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树立及培育实践
季庆辉 薛宇 薛勇 颜玉 乔建民 乔晓峰 朱德全
摘 要:针对地方高校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树立及培育实践,探讨地方高校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树立及培育的内涵、理论基础、内容和途径,并探索地方高校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树立及培育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地方高校;医学生;人文關怀精神;培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8.4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3-0144-02
普通高等学校分省、部属之分,地方高校是非教育部或其他部直属普通高等学校,是地方省或直辖市直属普通高校,办学经费由地方省或直辖市下拨。地方高校办学经费没有部属高校资金充裕,地方高校主要服务于所在的区域,为地方高校所在的区域培养卓越师资或创新创业人才。
地方高校医学生主要包括:在地方高校内进行全日制学习本科生和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在地方高校学习医学尚未取得毕业证或还在实验期间未参加工作者,统称为医学生。
人文关怀精神是意识范畴,也就是要在尊重、关爱、促进三方面让他人实现自身发展、前途命运息息相关,进行全方位更高层次帮助他人实现自身价值服务。
一、地方高校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树立及培育的内涵
第一,地方高校医学生人文关怀。地方高校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树立就是要从尊重、关心、理解三方面体现人主体性,突出人性和人权实现医学生以人为本自由而全面发展。一是尊重。地方高校医学生人文关怀培养教育就是要从尊重他人做起,尊重他人是医学生内在修养的具体表现,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团结合作,促使医患关系和谐,顺利开展工作,提高效率。二是关心。地方高校医学生人文关怀培养教育要从关心他人做起,培养教育医学生“把患者放在心上,并且重视和爱护”,像关心亲人一样关心患者,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三是理解。地方高校医学生人文关怀培养教育就是要从理解他人做起,培养教育医学生以患者角度考虑问题,提高认识和体会,医学生全方面自由体现人的主体性,突出人性和人权。
第二,地方高校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地方高校医学生从尊重、关爱、促进三方面培养教育树立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全面帮助他人从更高层次促进他人实现自身价值服务。首先,尊重。地方高校医学生培养树立人文关怀精神,地方高校从培养教育以平等相待心态及其言行尊重患者,医学生从尊重患者为其服务树立人文关怀精神,实现自身价值。其次,关爱。地方高校医学生培养树立人文关怀精神,地方高校关爱医学生从认同、归属、荣誉三方面调动医学生奋发向上精神,激发医学生全面树立人文关怀精神。最后,促进。地方高校医学生培养树立人文关怀精神,地方高校培养教育促使医学生树立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通过多方面帮助患者,从促进患者完全康复实现自身价值服务。
第三,地方高校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地方高校对在校医学生在学校期间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系统的人文关怀精神培养教育,培养医学生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人格修养品质。首先,尊重。地方高校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从医学生本体、价值、意义和主体四方面培育人文关怀精神,通过医疗服务全面完善实现人文关怀精神。其次,关爱。地方高校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地方高校培育医学生关爱之心包括品德、境界、态度三方面,医学生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体现自身完善人文关怀精神。最后,促进。地方高校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地方高校从全方位、全过程、全系统立体化培育医学生树立人文关怀精神,培养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人格修养品质。
第四,创建医学人文文化氛围。首先,立体化在医学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文化。医学生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增加医学史、融入社会医学、拓展学习思维创新教学方法和引入卫生经济学内容四方面进行渗透。其次,加强医学实验实训课教学中培养人文文化。医学生专业课程实验实训课教学中从敬畏生命、感恩生命、规范化操作和引入动物福利四方面培养学生的人文文化素质。再次,医学临床实践与技能教学中与人文文化融合。医学生临床实践与技能教学中采用教师示范作用、各方面心理问题和各方面医学伦理问题三方面进行人文文化融合提高。最后,地方高校营造校园人文文化氛围。地方高校通过志愿者活动、白大衣授予仪式、医患沟通情怀和职业道德规范四方面营造校园氛围,培育学生仁爱精神人文文化素质。
二、地方高校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树立及培育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1.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思想。科学与人文精神统一包括方面实践认识论、能动反映论、认识发展辩证过程、真理检验标准、真理观实践意义。一是实践认识论。实践是认识基础,也是认识的来源,同时实践决定认识。二是能动反映论。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揭示了认识的主、客体方面关系。三是认识发展辩证过程。认识本质是在实践方面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过程。四是真理检验标准。真理性质和实践特点决定检验标准,实践是真理检验标准唯一性。五是真理观实践意义。从实践方面来理解真理,真理是主体在实践中对客体具体反映。
2.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教育思想。伦理道德教育具有以下方面,即社会批判和道德实践、人性解放和积极自由观、交往伦理和包容理性、后现代伦理和多元道德四方面。一是社会批判和道德实践,道德学和伦理学有机结合,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组成部分;二是人性解放和积极自由观,马克思主义人性解放学说和自由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真理;三是交往伦理和包容理性,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道德理论及理性和非理性因素包容;四是后现代伦理和多元道德,道德观念受经济关系制约及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道德。
3.马克思主义意识能动作用思想。意识能动作用具有以下几方面:生产力发展水平、主动创造性、影响生理活动、指导实践改造物质世界,意识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社会实践方面。一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受制和反作用生产力。二是主动创造性。意识能动认识世界,对当前、过去及未来进行寻根源探索新世界。三是影响生理活动。由于意识是客观事物本身对物质能动性,它对人生理活动有影响。四是指导实践改造物质世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要认识、解释、改造世界。
4.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取决于以下方面:目的和计划性、生产关系、主观因素、社会实践四方面有机结合,人才能自由全面发展。一是目的和计划性。意识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指导实践和控制人行为。二是生产关系。人类个体进行生产的资源,生产力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社会关系称之。三是主观因素。人类主观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想,也就是主动认识世界;做,也就是主动改造世界;精神状态,也就是主动改造世界具有的决心、意志、干劲等。四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是认识与改造世界等各种活动总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针对世界内容:认识、利用、享受、改造世界等。
(二)欧美国家人文关怀精神理论
1.“人道主义”思想。“人道主义”包括两种含义:世界和历史观、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人道主义”是人类共同崇拜信仰互助、关爱,重视人类的价值,重视人的幸福。
2.“敬畏生命”思想。“敬畏生命”主要包括:感受生命、生命神圣,“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生命崇高、神圣,生命高于一切,珍爱他人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3.“允许原则”思想。恩格尔哈特(H.Tristram Engellaardt,Jr)研究主要包括:俗世生命伦理学与道德观多元化、生命伦理学思想基础、生命伦理学原则、保健境遇:人、财产和国家,在道德多元化情境下,探讨一样问题同时存在不同伦理观点和处理方式。
欧美国家人文关怀精神理论主要包括以上三方面内容:“人道主义”思想、“敬畏生命”思想、“允许原则”思想等,从人主体方面重视人、生命崇高、伦理学与道德多元化。
三、地方高校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树立及培育的内容
第一,仁爱精神。培养医学生仁爱精神,它是儒家思想重要核心内容之一,仁爱精神内涵博大精深,仁爱精神核心: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宽广心胸,容纳、关爱世间所有人。
第二,情感沟通。培养医学生情感沟通,医学生与患者之间进行沟通,需要医学生主动热情带着含有友爱感情心境,去与患者进行病情及生活等方面细致沟通,最后达到“双赢”。
第三,唯善原则。培养医学生唯善原则,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医学生用其所学各方面知识及技术和道德规范去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要求医学生从动机、言行到技能追求至善。
第四,自律精神。培养医学生自律精神,医学生要恪守职业道德,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时刻检查思想和言行是否符合职业道德要求,医学生要做到医者仁心尽救死扶伤天职。
第五,爱岗敬业。培养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医学生要忠于职守热爱医学工作,对待医学工作及患者要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培养教育医学生恭敬严肃态度对待医学工作及患者。
四、地方高校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树立及培育途径研究
第一,地方高校在医学生培养方案中要设置医学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相关课程。在编写地方高校校本教材时,要求在不同课程中增加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融合内容。
第二,地方高校要从医学生理想、审美、道德和人文四方面培养教育,提升医学生素养。
第三,地方高校医学生培养教师具有“人文关怀”教学价值观,课堂教学体现人文关怀。
第四,地方高校医学理论课程、实验实训、临床实践加强人文文化,营造医者仁心氛围。
第五,地方高校大力提倡医学生参与各种公众普及医学常识活动,创建尊医重卫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孙新红.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2] ?董燕.林語堂的人文关怀[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3] ?季庆辉,薛宇,薛勇,等.“健康中国”视角下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养推进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9):140-142.
[4] ?季庆辉,薛勇,颜玉,等.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卓越医学人才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经济师,2018,(11):209-210.
[5] ?赵绥生,李萌.人文关怀精神的回归: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新审视[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0,(5):81-85.
[6] ?李安琪,刘芳,雷颖.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2017,(3):144-146.
[7] ?胡振宇,金凌云.医学教育中人文关怀精神培养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5):99-101.
[8] ?马琣.浅谈当代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教育[J].医学教育探索,2010,(6):823-824.
[9] ?季庆辉,薛宇,薛勇,等.“健康中国”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优秀人文素质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4):53-154.
[10] ?李晓已.人文关怀精神在面试辅导课程教学中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6):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