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性、时代性、个性化
摘要:刘聪是中国当代艺术歌曲领域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数量众多、质量上乘,并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代艺术歌曲舞台上独放异彩。
关键词:刘聪 当代艺术歌曲 民族性 时代性 个性化
刘聪是我国新时期以来艺术歌曲创作舞台上引人注目的代表作曲家,为中国当代艺术歌曲的创作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长期以来,他以严肃、执着的态度和勤奋、创新的精神潜心耕耘在艺术歌曲的花园里,成果斐然。他创作的题材丰富、风格多样的上百首歌曲中,近20首作品获得了各级奖项,许多作品成为国内外各大声乐比赛中的规定曲目和深受国内外声乐工作者和听众喜爱的经典之作。其作品中洋溢着的浓郁的民族韵味、强烈的时代气息以及个性化的创作风格使他的艺术歌曲独树一帜,成为当代中国艺术歌曲中一道最绚丽的风景。
一、浓郁的民族色彩
二十世纪初,艺术歌曲作为一种源于西方的体裁进入中国以后,如何使其本土化、民族化是众多中国作曲家们执着地追求和探索的目标,这些先贤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实践,为当代作曲家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重要的启示。刘聪在艺术歌曲创作中把民族性作为其追求的目标之一,浓郁的民族色彩也成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民族民间音乐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它们以其鲜活的生命力、真挚朴实的情感,成为专业音乐创作取之不竭的宝库。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风土人情、语言习惯造就了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刘聪非常重视民间音乐的采集。多年来,他常深入民间,感受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歌的独特韵味,提炼其最具特色的音乐元素并在自己的艺术歌曲创作中加以创造性的运用,从而使他的作品情感真实质朴、意蕴生动、色彩浓郁。
创作于2004年的《梦中的卓玛》(陈道斌词)是一首具有西藏风格的艺术歌曲,歌词具有一定的叙事性,讲述了一个青年来到拉萨寻找梦中的卓玛的故事。刘聪采用西藏阿里地区民歌《银碗里装着姑娘的情》的音乐素材,旋律线条大气、悠长,并巧妙地运用了特有的甩腔和帮腔的手法,突显藏文化艺术浓郁的民族特色。在结构上根据歌词内容和情感的变化,运用艺术歌曲中较少使用的四段体结构,而同名大小调的交替,增强了音乐的色彩变化,细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微妙的情绪变化。花腔艺术歌曲《在青翠的山谷里》(金鸿为词)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特色的优秀艺术歌曲,获得了2003年中国音乐金钟奖。刘聪创造性地提炼出苗族音乐中的特性音调,如降低三级音以及四五度的旋律构成手法,营造出山谷里清新明快、淳朴自然的盎然生机。而花腔技术的运用,则给作品增添了更多的技术性和艺术表现力,表达人们对大自然和幸福生活的赞美与向往。
刘聪创作的“多彩贵州”系列篇有《我是贵州人》、《蓝色乌江》(赵朝龙词)、《乌江山峡百里画廊》(胡宏伟词)、《美丽大方》(沈义勇词)、箫笛三重奏《侗乡夜话》、《腊子口抒怀》(晨枫词)。它们从不同的视角表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风情,展示了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歌颂了贵州人民热爱生活、勤劳勇敢的精神风貌。创作中,刘聪以少数民族音乐为素材,把民族风格和艺术性高度地结合起来。《美丽大方》运用了一组彝族材料,旋律优美流畅,节奏生动活泼,热情赞美了贵州西北地区美丽多姿的自然景色。《腊子口抒怀》用甘南音乐素材创作而成,歌曲用抒情悠长的旋律和舒缓的节奏表现了作者在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前对红军战士的深切怀念和深深的思考。
花腔女高音歌曲《冬天是一个银色的梦》(胡小石词)创作于2000年,将东北寒冷的冬天比喻作一个银色的梦。运用浓郁的东北地区民间音调,结合调性的频繁转换,生动地表现了歌词的内涵和意境。整首歌曲既有浓郁的民间音乐韵味,又优美动听,具有浪漫气息,充满着梦一般的诗情画意。声乐套曲《故园恋》(杜志学词)也有着浓浓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第一首《故园恋》对西南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借鉴和第三首《雨后》表现出的苗族飞歌的鲜明特点,使作品更为形象生动、色彩丰富,也更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从而赋予作品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刘聪艺术歌曲中丰富多样的民族色彩,源自于刘聪对审美多样性的追求。正如刘聪自己所言,“民族神韵、民族精神、民族气质是中国艺术歌曲区别于外来品的核心”,而他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体现了新时期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鲜明的时代特征
刘聪艺术歌曲的时代性首先体现在他对歌词内容的选择上。刘聪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关注社会事件,关注人类永恒的主题,努力反映新时代下普通人的情感和追求,从而形成了他的歌曲创作中一个重要风格。
声乐套曲《故园恋》作于1994年,四首歌曲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了现代青年在祖国现代化建设中对故乡、亲人的热爱、依恋,以及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创作于2001年的《绿色中国》(王欣词)是面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而创作的呼吁生态环境保护的作品。“大漠的风沙吹来了我,苦涩的井水泡大了我,望断这烧不尽的野火,谁不渴望有一个绿色的中国。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我,阳光里我们幸福的生活,悠悠的白云抚摸着我,白云下我们走进沙漠……儿时的童谣教会了我,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创作于2000年的花腔女高音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樊孝斌词)是一首具有极强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作者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叙述了一只小鸟的忧伤、挣扎、呐喊,呼吁人们在越来越恶劣的环境下保护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觉醒。这首作品构思新颖,手法独特,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男高音独唱艺术歌曲《腾飞吧,宇宙飞船》(牧歌词)则以宽广抒情的旋律激情满怀地歌颂了祖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抒发了中华儿女心中的豪情壮志和对祖国未来的无比信心。
台湾岛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然而几十年来,由于历史原因,两岸儿女却只能怅然相望难以相见。抒写在外游子的强烈的思乡之情、渴望两岸统一成为我国音乐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刘聪的艺术歌曲中,《风雨同船》(王道诚词)和《眺望》(吴飞词)都是倾诉两岸同胞的满腔思念和迫切期盼团聚的作品。《眺望》是一首广受好评、广为传唱的一首女高音佳作,诉说了骨肉分离的凄惨、无奈心境和深情的呼唤,感人至深。“隔着大海眺望,只见海水茫茫,海风嫌弃波浪,望不到你,望不到我,望不到我的海港。”
刘聪艺术歌曲创作的时代性还体现在他的创作手法上的创新性,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现代技法的探索,并将二者有机融合,尤其体现在和声、调性的独特处理上。
在和声的结构方面,刘聪以传统的三度叠置和弦为基础,大量运用各种非三度叠置和弦,如四、五度结构的和弦、附加音、变和弦等各种和弦以及不同功能和弦的叠置等。在和声的进行上,刘聪在关注传统的功能性的同时,致力于发掘和声进行的色彩的可能性,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与众不同的色彩性。他独具匠心的和声语言,使作品的和声色彩区别于西方传统和声,带有明显的“东方化”特点,又新颖别致,富有现代性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较为生动地表现不同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为了反映现代人丰富复杂的情感,调性变化已成为刘聪艺术歌曲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表情手段,而这也是他的音乐创作中努力追求、不断创新的目标。关于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调性布局,他在自己的论文《论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调性复杂化》中较详细地阐述了其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和他在创作实践中的有效运用,并指出:“调性复杂化的运用是音乐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音乐创作的必然规律。”他在创作中不断探索调性变化的可能性,以求更加生动而深刻地为音乐内容的表现服务。《白鸽托起你的梦》、《秋风再说》、《请不要说》、《鸟儿在风中歌唱》等歌曲中调性的交替;《雨后》中同主音大小调的重叠、交替;《故园恋》中F主音的交替、重叠与游移等等的运用,为表现艺术歌曲的内容、情感、塑造艺术歌曲的音乐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套曲《故园恋》的第四首《归乡》是一首无再现的三部结构的歌曲。为了表现游子还乡时激动兴奋的心情,作品调性变化频繁,三段分别为bD大调、E大调、bD转bA大调。10小节的前奏中调性经历了F-f-#c-bD的转换,而4小节的间奏中每小节一个调性:A-bD-#c-bE。作于2000年的艺术歌曲《请不要说》(林朗词)是刘聪为次女高和钢琴而作的一首含蓄优美的艺术歌曲。为了表现朦胧飘逸的意境和恋人间的美好爱情,作品中运用现代作曲技法,略带印象派色彩的全音阶和声,描绘了真挚的爱情和恬静的幸福。音乐采用了变奏曲式结构,每一部分从同一主题的开始,随着情感的发展走向三个不同的调性,钢琴部分的和声色彩和丰富的织体变化充分发挥了钢琴伴奏的表现功能。
由此可见,突破单一的调性布局是艺术歌曲发展中作曲技法的现代化、情感表现的多样化、复杂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刘聪艺术歌曲创作中的重要手法。
三、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
刘聪艺术歌曲的创作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音乐创作空前繁荣。在各种创作观念、技术手法、审美趣味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作曲家们在实践中,都努力寻求既符合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能彰显自身特点的个人风格。刘聪在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下,走出了一条艺术歌曲创作的个性化之路。
在创作理念上,刘聪对于现代艺术歌曲的创作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诠释。他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创新意识,认为艺术贵在创新而拒绝盲目照搬。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艺术歌曲发展的规律。刘聪反对平庸、反对简单的重复,努力追求与歌词内容相适应的创新性音乐语言。在创作中,他追求“巧妙的构思与不凡的创意”,注重吸收提炼民族音乐语言,借鉴现代作曲技法,并将它们进行创造性的结合与运用,形成他的作品中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性,从而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
在对待技术的态度上,刘聪重视技术,但不唯技术。他强调技术是艺术表现的手段,认为“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并不能超越艺术,否则将失去技术本身的功能”。他的作品中处处体现出技术的精湛运用,但又恰到好处地满足了作品艺术表现的需要,如音乐意境的描绘,音乐形象的塑造,歌词内涵的挖掘,人物情感的宣泄等。
刘聪艺术歌曲的旋律非常新颖独特,有着丰富多样的形态和艺术表现力。既有抒情宽广的歌唱性旋律,又有叙述性、戏剧性的朗诵调,还有“语言尽头是音乐”的灵动的花腔性旋律。歌曲《故园恋》歌唱声部开始的两句抒情性旋律由高音区盘旋而下,既形象地描绘了家乡“河水清清,山道弯弯”的自然景色,也细腻地刻画了离乡前对故乡的依恋、不舍之情。《雨后》第一句歌唱旋律中,前半句用两个重复的短小动机,唱出“雨儿停,云儿开”,生动表现出孩童在雨儿停歇后冲出家门的兴奋激动的心情。后半句旋律由高音盘旋而下、稍作延长后在句尾向上甩腔的对比性旋律音调,既赋予作品以苗族音乐特色,又形象地描绘了歌词中“彩虹长长挂天外”的清新明朗的景色。艺术歌曲中朗诵调的应用由来已久,它能带给音乐以较强的语气感,从而增强作品的戏剧性和情感张力。刘聪在歌曲中多处运用朗诵调的写作手法。《风雨同船》(王道诚词)的歌唱开始处朗诵调使得海峡两岸骨肉亲人间的呼唤更显得亲切自然、深情款款:“你是桨,我是帆,同根同族,风雨同船,海峡涌波涛,两岸在呼唤。”《鸟儿在风中歌唱》中歌声第三句“不知为什么”、“它看见猎枪”把音乐引到紧张、恐怖的氛围里,塑造了陷入绝境的鸟儿的惊惶形象。《眺望》中“那是谁?那是谁?”表达了节奏、情绪的急迫和人物内心的不安。花腔技术源自西方声乐艺术,我国著名作曲家尚德义先生在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刘聪在创作中,成功地根据歌词内涵把花腔性旋律手法应用到了不同的作品中,取得了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如《鸟儿在风中歌唱》的华彩乐段中,用无词歌“啊”宣泄出鸟儿悲愤的呐喊和绝望之情,给人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在青翠的山谷里》则用带有民族风情的音乐轻盈灵动地歌唱出山林里的美景和劳动人民淳朴的形象。《奔月》(陈道斌词)中的花腔表达了嫦娥在孤寂凄凉的月宫里的无助、悲泣。
歌词内涵与音乐表现、歌唱旋律与钢琴伴奏的水乳交融是艺术歌曲的本质属性。刘聪艺术歌曲创作中的个性化特征还体现在他对于钢琴伴奏创作的充分重视和对钢琴伴奏表现力的可能性的发掘上。他认为“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写作,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工作劳动”。在创作中,刘聪始终坚持钢琴伴奏和旋律的一体化。他坚持依据歌词内涵和意境,创造出具有个性化和典型性的钢琴织体,用精雕细琢的钢琴伴奏,形象地描绘意境、抒发情感。
刘聪善于采用具有造型特色的特殊织体,去表现和寄托词曲作者的情怀。这在他许多经典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故园恋》中,钢琴伴奏运用特殊的琶音织体营造出河水潺潺流动的造型;《眺望》中对海浪的形象塑造;《雨后》中对清晰雨滴声的描摹;《淋湿的梦》中对朦胧的雨丝的刻画;《请不要说》运用流动的湖水音型,并与复调化处理的歌曲旋律做着由背景到前景的转换;《风雨同船》前奏中通过力度的变化、音型、调性的变化,以及右手四度叠置和弦的连续向上跳进,生动塑造了海峡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也表达了两岸同胞期盼团聚的热切渴望之情。
二十多年来,刘聪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矢志不渝地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追求,在艺术歌曲创作领域取得了量质皆丰的显著成就,成为新生代艺术歌曲作曲家中的杰出代表。这首先源自于他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和探索精神。他在作品题材的选择、创作技法的运用和创作风格的追求上充分体现了他对时代精神的敏锐把握、对民族音乐精华的理解和对现代技法的有机应用。他的作品中所体现的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个性也赋予其作品动人而长久的艺术魅力。
基金项目: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传统与现代—中国当代艺术歌曲研究》,项目编号:11YJA760062。
参考文献:
[1]刘聪.关于艺术歌曲《故园恋》的创作[EB/OL].新浪博客微型论文,2007-7.
作者简介:
孙会玲,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教授。
关键词:刘聪 当代艺术歌曲 民族性 时代性 个性化
刘聪是我国新时期以来艺术歌曲创作舞台上引人注目的代表作曲家,为中国当代艺术歌曲的创作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长期以来,他以严肃、执着的态度和勤奋、创新的精神潜心耕耘在艺术歌曲的花园里,成果斐然。他创作的题材丰富、风格多样的上百首歌曲中,近20首作品获得了各级奖项,许多作品成为国内外各大声乐比赛中的规定曲目和深受国内外声乐工作者和听众喜爱的经典之作。其作品中洋溢着的浓郁的民族韵味、强烈的时代气息以及个性化的创作风格使他的艺术歌曲独树一帜,成为当代中国艺术歌曲中一道最绚丽的风景。
一、浓郁的民族色彩
二十世纪初,艺术歌曲作为一种源于西方的体裁进入中国以后,如何使其本土化、民族化是众多中国作曲家们执着地追求和探索的目标,这些先贤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实践,为当代作曲家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重要的启示。刘聪在艺术歌曲创作中把民族性作为其追求的目标之一,浓郁的民族色彩也成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民族民间音乐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它们以其鲜活的生命力、真挚朴实的情感,成为专业音乐创作取之不竭的宝库。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风土人情、语言习惯造就了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刘聪非常重视民间音乐的采集。多年来,他常深入民间,感受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歌的独特韵味,提炼其最具特色的音乐元素并在自己的艺术歌曲创作中加以创造性的运用,从而使他的作品情感真实质朴、意蕴生动、色彩浓郁。
创作于2004年的《梦中的卓玛》(陈道斌词)是一首具有西藏风格的艺术歌曲,歌词具有一定的叙事性,讲述了一个青年来到拉萨寻找梦中的卓玛的故事。刘聪采用西藏阿里地区民歌《银碗里装着姑娘的情》的音乐素材,旋律线条大气、悠长,并巧妙地运用了特有的甩腔和帮腔的手法,突显藏文化艺术浓郁的民族特色。在结构上根据歌词内容和情感的变化,运用艺术歌曲中较少使用的四段体结构,而同名大小调的交替,增强了音乐的色彩变化,细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微妙的情绪变化。花腔艺术歌曲《在青翠的山谷里》(金鸿为词)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特色的优秀艺术歌曲,获得了2003年中国音乐金钟奖。刘聪创造性地提炼出苗族音乐中的特性音调,如降低三级音以及四五度的旋律构成手法,营造出山谷里清新明快、淳朴自然的盎然生机。而花腔技术的运用,则给作品增添了更多的技术性和艺术表现力,表达人们对大自然和幸福生活的赞美与向往。
刘聪创作的“多彩贵州”系列篇有《我是贵州人》、《蓝色乌江》(赵朝龙词)、《乌江山峡百里画廊》(胡宏伟词)、《美丽大方》(沈义勇词)、箫笛三重奏《侗乡夜话》、《腊子口抒怀》(晨枫词)。它们从不同的视角表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风情,展示了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歌颂了贵州人民热爱生活、勤劳勇敢的精神风貌。创作中,刘聪以少数民族音乐为素材,把民族风格和艺术性高度地结合起来。《美丽大方》运用了一组彝族材料,旋律优美流畅,节奏生动活泼,热情赞美了贵州西北地区美丽多姿的自然景色。《腊子口抒怀》用甘南音乐素材创作而成,歌曲用抒情悠长的旋律和舒缓的节奏表现了作者在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前对红军战士的深切怀念和深深的思考。
花腔女高音歌曲《冬天是一个银色的梦》(胡小石词)创作于2000年,将东北寒冷的冬天比喻作一个银色的梦。运用浓郁的东北地区民间音调,结合调性的频繁转换,生动地表现了歌词的内涵和意境。整首歌曲既有浓郁的民间音乐韵味,又优美动听,具有浪漫气息,充满着梦一般的诗情画意。声乐套曲《故园恋》(杜志学词)也有着浓浓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第一首《故园恋》对西南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借鉴和第三首《雨后》表现出的苗族飞歌的鲜明特点,使作品更为形象生动、色彩丰富,也更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从而赋予作品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刘聪艺术歌曲中丰富多样的民族色彩,源自于刘聪对审美多样性的追求。正如刘聪自己所言,“民族神韵、民族精神、民族气质是中国艺术歌曲区别于外来品的核心”,而他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体现了新时期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鲜明的时代特征
刘聪艺术歌曲的时代性首先体现在他对歌词内容的选择上。刘聪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关注社会事件,关注人类永恒的主题,努力反映新时代下普通人的情感和追求,从而形成了他的歌曲创作中一个重要风格。
声乐套曲《故园恋》作于1994年,四首歌曲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了现代青年在祖国现代化建设中对故乡、亲人的热爱、依恋,以及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创作于2001年的《绿色中国》(王欣词)是面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而创作的呼吁生态环境保护的作品。“大漠的风沙吹来了我,苦涩的井水泡大了我,望断这烧不尽的野火,谁不渴望有一个绿色的中国。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我,阳光里我们幸福的生活,悠悠的白云抚摸着我,白云下我们走进沙漠……儿时的童谣教会了我,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创作于2000年的花腔女高音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樊孝斌词)是一首具有极强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作者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叙述了一只小鸟的忧伤、挣扎、呐喊,呼吁人们在越来越恶劣的环境下保护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觉醒。这首作品构思新颖,手法独特,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男高音独唱艺术歌曲《腾飞吧,宇宙飞船》(牧歌词)则以宽广抒情的旋律激情满怀地歌颂了祖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抒发了中华儿女心中的豪情壮志和对祖国未来的无比信心。
台湾岛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然而几十年来,由于历史原因,两岸儿女却只能怅然相望难以相见。抒写在外游子的强烈的思乡之情、渴望两岸统一成为我国音乐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刘聪的艺术歌曲中,《风雨同船》(王道诚词)和《眺望》(吴飞词)都是倾诉两岸同胞的满腔思念和迫切期盼团聚的作品。《眺望》是一首广受好评、广为传唱的一首女高音佳作,诉说了骨肉分离的凄惨、无奈心境和深情的呼唤,感人至深。“隔着大海眺望,只见海水茫茫,海风嫌弃波浪,望不到你,望不到我,望不到我的海港。”
刘聪艺术歌曲创作的时代性还体现在他的创作手法上的创新性,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现代技法的探索,并将二者有机融合,尤其体现在和声、调性的独特处理上。
在和声的结构方面,刘聪以传统的三度叠置和弦为基础,大量运用各种非三度叠置和弦,如四、五度结构的和弦、附加音、变和弦等各种和弦以及不同功能和弦的叠置等。在和声的进行上,刘聪在关注传统的功能性的同时,致力于发掘和声进行的色彩的可能性,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与众不同的色彩性。他独具匠心的和声语言,使作品的和声色彩区别于西方传统和声,带有明显的“东方化”特点,又新颖别致,富有现代性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较为生动地表现不同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为了反映现代人丰富复杂的情感,调性变化已成为刘聪艺术歌曲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表情手段,而这也是他的音乐创作中努力追求、不断创新的目标。关于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调性布局,他在自己的论文《论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调性复杂化》中较详细地阐述了其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和他在创作实践中的有效运用,并指出:“调性复杂化的运用是音乐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音乐创作的必然规律。”他在创作中不断探索调性变化的可能性,以求更加生动而深刻地为音乐内容的表现服务。《白鸽托起你的梦》、《秋风再说》、《请不要说》、《鸟儿在风中歌唱》等歌曲中调性的交替;《雨后》中同主音大小调的重叠、交替;《故园恋》中F主音的交替、重叠与游移等等的运用,为表现艺术歌曲的内容、情感、塑造艺术歌曲的音乐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套曲《故园恋》的第四首《归乡》是一首无再现的三部结构的歌曲。为了表现游子还乡时激动兴奋的心情,作品调性变化频繁,三段分别为bD大调、E大调、bD转bA大调。10小节的前奏中调性经历了F-f-#c-bD的转换,而4小节的间奏中每小节一个调性:A-bD-#c-bE。作于2000年的艺术歌曲《请不要说》(林朗词)是刘聪为次女高和钢琴而作的一首含蓄优美的艺术歌曲。为了表现朦胧飘逸的意境和恋人间的美好爱情,作品中运用现代作曲技法,略带印象派色彩的全音阶和声,描绘了真挚的爱情和恬静的幸福。音乐采用了变奏曲式结构,每一部分从同一主题的开始,随着情感的发展走向三个不同的调性,钢琴部分的和声色彩和丰富的织体变化充分发挥了钢琴伴奏的表现功能。
由此可见,突破单一的调性布局是艺术歌曲发展中作曲技法的现代化、情感表现的多样化、复杂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刘聪艺术歌曲创作中的重要手法。
三、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
刘聪艺术歌曲的创作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音乐创作空前繁荣。在各种创作观念、技术手法、审美趣味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作曲家们在实践中,都努力寻求既符合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能彰显自身特点的个人风格。刘聪在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下,走出了一条艺术歌曲创作的个性化之路。
在创作理念上,刘聪对于现代艺术歌曲的创作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诠释。他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创新意识,认为艺术贵在创新而拒绝盲目照搬。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艺术歌曲发展的规律。刘聪反对平庸、反对简单的重复,努力追求与歌词内容相适应的创新性音乐语言。在创作中,他追求“巧妙的构思与不凡的创意”,注重吸收提炼民族音乐语言,借鉴现代作曲技法,并将它们进行创造性的结合与运用,形成他的作品中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性,从而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
在对待技术的态度上,刘聪重视技术,但不唯技术。他强调技术是艺术表现的手段,认为“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并不能超越艺术,否则将失去技术本身的功能”。他的作品中处处体现出技术的精湛运用,但又恰到好处地满足了作品艺术表现的需要,如音乐意境的描绘,音乐形象的塑造,歌词内涵的挖掘,人物情感的宣泄等。
刘聪艺术歌曲的旋律非常新颖独特,有着丰富多样的形态和艺术表现力。既有抒情宽广的歌唱性旋律,又有叙述性、戏剧性的朗诵调,还有“语言尽头是音乐”的灵动的花腔性旋律。歌曲《故园恋》歌唱声部开始的两句抒情性旋律由高音区盘旋而下,既形象地描绘了家乡“河水清清,山道弯弯”的自然景色,也细腻地刻画了离乡前对故乡的依恋、不舍之情。《雨后》第一句歌唱旋律中,前半句用两个重复的短小动机,唱出“雨儿停,云儿开”,生动表现出孩童在雨儿停歇后冲出家门的兴奋激动的心情。后半句旋律由高音盘旋而下、稍作延长后在句尾向上甩腔的对比性旋律音调,既赋予作品以苗族音乐特色,又形象地描绘了歌词中“彩虹长长挂天外”的清新明朗的景色。艺术歌曲中朗诵调的应用由来已久,它能带给音乐以较强的语气感,从而增强作品的戏剧性和情感张力。刘聪在歌曲中多处运用朗诵调的写作手法。《风雨同船》(王道诚词)的歌唱开始处朗诵调使得海峡两岸骨肉亲人间的呼唤更显得亲切自然、深情款款:“你是桨,我是帆,同根同族,风雨同船,海峡涌波涛,两岸在呼唤。”《鸟儿在风中歌唱》中歌声第三句“不知为什么”、“它看见猎枪”把音乐引到紧张、恐怖的氛围里,塑造了陷入绝境的鸟儿的惊惶形象。《眺望》中“那是谁?那是谁?”表达了节奏、情绪的急迫和人物内心的不安。花腔技术源自西方声乐艺术,我国著名作曲家尚德义先生在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刘聪在创作中,成功地根据歌词内涵把花腔性旋律手法应用到了不同的作品中,取得了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如《鸟儿在风中歌唱》的华彩乐段中,用无词歌“啊”宣泄出鸟儿悲愤的呐喊和绝望之情,给人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在青翠的山谷里》则用带有民族风情的音乐轻盈灵动地歌唱出山林里的美景和劳动人民淳朴的形象。《奔月》(陈道斌词)中的花腔表达了嫦娥在孤寂凄凉的月宫里的无助、悲泣。
歌词内涵与音乐表现、歌唱旋律与钢琴伴奏的水乳交融是艺术歌曲的本质属性。刘聪艺术歌曲创作中的个性化特征还体现在他对于钢琴伴奏创作的充分重视和对钢琴伴奏表现力的可能性的发掘上。他认为“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写作,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工作劳动”。在创作中,刘聪始终坚持钢琴伴奏和旋律的一体化。他坚持依据歌词内涵和意境,创造出具有个性化和典型性的钢琴织体,用精雕细琢的钢琴伴奏,形象地描绘意境、抒发情感。
刘聪善于采用具有造型特色的特殊织体,去表现和寄托词曲作者的情怀。这在他许多经典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故园恋》中,钢琴伴奏运用特殊的琶音织体营造出河水潺潺流动的造型;《眺望》中对海浪的形象塑造;《雨后》中对清晰雨滴声的描摹;《淋湿的梦》中对朦胧的雨丝的刻画;《请不要说》运用流动的湖水音型,并与复调化处理的歌曲旋律做着由背景到前景的转换;《风雨同船》前奏中通过力度的变化、音型、调性的变化,以及右手四度叠置和弦的连续向上跳进,生动塑造了海峡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也表达了两岸同胞期盼团聚的热切渴望之情。
二十多年来,刘聪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矢志不渝地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追求,在艺术歌曲创作领域取得了量质皆丰的显著成就,成为新生代艺术歌曲作曲家中的杰出代表。这首先源自于他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和探索精神。他在作品题材的选择、创作技法的运用和创作风格的追求上充分体现了他对时代精神的敏锐把握、对民族音乐精华的理解和对现代技法的有机应用。他的作品中所体现的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个性也赋予其作品动人而长久的艺术魅力。
基金项目: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传统与现代—中国当代艺术歌曲研究》,项目编号:11YJA760062。
参考文献:
[1]刘聪.关于艺术歌曲《故园恋》的创作[EB/OL].新浪博客微型论文,2007-7.
作者简介:
孙会玲,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