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艺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杜曼曼+林婥琴
摘 要:篆刻艺术作为一门中国的传统艺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缺少教学教材、缺少篆刻材料、学生的认知水平较浅等问题。笔者通过对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创新,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加入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其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篆刻;美术教学;教学教材
篆刻是一门于金属、象牙、玉石、犀角等材质之上雕刻篆体文字的传统艺术,主要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它是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其内容广泛,涵盖图案设计、文字设计、书法、中国画、构图、雕刻等美学知识”[1],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在全国中小学教育探索走特色内涵发展之路的大环境下,在中小学设有篆刻教学,学生学习并了解中国篆刻艺术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当下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一大特色[2]”。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篆刻教学现状
当前传统的篆刻教学存在三个主要问题:其一,在初中教学中,篆刻教学缺少教材,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系统化、规范化的篆刻知识;其二,教学难,难在材料,传统的印石一直是篆刻艺术的主要载体,在教学中,对于初中生来说,石料太坚硬了,可供操作面体积小,刻刀容易滑刀伤手,不便于学生将篆刻学习应用于实践过程中;其三,学生的认知水平较浅,在篆刻的学习实践课程当中,学生的兴趣普遍不高,同时觉得篆刻难学、难懂、难操作。当前完成作业的大部分是临摹,依葫芦画瓢而缺乏设计和创造。
针对以上传统的篆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篆刻教学教材、教学内容和篆刻材料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对教学材料的创新实践,同时结合河南地方文化资源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内容,使得篆刻教学可以更容易在河南中学美术教学中得以开展。
二、篆刻教学材料的创新
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教法上进行创新。“在教学当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选用教材及教辅,来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使课堂更有实效性[3]”。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选用了橡皮作为篆刻的一种材料。橡皮是廉价、易得且更软的材料,便于学生制作。可以让学生把精力更多地用在分析印章或设计印稿上。
肥皂块是篆刻的另一种材料。这种材质比起橡皮来说更加细腻。肥皂的表面用刀子削不平要用砂纸才能磨平。肥皂篆刻教学涉及的材料主要是:厚度适中的纯色肥皂、透明纸、美工刀、水性彩笔,这比传统篆刻教学中所用的石材和刻刀要随意和简单些。因为肥皂的质地较软,所以学生在雕刻的时候要像握铅笔的姿势一样握住美工刀,使落刀处与橡皮之间保持 45 度角,刀无需多动,雕刻过程中转动橡皮即可,学生上手容易且见效快。但是肥皂的熔点比较低,用手触摸的时间长容易融化。因此不能直接触摸肥皂,要用厚的纸张或是布块包裹再进行操作。
篆刻前应对学生强调正确的执刀姿势,雕刻应与写字一样,运刀时一般从外向里,注意防止伤手。观察没有印到的地方可再补一下,一直补到从背面看完全印好为止,然后平稳地揭下宣纸,呈现出一张较完整的篆刻作品。
在橡皮、肥皂的篆刻教学中,不单单是篆刻体验,而是通过读印、摹刻、临刻、创作四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读印、摹刻、临刻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对比讲解,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篆刻的一些常用章法和刀法,课下时间学生可以自己去设计和创作印章,独立去完成一方或几方篆刻作品。
进入初中以后,中学生的独立性相对增强,课堂教学中更要注重启发式教育。通过丰富载体,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关键,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小学生的心里,使学生将技艺在创作中发扬光大,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刻苦钻研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意志力,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篆刻教学内容中挖掘河南当地资源
篆刻要识篆、习篆,这就涉及古汉字及书体演变的发展史。篆刻教学要与美术、文学、政治、历史等学科相结合,以此拓宽学生的人文知识。篆刻教学不完全是单一的美术教学活动,而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教学活动。
篆刻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使学生克服挫折感是教学工作的重点。我国教育学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改进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把培养学生兴趣作为关键。在学生认识篆刻的阶段,通过给学生解释各种篆字的意思,让学生对篆刻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而在学生的创作阶段,考虑通过结合讲述河南悠久历史和人文风情进行篆刻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
篆刻教学在中學美术教材中涉及内容较少,需对美术教学内容进行编排,明确教学目标,构建篆刻在中学阶段的知识点,结合河南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以案例1为例进行说明。
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12课《美术的遗存的保护与传承》这一课教学中,在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进行阐述后,可以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来猜一猜“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是我们河南省的哪一个城市,课堂气氛马上热烈起来。接着与学生一起来了解河南的人文风情,同时给学生讲述牡丹花美丽的传说。欣赏“中国印——牡丹花”让学生来认识并画一画这些标志,也可以画出自己心中的牡丹花形象。这样一来,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立马被调动起来。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构思、设想经自己双手的镌刻,钤出一方方独一无二的印花时,心里甚是欢喜,也为课堂增添不少色彩,达到教学的目的。
设计步骤:1.准备一块边长为5cm的方形。
2.将设计的图案描于图纸上,细部线条可以使用自动铅笔。
3.将图案描绘于橡皮擦上,将描图纸翻过来,盖在橡皮擦上,用大拇指轻刮,即可将图案复写于橡皮擦上。
4.雕刻图案的轮廓,将笔刀的刀刃稍微向外倾斜,沿着图案的线条往外侧沿顺时针方向雕刻。
5.顺着刚才刻的线条,以逆时针方向刻出一条V字型。
6.刻去多余的部分。
7.使用水粉颜料调出浓度适当的胭脂色,拿刷子将调好的颜色刷在印章上,小心地印在纸上。试印,进行修改。
学生设计的牡丹花系列一 蝴蝶与牡丹一(如下图1、2、3)
《美术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对美术文化的认知和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课程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4]”。
教师引导学生以兴趣入手,先刻些自己喜欢的物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加以正确的引导,方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美术的爱好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更有利于对篆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和传承。
在人美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二课《如何欣赏建筑艺术》这一课中,通过图片去引导学生了解我们河南省的省会城市郑州的标志性建筑二七塔。塔式新颖、独特,雄伟壮观,具有中华民族建筑的特点。二七塔是中国建筑独特的仿古联体双塔,它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在指导学生选定刻印二七塔内容之前给学生讲述二七塔由来的历史,使学生深深地感触印文内容的思想性。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加入些有关篆刻的知识,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印章,教学中讲解印章的用途及印章按作品形式分白文印和朱文印,尝试不同盖印和拓印的方法,体会两者的异同。在学习篆刻知识的同时,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师的教学内容应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从“生活化”的材料方面入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加以合理的指导,方能突破学生在篆刻学习上的难点。将学习到的设计、刻、印等技能巧妙地运用到本课中,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难点。同时,两课的三维目标,能力、知识、情感也相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反思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及时了解学生对所讲授知识的掌握和接受程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新课程标准下的创新教学理论,要求把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及创作能力作为培养重点。
在题材选取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用橡皮或肥皂做为材料,学生在刻文字和图案时就能得心应手。学生还可以选择在一个较大的空间进行设计布局,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由于橡皮和肥皂这些材质较软,从而影响了线条的表现形式。当坚硬的雕刻工具在柔软的橡皮砖上进行刻印时,肥皂在次印上去都连着皂一起脱落,所以有的时候无法完成细微的雕刻,在制作上更突出的是图案和方法。
在刻印中用发散性思维的方式去想象。“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以此发展下去,培养出的学生墨守成规,缺乏想象力[5]”。所以在创作教学中,紧握主题,学生围绕主题内容,尽可能多地去设想几套方案,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将学生的不同篆字组合成一方方生动而又充满趣味的印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篆刻的理解也逐步完成,达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认知过程。
在后续的篆刻教学实践中,将探索更多的篆刻教学材料,更加便于学生就地取材,提升篆刻教学的普及程度并拓展实践方式。同时也将更进一步研究地方文化资源,将更多优秀的传统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到篆刻教学内容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初中篆刻教学教材和课程。
五、结语
篆刻教学是一种“多元化”的、内涵足夠丰富的艺术教学活动。篆刻教学中,通过尝试新的教材资料和新的思路,不仅使枯燥乏味的镌刻过程变得更有趣、活泼、形象,还加深了对篆刻知识和镌刻技法的认识。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应及时发现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知识的理解程度,以便使更好的理论知识过渡到技能、技巧及创新方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邱金生.浅谈“实例教学”在篆刻教学中的实践和运用[J].天津教育,2009,(10).
[2]吴汉伟.中小学篆刻教学初探[J].青少年书法(少年版),2012,(01).
[3]王南.让篆刻教学成为美术课堂的“一角”[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11).
[4]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年版
[5]张清军.篆刻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09,(10).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