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与传承

邹争
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电视作为传播媒介形式中最为重要的文化载体,肩负着延续和传播文化的重任。通过电视媒体传播,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本文探讨地方电视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电视台 传播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无形遗产,是指被各群体、个人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知识体系、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电视作为传播媒介形式中最为重要的文化载体,肩负着延续和传播文化的重任。通过电视媒体传播,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地方电视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困境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日趋严重的冲击,部分项目濒临消失。及时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时代赋予电视乃至所有文化载体的历史使命。客观来说,在当前的非遗保护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现实问题。
一、保护工作艰巨。中国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截至2016年底,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含“急需保护名录”)的项目已达39个,位列世界第一。2006年、2008年、2011年及2014年,国家先后分四批公布了国家级非遗1372項,各省市县级非遗总数更是数以万计,此外更多遗落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待挖掘、保护和传承。政府及相关部门在非遗保护工作上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需要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一起参与保护。
二、文化传承危机。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依靠师徒传承与家族传承。这种艺人之间“口传心授”的活态传播方式,如今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当前,能够精通一些传统技艺的民间艺人大部分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一代由于各种原因,多数不愿意从事老手艺的工作,导致了文化传承的断层。如果不加以抢救保护,随着老一辈人的逝去,许多传统技艺将面临消亡。
三、传播途径狭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目前主要通过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记录,将它们陈列在博物馆里。这些方法虽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进行了保存,但普通大众难以接触到。同时,单纯的资料式记录缺乏吸引力,导致传播速度较缓慢,传承效果一般。如何拓展传播渠道,让“活的文化”走出资料库、博物馆,走进大众,让更多人了解、知道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是保护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地方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与其他媒体相比,地方电视台在文化传播中占有显著的“地利”优势,一方面它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地理、民生、习俗最为了解,对当地的历史渊源最为熟知;另一方面,地方电视台的主要受众就是当地群众,其节目带有浓厚的乡土特色,看得见、摸得着,容易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亲近与共鸣。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如果离开了地域性,便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土壤和条件,也就谈不上保护、传承和发展。因而,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中,地方电视台的传播效果更佳,更能贴近当地百姓。
近年来,地方电视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以杭州为例,杭州是个文化底蕴深厚、人文优势明显的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作为当地有影响力的宣传媒体,杭州电视台一直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一、利用文化节目,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十年来,杭州电视台每年制作完成的专题片达到十几部,为宣传杭州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例如较有影响力的专题片《四季西湖》《西湖晴韵》《小巷故事》《湖山人居》《最忆是杭州》等,介绍名人名家的专题片《追寻郁达夫》《百年夏衍》《叶浅予》等。其中的一档文化栏目《品味杭州》,自2004年开播以来,至今已持续制作播出了十三年。2016年7月,杭州电视台与本地市属院团密切合作,开办专业的文化频道。频道在每晚黄金时段,轮流展播交响乐、歌剧、舞剧、话剧、越剧、滑稽戏等各院团的精品节目,充分展示了杭州艺术文化的魅力与影响力,有力地推动本地文化节目“走出去”,对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二、开展抢救行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起,杭州电视台倾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启动了大型系列片《大师》这一项目。《大师》采用电视表现手法,抢救式地记录了一大批与杭州本地或与杭州休戚相关的国内外知名的文化艺术名家,为中国当代文化界保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这些艺术名家大多已到耄耋之年,有的是各自领域中的泰斗级人物,有的是得到国内外一致认可的名家名师,有的是在行业中的领军统帅和薪火相传的关键人物。如已制作完成的纪录片《百岁戏翁——宋宝罗》,老先生曾经与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等京剧大师同台共演,被誉为当代京剧国宝级人物。2013年,杭州电视台摄制完成《老手艺》系列专题片。节目通过走街串巷、明察暗访,用电视镜头挖掘与记录那些隐藏在城市中的传统手工艺者,如铁匠、竹匠、木匠等。老手艺人的奇巧与智慧令人叹服,但如今,这些传统技艺正面临失传。《老手艺》系统而全面地向观众展现了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帮助传统手艺获得拯救、保护和传承。
三、运用电视手段,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扩大受众面,把传统文化渗入到百姓日常生活中,将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为了弘扬传统戏曲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戏曲表演,杭州电视台先后多次举办“全国电视越剧票友大赛”,给越剧爱好者搭建一个艺术交流的平台。在赛事设置上,充分运用电视节目的表现手法,比赛中融入互动与娱乐元素,让越剧名家与参赛选手同场竞技、“零距离”的交流,并且通过比赛,发现了一批优秀的越剧人才。
2014年起,为了加深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传承杭州文化,杭州电视台举办《疯狂杭州话》大赛。杭城市民积极响应,掀起本地综艺节目风暴。其中,有超过30万市民参与“杭州话”的答题,近千人通过海选直接参赛。更值得自豪的是,在多方努力与推动下,“杭州方言”成功入选第六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留给我们璀璨的文化明珠,是珍贵的文化宝藏,不能任由时间的流逝将其埋葬。地方电视台应利用自身媒体优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出贡献。与此同时,电视台在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亦可实现文化遗产对电视节目的反哺,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丰富电视荧屏。
(作者单位: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
参考文献:1.冷 凇,张丽平:《守望电视与文化传承地精神家园》,《声屏世界》,2016(5)。
2.王淑兰:《广电节目形态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国电视》,2010(4)
3.宋方昊:《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山东社会科学》,2015(2)。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