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整合机制研究

曾昭东
摘要:“互联网+”时代,企业经营和日常工作都与网络密不可分,呈现出移动化、共享化、分散动态化等特征。对于企业内部审计而言,网络化信息给审计信息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基础,同时也给企业审计工作的变革提出了要求。完整收集、识别和分析电子数据化审计信息成为“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内部审计的核心能力。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手段及发展现状,并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最后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企业建立内部审计信息整合机制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内部审计;信息整合;智能审计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手段和现状
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自身为了落实内部管理和提升管理效率实施的一种独立自主的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规范经营的管理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持企业长期稳定安全地经营,并促进企业经营效果的提升。公司内部审计在公司管理理论方面有标准的规范定义和指导,但由于内部审计是企业自主行为,对其实施标准并没有严格的法规约束。因此不同类型、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企业,其内部审计的实时差别很大。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都是由财务部和内控方面主管领导主持审计活动,定期或专项进行审计,主要依靠临时组建相关部门接口人,对相关业务活动和人员进行审计,具体实施以线下人工操作为主。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
内部审计意识普遍提高。在“互联网+”时代,跨行业、跨区域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传统的经营门槛和优势不复存在,企业在不断创新的同时也开始走上精细化管理,尤其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粗放人治的思路逐渐被转变,更多的业务环节被企业管理者纳入到常态化内控管理中。
内部审计未形成制度化和流程化。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意识上和主观能动性上都开始更多地关注和投入企业内部审计,但能够将内部审计制度化和流程化的企业不多。一方面在企业规模较小、业务单一时,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不愿意投入太多的人力和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内部审计制度和流程建设;另一方面企业没有进行全面的信息化,内部审计的实施需要人力线下开展为主,因此也造成了企业开展内部审计流程化和制度化的困难。
内部审计落实不到位,缺乏客观性和稳定性。由于缺乏制度化和流程化的规范、以及有效的内部审计平台和工具支撑,目前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的定义、发起组织和执行都是以所有者和管理者的主观想法和判断开展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因个人想法和判断的自由度、主观性较强,而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全面性和稳定性得不到保障。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中,本身业务经营就缺乏规范稳定的流程,很多审计对象和信息不规范完整和不稳定,因此其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大打折扣。
二、“互联网+”时代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带来经营理念、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等方面的改变,对企业组织架构、运营平台和流程、以及日常办公方式都会带来颠覆性影响。对于企业内部审计而言,也就是审计对象、审计材料和审计工作模式等方面的全面变化。
第一、审计对象的动态化。企业内部审计的对象包括业务活动、人员行为等,在“互联网+”时代下,不论是内部工作还是对外交流,都频繁地在线下和线上进行切换和融合,即业务活动以及相关人员的行为在线下和线上都会留下记录。同时,电子商务、移动办公等又提高了业务、团队和人員的流动性和分散度。也就是说“互联网+”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对象不再是在一个空间、平台和管道上一成不变,而是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平台和不同的管道上动态变化。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对这些分散而动态变化的审计对象和信息进行整合和实时把控,其难度可想而知。
第二、审计工作路程化和制度化。“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之间的竞争的核心能力之一是业务的端到端拉通运营的能力,通过全流程和全价值链的动态一体化管理,企业能够大大提升适应市场和业务发展变化的能力。而企业内部审计是经营管理的重要武器,必然也要实现端到端的全流程化和制度日常化。即在网络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支撑下,企业内部审计将逐渐融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而不再突兀地定时出现。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和目标与业务各个环节关键点匹配,分散到日常的申请、审核和决策等操作环节,从有形化为无形。
第三、审计绩效的经济化。企业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而在传统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无法与业务进行很好地联动和融合,因此不能直观和最大程度将审计工作成果转化为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益。但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内部审计不仅拥有“细胞级”的企业经营和个人行为数据,还有智能化的审计平台和软件,加上与业务流程的融合,企业内部审计有能力通过大数据化、智能化和实时动态化的审计,来指引、监督和推动业务的发展,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并能发掘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手段。
“互联网+”时代下,随着市场和企业经营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程度的加深,企业内部审计将迈入智能化的新阶段,而企业必须尽快提高审计信息整合和分析的能力,包括信息化运营和办公、内部审计信息化和流程化等。
三、“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整合机制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的整合,需要从企业信息生产机制、信息传递机制和信息保存机制三个方面考虑,从将三者通过一体化的平台或者互动的管道进行融合,从而形成企业内部审计信息整合的基本架构。此外,在组织架构、制度规则等方面也要从审计与业务融合的角度进行设计。具体而言,“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内部审计信息整合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构建:
首先建立全面的信息化业务平台,规范信息导入。“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已经毫无理由去拒绝信息化和网络化,对业务经营进行全面信息化改造是必然趋势,当然不同企业的信息化手段不同。目前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能够支撑企业的任何一个业务环节、组织和个人都能够进行电子化信息生产。例如员工考勤、库存出入库、日常办公等,都能够通过计算机、移动设备和物联网设备实现数据输入和采集。从而实现信息生产的时间、生产的设备以及人员进行自动化记录。当然,并不是说任何人都能够随意生产企业审计相关信息,在不同环节和模块的信息生产,必须要有专门定义的信息输入口,例如企业报价等商务的官方信息,必须由商务部门专人进行发布和归档,其他环节和模块也是如此。因此,企业在全面信息化的同时,必须同步定义信息的“官方”生产者及入口。
其次是建立顺畅的信息共享和传递机制。企业内部信息整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后的信息孤岛和信息碎片化问题,最为普遍的就是明明有数据,但却很难获取或者很难理清楚。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业务单元的独立经营以及部分间分工的细化,导致企业信息孤岛数量的增加。同时企业没有对信息进行分析定义,并且没有拉通全公司和全流程的“中间部门或中间人”能够对跨部门和跨模块的信息进行审核传递。从而导致信息的获取和共享需要经历反复耗时的查询、申请和审批环节。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的整合尽管比其他方面的信息获取有较大的特权,但整体信息整合和实时效率方面也同样存在阻碍。
最后是内部审计的流程化和制度日常化。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的整合最为有效的方式是将“触角”融入企业信息生产、流通和归档的关键入口、管道和库区。即掌握企业信息系统的后台管理权限,在经过标准化的分权制度设计后,获取关键信息出入口和管道的监管权限,并从数据库中直接抓取数据。应用智能化审计工具,搭建标准化的审计指标模型,通过数据的实时关联,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的日常化。
参考文献:
[1]王波,赵玉林.论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以中石化集团为例[J].财会月刊,2017(02).
[2]罗业腾.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内部审计所发挥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7(02).
[3]王海兵,曹瑞翔.“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03).
[4]楼斌.我国企业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困境及解决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01-30.
[5]赵晓飞,陈静,金琳媛.企业审计信息化的信息共享机制与业务协同[J].商场现代化,2017(04).
(作者单位:浙江万邦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