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渔鼓研究综述

    

    摘 要:渔鼓,是一种说唱曲种,广泛流行于我国各地,包括湖南、山东、湖北、山西等20余个省份。最初作为道教传经布道、道士托钵沿门的工具;早期表演形式为一人左怀环抱渔鼓筒伴以简板击节,右手击拍渔鼓筒,说唱相间。随着流传范围的扩大,在各地形成了其他不同称谓,如道情、竹琴、嘭嘭鼓等。本文通过对湖南渔鼓研究成果的整理,从湖南渔鼓研究成果览,湖南渔鼓的历史渊源,湖南渔鼓音乐本体研究,湖南渔鼓发展、传承类的研究成果4个方面展开分析,以使读者对湖南渔鼓的研究现状有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湖南渔鼓;历史渊源;音乐本体;发展传承

    1 湖南渔鼓研究成果览

    笔者通过对中国知网、超星移动图书馆等线上学术平台的搜索整理并结合校内图书馆、各地方图书馆可知,对湖南地区渔鼓研究的学术期刊成果主要以衡阳市、常德市、永州市为主;提及湖南渔鼓的著作较为丰富,而以湖南渔鼓内容为主要篇幅进行展开陈述的较少。

    1.1 湖南渔鼓研究在学术期刊中的收录情况

    笔者在中国知网、超星移动图书馆等线上学术平台以关键词“渔鼓”一词进行搜索,通过对所有期刊进行扫读,其中各时期涉及湖南渔鼓的期刊文献共76篇(见图1)。渔鼓在湖南的北部、西部、南部、中部均有分布,但学者对湖南渔鼓研究的期刊主要以湘南、湘北两个地区为主(见图2)。

    图1将湖南渔鼓研究的成果分为5个时期,前4个时期为10年一个周期,最后一个时期是2年。相对于前3个时期,后2个时期对湖南渔鼓研究的成果更为丰硕,分别为33篇和18篇。在前3个时期的期刊文献中,大部分是渔鼓剧目的收录和综合性陈述,进行专题性研究的较少,其中最早的一篇为1977年《湖南曲艺讲座》;专题性研究最具代表的是2005年扬扬的学位论文《湖南常德渔鼓调查报告》。后2个时期的2篇学位论文分别为罗艳玲的《流传中的传承——湖南祁东渔鼓的人类学考察》、赵静的《小学音乐教育传承祁东渔鼓研究》。

    从图2可知,目前学术界发表的期刊对湖南渔鼓的研究关注地区以湘南的衡阳市为首(32篇),包括衡阳市境内的祁东渔鼓、衡南渔鼓、衡阳渔鼓、衡山渔鼓等;其次是湘南的永州市(13篇),永州的渔鼓通常以零陵渔鼓命名;湘北的常德市(13篇),以九澧渔鼓为主;张家界市3篇;怀化市1篇,即向玉圭的《“渔鼓”情深——湖南溆浦“渔鼓”探究》;其他未明确说明地区,作整体研究阐述的有14篇。

    1.2 研究湖南渔鼓的主要著作

    在著作中提及湖南渔鼓这一曲种较为多见,主要以各大辞典及综合类曲艺、音乐书籍的记载为主。但是对湖南渔鼓作相对全面、深入的探索较少。

    宏观角度对湖南渔鼓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有《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湖南卷(上册)》;武艺民著作的《中国道情艺术概论》,该专著将研究视角延伸至全国各个地方,分为上、中、下三编。地方专题性研究湖南渔鼓的代表性著作最具代表的包括张安国主编的《祁东曲艺·音乐卷》、陈云飞主编的《祁东曲艺·文学卷》、张紫映的《张紫映草根文集》;《湖南曲艺》编委会2012年6月刊的《中国曲艺之乡·祁东专辑》;1988年5月祁东县文化馆曲艺志、曲艺音乐集成编辑组印的《祁东县·曲艺音乐继承》等。

    综上可知,湖南渔鼓的研究成果以湘南、北两地较丰富。湖南省境内其他地区对于渔鼓的研究则比较缺乏。

    2 湖南渔鼓的历史渊源

    渔鼓最初源于道教已被学术界所认可,关于何时在湖南流传,主要以各大口头传说为主。文献记载仅见明代王夫之著作的《船山遗书》第六十四册中则提到的关于渔鼓在民间的存在形态“晓风残月,一板一槌,亦自使逍遥自在,倚愚鼓而和之”,[1]此外,王夫之还写了27首《愚鼓词》。

    《湖南曲艺初探》中提到“衡阳渔鼓传说是唐时张果老所创始,武冈渔鼓传说来自吕洞宾,安江渔鼓传说是韩湘子流传后代的。”[2]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均为道教,从而验证了渔鼓源起于道教的说法。邹少民的《浅谈祁东渔鼓及其音乐》中提到“据说湖南的渔鼓是在清代乾隆年间流入湖南的湘西、湘南等地区的,仅衡阳地区就有衡山、衡南、常宁、衡阳渔鼓,它们各具特色。祁东渔鼓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烧瓦匠刘贤忠,其徒邹祖西成名后渔鼓在祁东大行其道,广受欢迎”。[3]此文与聂沛所写的《祁东渔鼓的由来及特点》无疑存在矛盾,此文认为烧瓦匠刘贤忠在祁东打渔鼓有文字记载,而《祁东渔鼓的由来及特点》认为无文字记载。另外,根据明代思想家王夫之所作的《愚鼓词》,笔者认为渔鼓应该在明代以前就已经在湘南一带流传,至于何时流传到湖湘其他地区则有待考证。另外,《湘中地区曲艺的发展历史及其艺术风格初探》也具有参考价值。

    综上可知,渔鼓的形成与道教的神话人物具有紧密的联系,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可以推测,在明代渔鼓就已在湖南流传,20世纪80年代各地渔鼓的发展已具备鲜明的地方特色。

    3 湖南渔鼓音乐本体研究

    渔鼓是一门综合类艺术,它的表演形式多样、唱词创作讲究押韵、唱腔音乐及伴奏音乐丰富、曲目内容取材广泛且数量丰富。因此,对湖南渔鼓音乐本体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一,湖南渔鼓的表演形式。早期湖南渔鼓与全国其他大多数渔鼓的表演形式类似,为一人左怀抱渔鼓简板击节。发展至今,有单口、对口、群口、表演唱、渔鼓小品、渔鼓课子等形式,可参考《祁东渔鼓·音乐卷》。其二,湖南渔鼓的唱腔。湖南渔鼓的唱腔大多以板腔体为主,唱词则与大部分的说唱文学类似。《蔚蓝天空上十八朵云彩·品读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篇》中说:“零陵渔鼓的唱腔最大的特色,就是由一首曲调反复演唱的单曲体组成的徵调式,曲体为起、承、转、合四句式结构。”[4]《湖南音乐普查报告》中提到“在唱腔方面,一般来讲,只有一種曲调,称《渔鼓腔》”,[5]并且说明了在湖南各地,虽然一些腔调初听不一样,实质上却是大同小异的,并列举了采自郑县的《渔鼓腔一》及采自耒阳的《渔鼓腔二》两地的唱腔说明它们实质上为同一腔调。另可参考《“中国曲艺之乡”湖南祁东渔鼓音乐的探索与发展》《论祁东渔鼓的艺术特色与发展启示》《浅析祁东渔鼓的艺术特征》《浅谈祁东渔鼓及其音乐》《湖南常德渔鼓调查报告》等。其三,湖南渔鼓的唱词。湖南渔鼓的唱词以唱为主、说为辅。曲本全篇分为“引诗”“正词”“锁口”3个部分。“引诗”和“锁口”分别为全篇的开头和结尾,一般为4句;“正词”为全篇的主要部分,以二二三的七字句、三三四的十字局居多。其四,湖南渔鼓的伴奏音乐。《湖南音乐普查报告》中提到渔鼓的表演形式往往根据人数的多寡来定,在仅1人的情况下,常德渔鼓的表演形式为表演者左怀环抱渔鼓加上简板和小镲;在2人的情况下则会再多加月琴这一乐器作伴奏,击打渔鼓的演员同时兼唱;若表演人数更多,则加上二胡、笛子、三弦、唢呐等乐器。现在还加入了大提琴等西洋乐器。其五,关于湖南渔鼓曲目的收录情况。其中,期刊收录的渔鼓曲目为2014年陈云飞创作的《鸳鸯镯》,其他均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左右收录,包括毕安的《虎穴擒敌》、欧阳友徽的《闹除夕》等。在著作中大量收录湖南渔鼓剧目的有张紫映《张紫映草根文集》,本书共收录众口渔鼓剧目11篇、对口渔鼓9篇、单口渔鼓9篇。《湖南曲艺》编委会在《湖南曲艺——中国曲艺之乡祁东专辑》中共收录了单口渔鼓12篇、传统渔鼓选段4篇、渔鼓说唱1篇、渔鼓课子1篇、渔鼓对唱1篇、渔鼓表演唱1篇、渔鼓演唱1篇、渔鼓小品1篇。在陈云飞主编的《祁东曲艺·文学卷》中也收录了大量祁东的剧目及剧目选段,并对祁东现存剧目名称及数量进行了归纳。

    以上仅对湖南渔鼓音乐本体作了简要陈述,关于更深层的分析可参考本部分所提文献。

    4 湖南渔鼓发展、传承类的研究成果

    在湖南渔鼓的研究中,对湖南渔鼓在发展、传承方面的研究成果最为丰硕,这与国家组织申报非遗的政策以及当今文艺繁荣的大背景密切相关,使这一话题成为一个热点。

    关于这方面的代表性文章有《非遗背景下祁东“渔鼓热”现象分析》《谭维维与华阴老腔完美融合给祁东渔鼓发展的启示》《浅谈祁东渔鼓的传承和发展》《在变迁中传承——关于湖南祁东渔鼓传承的民俗学思考》《地方曲艺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学的对接尝试——以衡阳渔鼓为例浅谈衡阳渔鼓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播与推广》《论常德渔鼓的保护与传承》《“活态”视域下常德九澧渔鼓的传承价值》《从常德渔鼓的传承看传统曲艺的教学体系》《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零陵渔鼓”的传播策略研究》《零陵渔鼓的传播现状调查及传播策略研究》《浅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零陵渔鼓的传承与发展》《零陵渔鼓的传播现状调查及传播策略研究》等。纵观传统音乐文化研究成果,不仅是湖南渔鼓在发展、传承方面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其他乐种也具有同一特点。从而可知,当今是文艺百花齐放、争创优品的黄金时期。

    参考文献:

    [1] 武艺民.中国道情艺术概论[M].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141.

    [2] 龙华.湖南曲艺初探[M].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100.

    [3] 邹少民.浅谈祁东渔鼓及其音乐[J].艺海,2010(5):70.

    [4] 刘波,李小星.蔚蓝天空上十八朵云彩·品读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篇[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76.

    [5] 中国音乐研究所.湖南音乐普查报告[M].湖南人民出版社,1960:430.

    [6] 陈云飞.祁东渔鼓(文学卷)[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

    [7] 张安国.祁东渔鼓(音乐卷)[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

    [8] 聂沛.祁东渔鼓的由来及特点[J].艺海,2008(1).

    作者简介:谢维(1995—),女,湖南衡阳人,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2017级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民族音乐理论。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