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角下辽宁经济发展的路径思考

    郭瑶月

    摘 要: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地域经济的兴盛决定着地域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地域文化一旦形成又会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或造成阻碍。辽宁地域文化在辽宁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从地域文化角度探讨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文化因素,并从中找到实现辽宁全面振兴的文化启示。

    关键词:地域文化;辽宁经济发展;文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3-0063-02

    地域文化是人们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内,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某些共同文化要素特征并传承至今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体系[1]。地域文化往往形成于某一特定的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社会环境,因此,必然受其影响并会呈现出区别于其他地域的鲜明特色。地域文化一旦形成,便会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或制约地域内经济、社会、政治发展。千百年来,辽宁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精神与鲜明的文化气质,新中国成立至今,辽宁又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这其中有地理区位环境、历史沿革遗留、政策结构调整等多方面的原因,然而地域文化自始至终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首先,经济发展是地域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无论何种文化,都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前提下产生和发展的,没有地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地域文化难以传承和演进。因为文化的发展以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存在和增长为前提,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靠文化消费需求的刺激和拉动来实现,而文化消费需求的存在和增长直接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或者说收入水平的制约和限制[2]。因此,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其次,地域文化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特点。在特定社会物质条件下产生的地域文化一经形成后便会产生相应的社会文化消费需求,进而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反作用,直接决定了地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如受到内陆与西方双重影响的“岭南文化”,同时具有“践履躬行”和“经世致用”的中国特色和开风气之先的自由化色彩。反映在经济领域,则出现了经济外向度高、民营经济活跃、创新产业蓬勃发展的特点。

    再次,地域文化自发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决定地域产业结构的因素包括资源禀赋、地理条件、政策导向等,同时还与地域的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如拥有文化特色的旅游资源不但带动了地区的交通运输、商业贸易、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将连锁反应进一步向第一第二产业推进,产业结构随之发生转型升级,这一变化不得不归因于地域文化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地域文化对辽宁经济发展的影响

    与地域经济发展规律相一致,辽宁地区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因素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样起到深刻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改革开放至今辽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多元移民文化与经济包容性强。东北文化整体上属于一种移民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兼容性。18世纪末19世纪初,大批关内居民“闯关东”,使中原汉民族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融为一体,在近代历史中,东北地区还曾经受到过日本、沙俄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占领,长期遭受殖民文化的统治[3]。这些外来文化造成了东北“杂糅”的文化特征,也形成了东北人热情好客重义轻利的性格特征。多元的民族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基础,是区域经济振兴的丰厚土壤,可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热情好客的精神是现代化经济体制建设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文化资源,也是东北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第二,思想保守中庸与经济外向度低。东北虽然以移民文化为基础,但是,由于东北良好的自然条件,这种移民文化并没有孕育出冒险、开拓、进取的创业意识,相反汉族文化中的封闭、保守、中庸、安土重迁等对东北地域文化影响较大,逐渐形成了当地人民因循守旧、小富即安的生活状态[3]。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经济社会更多需求开放性与创新性的文化氛围助力经济发展,而辽宁地区保守中庸的文化传统显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违背,必然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力量。从历史经验来看,保守中庸的文化特征导致经济外向度低,营商环境不佳。

    第三,红色创业文化与奉献拼搏精神。新中国成立之后,东北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全国四大工业区之首,也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东北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交流融合,生成了社会主义创业文化。这种团结奋进、奉献拼搏的红色创业文化是辽宁经济实现飞速发展的基础与见证,并深深根植于辽宁文化特色之中的。在辽宁经济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红色创业文化的反作用必然成为重要的助推力。

    第四,“官本位”意识盛行与商品意识薄弱。东北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中原农业文化,东北自然资源丰富,民众小富即安。在这种地理因素的影响下,地域文化中的重农轻商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使得商品交换意识很难在辽宁地域文化中发挥关键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下,东北民众对权力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做官”而非“创业”成为人们衡量事业成功的标准[4]。这种文化氛围无法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模式和经营秩序相统一,导致市场经济确立后,辽宁经济发展越发迟缓,与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差距逐渐加大。

    三、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文化路径

    可见,经济的振兴离不开地域文化的支撑和影响作用,辽宁经济的振兴与发展也必然需要文化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因此,选择合适的文化发展路径,使之成为辽宁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意义重大。

    第一,引领传统地域文化的时代转型,为振兴辽宁经济提供文化支撑。辽宁是拥有创业文化基因的地区,红色创业文化仍然留存在辽宁人的记忆中。市场经济体制下同样需要创业文化,辽宁在红色创业时期形成的艰苦奋斗、踏实肯干、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仍然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如何唤醒原有的创业基因,并实现创业文化的“市场经济”转型,培育现代市场经济下的创业文化,是摆在辽宁人面前的重要议题。一方面,政府应发挥作用,营造浓郁的全民创业氛围,引导人们积极投身到全民创业创新的浪潮中来,使广大创业者尤其是青年人真正体会到创业带来的热情与鼓舞;另一方面,政府要在体制和政策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破除一切束缚发展、有碍除旧革新的思想观念,打破一切阻碍创新创业的体制弊端和政策阻碍,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依托,使人們切实感受到创业带来的巨大效益,使青年人在创造和拥有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第二,通過合理“跨界”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承与融合发展。辽宁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所面临的困境,一是传承问题,二是融合发展能力不足。辽宁传统地域文化本身带有明显的杂糅性,这种对不同传统与文化的糅合在包容性强的优势下也存在文化浅表性,在市场经济冲击之下往往会发生衰落甚至消失。另一方面,多元民族文化的杂糅性在当下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连接、创意产业与金融业高度相关的大背景下没有发挥其高度文化融合能力。因此,政府首先应该注重在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梯队建设方面为地域文化发展提供支持,增强青年人传承地域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拓宽文化遗产的利用途径,实现传统民族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创新,使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经济体制中重新焕发活力。加快将传统文化与“一带五基地”建设统筹规划,实现文化“跨界”服务,发展带有文化底蕴和创意的高附加值装备制造业、新型原材料产业、现代化农业等,以实现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第三,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推动地域文化合理转型。在地域文化转型过程中,充分发掘和利用好地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辽宁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最早建立起来的重工业基地,如今拥有为数众多的工业遗产,这些带有历史记忆的工业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是辽宁地域文化转型发展丰富的可利用资源,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工业遗产大省,政府应制定详细的工业遗产保护规划路线图,争取多方渠道资金用于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开拓多种形式的工业遗产再利用,使工业遗产充分发挥其隐性价值,推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进而推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樊海源,那威.振兴黑龙江经济与发展龙江文化之正相关效应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7,(5):68-71.

    [2] ?王水嫩.论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J].经济论坛,2003,(11):32-33.

    [3] ?于波,赫亚红.东北地域文化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8):157-159.

    [4] ?田鹏颖,于春玲,朱丽颖,段炼,等.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文化反思[M].大连:东北大学出版社,2018:90-91.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