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课程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

    刘华

    

    摘 要: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美术课堂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以美术教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对在课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进行研究,期望学生能通过美术课堂教学提升自己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造力;培养

    人类的创造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创造力就没有设备的更新和科技的进步。培养具备较强创造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学校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1]。美术教学课程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等。美术教学课程的独有学科特性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途径[2],但如何通过美术课堂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本文将就此展开研究。

    一、课堂质疑,激发学生多项思维

    疑源于思,学生只有提出质疑才会思考。美术教学课堂上,老师应多鼓励学生提问,针对教学内容充分沟通交流,以激发学生多项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讲授,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学习到了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却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也就无法创新。不能提问的美术教学课堂是沉闷的,学生被禁锢于教师的教学思路中,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了激发学生多项思维,跳出教师或书本画定的圈子,教师应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态度,以肯定学生的质疑为前提鼓励学生对老师提问、对教材质疑,主动表达个人的想法,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展开探索,激发学生的多项思维。

    鼓励学生在美术教学课堂上主动提出质疑的方式方法很多,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1)在阶段性课堂教学的最后留出一定的空白时间,开展学生课堂交流活动,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或向教师提问。若活动期间课堂过于沉闷,或学生还未掌握提问的方向,教师应进行引导。引导的方向应由浅入深,例如从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到对画画手法的改进途径等,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2)布置有关质疑的课余作业,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课堂问题。美术教学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易受气氛、环境影响无法拓展思维。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内,选取较为轻松的环境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余作业的方式来检验学生思考的结果,例如每位学生或每个学生团体在下次课堂上必须提出几个有关教学内容的质疑问题等。

    二、情境教学,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课堂可以引入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沉浸在真实的环境中,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情境教学指的是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创造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氛围或环境,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场景和情感。传统的讲授课堂,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课在脑中幻想教材中的场景,情感体验较差。情境教学则更注重真实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融入到真实环境中,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以一堂中国民间美术赏析课程为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分类和风格特征,教师主要通过展示具代表性的、不同风格的民间艺术作品来介绍。教师展示艺术品的过程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来实现,以提高学生的真实情感体会。播放具有突出民族风格的电影作品,如《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让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在实际生活中的效果;展示真实的民间艺术品,如年画、陶瓷制品、刺绣服饰、皮影、剪纸、纸扎等,让学生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方位体验;还可以将课程与春秋游活动相结合,进行一场民族风俗体验之旅,到具有代表性的民俗风景景区或少数民族群居地实地考察体验,如云南民族村、湖南凤凰古城等,若受条件限制可以借助景区图片、影像资料等进行讲解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情境教学突破了书本纸张的局限,使知识更立体、感受更真实,新颖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

    三、引导创作,提升学生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课程不能将教学局限于让学生欣赏美,还应教会学生去创造美,引导学生创作,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启发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强调的是临摹,甚至以相似程度作为学习成效的考核标准,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明显抑制了学生的发展,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将教材的内容强制塞进学生的脑中。美术教学课程应转变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活动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例如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教学主题,以兴趣爱好为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切入点,开展兴趣分享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兴趣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学生还能通过活动互相学习,扩大知识面,扩展创作空间。学生可在分享课堂上展示自己作品,如漫画、折纸、编织手环、剪纸、制作的各种手工艺品等,描述自己的制作心得,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也是一个美术学习的过程。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班级美术画册、工艺作品集,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作品展,邀请学生家长或其他班级同学参观,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作品分享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是传统美术教学课程的有益补充。

    (二)实践教学,实现学生创造力

    如果说学生作品分享课程参与人数有限、覆盖面不广,毕竟勇于走上讲台、拿出个人作品在人前展示的是少数,那么实践教学课程就是全员参与式的创作学习课程了。实践教学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亲身实践,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生活中的艺术,认识美、感受美并创造美。以肖像画课程为例,课程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教师讲解画画的技巧和画面的构成艺术,应先通过实践认知让学生了解人体脸部的构成。如用手去触摸自己或同学的脸部,感受脸上的高低起伏,以确定肖像画上亮光和阴影的位置;用尺去丈量眉毛、眼睛、嘴巴的长度,以了解面部的比例构造;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展示,去发现人体在高兴、悲伤等不同情感下面部肌肉的状况。实践体验是创作的基础,学生只有详细了解了面部构成,才能在之后的肖像画创作中体现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让作品有感情、有特色、有个性,而不是一味地临摹大师的手法。实践教學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开始甚至可以从简笔画开始,再到造型画,再到复杂的人物、风景画等。陶瓷工艺品、手工编织品、剪纸画等手工制品的制作也是较好的实践教学内容。

    四、多样评价,促进学生创新发展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好与不好、像与不像,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考核与评价,教师、学生和家长也就都不会重视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多样的评价方式和手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评价方式可以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价结果可以是评分、评语或评价等级,奖励形式可以是教师的赞赏、精神奖励或物资奖励等,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一)言语奖励

    语言表扬不仅仅是来自美术课堂和教师,还可以来自于同学、家长,甚至社会舆论,对于表现欲望强烈、乐于展示人前的学生,可以将他们作品张贴在展示平台上,供学生及家长交流、评价。展示平台也可以多种多样,教室的黑板、学校的公告栏、微信群、QQ群、朋友圈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作品展示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言语奖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但负面的言语评价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影响,打击学生创造的积极性,认为自己没有美术创作的天分,从而放弃美术课程的学习。教师应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甚至可以采取必要手段限制负面评价的出现,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如只能为喜欢的作品点赞、其他作品则不用评价等。

    (二)评分表

    建立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体系,制作覆盖面较广、内容详实的作品评分表,从各方面对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主题符合度、创新性、画面布局、色彩搭配和技巧运用等,使得家长重视孩子在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使用评价表也能了解自己的长处,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扬长避短,不断提升自己的美术造诣。根据美术作品的内容不同,作品评分表的构成和重点也各不相同,以下列举图画作品的评分表作为参考:

    (三)成长记录

    收集每个学生学期内的每件美术作品和作品的评价结果,制作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通过成长记录观察学生的成长情况和能力培养情况。学生的成长记录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轨迹,可以让家长和教师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规律,以促进教育方式和评价方法的改进,也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和努力提升。成长记录的制作过程应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如果学生的美术作品是手工制品不方便收集和保存,也可以采用图片资料或影音资料的形式存储,作品的评价结果也不应局限于教师的评分,还应有个人的自评、同学的互评和家长的评价等。制作成长记录的工作不应只针对优秀学生开展,极具绘画天赋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而美术课程的教学目的也不是要将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为画家,而是要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只有重视每位学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让他们学会如何认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才是美术教学课程存在的重要意义。

    五、结语

    美术教学课程是让学生认知美、欣赏美并创造美。通过对美术教学课程方法的研究,笔者发现:鼓励课堂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多项思维;使用情境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作品创作,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多样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在美术教学课程中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创新思维,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宏英.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养成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07):79-80.

    [2]李昂.新课改下中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學,2015.

    作者单位:

    北川羌族自治县“七一”职业中学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