验室内使用解剖镜进行观察以确定虫体种类。
2.2 体内寄生虫病的诊断
2.2.1 吸虫和绦虫虫卵的诊断方法
采集3~5 g病羊排出的粪便放入烧杯中,捣碎后添加适量清水,充分搅拌后使用纱网进行过滤,滤液静置大约40 min后将上清液弃去,按以上步骤重复操作数次,直至液体完全透明为止,之后吸取沉渣使用光镜观察,并对照图谱进行鉴定。该方的原理是虫卵的比重要比水略大。
2.2.2 线虫虫卵的诊断方法
采集1~3 g病羊排出的粪便置于烧杯中,添加适量的饱和盐水或者其他漂浮液,捣碎后使用纱网过滤到干净的青霉素瓶内,注意液面要比瓶口稍高,接着放上盖玻片,经过20 min取下,然后放于光镜下进行观察鉴定。该法的原理是虫卵的比重在1.18~1.50以下,而选用的漂浮液一般要高于该数值,如饱和盐水的比重为1.18、硫酸镁和硫酸锌的比重为1.28、硫代硫酸钠的比重为1.4、硝酸铅的比重为1.5。
2.2.3 肺丝虫幼虫的诊断方法
该法也称为贝尔曼氏幼虫分离法,即取15 g病羊排出的新鲜粪便,包裹纱布后置于漏斗上,用橡皮管在漏斗的下端连接小试管,接着添加温度为40℃的热水,处理30~60 min后,幼虫就会沉淀在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取下,吸取底部液体放于载玻片上,使用光镜进行观察鉴定。
3 防治措施
3.1 对症治疗
3.1.1 疥癣病
病羊患处可使用浓度为1%精制敌百虫溶液进行喷雾,确保对准;或者将其配成1%的凡士林软膏在患处涂擦,注意控制一次性涂擦的面积始终在全身的1/3以下,避免发生中毒,如果出现中毒,要立即使用阿托品进行解毒。另外,也可使用阿维菌素或者伊维菌素,按体重皮下注射0.2 mg/kg,一般用药1次即可。
3.1.2 肝片吸虫病
病羊可口服100~150 mg硫酸二氯酚(也称为别丁);或者可内服适量的1%的硫酸铜溶液(由1 g硫酸铜、0.2 mL盐酸以及100 mL的冷开水或者蒸馏水组成),成年羊每次用量为50~100 mL,幼龄羊每次用量为20 mL,最好选择在早晨空腹时用药或者用药前经过10~12 h的停食。病羊可取30 mL 40%的烟叶浸液,先加入30 g硫酸铜,再加入1800 mL冷开水,混合均匀后给病羊内服,成年羊用量为70~100 mL,幼龄羊用量为15~45 mL,注意要在早晨空腹时用药。
3.1.3 胃肠道线虫病
病羊可按体重口服7~10 mg/kg左旋咪唑(左噻咪唑、左咪唑);或者按体重使用5 mg/kg,添加适量蒸馏水配制成5%水溶液进行肌肉注射。需要注意的是,奶用羊至少要有3天的休药期。病羊也可按体重口服10~15 mg/kg苯硫咪唑(芬苯达唑、达克宁)。
3.1.4 肺丝虫病
病羊可向气管内注入稀碘液(由1.5 g碘化钾、1 g碘片、1500 mL冷开水组成),每次用量为8~10 mL,间隔1~2天再用药1次;或者按体重内服5~10 mg/kg左噻咪唑。
3.2 适时驱虫
防治羊寄生虫病主要是采取用药驱虫,而驱虫时间是否正确与驱虫效果密切相关。如果驱虫不科学,只可确保用药后大约3天内羊体内不存在寄生虫,但选在正确时间进行驱虫,用药后可避免其在2~4个月不感染寄生虫。
不同地区防止寄生虫病时,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选择进行冬季驱虫、舍饲前驱虫、转场前驱虫以及治疗性驱虫中的一项或者二项,并确保高密度、高强度进行驱虫,经过2~3年即可达到良好的驱虫效果,之后主要采取监测。
一般来说,羊群在每年春秋季节各进行1次全群驱虫。春季放牧前(即每年3~4月)进行1次驱虫,秋季(即每年9~10月)从放牧改为舍饲时进行1次驱虫。如果当地有严重的寄生虫病,可在每年5~6月增加进行1次驱虫,避免感染寄生虫病。
另外,羔羊一般选择在当年的9~10月进行第一次驱虫,幼羊在秋季要采取保护性驱虫,这是由于其在秋季存在一些应激,如断奶等,易感染寄生虫病。育肥羊选择在育肥开始时进行驱虫。妊娠母羊分别在产前1个月、产后1个月各进行1次驱虫。产奶羊要选择在干乳期进行驱虫。
3.3 加强饲养管理
夏末秋初时节比较温热潮湿,有利于寄生虫的虫卵和卵囊的生长发育以及寄生虫病的蔓延,因此要使用高床垫料,或者经常更换垫料,确保地面清洁卫生。地面上的粪便、垫草等要及时清理,并运送至指定地点进行堆积消毒。
羊群放牧时,禁止到低洼、潮湿的河床等草地采食,加强放牧管理,确保饮用干净的水源,防止通过饮用污水而感染寄生虫卵囊或者感染性虫卵。
对于羔羊和妊娠期、哺乳期母羊要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进行补饲,提高体质,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